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的重要精神,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积石山县当地政府及村委会,在大河家镇陈家新村建成智慧草业科技小院。小院聚焦当地草畜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为核心抓手,着力为积石山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深入一线调研,筑牢赋能根基

  科技小院师生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深入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生产一线,走访区域内大部分草畜企业、养殖户及种植户。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收集当地牧草种植品种及面积、饲草供给缺口、养殖成本构成、产业经济效益等关键信息,全面掌握当地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这一调研过程不仅为后续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找准方向,更搭建起小院与当地产业的紧密联结,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筑牢现实根基。

  兰州大学积石山智慧草业科技小院负责人闫世程在调研后表示:“积石山县饲草种类较为单一,以玉米饲草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草畜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对产业痛点的精准把握,小院明确了以技术创新破解产业瓶颈、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

  创新种植模式,激活产业动能

  针对当地草畜产业发展需求,小院师生结合积石山县草畜产业发展规划,联合当地政府创新提出“冬黑麦-青贮玉米周年复种新模式”,同时集成无人机遥感、智能水肥诊断等先进技术,构建起“饲草供应—水肥精准管理—高产优质饲草”全链条技术创新体系,真正让科技落到田间地头。

  “为推动当地草畜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学院师生与当地政府反复沟通,结合积石山县实际情况,确定了‘一年两收’的复种思路,这一模式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更能通过技术创新完善高产高效理论,为先进技术推广提供实践支撑。”闫世程介绍,在积石山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智慧草业科技小院成为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而“冬黑麦-青贮玉米周年复种新模式”也得以顺利推进。

  据了解,该模式按照精准的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冬黑麦在十月上旬抢墒开沟播种,来年六月中下旬收获;青贮玉米于六月中下旬接续种植,十月中旬完成收获,通过错峰种植让土地“不空闲”,也让饲草供应更稳定。“目前青贮玉米种植已接近收获期,后续我们会按计划完成采收,确保技术效果落地见效。”闫世程补充道。

  成效显著可复制,打造振兴样板

  经过一年田间试验验证,“冬黑麦-青贮玉米周年复种新模式”成效远超预期:优质饲草干草亩产突破2.5吨,较传统一年一季青贮玉米种植模式增产40%以上。这一成果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优质饲草短缺问题,更通过“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模式,实现了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如今,兰州大学智慧草业科技小院已成为积石山县“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实践样板,其探索的草畜产业发展路径,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产业支撑,更为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