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始终锚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路径,通过党组织领办新型经营主体,盘活沉睡资源,做活土地文章,因地制宜拓展群众和集体致富增收渠道,让玉米、谷子、柴胡等种植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金扁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七坝村三社的千亩玉米地,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清香。阳光下的玉米地如铺展的绿色锦缎,株株玉米秆挺拔茁壮、粗细均匀,浓绿的叶片透着蓬勃生机,沉甸甸的玉米棒颗粒饱满。
据六坝镇七坝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玉坚介绍,为了选出最优品种,党支部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多次远赴外地考察种植基地,最终敲定垦玉50、垦玉100与和育187等玉米品种。它们茎秆坚实,气生根发达,持绿性、抗倒伏能力远超普通玉米;临近收获期,叶片依旧浓绿宽厚,持续为果穗输送养分;实测显示,其每亩净产量达1吨左右,每亩收入约2000元,千亩玉米总产值可达300万元。饱满的籽粒、优良的品相,让这些玉米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这亮眼的收成,离不开村党支部领办的农丰现代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曾经的七坝村,集体资产“沉睡”,土地效益不高。在村党支部领办的农丰现代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村民们把土地“握指成拳”,通过统一组织方式、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利益联结,让分散的土地迸发聚合效应。如今,合作社实行“固定资产+定额分红”“入股企业+分红收益”等方式,让集体资产激活增值、群众收入稳定提高。
玉米地的丰收景象,只是七坝村党建兴村的一角。在村党支部看来,盘活资源是壮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将属于集体资产的高位蓄水池提供给土地流转经营企业使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合作社与华邦建投签订协议,将闲置场地提供给丰马项目拌合站使用,年租金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22.62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59.71万元,一笔笔收入注入集体经济“聚宝盆”,让村集体的“家底子”越来越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