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与基本面强势支撑郑棉

  自 5 月起至今,郑棉期货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从最初的 12600 余点稳步攀升至13900 点,涨幅颇为可观。这一价格走势背后,蕴含着多重复杂且关键的推动因素。

  首先,中美日内瓦框架的成功达成,极大地改善了市场情绪。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中美两国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共识,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不容小觑。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落地,双方超 100%的惩罚性关税大幅调降。这一积极信号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的前景充满乐观预期,郑棉资金流入显著增加,有力地推动了价格的上升。

  再者,国内棉花现货基差表现坚挺,支撑郑棉期货价格偏强运行。从供应端来看,新年度国内种植面积增长,且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棉花生长,市场对后期产量预期乐观。然而,当前旧作库存偏低,同时下游产能过剩,这对棉花价格上涨形成了一定阻力。但在需求端,由于纺织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水平较低,工厂倾向于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在价格低位时补充库存,由于产能过剩,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花大幅下跌。

  最后,国内反内卷政策预期带动商品风险偏好改善,吸引场外资金介入。这些资金的投资决策可能并非完全基于棉花市场的基本面因素,而是受到市场情绪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但它们的大规模流入确实推动了郑棉的上涨。

  2 收购成本与旧作供需支撑棉花基差

  新棉收购成本刚性对基差形成较强支撑。2024/25 年度新棉上市期间,新疆地区受采摘人工成本、机采费用上涨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收购成本普遍维持在 14500-15000元/吨。

  新疆轧花厂的集中化趋势改变了供应格局。过去几年,由于资金门槛提高以及行业持续亏损等因素,新疆轧花行业的中小私企逐步退出市场,兵团直属企业和国企控股企业份额逐年提高,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有利于基差坚挺。

  下游纱锭逐年扩产则从需求端对基差形成支撑。截至 2024 年底,新疆纱锭总规模已突破2900 万锭,预计未来几年仍有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纺纱产能扩张直接拉动棉花需求。

  3 旧作紧缺现实、新作丰产预期共同导致正套行情

  2024 年全国棉花产量 640-650 万吨,开秤均价 6.3 元/公斤。今年新棉存在增产预期,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全国产量可能比去年多30-50万吨。在新作丰产的预期之下,叠加旧作库存短缺的现实,近强远弱的格局凸显。

  7 月底、8 月初正值国内供需调控政策、中美贸易谈判等重要政策性事件出台窗口期,同时也是新疆棉初步测产落地、进口滑准税配额增发的窗口期。国内政策性会议内容、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新棉丰产情况、进口滑准税配额是否增发以及增发量级,对于郑棉预期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进口滑准税配额增发情况对于旧作供需格局影响较大,因此对于近月的影响较大。未来关注上述变量的进展及落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