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631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ldquo 这是科技味最浓的一届展会 不过 如今科技的赋能 不仅仅是提效降本 还在帮助畜牧产品回归高品质的本源 rdquo 在2025畜博会现场 一位参展商对财联社记者感叹道 5月19日至21日 第二十二届 2025 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暨2025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在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举行 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秀出了自身的新技术 新产品 20日 财联社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 智慧畜牧成为行业的焦点 各种养殖大模型 机器人的加持 给畜博会增添了满满的科技感 而在国家推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大背景下 牧原股份 002714 SZ 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纷纷展示了研发的饲料低日粮技术成果 智慧养殖成主旋律 20日 财联社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 AI养殖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养殖方案 智能化猪舍和禽舍遍布展厅 养殖设备厂家卖力的向潜在客户推销自身的设备和产品 ldquo 智能化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还能降低成本 减少人工 是养殖企业的必然选择 rdquo 青岛一家养殖设备企业参展负责人表示 合肥拉塞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参展人员表示 公司AI 养殖整体解决方案赋能猪场多场景 可进行全时段 无死角的实时监控及数据收集 帮助制定生产计划 并建立智能数据储备库 此外 公司生产的轨道视觉机器人自动巡检 监测 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并与智能精准饲喂器实现后台联动 针对猪只个性化栏位完成智能调节 发布统一任务管理 让养殖更简单 高效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素文在展会期间参与论坛时表示 数智技术带来管理 生产 经营和决策模式变革 爱思大模型等应用可提升配种分娩率 PSY 等指标 智能设备实现生产自动化 还可优化采销流程 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影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广霄介绍 AI 在生猪养殖中可以有很好的应用 如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猪只体况监测 提升饲料转化效率 8 10 数影科技的 ldquo FPF 未来猪场 rdquo 智能养猪解决方案 围绕猪只全生命周期 涵盖五大精准和八大场景 可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有多个应用案例 展现出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管理价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智能畜牧分会执行会长熊本海研究员表示 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饲料粮安全 劳动力短缺等挑战 AI 技术在饲料营养 动物健康 智能装备等场景可激发新质生产力 未来将向全面感知 智能决策的 ldquo 无人值守 rdquo 牧场发展 生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这次同样带来了很多智能化方案 参展人员杨征程表示 当前公司新建厂房都配备了牧原职能巡检机器人 极大的提高了养殖效率 纷纷发力低日粮技术 在贸易摩擦大背景下 我国大豆进口面临挑战 豆粕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来源 供应趋紧 价格波动较大 为应对这一问题 农业农村部启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 推广低蛋白日粮等技术 2025年4月 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 到203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 左右 根据目前大型企业的数据显示 2024年温氏猪饲料中豆粕占比下降至3 牧原2024年达到7 3 新希望 000876 SZ 在2024年报中表示 针对2025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逐步升级 公司在过去多年充分积累了饲料豆粕减量替代的技术与方案 公司参与研发的 ldquo 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 rdquo 已经入选农业农村部 ldquo 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rdquo 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将为缓解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紧缺问题起到助力 新希望证券部工作人员此前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公司对不同配方的饲料都有优化 从2024年数据来看 各种饲料较之前普遍减少豆粕用量在5 到8 之间 禽料豆粕用量减少幅度更大一些 达到8 12 ldquo 2025年 公司将进一步探索菜粕 杂粕等替代配方 rdquo 在本届展会上 牧原股份 安佑集团等企业纷纷展示了自身在低日粮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果 牧原股份参展人员表示 牧原大力开展低豆日粮研究 2024年投入1 43亿元推进低豆日粮应用 饲料中豆粕占比为7 3 远低于行业水平 减少氮排放8 3万吨 该技术若全行业应用 节省大豆2000万吨 节省土地1 5亿亩 减少氮排放82万吨 为进一步减少豆粕用量 牧原与西湖大学合作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 替代豆粕 2024年 牧原实验室首个产业化落地 安佑集团参展人员表示 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究通过调整日粮小麦水平和能蛋比 在生长育肥猪60 90kg阶段减少10 氨基酸 90 120kg阶段减少18 氨基酸 同时提高日粮能量 豆粕用量减少20 40 并且饲料转化率提升 肉质改善 从 ldquo 好造肉 rdquo 到 ldquo 造好肉 rdquo 在本届展会上 无抗养殖 生态养殖也是不少畜牧人关注的重点 在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展台 参展人员给财联社记者介绍 公司建立了蛋鸡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 转化应用鱼腥味敏感等位基因检测技术发明专利 实现鸡蛋无腥味 牧原股份同样表示 在疾病净化研发方面 公司已累计投入63 8亿元 成立110个善医诊断实验室 打造超健康管理平台 牧原西峡3场 西华15场 黑山19场 平舆15场已通过北京华测食品安全无抗产品认证 晓鸣股份 300967 SZ 则重点展出了公司最新推出的 ldquo 非笼养 福利鲜蛋 rdquo 公司参展人员表示 非笼养技术可以让动物有着充足的活动空间 公司在戈壁滩上进行无抗养殖 福利养殖 鸡蛋产品拥有更好的品质 华系土猪联盟则在展位前现场烹饪生产的土猪肉产品 肥而不腻的土猪肉片敞开供应 展位前排起了长队
更新时间:2025-05-21 08:01:16
截至2025年5月19日 10 55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 930707 上涨0 19 成分股湘佳股份 002982 上涨6 43 民和股份 002234 上涨1 93 益客食品 301116 上涨1 82 益生股份 002458 上涨1 47 海大集团 002311 上涨1 05 养殖ETF 516760 上涨0 16 最新价报0 63元 拉长时间看 截至2025年5月16日 养殖ETF近1周累计上涨0 48 消息面上 巴西农业部证实 该国南部一处商业养殖场出现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 这是该国首次在商业养殖系统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已启动禽流感应急响应预案 封锁疫情发生区域 扑杀剩余禽只 并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墨西哥当局周六表示 将暂停从巴西进口家禽产品 国金证券认为近期由于海外禽流感的发酵 国内祖代鸡更新量同比大幅减少且全部依赖国内自繁 若引种端持续中断 白羽鸡产能或出现较大下降 此外近期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 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而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背景下 我国持续推行种业振兴 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提升产量 同时全球天气出现一定程度的扰动 整体农作物产量或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目前种植板块景气度底部企稳 若粮食出现实质性减产 种植产业链有望景气度出现改善 财通证券认为 短期关注转基因玉米的推广区域及行业收并购动作 中长期关注各公司业绩的量价齐升 截至5月16日 养殖ETF近6月净值上涨1 82 从收益能力看 截至2025年5月16日 养殖ETF自成立以来 最高单月回报为17 22 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为17 79 养殖ETF紧密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选取涉及畜禽饲料 畜禽药物以及畜禽养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以反映畜牧养殖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4月30日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 930707 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海大集团 002311 牧原股份 002714 温氏股份 300498 梅花生物 600873 新希望 000876 大北农 002385 圣农发展 002299 生物股份 600201 天康生物 002100 唐人神 002567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 38
更新时间:2025-05-19 17:42:44
在生猪养殖成本持续改善 饲料业务量利齐增的驱动下 新希望在今年实现了近三年来首次一季度盈利 且养殖成本正步入13元 kg区间 在1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 新希望董事 总裁陶玉岭表示 4月份公司正常运营场线出栏肥猪的完全成本已经降到12 9元 kg了 ldquo 今年到年底肯定还会再有几毛钱的降幅 中长期来说 随着在育种上面的突破 可能还会有更大的降幅 在规模上 今年相比去年会有小幅增长 rdquo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 在3月份该成本还为13 4元 kg 这说明公司降本策略再次取得了一定成果 饲料板块方面 近年来 国内饲料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头部企业均加速出海开拓第二战场 新希望亦不例外 公司财务总监史涵在业绩会上表示 ldquo 海外饲料与国内相比处于行业发展偏早期 竞争格局相对较好 整体吨利比国内更高 公司今年海外饲料销售持续实现量利增长 增速均超过双位数 公司看好海外饲料业务的发展 未来海外饲料业务将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第三极 rdquo 资料显示 新希望2024年全年实现饲料总销量2596万吨 其中海外市场饲料总销量为525万吨 较2023年增长57万吨 对于未来海外饲料发展的具体规划 史涵指出 ldquo 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过一系列规划 计划未来3 5年对海外有300万 400万吨新增产能 这些产能会聚焦在公司在海外的核心市场 投入方式上也会比较灵活 包括新建 收购 合作等 另一方面也加强国内饲料向海外饲料在人才 技术方面的输出 rdquo 陶玉岭补充道 国内饲料行业整体上已经较为成熟 今后主要的机遇更多在于产品领域的进一步细分与升级 例如一些小品种的禽料 特种水产料等 除此之外 海外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 还有巨大的机会 比如整个东南亚区域 人口很多 但动物蛋白摄入水平比中国还有差距 ldquo 公司已经深耕海外市场26年 过去几年受养猪业务影响 对海外饲料投入不多 现在随着养猪业务步入正轨 今后会逐步加大海外饲料业务的投入 积极抓住这些机会 促进公司下一阶段的增长 rdquo 财报显示 2025年一季度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244 17亿元 同比增长2 13 实现归母净利润4 45亿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19 34亿元
更新时间:2025-05-16 08:59:34
截至2025年5月13日 11 05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 930707 下跌0 38 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 溢多利 300381 领涨1 07 金新农 002548 上涨1 05 安迪苏 600299 上涨0 61 瑞普生物 300119 领跌2 66 巨星农牧 603477 下跌2 00 神农集团 605296 下跌1 89 养殖ETF 516760 下跌0 80 最新报价0 62元 拉长时间看 截至2025年5月12日 养殖ETF近1周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南非农业部确认 该国口蹄疫疫情已蔓延至夸祖卢 纳塔尔等省 据悉 新增病例均在动物拍卖会上检测出阳性 我国农业部呼吁全国养殖户立即限制动物运输 尤其避免来自受限省份的动物流动 新购动物须隔离28天 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上报 光大证券认为 把握三条主线 1 种植 玉米 小麦等主粮价格稳步上行直接利好大种植标的 主营业务利润有望逐步改善 2 种子 受益于种植景气回升 种业需求基本面逐步改善 关注具备品种优势和强推广能力的企业 3 农化 种植利润改善将有效降低农资成本压力 农资成本占比有望抬升 种植面积扩张打开农化市场扩量提价空间 流动性方面 养殖ETF盘中换手1 07 成交144 75万元 拉长时间看 截至5月12日 养殖ETF近1年日均成交465 47万元 回撤方面 截至2025年5月12日 养殖ETF今年以来最大回撤5 00 相对基准回撤0 26 从估值层面来看 养殖ETF跟踪的中证畜牧养殖指数最新市盈率 PE TTM 仅12 26倍 处于近1年0 57 的分位 即估值低于近1年99 43 以上的时间 处于历史低位 养殖ETF紧密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选取涉及畜禽饲料 畜禽药物以及畜禽养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以反映畜牧养殖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4月30日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 930707 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海大集团 002311 牧原股份 002714 温氏股份 300498 梅花生物 600873 新希望 000876 大北农 002385 圣农发展 002299 生物股份 600201 天康生物 002100 唐人神 002567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 38
更新时间:2025-05-13 16:11:25
上周 水产前沿盘点了10大上市公司有海大 新希望 大北农 傲农 禾丰 正邦 牧原 温氏 唐人神 天邦 其2024年净利润超了356亿元 成绩斐然 详情点击 豪赚 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海大领衔 10巨头揽获了356亿元 今天 我们再来盘点他们在2025年一季度亮眼业绩 看看三个月时间里 哪家巨头赚钱能力最威猛? 海大 2025年Q1净赚12 82亿元 海大集团公告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56 29亿元 同比增长10 60 净利润为12 82亿元 同比增长48 99 新希望 2025年Q1净赚4 45亿元 4月30日 新希望 000876 SZ 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4 17亿元 同比增长2 13 归母净利润4 45亿元 同比扭亏 大北农 2025年Q1净赚1 34亿元 4月29日 大北农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 报告显示 大北农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 65亿元 同比增长2 3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 3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64 13 傲农 2025年Q1净赚2 18亿元 *ST傲农 603363 4月30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 83亿元 同比下降25 95 归母净利润2 18亿元 同比扭亏 禾丰 2025年Q1净赚1 18亿元 禾丰食品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实现营业收入77 08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72 22亿元增长了6 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18亿元 增长率高达215 08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正邦 2025年Q1净赚1 71亿元 正邦科技 002157 4月24日晚间发布一季报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 02亿元 同比增长108 22 归母净利润1 71亿元 同比扭亏 上年同期亏损4880 45万元 牧原 2025年Q1净赚44 91亿元 牧原股份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44 91亿元 同比大增288 79 实现扭亏 温氏股份同样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 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1 92 至20 01亿元 温氏 2025年Q1净赚20 01亿元 温氏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3 18亿元 同比增长11 3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 01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12 36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0 3025元 股 唐人神 2025年Q1亏损7705 16万元 4月29日 唐人神发布2025年一季报 报告显示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9 73亿元 同比增长22 40 归母净利润为 7705 16万元 同比增长60 99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7073 94万元 同比增长60 57 基本每股收益 0 05元 天邦 2025年Q1净赚1 27亿元 ST天邦食品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营业收入为24 43亿元 同比增长19 17 净利润为1 27亿元 同比下降78 97 头部巨头优势持续凸显 2025年前3个月 10大上市企业除了唐人神亏损外 其他都盈利了 盈利率达90 10巨头一季度净利润达89 1亿元 牧原股份以44 91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 成为一季度赚钱能力最强的企业 温氏股份以20 01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 二者构成盈利的第一梯队 海大集团以12 82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三 这三家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在10 家企业总盈利中占比较大 体现出明显的头部优势
更新时间:2025-05-07 08:03:42
三大上市猪企牧原股份 002714 SZ 新希望 000876 SZ 温氏股份 300498 SZ 近日发布2025年4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三大上市猪企近一年的销售情况 注 牧原股份2024年数据为生猪 包括商品猪 种猪 仔猪 2025年数据为商品猪 温氏股份2024年数据为肉猪 含毛猪和鲜品 2025年数据为生猪 含毛猪 鲜品和仔猪 下同 制图澎湃新闻 从销量来看 三大猪企4月份生猪销量同比均增长 牧原股份环比下降 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环比增长 4月份 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657 3万头 环比下降5 2 同比增长51 8 温氏股份销售生猪317 57万头 其中毛猪和鲜品共289 99万头 仔猪27 58万头 环比增长2 59 同比增长27 9 新希望销售生猪159 6万头 环比增长2 92 同比增长8 12 三大上市猪企销量情况 制表澎湃新闻 从销售收入来看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同比均增长 新希望同比下降 温氏股份 新希望环比均增长 牧原股份环比下降 4月份 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收入125 95亿元 环比下降1 6 同比增长53 42 温氏股份销售生猪收入55 45亿元 环比增长1 91 同比增长18 61 新希望销售生猪收入22 78亿元 环比增长2 24 同比下降2 52 牧原股份表示 商品猪销量及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生产经营规划及生产效率提升所致 三大上市猪企销售收入情况 制表澎湃新闻 从销售均价来看 三大猪企环比均上升 同比均下降 4月份 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4 66 元 公斤 环比上升2 5 同比降0 95 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14 92元 公斤 环比上升0 34 同比下降1 71 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4 7元 公斤 环比上升1 03 同比下降2 84 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情况 制表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5-12 08:34:47
新希望公告 2025年4月销售生猪159 6万头 环比变动2 92 同比变动8 12 收入22 78亿元 环比变动2 24 同比变动 2 52 商品猪销售均价14 7元 公斤 环比变动1 03 同比变动 2 84
更新时间:2025-05-07 13:58:04
豆粕价格震荡上行 国内头部饲料企业为了控制成本 以及考虑到贸易摩擦背景下的饲料安全 纷纷发力 ldquo 低日粮技术 rdquo 对饲料酶制剂和相关菌类产品需求持续升温 国内酶制剂相关上市公司中 蔚蓝生物 603739 SH 2024年酶制剂业务收入超5亿元 同比增长约6330万元 增幅14 34 大禹生物 871970 BJ 溢多利 300381 SZ 等酶制剂企业的同类业务也有较好表现 ldquo 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 帮助杂粕中的能量为动物所吸收 因此在减豆的大背景下 整个行业趋势向好 rdquo 大禹生物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ldquo 今年一季度 公司包括饲料酶在内的酶制剂产品营收约1 2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8 稳定增长 rdquo 蔚蓝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发力 ldquo 减豆行动 rdquo 自2020年以来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贸易关系 各国主粮产区收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玉米 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 2023年以来 农产品价格开始震荡下行 但整体上相比2020年之前的几年仍处于较高位置 进入2025年 由于国际政治与经贸环境的剧烈变化 大宗农产品价格又出现上行趋势 在保证饲料品质和营养的情况下 减少饲料中的豆粕含量 是国内头部饲料企业为降低成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贸易摩擦大背景下 重要性再度提升 新希望 000876 SZ 在2024年报中表示 针对2025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逐步升级 公司在过去多年充分积累了饲料豆粕减量替代的技术与方案 公司参与研发的 ldquo 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 rdquo 已经入选农业农村部 ldquo 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rdquo 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将为缓解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紧缺问题起到助力 新希望证券部工作人员进一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公司对不同配方的饲料都有优化 从2024年数据来看 各种饲料较之前普遍减少豆粕用量在5 到8 之间 禽料豆粕用量减少幅度更大一些 达到8 12 ldquo 2025年 公司将进一步探索菜粕 杂粕等替代配方 rdquo 牧原股份 002714 SZ 4月份在易互动答复投资者时表示 公司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低豆日粮在满足猪群营养需求的前提下 提升饲料的经济性 资料显示 山东饲料上市公司邦基科技 603151 SH 同样通过配方优化 利用氨基酸平衡技术等降低豆粕用量 单吨饲料成本因此下降 综合毛利率得到提升 酶制剂需求升温 如果让菜粕 杂粕中的营养物质被动物充分吸收 并且去除杂质 离不开相关酶制剂的帮助 近年来 受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开发饲料原料替代产品逐渐成为行业的刚性需求 特别是在新型大豆蛋白替代原料的研发方面 发酵蛋白原料及微生物来源的蛋白原料的开发 已成为推动酶制剂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蔚蓝生物酶制剂业务景气度高涨 据财报 2024年公司酶制剂营收创历史新高 公司EBITDA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近2 5亿元 同样创历史新高 为了更好地抢抓市场机遇 2024 年 蔚蓝生物加大研发投入至约1 2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8 95 同比增长 6 81 ldquo 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 部分产品的比酶活和耐温性得到提升 增强了酶的应用效果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表达系统 底盘细胞 方面 公司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调控因子 提高了蛋白表达量 rdquo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司在年报中表示 比如细胞壁破壁酶可针对性降解植物细胞壁中植酸磷 纤维素等直链和支链难消化成份 围绕蔚蓝基于饲料酶应用大数据系统的精准定制平台 将细胞壁破壁酶与消化酶精准搭配 最大化挖潜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 并且减少动物氮 磷 二氧化碳的排放 溢多利2024年饲料酶营收同比增长12 公司同样表示 在饲用酶产品应用研究方面 公司针对低蛋白日粮 非常规饲料原料和动物肠道健康等热点问题 开展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 取得良好成效 酶菌结合原料处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大禹生物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 减豆大背景下 酶制剂和菌类产品整个行业趋势向好 据贝哲斯咨询数据 2023年全球酶制剂市场规模达到128亿美元 2028年有望增长到178亿美元 CAGR为6 8 有券商认为 当前全球酶制剂市场以诺维信 杰能科等海外龙头公司为主 2021年市占率合计为65 随着国内酶制剂技术的逐步提升 国内企业陆续开发出了很多新的酶制剂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自主生产的能力 实现了部分基础技术的突破 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更新时间:2025-04-29 08:28:30
4月25日晚间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 000876 SZ 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 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1030 63亿元 同比减少386 4亿元 降幅为27 27 实现归母净利润4 74亿元 同比增长2 24亿元 增幅为90 05 扣非净利润为6 14亿元 同比增长113 33 基本每股收益0 09元 同比增长125 新希望表示 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3年底转让了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块的控股权 饲料业务方面 报告期内 新希望饲料销量合计达2596万吨 其中外销料销量2121万吨 禽料销量为1496万吨 猪料销量为867万吨 其中外销猪料销量为422万吨 水产料销量为169万吨 反刍料销量为44万吨 实现营业收入686 98亿元 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方面 报告期内 新希望共销售仔猪300 20万头 肥猪1352 29万头 合计1652 49万头 实现营业收入235 43亿元 共屠宰生猪278万头 实现营业收入68 55亿元 猪产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03 98亿元 从生产指标来看 2024年 新希望养猪全年平均窝均断奶数达到10 8头 较上年增加0 3头 全年平均PSY 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 达到24 7 较上年增加 1 7 全年平均断奶成本290元 头 较上年下降90元 头 全年平均育肥成活率达到92 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 全年平均料肉比达到2 67 较上年降低0 12
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54
近日 中国进口商从巴西集中采购了至少40艘货轮 共计240万吨大豆 业内人士表示 这批大豆大多将于5月至7月装船出货 采购量约占中国月均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此次大规模采购前后时间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反制其对等措施 中国正加快推进对大豆 玉米的 ldquo 去依赖 rdquo 进程 但这场 ldquo 脱钩 rdquo 并非突发 而是过去数年政策引导 产业试验与市场演化的集中体现 通过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 ldquo 双轮驱动 rdquo 中国正系统性降低对美依赖 重塑全球大豆与玉米供应链格局 大豆与玉米虽非直接食用 却是中国养殖体系的核心支柱 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豆粕 豆粕占畜禽饲料蛋白来源的90 以上 玉米则是生猪 蛋禽 肉鸡养殖的主要能量饲料 2024年 中国大豆消耗量约为1 17亿吨 其中超过85 依赖进口 玉米进口量仅占国内总供应量的4 4 但深加工与育种环节的进口依赖仍在加深 自2015年以来 美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之一 2017年 中国从美国进口3285万吨大豆 占全部进口量的34 到2024年 进口量降至2213万吨 市场份额缩至22 尽管中国仍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其战略地位已不复从前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巴西近年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的明显增势 2024年 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金额已占大豆进口总金额的69 16 美国大豆则占中国大豆进口额的22 83 阿根廷 乌拉圭 加拿大共计占据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额的7 左右份额 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 CONAB 预计 巴西2024 25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1 68亿吨 2024年巴西大豆出口潜力高达1 1亿吨 远超同期的美豆供应能力 在正常贸易环境下 巴西大豆到岸价较美豆低5 10 其蛋白含量 平均47 与含油量略优于美豆 更适配中国饲料加工需求 同时 多家企业向界面新闻表示 对美原料依赖已明显下降 记者从新希望集团相关人士处获悉 2024年公司自美国进口的饲料原料仅占全年使用总量不到2 主要涉及玉米 高粱 乳清粉等品类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 公司持续拓展多元化采购渠道 提升国产原料替代比例 逐步降低对美进口依赖 金龙鱼则回应称 原料进口方面 从原料端来看 南美大豆丰产 中国国储大豆和国产大豆也有所增加 无需依赖美国进口 小麦 玉米 水稻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 进口占比不大 有少量需要进口的原料可以从黑海等地进口即可满足需求 不过 巴西供应链仍存在结构性短板 其内陆运输依赖未铺装公路 物流成本占比达25 美国仅8 且易受雨季影响 同时 由于南北半球种植季节互补 过度依赖巴西大豆可能在一季度与四季度面临供应空窗期 更重要的是 过度依赖单一进口来源可能威胁粮食安全 一旦主供国遭遇自然灾害或出口政策波动 将对中国原料供应链造成系统性冲击 目前 中国正加快构建覆盖南美 东欧 中亚乃至非洲的多元进口体系 以提升农业外循环的韧性与稳定性 除巴西外 中国正与乌克兰 阿根廷等国家建立长期采购机制 中欧班列已将乌克兰至中国的运输周期压缩至20天 利好玉米 豌豆等品类进口 阿根廷则凭借其大豆压榨产能 向中国出口豆粕等深加工产品 从源头绕开美豆依赖 与此同时 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巴西桑托斯港等物流枢纽建设 使年货运能力提升至1400万吨 进一步保障供应稳定 除了外部调整 中国农业体系也在内部同步推进供给优化 ldquo 大豆振兴计划 rdquo 持续推进 国产大豆产量自十年前的1200万吨增至2022年后的2000万吨以上 自给率提升至18 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引入 lsquo 龙垦3092 rsquo 高蛋白品种 亩产达569斤 蛋白含量达40 玉米方面 全国转基因玉米试点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万亩 单产提升10 15 随着商业化落地加速 未来将进一步降低高成本进口玉米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海关总署数据 2013至2022年 我国玉米产量自24845 3万吨增长至27720 3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为1 22 我国玉米需求量自25164万吨增长至29782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为1 89 国产玉米占据我国玉米需求的绝对比例 国产玉米量增长情况也大于玉米需求的增长率 在企业端 大豆 玉米的减量替代成为行业共识 中信建投农业研究院魏鑫对界面新闻表示 在具体应用场景 国内养殖企业对于低蛋白配方已有一定程度研究 加上整体养殖效率的提升 对美豆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在养殖效率上 自动化与精细化管理使头部企业每公斤完全成本降至15元以下 这有助于控制饲料消耗水平 2023年 农业农村部在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 中提出 到2025年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2022年的14 5 降至13 以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1 mdash 10月 全国豆粕用量同比下降8 已基本实现该阶段目标 企业层面 新希望 牧原等头部养殖企业的豆粕使用比例已降至10 以下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表示 豆粕使用比例仍有进一步压缩空间 ldquo 养殖效率的提升 每年大约可节省一个百分点的豆粕使用量 短期内边际效益尚未显现明显递减 rdquo 王祖力认为 与此同时 昆虫蛋白 单细胞蛋白 乙醇梭菌蛋白等新型蛋白源正加速产业化 在政策与技术共同推动下 这些替代品将有效补充蛋白供给 进一步削弱传统豆粕的主导地位 当前中美贸易仍处于摩擦 博弈与重构阶段 为我国农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加快进口来源多元化布局的同时 国内大型饲料和养殖企业凭借豆粕替代技术和养殖效率的持续提升 在豆粕减量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相关变局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行业集中度 利好具备技术与规模能力的头部企业 这场农业有关大豆 玉米进口的变革不仅是对中美贸易对抗的回应 更是一场包含科技革新 供应链多点布局 农业政策协同与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系统性优化 中国的目标 不只是 ldquo 去美国化 rdquo 而是借此构建一个 ldquo 以我为主 多元互补 rdquo 的粮食安全新格局 逐步实现真正的农业自主与战略安全
更新时间:2025-04-25 08: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