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国内油脂期货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三大油脂间存在分化。豆油表现相对温和,主力期价整体在8200-8400元/吨间运行,受政策预期带动,走势仍具韧性。基本面方面,国内豆油供应仍相对宽松,库存水平处于中等偏高位,压制价格上行空间。但与此同时,国际豆油价格坚挺以及国内油厂压榨节奏放缓,对豆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此外,政策层面如印尼生物柴油政策、中美贸易关系等仍是影响油脂价格的重要变量。整体来看,豆油期货短期内或维持震荡整理格局,中长期走势仍需关注南美大豆产区天气及全球油脂需求变化。
美国大豆数据停摆,出口销售仍受阻
当前美国政府停摆与中美贸易关系僵局,削弱美豆在全球定价体系中的边际影响力,美国大豆价格运行逻辑透明度下降,同时对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端运行影响程度也同样降低。10月联邦政府停摆导致USDA供需平衡表、出口销售、检验等关键数据阶段性断更,CBOT大豆盘面缺乏量化指引,美豆期价整体在1000-1050美分/蒲式耳震荡整理,缺乏供需数据支持。在缺乏新季单产、库存和出口节奏数据的背景下,市场无法对2025/26年度美豆平衡表进行可信修正,价格对天气、销售等边际利好的敏感度显著下降,无形中把定价主导权更多让渡给南美升贴水和人民币汇率。
10-12月我国对美豆维持0买船,11、12月船期缺口基本靠巴西、阿根廷补充,美豆价格无论涨跌均不直接进入我国到岸成本,CBOT大豆波动被高关税所过滤,形成事实上的美国大豆与中国进口大豆定价脱钩。而中国当前进口大豆供应相对充分的现状,使得即使中美贸易谈判获得进展,中国短期内对美国大豆需求的紧迫性也被降低,四季度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端将维持巴西升贴水与人民币汇率为主导的定价模式,美豆运行逻辑暂时被架空,在中美在关税或采购层面达成实质性协议之前,CBOT大豆波动对国内豆油成本的指引将继续处于真空状态。
南美大豆或迎来天气扰动行情
根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宣布启动拉尼娜观察,指出未来几个月从中性状态过渡到拉尼娜的概率超过70%。CPC预测,10-12月期间出现拉尼娜的概率高达71%,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将降至54%。弱拉尼娜天气模式正在出现,这可能会增加巴西和阿根廷等几个主产区的干旱风险。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测2025/26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4700万吨,低于此前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850万吨。
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豆油库存维持高位
节前受阿根廷短暂取消出口税的窗口影响,国内加大采购,目前基本覆盖明年一季度缺口。9月下旬,阿根廷政府宣布将大豆出口税从 26% 降至零,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开放窗口,但中国买家迅速响应,在政策宣布后的三天内锁定了至少 10 船(65 万吨)大豆订单,并在后续追加至 20 船(130 万吨),全部计划于 11 月装船。这有助于缓解春节前的传统需求旺季压力,很大程度上环节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波动对大豆的供应忧虑。
另外,国内二季度以来加大对南美大豆的采购,尽管进入三季度到了传统国内进口大豆季节性缩减期,但8-9月国内大豆进口和到港量仍维持近年历史性高位。2025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维持高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大豆进口量1287万吨,其中从巴西进口1096万吨,同比增长29.8%,占总进口量的85.2%;从阿根廷进口117万吨,同比增长91.5%,占总进口量的9.1%;9月我国未进口美国大豆,为2018年11月以来历史同期首次未有美豆到港。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全国重点地区豆油商业库存122.4万吨,环比上周减少4.11万吨,降幅3.25%。同比增加9.40万吨,涨幅8.32%。
豆油将持续弱势行情
近期油脂市场缺乏明确方向,供需平稳且消息面影响有限,油脂期货维持震荡,中美贸易关系变数仍存,情绪面上或扰动豆系价格,但由于此前中国自阿根廷采购大豆足以满足明年一季度短缺,此次影响有限。国内远月短豆问题在加购阿根廷大豆后有所缓和,近期豆油市场交投暂无明显变化,油厂正常开机发货,库存压力仍在,价格缺乏明显驱动,以弱势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