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景泰县喜泉镇北滩村、草窝滩镇青石墩村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孜然+玉米”套种基地里,金黄的玉米穗挂满秸秆,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装运,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清甜香气。这种“一地双收”的创新种植模式,正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错峰套种提效益 土地“生金”翻番长
走进喜泉镇北滩村套种基地,成片的甜加糯玉米长势正旺,与已收割完毕的普通玉米地形成鲜明对比。“今年我种了220亩套种田,经济效益比单种玉米翻了一番!”种植户达文刚算起增收账:每亩地可产甜加糯玉米1.5至2吨,外商直接到地头收购,每吨价格达3000元,亩均收益超6000元。
这种“上半年收孜然、下半年种玉米”的错峰套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气候资源。达文刚介绍:“孜然7月初收获后,立即复种周期仅90天的甜加糯玉米,实现了一年两收。”据测算,套种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升40%,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增长120%。
订单农业保销路 “论个卖”撬动大市场
为打通销售渠道,景泰县种植户与川渝地区收购商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将甜加糯玉米从“论斤卖”升级为“论个卖”。四川收购商邹小飞指着满载玉米的货车说:“农科糯336品种在四川市场很受欢迎,我们每天收购量超20吨,全部通过订单农业直供商超。”
技术服务人员寇成德透露,该模式借鉴了新疆地区的套种经验,并由农技团队全程跟踪指导。“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玉米品质稳定。”目前,景泰县已发展甜加糯玉米套种面积超5000亩,带动300余户农民参与。
农闲变农忙 务工增收两不误
套种模式不仅让种植户受益,还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喜泉镇新民村村民陈秀贤说:“普通玉米收完后,我们到套种基地打工,每天能挣120元。”据统计,丰收季期间,每个套种基地可吸纳50余名季节工,人均增收超4000元。
创新驱动发展 特色农业路更宽
从引入套种技术到构建“企业+农户”订单体系,景泰县通过种植模式创新激活土地潜力。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套种面积,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
如今,景泰县的“孜然+甜加糯玉米”套种基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高效种植模式正结出累累硕果,铺就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