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来源,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今年多地曝出鸡蛋抽检兽药残留的现象,引发公众对禽蛋标准的广泛探讨。

  9月1日,GB 31659.9-2025《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即将正式实施,将为我国禽蛋行业再添一枚重要的 “食安砝码”。《中国食品报》特别邀请到了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昌)技术负责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大文对此进行专业解读。

  中国食品报:《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这项国家强制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该标准研究团队领衔专家,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该标准有哪些新变化,对解决我国禽蛋食品安全能起到什么作用?

  张大文:针对禽蛋产业中存在少量养殖户违规使用卡巴氧和喹乙醇,从而导致其在鸡蛋产品中残留,但缺乏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检测的标准方法的问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标准研究所牵头制定了《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缺乏的空白,为政府对禽蛋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供了方法支撑,从而促进禽蛋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报:近年来一些企业鸡蛋产品拿“无抗”“无菌”概念市场营销,近期一些宣称的无抗鲜鸡蛋被抽检出兽药残留的新闻将“无抗”概念推上舆论风口。作为行业专家和“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请您跟我们科普一下,一枚鸡蛋怎样才能被称之为“无抗鸡蛋”,从大规模养殖的现实出发,您认为能否实现“全程无抗”或者“结果无抗”?

  张大文:“无抗鸡蛋”是一个“商业概念”。实际上,根据国家标准GB31650的规定,我国蛋鸡产蛋期是不得使用抗菌药物的,除了蛋鸡开产前合理合法使用抗生素导致产蛋初期的鸡蛋存在少量抗生素残留外,严格执行GB31650标准,鸡蛋是无抗生素残留的。

  中国食品报: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可生食鸡蛋、营养强化鸡蛋、功能性鸡蛋,这类蛋鸡的养殖过程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相比普通鸡蛋,营养成分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张大文:可生食鸡蛋,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直接生食的鸡蛋,其核心要求是对微生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的严格控制,因此,其营养与普通鸡蛋没有区别,更多的是一个“安全”概念。目前国家层面针对“可生食鸡蛋”没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市场上的可生食鸡蛋主要执行团体标准“可生食鲜鸡蛋(T/CNFIA115-2019)”、“可生食鲜鸡蛋(T/CMATB2001-2021)”。

  营养强化鸡蛋和功能性鸡蛋是同一个概念,前者偏学术性表述,后者偏科普性或商业性表述,是指通过饲料添加特定营养素,使鸡蛋中某类或某几类营养素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蛋,这些成分对有益人体健康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市场上的“富硒鸡蛋”、“DHA鸡蛋”、“叶酸鸡蛋”等就是一些营养强化鸡蛋。

GB31659.9-2025《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pdf
f51947da2129b41c21ad98bc31d4bf2a.pdf (1.1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