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黑龙江的田野褪去翠绿,换上金黄,各地田垄间一片颗粒归仓、农人欢颜的丰收景象。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9月24日,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作物成熟期提前3天至5天,秋收大幕已陆续拉开。
秋然米业水稻收获现场
“2025年开镰大吉!”23日,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开镰号令划破田野,位于哈尔滨市方正县的秋然万亩水稻种植基地瞬间“苏醒”。列队待命的水稻收割机齐声轰鸣,开足马力向着金色稻浪驶去,车轮碾过稻场,引擎声化作喜人的丰收曲。
“今天计划收割200亩,后续会根据不同地块水稻的成熟度分批推进。”秋然米业副总经理顾文泽站在田埂上,望着忙碌的收割场景介绍道,他们要确保每一亩水稻都在“完熟状态”下收割,不早收、不晚割,最大限度保障稻米品质。
佳木斯市郊区大来镇玉米收获现场
连日来,佳木斯市郊区大来镇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晾晒归仓,农机穿梭田间助力高效作业。在玉米种植片区,大型玉米收割机是绝对的“主角”,它驶入玉米地,割台快速切断秸秆,输送装置将玉米棒精准摘穗获粒,秸秆则被粉碎还田,化作明年的养料。不一会儿,车厢就已满满登登。
大来镇党委副书记徐海庆告诉记者,今年镇上种植了10.9万亩玉米,主要推广运用了以大垄密植技术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预计垧产可以达到16000公斤。
专家组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大兴农场有限公司稻田测产
庄稼增产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加持。近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大兴农场有限公司的养分精准管理技术试验田块进行测产,折合标准水后,此地块实收水稻亩产达到753.1公斤,在减少化肥用量20%的基础上,比对照地块产量提高6.1%,养分效率提高30%以上。
养分精准管理技术试验地块
“养分精准管理技术通过养分精准定量和无人机变量施肥有效控制了化肥用量,改善了水稻长势均匀度,同时秸秆还田与少免搅浆技术结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氮供氮能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还可以保护环境。”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彭显龙介绍,他们团队构建的此项技术已经连续多年入选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并在黑龙江水稻主产区大面积应用,实现了地力、产量、效率的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