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走进位于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的洮南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满眼金黄。晾晒场上,玉米穗如金色地毯般铺展开来。

  传送带不停运转,将筛选后的玉米送往下一站——经过烘干、脱粒、精选,最终成为“一袋一码”的商品种子,走向市场。

  “扫二维码,每一袋种子都能追溯到源头。”基地负责人臧宏图说。他介绍,基地目前已建成三条玉米果穗烘干线,每批次能处理3200吨果穗,最大程度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提高种子质量。目前,基地能够满足10万亩玉米的制种烘干需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增效。这进一步了鼓足了基地员工的信心与干劲。

  “你看,这是前阵子玉米采收时的视频。”臧宏图翻出手机,只见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推进作业,切割秸秆、摘穗一气呵成。如今,基地采用北斗导航精准控制播种路线,从整地、播种,到去雄、收获,机械化已贯穿制种全流程。特别是现代玉米去雄机的应用,能够高效准确去除母本雄穗,彻底告别“人海战术”,显著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洮南的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年产种子超3000万斤,年产值突破1.2亿元。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基地,到如今成长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强的玉米制种与烘干中心,这里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发展种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亮品牌、做精产业’上持续发力,把洮南打造为中国玉米种业的‘金色名片’,为吉林省及周边省份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种源支撑。”洮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江春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