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玉米防病生长的关键期。连日来,宜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开展绿色防控病虫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无人机“飞防”

  7月16日,在雷河镇辛常村一处玉米高产示范基地,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路线在玉米田上空匀速飞行,不断向玉米喷施药物,为玉米披上一层“防护衣”。

  “这片示范区是我们今年重点打造的玉米绿色防控核心基地,面积有200亩,集中应用‘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绿色技术,用来控制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同时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农田生态安全。”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余红英介绍,本次无人机“飞防”使用苏云金杆菌、新美洲星和大量元素水溶肥,并通过“飞防助剂”增强生物药液的附着性,比常规喷雾节水50%,利用率提高30%以上。

  现场配药

  据了解,无人机施药是近年来不断推广且应用较多的一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打药模式,具有安全、高效、省时、省力和农药利用率高、防治效果好等特点。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不仅提升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增强他们农业生产的信心。

  “宜城市农技人员过来指导‘飞防’作业,让我们农业生产更加省力省心,今年玉米增产增收,我们更有信心了。”雷河镇辛常村种植大户童启国说。

  宜城市玉米种植面积达25万亩。近年来,宜城市终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无人机防控、机械化种植及收割等科技化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农技人员抓好病虫害防治,在农作物种植、防控关键时期,到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全力推进田间管护工作,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基础。

  “绿色防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扩大示范区的规模,让农户减药不减产,提质又增收。”余红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