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制种玉米收获的关键期。为应对连日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陆良县正抢抓晴好天气,全面组织人力与物力,全力推进2.17万亩制种玉米的收割、脱粒、晾晒与入库工作,确保颗粒归仓,为全年农业丰产和种业安全筑牢根基。

  在小百户镇普乐村的制种玉米基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由于近期降雨频繁,大型机械难以进田开展作业,陆良县种子公司迅速组织大量人力抢收玉米。田间地头,工人们分工明确,争分夺秒,熟练地掰棒、去皮、装袋、转运。

  玉米分拣忙。

  “连续的阴雨天气,易导致玉米果穗在田间发生霉变,影响种子质量。”基地负责人孟方金介绍,“为此,我们每天组织50余名工人进行采收。只要天气允许,将立即启动人机协同作业,全力加快收割进度。目前,全部采收任务已完成约20%。”

  陆良县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大县,牢牢抓住粮食安全核心,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该县积极培育和引进10家生产企业,建立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制种玉米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更从源头上保障了种子质量。

  “基地今年共种植制种玉米1100亩,预计亩产量达600公斤,有望达到预期目标。”孟方金看着金黄的玉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刚采收的玉米,在第一时间烘干入仓是关键。在云南会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4个烘烤仓库已全部启用,机器轰鸣,开足马力。公司负责人陈石宏介绍:“为确保种子质量,种子在入仓前进行人工初选和机械清选,待烘烤完成后,再进行一次人工除杂和机械除尘。目前,基地日烘干处理能力可达500吨。”

  从规模化迈向品牌化,是陆良种业发展的方向。陆良县与省、市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成功打造出“爨丰”良种品牌,并自主选育、审定多个杂交玉米新品种,逐步形成集种子生产、检验、加工、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发展体系。

  据陆良县种子管理站行业管理科科长何金秀介绍,今年,全县2.17万亩制种玉米预计总产量可达720万公斤,能够满足来年360万亩大田的用种需求,预计全部收购工作在10月中下旬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