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料价格一路高涨、猪周期持续低迷、环保政策不断收紧,中国养殖户正陷入“三面夹击”的困境。成本压不下去,猪价涨不上去,养殖效率难以突破,越来越多中小养殖场在盈亏线上挣扎,甚至被迫退出行业。

  行业困局之中,科技成为破局的关键。正如天康生物饲料事业部猪料研发总监周财源博士接受采访时所指出:“越是行情艰难,越要靠技术要效益。精准营养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选项。”

天康生物饲料事业部猪料研发总监周财源博士

  精准营养:从“经验”到“算法”的跨越

  周财源博士认为,当前正是精准营养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回应了国家节粮、减排的战略需求,也直击了养殖户降本增效的痛点。”

  “AI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行业,”周博士展示了一组数据对比:传统配方方式下,饲料转化率存在15%-20%的优化空间,而通过精准营养模型,这一空间可以被充分挖掘。“未来三到五年,基于AI的智能配方系统将成为行业标配;不懂数据、不会用模型的配方师确实面临挑战,但善于利用新技术的人才将成为行业新宠。”

  特别让周博士兴奋的是,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养殖效率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肉鸡料肉比1:1,生猪育肥料肉比2:1——这些将都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我们正在逐步接近的目标。”

  践行精准营养:四大关键步骤

  如何将精准营养从理论落地为实践?周博士将其概括为四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1、精准识别:建立对原料价值和动物需求的动态数据库,这是所有决策的基础;

  2、精准评估:通过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

  3、精准应用: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可执行的营养方案;

  4、精准反馈与迭代:根据实际养殖效果持续优化,形成闭环。

  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同样是猪,蓝耳病毒阴性、阳性稳定、阳性不稳定三种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差异显著。“过去一个配方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必须做到‘因猪施策’。”周博士强调。

  突破传统:高产母猪的精准营养实践

  随着高产母猪饲养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已达65%左右),配套的营养与管理策略成为行业突破的重点。天康饲料事业部推出“三高三低”营养联盟方案,整合养殖管理、饲料产品、饲喂程序和健康服务,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解决方案。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通过该方案,天康合作猪场的丹系高产母猪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从24提升至30,产健仔数稳定在14-15头,23日龄断奶体重达到6.5公斤左右,断奶仔猪优秀场成本控制在250元/头以内,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

  全流程精准体系:从原料到饲喂的数字化闭环

  天康已建立起覆盖“原料评定—需求评估—配方设计—生产加工—饲喂管理”全链条的精准营养实施体系:

  原料价值精准评定: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涵盖化学成分、消化率、能值等多维度的动态数据库。针对新疆和中亚地区丰富的原料资源,开发出替代豆粕的差异化方案,助力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动物动态营养需求评估:

  建立基于品种、生理阶段、环境变化的动态营养模型。在高产母猪上,提供“后备-妊娠-哺乳”全周期精准方案;在奶牛板块推行“一户一案”,单产突破13.5吨;肉羊板块开发环境适应性模型,日增重可达330g以上。

  智能配方系统:

  通过算法实现营养与经济性的最佳平衡。母猪料通过氨基酸平衡、纤维发酵等技术实现“多生、少病、快长”;肉禽引入净能体系与抗应激成分,提升饲料转化率。

  数字化生产与品控:

  奶牛饲料生产线配料误差率<0.5%,蛋禽、猪料板块严格把控粉碎粒度与混合均匀度,实现精益生产。

  智能化饲喂管理:

  推广母猪精准饲喂程序、蛋禽自动化喂料系统、“奶多多”牧场管理系统等,打通精准营养的“最后一公里”。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五家渠生产基地

  成本控制:技术驱动下的饲料降本之道

  在行业行情低迷的背景下,帮助养殖户有效控制成本,是天康饲料事业部研发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大幅降低豆粕用量,并结合棉粕、菜粕、小麦、大麦等非常规原料的成功应用,天康在饲料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截止目前,天康育肥猪日粮成本已稳定控制在7.0元/公斤以内。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国际贸易部,从中亚地区采购高性价比的小麦和大麦粉,构建了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供应链,进一步巩固了成本优势。

  研发创新体系:三大支柱构筑核心竞争力

  天康饲料事业部通过三大核心举措,构建了高效、敏捷的研发创新系统:

  1、搭建中央技术平台:整合原料数据库、营养模型与核心技术,为产品开发提供底层支持;

  2、区域研发深度下沉:在多地设立区域产品研发部,研发人员超过60%的工作时间在一线,真正贴近市场和养殖现场;

  3、研产销协同机制:实现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的高效联动,快速评估与应用非常规原料,响应客户需求。

  “我们每年仅围绕猪的试验就高达50-60项,”周博士说,“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大量的数据验证和现场实践。”

  服务赋能:人才与基地双轮驱动

  天康饲料事业部拥有近200人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不仅提供产品,更提供全程养殖解决方案。为强化服务能力,天康饲料事业部还自建了母猪养殖基地、高产奶牛示范基地和百万只规模蛋鸡基地与千万只规模肉鸡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是试验场,更是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的枢纽。

  “我们培养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综合型服务人才,”周博士说,“只有真正理解养殖现场,才能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未来布局:“精准营养+智能装备”双翼齐飞

  展望未来,天康饲料事业部将继续深化“精准营养”与“智能装备”的融合,推动畜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数字驱动的方向升级。

  “我们不止于做饲料供应商,更要做中国养殖业高效、低碳转型路上的合作伙伴。”饲料事业部总经理黄海滨表示,“天康愿意也将持续以技术和产品创新,输出更多可复制、可持续的养殖方案,助力中国畜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业寒冬中,有的企业在收缩,有的企业在转型。天康饲料业务选择通过技术创新穿越周期,为养殖户提供逆势而上的武器。正如公司经营导引中所说:“行情好坏我们无法控制,但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养殖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是我们可以做也必须做好的事。”

  在中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天康饲料业务正在用科技的力量,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