11月3日,来自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今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农业生产、畜牧产能恢复、农牧业招商引资、设施蔬菜及渔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8%。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0%,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今年以来,青海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扎实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稳粮保供行动,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粮、增油、扩菜”的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青海秋收工作圆满收官,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收获农作物887.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59.22万亩、油料227.1万亩、蔬菜及其他作物200.73万亩,预计粮食、油料产量分别在11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上。果蔬产量达135万吨,增长9.2%;枸杞产量达6.17万吨,增长15.1%。

  “双冷”产业方面,全省积极培育以高原冷凉蔬菜和冷水鱼为支柱的“双冷”产业,加快高原冷凉蔬菜、供港蔬菜基地建设。截至9月底,全省建成蔬菜生产基地312个,总产量近170万吨,海关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达44家,总面积6.1万亩。冷水鱼产业沿黄河聚集发展,全省冷水鱼网箱养殖场发展到27家,总产量近2万吨。前三季度,全省冷凉蔬菜播种面积超66万亩,总产量近135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27万吨,其中鲑鳟鱼出口至10个国家和地区,总体呈现产量与价格双增趋势。

  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增势强劲,输出渠道不断拓宽。冰鲜藏羊肉成功进入中国澳门市场,乐都彩椒首次出口俄罗斯,青海马铃薯首次出口中亚,冻鳟鱼、冬虫夏草出口量全国第一,人工养殖牦牛肉制品实现历史性输出。同时,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额5.9亿元,增长52.8%,增速居全国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5个百分点。其中,冻鳟鱼及相关产品出口额3.7亿元,增长1.4倍,冬虫夏草出口额1.3亿元。蔬菜出口量3986.4吨,增长2.3倍,马铃薯出口量3966.5吨,实现零的突破。同期,省外输出农畜产品75万吨,总金额约1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