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64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 玉米皮及发酵玉米皮的营养特性及研究进展

导读 玉米皮是玉米淀粉加工业的主要副产物 资源丰富 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常作为饲料原料使用 但是玉米皮中粗纤维含量高 且存在亚硫酸根离子残留和霉菌毒素污染等问题 影响了其适口性和安全性 限制了在饲料中的应用 微生物固态发酵是降低玉米皮中抗营养因子 改善适口性 提高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文章对玉米皮的营养特性 固态发酵工艺改善其利用价值进行综述 以期为玉米皮的高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2021年产量达2 7亿吨 国家统计局 我国工业用玉米加工量达到了5 350万吨 玉米皮的年产量约700万吨 1 玉米皮可以作为来源丰富的饲料原料用于饲料生产 然而 玉米湿法加工工艺需经过亚硫酸溶液浸泡 造成玉米皮亚硫酸根离子残留 伴有刺激性味道 降低了其适口性 此外 玉米皮等副产品存在霉菌毒素残留等问题 有的甚至因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而无法在饲料中合法使用 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2020年有研究分析表明 玉米皮和喷浆玉米皮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50 伏马毒素 B1 B2 检出率均为100 2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为89 29 3 微生物发酵技术因其低成本 高效益的特点 成为改善玉米皮营养特性的主要途径 文章综述了玉米皮的营养特性和发酵工艺对其饲用价值的改善效果 1玉米皮的营养特性 1 1 玉米皮的营养组成 玉米湿法加工过程可以获得玉米淀粉 玉米蛋白粉 玉米胚芽粕 玉米皮 喷浆玉米皮 玉米油等产品 见图1 玉米皮是玉米加工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皮层 主要是玉米淀粉或乙醇生产过程中去除淀粉 胚芽及玉米醇溶蛋白后的产物 约占玉米干重的14 4 其淀粉含量为10 20 粗蛋白含量为11 8 粗脂肪含量为6 5 纤维含量为11 半纤维素为35 葡萄糖为32 其水解产物中含有还原糖5 0 7 5 粗灰分1 2 6 玉米皮富含膳食纤维 80 玉米纤维油 3 5 阿魏酰低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 营养价值较高 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此外 将玉米浸泡液喷到玉米皮上 经干燥获得的喷浆玉米皮在饲料中也有广泛应用 玉米皮的组成成分和利用率随玉米品种和加工工艺而异 有研究显示 吉林省 黑龙江省4个批次不同来源玉米皮的营养价值有较大差异 吉林省所产玉米皮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 且含有较高的粗蛋白 适合做饲料 而黑龙江省所产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高 且含有较高的可利用糖类 可以作为优质的纤维饲料来源 舒维成 7 分析比较了来源于陕西省 河北省 山东省和东北地区12个产地 不同批次喷浆玉米皮的常规成分 结果发现粗脂肪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24 9 其次是粗纤维达到21 5 其他依次为 粗灰分19 3 gt 中性洗涤纤维15 5 gt 酸性洗涤纤维14 5 王红玉 8 通过分析10种喷浆玉米皮的营养成分 发现粗脂肪的变异系数达37 78 粗纤维变异系数为15 18 由于喷浆玉米皮中除玉米种皮之外 还含有少部分的玉米胚芽 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浆 所以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条件和淀粉生产批次对喷浆玉米皮的组成成分也有重要影响 1 2 玉米皮中的抗营养因子 玉米皮中的抗营养成分主要有 非淀粉多糖 植酸磷 抗性淀粉 亚硫酸根离子等 玉米皮含有10 5 非淀粉多糖 会延迟胃的排空速度 增加食糜黏度 阻碍营养物质与消化酶接触 降低饲料消化率和畜禽的生长性能 9 10 玉米皮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 65 80 其抗营养作用不仅体现为磷的利用率低 而且会降低蛋白质和必需矿物元素等营养素的消化率 并抑制胃肠中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 增加粪中干物质 磷和氮的排出量 11 玉米皮作为玉米湿法加工的副产物 虽经过洗涤过滤 但仍然含有较多的抗性淀粉无法被小肠消化 但是在大肠部位会被微生物发酵 12 产生短链脂肪酸 二氧化碳 CO2 氢气 H2 和少量甲烷 CH4 增加粪便体积 13 容易导致幼畜发生腹泻等疾病 14 玉米皮亚硫酸根离子残留 尤其是喷浆玉米皮中含量较高 有专利 CN 111869797A 采用双氧水氧化玉米皮中的亚硫酸盐 以此来消除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1 3 玉米皮中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 主要为曲霉菌 镰刀菌和青霉菌 产生的一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 高温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促进了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对畜禽的危害极大 玉米皮中残留霉菌毒素含量高 尤其是湿基玉米皮中水分含量高 50 65 在储存运输环节会增加霉菌毒素污染风险 玉米皮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 AFB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和玉米赤霉烯酮 ZEN 15 有研究对市场上63种原料和饲料中真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 发现在玉米加工副产物中 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超过饲料卫生标准中的允许量 DON和ZEN污染严重 动物采食霉菌毒素污染的玉米皮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造成致畸致癌 增加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 同时造成毒素残留在动物体内和畜产品里 从而影响到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16 17 2微生物发酵玉米皮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在满足微生物营养水平前提下 通过创造适合的湿度 温度及酸碱环境 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饲料原料中的相关成分进行降解和物质转化 制成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 可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优质饲料产品 18 19 玉米皮中含有丰富的碳源 是一种潜在的营养物质 通过微生物发酵 能将玉米皮中的粗纤维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动物容易利用和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同时能有效降低玉米皮中的霉菌毒素含量 提高玉米皮的饲用价值 2 1 机械加工工艺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为了提高发酵效果 通常会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方法 20 物理法中的机械预处理使用最为广泛 机械预处理主要是将原料进行剪切或研磨 可减小原料的粒径 增加原料的接触面积 易于提升发酵效果 21 魏媛等 20 研究比较了刀片粉碎和球磨两种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皮酶解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 两种机械预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玉米皮的营养价值和酶解效率 但刀片粉碎的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球磨方法 水溶性总糖含量提高了2 0倍 还原糖含量提高了2 6倍 阿魏酰聚糖含量提高了1 6倍 玉米皮刀片机械预处理后进行酶解处理 其水溶性总糖含量较未处理组提高了3 0倍 还原糖含量提高了3 7倍 阿魏酰聚糖含量提高了2 0倍 将原料加工处理减小粒度能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但仍需要控制粉碎粒度 原料过细容易造成底物成团 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发酵效果 22 2 2 菌种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菌种是发酵的基础 菌种的种类和特性是成功生产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关键因素 玉米皮发酵所需的菌种需要能够降低和分解抗营养因子和各种毒素 合成有机酸和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如乳酸杆菌 酵母菌 芽孢杆菌 23 曲霉 24 有研究发现 用乳酸菌作为发酵菌种 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 15 根据玉米皮的特点筛选的特定菌种需要具备安全性 不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5 如芽孢杆菌属 虽然其自身与发酵产物无毒性 但其在发酵过程中氮代谢产生的氨气味会影响发酵饲料的适口性 26 而乳酸菌发酵之后会产生芳香味 可以提高用芽孢杆菌属发酵过的饲料的适口性 27 同时 因单一菌种具有专一性 发酵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生化反应过程不能完成 需要多种菌共同作用完成 28 因此多菌种协同发酵技术的研究成为趋势 表1是近5年发酵玉米皮和喷浆玉米皮研究中所用的发酵底物 菌种 发酵方式和发酵效果情况 2 3 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可直接影响玉米皮的发酵速率和发酵质量 主要有发酵温度 时间 pH 含水量等 37 含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发酵效率 通常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水含量为30 85 含水量过低会减少营养物质的扩散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含水量过高则会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 增加烘干成本 38 39 所以 为了提高玉米皮发酵的速率和质量 往往需要对玉米皮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以期达到最佳的发酵水平 任中帅等 30 对玉米皮进行单菌固态发酵 并优化了其发酵工艺 结果发现优化后的参数条件为 初始含水量为62 5 发酵温度为30 ℃ 黑曲霉接种量为15 发酵时间为72 h 玉米皮中纤维素含量由发酵前的15 75 下降到10 81 半纤维素含量由发酵前的42 89 下降到26 05 李爱科等 29 以多种益生菌混合进行玉米皮和玉米浆的固态发酵培养 发酵后总活菌数为9 6 times 109 CFU g 是发酵前的100倍 粗蛋白含量达21 2 比发酵前增长14 3 Verheecke等 40 用植物乳杆菌PTCC1058发酵AFB1污染玉米 37 ℃发酵7 d 可以使AFB1降低77 有研究以喷浆玉米皮为原料 在发酵条件为初始水分75 接种量15 温度32 ℃ pH 6 0 发酵时间72 h时 发酵产品中粗蛋白含量为23 79 提高了8 29 3发酵玉米皮在饲料行业的应用 玉米皮经过微生物发酵后 某些抗营养因子及霉菌毒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解 此外大分子蛋白质也会降解为小肽 提高畜禽对饲料营养的利用率 9 有研究表明 在畜禽饲料中添加4 的发酵玉米皮 应用效果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无显着差异 对动物免疫器官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 41 还可改善生长性能 降低饲料转化率 在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发酵玉米皮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改善肉品质 提高经济效益 Liu等 42 在猪日粮中加入10 的发酵玉米皮 发现饲喂玉米皮的猪肠道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细菌相对丰度较高 而饲喂发酵玉米皮的猪肠道中有更大比例的淀粉发酵菌 明雷等 43 在猪日粮中添加20 玉米皮发酵饲料 结果发现 20 玉米皮发酵饲料组的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8 97 料重比降低了3 并改善了猪肉品质 降低了猪饲养成本 同时未添加任何抗生素 提高了肉质的安全性 发酵湿玉米纤维饲料还是一种安全性高 营养价值高 耐贮存的奶牛饲料 王馨影 33 对比了发酵和未发酵玉米纤维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变化 结果表明发酵提高了饲料的干物质降解率 发酵湿玉米纤维饲料的粗蛋白降解率在36 h后超过了80 显着高于湿玉米纤维原料 在4 h和8 h 发酵湿玉米纤维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和总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均显着高于湿玉米纤维原料 发酵玉米皮还可以用于生产益生菌 酶制剂 膳食纤维等饲用添加剂产品 有研究将玉米皮进行了混菌固态发酵 并优化了其发酵工艺 发酵产物的酶活性大大提高 其有益菌总数超过百亿 Singh等 37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草酸青霉以玉米皮为底物 添加菊粉 1 NaNO3 0 2 NH4H2PO4 0 2 KH2PO4 0 2 MgSO4 middot 7H2O 0 05 和FeSO4 middot 7H2O 0 001 发酵生产菊粉酶 优化后菊粉酶产量可以达到77 95 IU gds 张梅娟等 44 研究哈茨木霉ZJ 01固态发酵玉米皮和玉米酒糟产木聚糖酶 最适发酵时间为72 h 在此优化条件下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3 574 U g 玉米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主要是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残余淀粉 45 李华丽等 46 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玉米皮中的不可溶膳食纤维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 并优化其发酵工艺 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条件下 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到了4 45 提高了60 Almeida等 24 优化发酵参数确定了产色素的最佳发酵工艺 在玉米皮中接种紫红曲霉孢子105个 mL 32 ℃条件下固态发酵16 d 4小结 玉米皮通过微生物发酵 粗纤维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动物易利用和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同时能有效降低或消除玉米皮中的霉菌毒素和抗营养因子含量 改善了适口性 提高了玉米皮的饲用价值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但是固态发酵技术对亚硫酸离子和霉菌毒素的去除效果以及在畜禽上的应用价值评价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2 14:23:50

. 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生产国 猪肉也是我国居民最主要消费的肉类产品 生猪养殖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养殖的生猪90 左右是外来品种如 ldquo 杜长大 rdquo 等 长期以来对其高瘦肉率和高生长性能的追求导致猪肉感官品质 营养价值 肌内脂肪 IMF 和风味物质含量等肉品质指标严重下降 我国优质猪肉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 通过遗传育种进行品种改良是提升猪肉品质和风味的有效措施 但存在周期较长 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 如何通过饲料营养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 对于优质猪肉生产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发酵饲料是含有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饲料 近年研究表明 发酵可以改善饲料营养组成 提供益生菌 脂肪酸 抗氧化物质和风味物质等 进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促进动物肠道健康 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 1 因此 使用发酵饲料可能是优质猪肉生产比较便捷的一个举措 1 发酵饲料的现状 目前 我国发酵饲料产业快速发展 从事发酵饲料的企业已超1 000家 2025年产量将达到约4 000万t 未来5年产值将超1 000亿元 2 在PubMed数据库中以 ldquo Fermented feed rdquo 为关键词搜索 相关研究文献已经从2000年的92篇增长到2021年的841篇 表明发酵饲料关注度和研发热度的快速提升 虽然发酵饲料生产经历了一段发酵菌种和原料混杂 发酵条件不明确和发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时期 但随着国家和行业出台相应政策和标准 行业和市场发展逐渐走向了有序和规范化 2018年1月1日 我国发布生物饲料领域第1个团体标准 mdash mdash 生物饲料产品分类 随后 哺乳母猪用菌酶协同发酵饲料 生长育肥猪用菌酶协同发酵饲料 饲料原料 mdash mdash 酵母水解物 和 饲料添加剂 mdash mdash 丁酸梭菌 等与发酵饲料有关的12个团体标准发布 2021年11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 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指南 的通知 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建立对我国发酵饲料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发酵饲料主要包括单一饲料原料发酵和混合饲料发酵 发酵原料的选择从常规饲料原料 玉米 豆粕 菜籽粕 棉籽粕等 逐渐发展到非常规低值原料 玉米胚芽粕 米糠粕 酒糟 茶渣 构树叶等 发酵根据添加水分比例可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根据氧需要量可分为好氧 厌氧和兼性厌氧发酵 根据发酵剂配伍可以分为单菌 混菌和菌酶协同发酵 益生菌发酵可以降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提供有益代谢产物 提高养分利用率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水平 有利于肠道健康和猪肉品质的改善 3 发酵饲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特色发酵菌种的选育 发酵机制和工艺方面的深入探究 发酵饲料数据库建立 产品安全评价和饲喂体系构建等方面 2 发酵对饲料品质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优质的发酵菌种是生产发酵饲料的关键 目前应用较多的发酵菌种包括芽孢杆菌 乳酸菌和真菌 芽孢杆菌和真菌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 改变饲料微观结构 降解抗营养因子 从而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 原因在于这些发酵菌种可通过分泌蛋白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等胞外酶 可将蛋白质 淀粉 纤维素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较易吸收的小肽 氨基酸 低聚糖和脂肪酸等 4 乳酸菌 丁酸梭菌和酵母等可通过产生有机酸 短链脂肪酸和细菌素 来降低发酵底物的pH 改善饲料适口性 抑制有害菌增殖和延长饲料贮存时间 5 部分乳酸菌还可以产生抗氧化酶 gamma 氨基丁酸和花青素等代谢产物 提高饲料抗氧化和益生功能 另外 酵母菌体结构细胞壁 细胞内容物等具有改善动物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等多重功效 6 益生菌发酵可以通过提高饲料氨基酸 脂肪酸 风味物质含量和生物酶活性等来改善饲料营养价值 此外 发酵条件也对发酵品质至关重要 合适的发酵条件可以避免杂菌污染和霉变 本团队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发酵玉米 豆粕 大豆皮和麸皮混合饲料 发现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提高 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减少 谷胱甘肽和叶酸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0 00 和106 63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及过氧化氢酶 CAT 等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升了45 60 8 65 和9 44 同时粗蛋白质 干物质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丙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 甘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提高 其中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体外消化率提高超过10 7 冯鑫等 8 利用混合益生菌发酵棉籽粕 使棉籽粕粗蛋白质含量增加 纤维含量降低 游离棉酚的含量显著降低了75 39 酸性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44 25 181 08 和65 00 本团队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发酵黄酒糟 其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了37 85 小肽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了23 08 和12 20 真蛋白 总能和总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2 38 9 95 和21 13 同时改善了脂肪酸组成 9 伏晓玉等 10 研究发现 混菌发酵使构树叶中的单宁含量显著降低了60 以上 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 小肽 粗纤维降解产生芳香族物质 此外 崔艺燕等 11 研究康宁木霉发酵茶渣 发现发酵后茶渣粗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 风味氨基酸 还原糖和黄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8 52 185 64 202 82 211 03 和69 17 纤维含量明显降低 饲料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区系变化引起饲料理化性质和代谢产物的变化 最终影响饲料品质 Park等 12 采用不同菌种发酵大豆发现 细菌发酵主要产生含硫挥发物和脂肪酸衍生挥发物 如醇和酮 真菌发酵则会产生苯丙氨酸衍生的挥发性产物 如醛 酯和乙酸盐 本团队发现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和植酸酶协同发酵米糠粕过程中 微生物通过糖酵解 磷酸戊糖 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合成等代谢途径参与米糠粕碳水化合物的降解 以及氨基酸 不饱和脂肪酸和核苷酸的合成 13 此外 本团队还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发酵玉米 豆粕和黄酒糟复合饲料过程中纤维于8 12 h发生降解 蛋白质于12 24 h降解 分泌的生物酶主要有中性蛋白酶 木聚糖苷酶和 beta 葡聚糖内切酶等 芽孢杆菌在好氧发酵的前12 h快速增殖 抑制了饲料中有害菌增殖 降低了饲料中菌群多样性 而厌氧发酵增加了乳酸菌等有益菌数量 显著提高了饲料菌群多样性 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是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属 生物信息分析发现 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处理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作用的主要代谢功能 14 3 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3 1 猪肉品质及其形成影响关键因素 猪肉品质主要包括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以及加工品质和卫生质量 15 其中 感官品质主要是消费者的视觉 味觉 嗅觉和触觉对肉的综合感受 评价指标包括肉色 系水力 风味 肌肉pH 大理石纹 嫩度 多汁性等 肉色与机体抗氧化能力 pH和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 猪肉pH又与肉色评分呈正相关 16 嫩度和系水力则与pH和IMF含量有关 猪肉风味物质主要包含脂肪酸 核苷酸 呈味氨基酸和鲜味肽等 17 营养品质主要指肉的营养价值 包括氨基酸 脂质 如脂肪酸 矿物质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和组成 与人们的膳食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 IMF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 IMF与猪肉感官品质密切相关 其分布与数量决定了大理石纹评分 同时 IMF的增加有助于改善猪肉的风味和多汁性 可改善猪肉的嫩度和风味等 18 肌束间分布的脂肪 肌间脂肪 可有效降低肌纤维密度 合适的脂肪含量利于猪肉系水力和多汁性 在肉品风味方面 肌肉中的脂肪可为大多数挥发性风味物质提供反应前体物质 直接影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IMF沉积主要受品种 环境 营养等因素影响 本团队通过比较不同猪种的IMF发现 180日龄金华猪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分别为3 42 和3 58 显著高于长白猪的2 28 和2 59 占鲜重 19 Zhang等 20 研究表明 金华猪肝脏 背最长肌组织的蛋白酶体亚单位 alpha 6 PSMA6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巴克夏猪 且PSMA6基因在这些组织的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促进脂肪前体细胞增殖和脂肪生成 本团队通过分析金华猪和长白猪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谱发现 猪差异基因FLJ36031 pFLJ 可能通过调节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如脂肪酸合成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和激素敏感脂肪酶的表达 进而调控机体脂肪沉积 21 Chen等 22 研究表明 莱芜猪小RNA 331 3p miR 331 3p 在肝脏 肌肉和背部脂肪中的表达较高 其可以作为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肪酸代谢的调节因子 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 Wang等 23 通过对猪IMF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发现轴突导向因子1 NTN1 基因可以调节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在IMF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肌纤维是决定猪肉品质另一关键因素 肌纤维类型与组成影响猪肉的肉色 pH 系水力及嫩度 同时对风味也有一定影响 24 肌纤维可分为氧化性肌纤维 Ⅰ型 Ⅱa型 和酵解型肌纤维 Ⅱx型和Ⅱb型 氧化型肌纤维的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酵解型肌纤维 因此 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的肌肉颜色鲜红 肉色评分较高 猪肉表现出更好的感官品质 25 研究表明 猪背最长肌MyHC Ⅰ基因可抑制肌肉氧化应激 增加氧化型肌纤维比例 并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alpha PPAR alpha 增强脂肪酸氧化 从而改善肉质 25 本团队研究发现 与长白猪相比 金华猪背最长肌含有更多的Ⅰ型 Ⅱa氧化型肌纤维和较低的Ⅱb型酵解型肌纤维含量 在长白猪背最长肌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RK 表达量显著高于金华猪 超表达ERK后 显著降低Ⅰ型氧化型肌纤维含量 提高酵解型肌纤维含量 表明ERK信号通路在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6 在肌管中 小RNA 22 3P miR 22 3p 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 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 Sirt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gamma 辅助活化因子 1 alpha PGC 1 alpha 途径可促进肌纤维类型从快肌纤维到慢肌纤维的转化 27 线粒体及糖 脂代谢相关基因 如AMPK alpha 1 Sirt1 PGC 1 alph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 线粒体转录因子B1 TFB1M 细胞色素 Cytc ATP合酶脂质结合蛋白 ATP5G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 1B CPT 1B 和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delta PPAR delta 等 可增加猪背最长肌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 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 从而实现肌纤维型从快肌纤维到慢肌纤维的转变 28 此外 肠道微生物也与猪肉品质密切相关 Chen等 29 研究报道 猪肠道普氏菌属中的Prevotella copri可通过Toll样受体4 TLR4 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 信号通路上调与脂肪生成和脂肪积累相关基因的表达 抑制脂肪分解 脂质转运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 Qi等 30 发现 黑猪肠道丁酸梭菌含量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肠道丁酸球菌属 Butyricicoccus 真杆菌属 Eubacterium 考拉杆菌属 Phascolarctobacterium 和原杆菌属 Oribacterium 含量与腹部脂肪和甘油三酯脂肪酶的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 其中真杆菌属 Eubacterium 属于梭状芽胞杆菌群ⅩⅣa 其主要功能包括多糖发酵和胆汁酸脱羟基等 对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发展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Fang等 31 在二花脸和巴马香猪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中 采用关联分析确定了119个与IMF含量显著相关的操作分类单元 OTU 其中瘤胃球菌属 Ruminococcus 普氏菌属 Prevotella 和密螺旋体属 Treponema 等在多糖和氨基酸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IMF生成 腹部脂肪和背膘的沉积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 猪肠道内特定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参与机体能量代谢 调控脂肪沉积和猪肉品质形成 3 2 发酵饲料对猪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机制 饲料营养对猪肉营养品质的调控起关键作用 7 黄小乘等 32 研究发现 使用酵母菌 康氏木霉 白腐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发酵的秸秆微贮饲料饲喂育肥猪后 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4 73 Qiu等 33 研究报道 酿酒酵母 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型饲粮可能通过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加猪肉的蛋白质含量 韩启春 34 发现 8种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的猪 其肉中蛋白质含量有增长的趋势 Lu等 35 发现 10 乳酸菌 梭菌和双歧杆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后 背最长肌中天冬氨酸 谷氨酸 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 21 3 08 和0 93 Xu等 16 发现 10 酒曲发酵小麦酒精糟使猪肉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 57 5 45 和5 50 进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 本团队研究发现 8 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饲粮可显著提高猪肉的IMF 必需氨基酸 缬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蛋氨酸 赖氨酸 含量 亚油酸 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 86 3 99 34 48 和20 69 7 Tang等 17 发现 植物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产脘假丝酵母和黑曲霉菌发酵的全价饲粮饲喂育肥猪后 使背最长肌中油酸 亚油酸 花生四烯酸 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 23 5 16 11 76 和5 41 降低总饱和脂肪酸 SFA 含量 Fang等 36 研究也发现 苹果渣青贮料饲喂后 育肥猪背膘中碳18 碳2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了14 62 上述结果表明 发酵饲料在提升猪肉的营养品质方面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发酵饲料在改善猪肉营养品质方面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发酵饲料能提高饲料蛋白质 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水平 增加育肥猪采食量 提高饲料消化率 改善猪肉蛋白质与脂肪的沉积 从而提高猪肉中粗蛋白质 氨基酸 粗脂肪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32 此外 发酵饲料中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如乳酸 乙酸的增加也可能是引起猪肉营养沉积和脂质代谢变化的原因 Lin等 37 研究表明 6 发酵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玉米芯饲喂后 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采食量 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 降低料重比 显著改善肉色 IMF含量和猪肉脂肪酸组成 显著提高育肥猪肠道乳酸菌含量 并降低肠杆菌丰度 He等 38 发现 5 的枯草芽孢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发酵麦麸饲喂生长育肥猪后 其日增重提高 料重比降低 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肠道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丰度显著降低 毛螺菌科 Lachnospiraceae 苏黎世杆菌属 Turicibacter 丰度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 发酵饲料也可能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 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 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等 进而提高猪肉品质 但发酵饲料通过肠道微生物对猪肉的直接调控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3 3 发酵饲料对猪肉感官品质的影响及机制 发酵饲料对肉色和大理石纹 抗氧化和系水力及风味物质等猪肉感官指标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本团队通过对发酵原料 大豆蛋白 苹果渣 燕麦 玉米 小麦 豆粕 柿子壳 苹果饲料 马铃薯浆 菜籽粕 小麦酒精糟 银杏 发酵添加剂 中草药 大蒜粉 红参粉 小球藻 和3 562头猪的饲养试验发表的30余篇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发现 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改善猪肉感官品质 包括猪肉亮度 标准均差0 4 置信区间0 04 0 7 红度 标准均差0 7 置信区间0 1 1 2 大理石花纹 标准均差2 1 置信区间1 2 3 0 以及风味 经过剂量效应分析 发酵原料和发酵添加剂的最优剂量分别为8 和0 15 39 本团队进一步研究表明 饲喂8 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饲粮使猪肉眼肌面积 肉色红度和大理石评分分别显著增加了16 62 9 12 和50 49 7 此外 Lu等 35 发现 10 乳酸菌 梭菌和双歧杆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后 使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红度与黄度值显著提高了12 24 和43 99 色泽更加鲜红亮泽 Lu等 35 研究表明 10 乳酸菌 梭菌和双歧杆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可以显著降低背最长肌滴水损失和剪切力 提高猪肉系水力和嫩度 任向蕾等 40 采用10 芽孢杆菌 粪肠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后 育肥猪后腿肉总抗氧化能力 SOD和GSH Px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51 90 32 51 和29 63 滴水损失显著降低29 80 本团队使用8 戊糖片球菌和芽孢杆菌发酵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育肥猪后 猪肉中SOD和GSH Px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2 29 和21 10 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降低 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分别显著降低了20 96 和10 64 从而改善猪血清和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提高猪肉嫩度和系水力 7 朱坤等 41 研究发现 唾液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全价饲料饲喂育肥猪后 显著提高了其血清中黄嘌呤 丁子香酚 丙烯酤胺和对 香豆酸等代谢产物的含量 改善猪肉的抗氧化能力 并使剪切力显著降低了6 38 提高了猪肉嫩度 本团队研究发现 8 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发酵的玉米 豆粕饲粮饲喂育肥猪后 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 花生四烯酸 亚油酸 油酸 亚麻酸 鲜味氨基酸 谷氨酸 天冬酰胺 苏氨酸 丝氨酸 丙氨酸 甘氨酸 醇类物质 异辛醇 壬醇 醛类物质 壬醛 辛醛 庚醛 己醛 苯甲醛 及酮类物质 3 羟基 2丁酮 苯乙酮 甲基庚烯酮 等风味物质的含量 7 黄小乘等 32 研究也表明 酵母菌 康氏木霉 白腐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发酵秸杆饲粮饲喂后 使育肥猪背最长肌的呈味氨基酸如甘氨酸 脯氨酸 丙氨酸以及棕榈酸 亚油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 20 14 33 10 44 3 54 和54 11 改善了猪肉风味 宋博等 42 研究报道 10 酵母菌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发酵的构树饲粮饲喂育肥猪 使猪背最长肌中组氨酸 精氨酸 甘氨酸 牛磺酸和 beta 氨基异丁酸等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 20 30 87 43 00 20 64 和40 52 任向蕾等 40 采用电子鼻分析和感官评定发现 10 芽孢杆菌 粪肠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玉米 豆粕型饲粮饲喂后 可以提高育肥猪后腿肉中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 并使嫩度 风味和多汁感评分分别显著提高了6 26 5 73 和15 01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发酵饲料具有改善猪肉风味的功能 发酵饲料调控猪肉感官品质的机制可能是有机酸促进了胃液的分泌 并提高肌红蛋白与铁的结合 改善肉色 嫩度和系水力等 41 此外 饲料发酵后鲜味氨基酸 肌苷酸 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等风味物质含量提高 从而有利于改善猪肉中各种呈味物质 进而提升肉品风味 同时 发酵饲料中含有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益生菌如乳酸菌 小肽和抗氧化酶等 增强了机体和猪肉的抗氧化能力 发酵饲料对IMF沉积调控可能是通过调节育肥猪脂肪中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gamma PPAR gamma 的表达来实现的 34 对肌纤维发育及类型调控的可能机制是增加胰岛素 蛋白激酶B AK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1 mTORC1 蛋白合成级联反应和激活肌肉萎缩因子 MAFbx 叉头转录因子1 Foxo1 途径 以及对核糖体蛋白 肌肉收缩和肌肉肥大相关蛋白的调节 33 4 小结 发酵饲料可以提供益生菌 氨基酸 风味物质 抗氧化酶等 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进而改善猪肉感官和营养品质 在优质安全猪肉生产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发酵菌种 发酵形式和条件可能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改善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目前发酵饲料如何调控猪肉品质和风味的机制研究尚不深入 同时发酵饲料还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 产品品质检测不全面 发酵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未来 发酵饲料研究将主要围绕特色发酵菌种选育 活性代谢产物挖掘 优质猪肉生产 生产工艺标准化和安全性评价与产品质量评估标准建立等方向重点展开 文章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作者 王成 靳明亮 单体中 汪以真

更新时间:2022-11-07 13:42:27

. 预计未来半年连盘玉米高位震荡偏空运行

摘要 本文是2023年4月20日发布的 山川激越 风禾近起 春季策略报告中有关玉米部分的原文 报告中指出 未来半年 预计连盘玉米高位震荡偏空运行 区间 2550 2850 元 吨 综合小麦 玉米价差 进口成本 新季成本 糙米替代成本等因素 预计二三季度连盘玉米底部在 2550 2600 存在一定的边际支撑 但二季度反弹高度受限 2800 2850 的压力较大 三季度以反弹做空对待 预期偏差关注小麦饲用替代体量及时间跨度 新季玉米面积及天气 进口规模以及饲用糙米拍卖等因素 对淀粉而言 原料成本逻辑在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定价作用有所下降 国内需求慢复苏为交易的主线 预计后期将是亏损 被动开机 挺价主成品的运行逻辑 单边上不宜过度看空 预计主力运行区间2750 3150 预期偏差关注下游需求是否能够持续恢复及副产品价格波动 2023 24年美玉米供需格局转为宽松 预计CBOT玉米主力合约的运行区间 500 650 美分 蒲 7 12价差逢低做扩为主 预期偏差关注宏观及原油的下跌冲击 俄乌冲突对谷物市场扰动以及种植季天气炒作等因素 目前来看 春季策略报告的逻辑和方向贴合市场运行 但下跌空间超出报告预期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概况与结论 上期秋季报告 浮天沧海远 中 我们提出 ldquo 2022 23年国内玉米的缺口预期及如何补充将是产业主逻辑 预计连盘玉米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底部 2650 2700 的成本支撑较强 上方压力位在 2950 3000 rdquo 盘面运行空间基本符合我们秋季报告的预期 截至目前 旧作年度国内定价逻辑较秋季报告时的格局已经改变 进口由倒挂转为顺价 小麦大跌开始饲用替代 巴西玉米在22年年底实现进口替代补充 基层粮源压力逐步释放至下游及渠道环节 对CBOT玉米 秋季报告中提出 ldquo 年度平衡表紧张的格局支撑价格偏强运行 底部支撑600美分 蒲附近 上方压力位在750美分 蒲 rdquo 盘面运行基本在我们预估区间 期间经历了原油重心下移 黑海协议连续2次延期 管理基金净多持仓转空 但旧作较紧的平衡表支撑了美盘玉米在 600 700 美分 蒲震荡运行 当前国内玉米远月维持贴水结构 可以反映出几方面 ①反映进口利润高企 美国黑海南美进口窗口期完全打开 尤其是H2巴西玉米规模进口的预期 ②体现国内Q2 Q3实现小麦 糙米的替代 ③较高的种植收益刺激新季面积恢复 ④随着进口定价因素在国内的权重增加 连盘远月贴水结构也贴近美玉米的近远月价差结构 当前 在养殖利润 深加工利润持续亏损背景下 后期即使有季节性恢复 但难言报复性复苏的可能 远月生猪定价也难以给出养猪行业较高的利润 连盘豆粕及美豆远月贴水结构反映深加工副产品 DDGS 蛋白粉 玉米胚芽粕 高位回落的预期 以及面粉加工副产品麸皮 跟随养殖利润及豆粕 高位回落的逻辑 因此未来半年玉米 淀粉主力合约走势的大方向将是偏空运行 预计行情走势近强远弱 先涨后跌 Q2以反弹行情对待 Q3的以高做空为主 主力运行区间 2550 2850 元 吨 此外 在国内强调粮食安全的政策背景下 国内农产品保供稳价政策引导意义重大 也不一定过度看空农产品价格 对淀粉而言 原料成本逻辑在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定价作用有所下降 国内需求慢复苏为交易的主线 尤其是二三季度伴随着季节性需求旺季 更多建议在CS C策略上波动操作 预计后期将是亏损 被动开机 挺价主成品的运行逻辑 单边上不宜过度看空 预计主力运行区间 2750 3150 预期偏差关注下游需求是否能够持续恢复及副产品价格波动 对CBOT玉米而言 自USDA二月论坛起 2023 24年美玉米新旧作平衡表转变 供需格局转为宽松 3月种植意向面积报告基本坐实该格局 截至3月份 ENSO转中性 三峰拉尼娜天气结束 转为正常气象概率较大 即使5 8月是美国天气炒作阶段 大幅减产的概率较低 此外4 5月为巴西二茬玉米的天气炒作阶段 巴西玉米或大概率延续大豆丰产的态势 全球平衡表亦将转宽松 远月及C7 12的定价也反映了平衡表转宽松的情况 2 偏差与核心因素 一 国内玉米 产需缺口问题是近几年国内玉米运行的主逻辑 但不同于往年同期 今年远月给出贴水结构 且在3月份提前发生价格下跌的负反馈行情 下游养殖 深加工持续亏损导致采购需求低迷 一方面 饲料企业采购大多以随用随采为主 主要是看到进口顺价 国内小麦恢复饲用替代的价值以及可能发生的饲用糙米拍卖 另一方面 深加工企业受到副产品大跌 以及2 3月份原料大幅补库影响 企业利润持续亏损 而贸易环节 尽管本年度开秤至今高开低走 贸易商春节前大多谨慎收购 不敢囤货 但2 3月补库较为明显 尤其是北港及南港内贸库存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当前也基本亏损近100元 吨 期现价格联动下跌 触及旧作种植成本 2650 2700 元 吨的支撑 但笔者认为 当前4月初 处于基本面最悲观的时候 短期仍有反弹需求 供需决定价格 价格亦将反作用于供需 2850与2700的玉米 对应的是不同基本面 也讲反作用于市场供需结构 此外 二季度也将是国内新季玉米播种季 面积 成本以及大豆 玉米争夺面积的题材 也将给盘面计价一定的天气升水 因此 Q2以反弹行情对待为主 从需求角度 玉米也和我们研究院生猪报告中二季度偏强 三季度偏空的看法相对应 在缺口补充逻辑中 三季度行情将更多由外盘进口成本及新季小麦上市后饲用替代主导 对于前者 今年大宗商品大多以外弱内强 进口顺价为主 进口冲击的利空将随时影响盘面情绪 对于后者 今年从二季度开始 陈麦已经具备饲用替代价值 而考虑新麦上市后的季节性卖压基本在150 plusmn 50元 吨 预计新麦开秤将在2700 plusmn 50元 吨区间 预计新麦很难跌到最低托市价格2340的水平 但陈麦结转及新作上市压力 都存在小麦转饲的需求 预计今年小麦 玉米价差或将再次跌至负值以下 但到了三季度 饲用替代也将托住小麦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因此 连盘玉米三季度相对偏空看待 下方支撑 2550 2600 元 吨 对于新作面积而言 尽管东北产区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 但政策更倾向于补贴支持大豆扩种 因此东北地区玉米面积或将持平去年 但华北地区玉米面积大概率扩种 初步预计租地种植成本折集港成本在 2500 2600 左右 对于进口而言 2022年3 12月基本维持倒挂 2023年1月至今美玉米基本维持顺价理论利润 200 300 元 吨 而巴西Q3玉米给出 300 500 元 吨的理论利润 甚至一度给出保税区玉米粉的进口窗口 预计后期Q2美玉米将持续进口 Q3进口更多转向巴西玉米 而高粱受到美国减产影响 预计全年进口规模低于700万吨 而大麦进口国相对分散 受到黑海地缘局势及中澳 中加关系不确定性影响 仍然有较大变数 预计22 23年进口规模在800万吨左右 进口替代品的减少 玉米进口规模的增加 预计全年进口总量略有下滑 但进口价格的中枢水平将随着CBOT玉米价格重心下滑而下降 外弱内强的格局 将持续给国内带来压力 尤其是在三季度 巴西玉米进口带来的压力将更为显著 对应饲用稻谷拍卖而言 较难猜测政策的执行情况 但基于前两年的拍卖投放情况 今年大概率将压缩投放量 如果投放底价不变 折算最低集港成本在2600左右 到山东成本折2800左右 静态看4月初的玉米 小麦价格 定向糙米的成交量将大幅下滑 替代区域也更多聚焦在东北地区 综合小麦 玉米价差 进口成本 新季成本 糙米替代成本等因素 预计Q2 3连盘玉米底部在 2550 2600 存在一定的边际支撑 但Q2反弹高度受限 2800 2850 的压力较大 Q3以反弹做空对待 图 养殖利润及玉米淀粉加工利润 元 头 元 吨 数据来源 WIND 钢联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图 华北小麦 玉米价差 元 吨 数据来源 W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图 北港玉米库存及广东港能量库存 万吨 数据来源 钢联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图 深加工企业库存 万吨 数据来源 钢联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二 国内玉米淀粉 国内后疫情时代 需求恢复将是今年的主逻辑 但2月至今 高开机 高提货 高库存 持续亏损的状态一直持续 后期2 3季度有季节性需求旺季 但高库存 亏损背景下 后期大概率将演绎亏损 被动开机 挺价主成品的运行逻辑 单边上不宜过度看空 预计主力运行区间 2750 3150 元 吨 淀粉及CS C套利合约的月差结构上看 已经计价了09旺季以及07 11涉及到淀粉仓单注销的因素 交易策略上 更建议在近月合约上逐步操作 从近两年行情复盘来看 尽管原料定价逻辑持续存在 但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 淀粉区域价差往往不顺价 加工利润重心持续走弱的情况居多 建议CS C价差保持区间操作为主 200以下具有买入价值 上方压力为 300 350 偏差关注副产品价格波动及旺季需求能否兑现 图 淀粉库存及开工率 万吨 数据来源 WIND 钢联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三 CBOT玉米 CBOT玉米定价主导更多是美国自身平衡表 自2月论坛给出9100万英亩面积预估以及趋势单纯餐181 5蒲 英亩以来 市场对新季平衡表转宽松形成一致预期 远月合约维持贴水结构 3月种植面积意向报告再次给出9200万英亩面积 更进一步加强了2023 24年产量将大幅恢复的预期 在6月面积报告前 市场将聚焦在天气因素上 5 8月看美国天气 4 5月看巴西二茬玉米的天气 阶段性仍会给出天气升水 但策略方面的大方向为逢高做空为主 此外 随着原油价格重心下移 美国乙醇需求或将有所下滑 而出口需求涉及到巴西玉米 黑海谷物的竞争 平衡表有进一步转宽松的可能 回顾历史价格与管理基金净持仓的走势 基金翻空是一个转熊的重要信号 4 5月份需要进一步关注资金情况 南美方面 阿根廷天气炒作已经收尾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现将阿根廷作物产量定为3600万吨 去年预期为3750万吨 USDA预测为4000万吨 后期月度供需报告进一步下调阿根廷产量的空间有限 USDA对巴西产量维持在1 25亿吨 仍需关注4 5月天气情况 但巴西玉米Q3 4的出口将会争夺北美玉米出口市场 此外黑海协议到5月底是否会再次延期也值得关注期 远月及C7 12的定价也反映了平衡表转宽松的情况 预计CBOT玉米主力合约的运行区间 500 650 美分 蒲 7 12价差逢低做扩为主 预期偏差关注宏观及原油的下跌冲击 俄乌冲突对谷物市场扰动以及种植季天气炒作等因素 图 美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百万蒲 数据来源 WIND USDA 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3 策略与风险提示 预计未来半年 连盘玉米高位震荡偏空运行 区间2550 2850元 吨 综合小麦 玉米价差 进口成本 新季成本 糙米替代成本等因素 预计二三季度连盘玉米底部在2550 2600存在一定的边际支撑 但二季度反弹高度受限 2800 2850 的压力较大 三季度以反弹做空对待 预期偏差关注小麦饲用替代体量及时间跨度 新季玉米面积及天气 进口规模以及饲用糙米拍卖等因素 建议在CS C策略上波动操作 7月粉 米价差或将存在低估 建议07CS C在200以下布局多单 目标位300 350止盈 对CBOT玉米而言 新作平衡表转宽松的格局基本坐实 考虑到大豆 玉米比价 种植效益比较 以及化肥等成本下降等因素 今年美国种植面积将大幅恢复 平衡表转宽松的格局不变 尽管阶段性会有天气炒作向上的题材 但大方向应为逢高做空为主 预期偏差关注宏观及原油的下跌冲击 俄乌冲突对谷物市场扰动以及种植季天气炒作等因素

更新时间:2023-05-22 10:35:54

. 玉米 山重水复疑无路

本轮下跌一方面受到农产品大跌氛围带动 一方面也因为下游亏损 倒逼原料价格回落 但考虑到渠道囤货水平偏低 进口是配额管理 且小麦在2800具有替代价值和企稳迹象 不具备去年7月大跌的基础 短期基本面接近最差的时候 不宜过度悲观 玉米缺口问题本身也需要国内小麦糙米饲替 以及进口补充 只不过短期不会交易年度缺口问题 相对看好Q2 看空Q3行情 关注2700附近争夺 当前处于基本面最悲观的时候 短期仍有反弹需求 主要原因 ①国内玉米缺口理论上是需要一定规模的小麦饲用替代 而2800的小麦当前无论饲用 制粉均已体现价值 只不过饲料企业 制粉企业当前处于亏损状态而维持低原料库存运行 ②玉米进口是配额管理 进口利润打开不一定意味着商业化进口的 ldquo 泄闸 rdquo 而且进口替代品高粱进口规模将显著下滑 大麦进口维持常年规模水平 ③从能繁母猪出栏测算 5月份将是出栏的拐点 生猪行业去产能导致的新周期开启 或将在Q2给出行业利润 供需决定价格 价格亦将反作用于供需 2850与2700的玉米 对应的是不同基本面 也讲反作用于市场供需结构 此外 二季度也将是国内新季玉米播种季 面积 成本以及大豆 玉米争夺面积的题材 也将给盘面计价一定的天气升水 因此 Q2以反弹行情对待为主 在养殖利润 深加工利润持续亏损背景下 后期即使有季节性恢复 但难言报复性复苏的可能 远月生猪定价也难以给出养猪行业较高的利润 连盘豆粕及美豆远月贴水结构反映深加工副产品 DDG 蛋白粉 玉米胚芽粕 高位回落的预期 以及面粉加工副产品麸皮 跟随养殖利润及豆粕 高位回落的逻辑 因此未来半年玉米 淀粉主力合约走势的大方向将是偏空运行 三季度将是旧作年度缺口兑现的最后季度 从过往几年的缺口补充的复盘来看 最终都是买预期 卖现实的运行为主 在缺口补充逻辑中 三季度行情将更多由外盘进口成本及新季小麦上市后饲用替代主导 三季度巴西玉米规模化进口的预期 国内新季小麦上市期的饲用替代 较高的种植成本收益刺激新作面积恢复 内外盘远月贴水结构 这些因素也给出Q3反弹做空的主逻辑 3月下旬起 国内小麦大跌 一方面是陈麦余粮仍有较大出售压力 另一方面剩余2个多月新麦即将上市 且基本为丰产年景 贸易余粮存在刚性挤兑的压力 叠加粉厂受到副产品大跌 面粉进入淡季的原因压价采购原料 导致小麦从年后的3200一度跌至2800 此外托市拍卖 地方轮换持续投放 也压制了市场反弹情绪 小麦 玉米价差也大幅回落 尤其是本周以前提点价差接近130 到目前局部地区已经接近平水 完全体现了饲用价值 因此笔者决定小麦跌势的情绪底已见 但从上周河南托市成交均价折到厂成本基本在2820左右 与当前河南主流价格基本贴近 按照前两年托市拍卖结束时间测算 预计今年托市拍卖仍有2 3次 但成交率可能将从前期的100 大幅下降 如果4月下旬或月底托市拍卖停拍 可能会引政策底 饲料企业玉米库存量仍维持中性水平 因远期进口谷物供应宽松 华北小麦进入饲用替代价值 以及下游需求提升不确定等因素 饲料企业维持中性库存水平 对于深加工企业而言 2 3月份东北潮粮销售的末期 原料库存大幅累库 但受到3月下旬玉米及副产品大跌影响 企业利润延续亏损 前期高开机 高库存 高提货的情况发生扭转 持续向好的淀粉 淀粉糖表观消费也在3月底明显下滑 笔者认为短期基本面接近最恶化的时候 在高库存 亏损背景下 后期大概率将演绎亏损 被动开机 挺价主成品的运行逻辑 近月CS05无交割利润 短期存在反弹修复基差的驱动 CS C策略建议波段操作 当前09CS C给出较高的价格水平 远高于05 07CS C水平 也提前计价了Q3旺季因素 而7月粉 米价差或将存在低估 建议07CS C在200以下具备买入价值 但空间不宜过度乐观 综合来看 本轮下跌一方面受到农产品大跌氛围带动 一方面也因为下游亏损 倒逼原料价格回落 但考虑到渠道囤货水平偏低 进口是配额管理 且小麦在2800具有替代价值和企稳迹象 不具备去年7月大跌的基础 短期基本面接近最差的时候 不宜过度悲观 玉米缺口问题本身也需要国内小麦糙米饲替 以及进口补充 只不过短期不会交易年度缺口问题 相对看好Q2 看空Q3行情 关注2700附近争夺

更新时间:2023-04-06 11:11:11

下载饲料行业信息网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