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48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1.0000秒)

. 梅花生物 玉米豆粕价格下行冲击短期业绩 但中长期仍然可期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 年一季报 因玉米和豆粕价格共同显著走弱 公司Q1 扣非净利出现同比 环比下滑 但业绩韧性仍在 仍保有行业内较为领先的盈利水平 在当前时点 我们认为博弈公司短期业绩并非优选 但仍然看好行业的中长期景气度 同时 公司历来重视股东回报 23 年分红 回购计划超过20 亿元 以当前市值计股息率约6 6 我们认为公司仍是行业内优质红利标的之一 事件 2024 年一季报 Q1 公司实现营收64 87 亿元 同比 6 67 实现归母净利7 52 亿元 同比 6 13 实现扣非净利6 37 亿元 同比 19 01 简评 玉米 豆粕价格共同走弱 致使短期业绩偏弱 Q1 公司业绩出现环比 同比走弱 我们主要归结为作物价格影响 玉米 10 月玉米采割季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下跌 因东北玉米一年一熟 公司需要在采割季备足量玉米库存 那么在玉米下跌过程中将明显受损 虽然不一定直接计提存货减值 但公司很多产品价格 特别大原料副产物 玉米蛋白 玉米纤维等 与玉米高度挂钩 因此毛利率下降 豆粕 24 年以来因巴西大豆丰产预期等影响 豆粕价格整体较弱 而豆粕价格历来和动物氨基酸产品需求有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 Q1 动物氨基酸 苏 赖 需求也同样受到冲击 玉米下跌短空长多 博弈短期业绩并非优选 但中长期看行业景气度望能总体维持 景气度方面 影响公司产品景气度的核心其一是供需格局 其二是农产品周期 行业供需层面 无论味精 赖氨酸 苏氨酸 全球产能多数集中在中国 中国产能占比普遍在70 且中国产量CR3 也都在70 或更高 早已是寡头格局 但历史上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大 毛利率水平也通常不高 跟相关企业持续较为积极的扩产有较大关系 而在18 年 20 年 行业盈利水平较差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此期间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 而对于公司而言 后续仍然可期待有持续增长 借这两年的高盈利水平 公司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 有能力支撑后续进一步扩产计划 生物制造是重点新兴方向之一 就公司有技术积累的领域 除动物营养氨基酸外 人类医用氨基酸 高价值量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等 都有较强的市场增长趋势 农产品方面 ①大豆 豆粕方面 公司饲料氨基酸产品景气度历来与豆粕价格有较强正相关性 豆粕价格明显上涨时 下游养殖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杂粕替代豆粕 而杂粕的氨基酸含量较低 因此就需要补充更多的饲料氨基酸 从而提振赖 苏氨酸需求 而目前看 美洲大豆种植面积变化很可能驱动大豆价格向上 24 年开始的降息预期也有助于国际粮价上行 ②玉米方面 因公司主要在年度末集中采购玉米 所以玉米的价格波动会同步带来相应的库存收益 损失 玉米价格之于梅花生物 就像原油价格之于炼化企业 因此近期玉米价格的短期下跌客观来说可能带来一定的业绩负面影响 但另一方面 玉米毕竟是公司的核心原材料 如果玉米价格从近几年的高位系统性回落 从长期看对公司利润率的释放形成利好 因此 综合来说 我们认为博弈公司短期业绩并非优选 尽管推算主产品动态盈利在今年以来并不差 但从中长期看 我们对行业景气度并没有太多悲观的理由 同时 从中长期角度看 我们认为公司仍然为化工行业的核心优质红利标的 1 公司依靠规模优势 技术创新和稳健经营 为公司构建起接近20 亿左右的底部利润 具体而言 1 事实层面 在23Q2 公司主产品价差 盈利水平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水平时 公司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健的盈利水平 23Q2 全国味精 赖氨酸 苏氨酸平均价差 产品价格 玉米成本 分别为4273 2354 1604 元 吨 分别同比 935 2633 2288 元 吨 对应产品整体盈利水平都已经接近历史底部区域 但在此价格水平下 仍可看到公司盈利稳健 且业绩表现明显优于数年前价格低点时 公司23Q1 Q2 业绩虽然 同比 环比有所下滑 但单季扣非净利水平仍然明显超越了公司历史上在相似的价差水平下 如下表1 取公司单季利润最低的17Q3 18Q2 19Q4 的历史利润水平 即使排除了黄原胶单品的短期超额利润之外 也明显更高 2 归因分析 我们认为是公司借助规模效应 技术创新和稳健经营 已经构筑了相当的底部利润水平规模效应方面 公司和阜丰是近年来行业内少数的仍在维持产能扩张的企业 目前而言 上述行业top2 在主产品方面无论是产能还是近年来的产能扩张规模都明显领先于其他企业 规模效应愈发明显 技术创新方面 且公司拥有自身的技术研发平台 多年来围绕主要微生物底盘持续进行菌种迭代 转换率日益提高 同样起到了压低成本的作用 且在中小产品方面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行业领先的工程化能力 有相当规模的中小产品布局 这些品种普遍格局优于大产品 如黄原胶 I G 呈味核苷酸二钠 普鲁兰多糖 小品种氨基酸 缬氨酸 色氨酸等 拉高了利润率水平 稳健经营方面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多年来维持稳定且激励完备 内部生产管理稳定 这从公司近期连续的回购和增持中也能窥得一隅 2 近年来公司始终维持高分红 回购比例 持续回馈股东公司在历史上一直维持较高的股东回馈比例 如下表2 在盈利相对承压的19 20 年 公司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比例都达到80 以上 21 22 年公司盈利大幅改善 在维持分红数额稳中有升的同时 也开始加入了回购注销这一种新的方式 并维持分红 回购合计金额占全年归母净利50 左右水平 23 年更是达到66 以当前市值计算 股息率也达到 回购形式除了像分红一样实质回馈股东以外 也充分彰显了管理层对股价的信心 我们预测公司2024 2025 2026 年归母净利预测分别为32 48 39 11 42 53 亿元 对应PE 分别为9 8X 8 1X 7 5X 维持 ldquo 增持 rdquo 评级 风险提示 1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除梅花自身外 行业其他大型企业尚未公布围绕味精 赖氨酸 苏氨酸这三大主要产品的扩产计划 但在21 22 年行业盈利转好的背景下 不能排除已有玩家或潜在进入者的进一步扩产计划 如有 则可能使得行业盈利水平趋向恶化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原料均为玉米 且玉米在成本结构中的占比均较高 如果玉米价格发生大幅度波动 可能导致公司利润率水平的大幅波动 3 短期业绩波动风险 由于2024 年以来 玉米 豆粕价格共同走弱 我们推算可能公司短期的季度业绩面临一定的压力 在前文中 我们也对其中原因有所解释 当然 我们仍然看好中长期公司业绩表现

更新时间:2024-04-16 08:44:54

. 2024年第12周添加剂要闻

近日相关要闻 花园生物 2024年1季度公司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8700万元 ndash 10200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67 76 96 69 花园生物表示 报告期内 影响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报告期内 销售市场推广服务费支出同比下降 二是报告期内 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预计约为3000万元 主要系子公司下沙生物完成搬迁工作 本期确认了相关搬迁收益 中国淀粉 据公司年报披露 2023年公司赖氨酸产品的总销量为约340 746吨 因赖氨酸生产设施的产能由300 000吨增加至500 000吨 使赖氨酸产品的销量增加8 5 回顾2023年度内 赖氨酸的业务表现受到养猪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 公司营运于上半年受到由于动物饲料需求减少而产能未能充分利用的影响 但该情况已于下半年逐渐恢复 梅花生物 据公司年报显示 2023年公司动物营养氨基酸生产量261 05万吨 同比增加4 47 销售量263 53万吨 同比增加7 47 库存量6 31万吨 同比减少28 26 主要系本期新项目苏氨酸产能释放 苏氨酸及玉米副产品产量增加 带动销量增加 赖氨酸等产品库存下降 报告期内 拳头产品赖氨酸盐酸盐 98 赖氨酸 赖氨酸硫酸盐 70 赖氨酸 苏氨酸销量同比分别增加6 91 3 93 24 33 但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 75 10 41 5 25 售价降低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减少 2024年第12周相关产品市价涨跌

更新时间:2024-03-25 11:54:42

. 梅花生物 持续高分红 四季度业绩高增长

国联证券03月19日发布研报称 给予梅花生物 600873 SH 最新价 10 78元 买入评级 评级理由主要包括 1 业绩符合预期 Q4单季度业绩环比高增长 2 持续高分红 高回购回馈股东 3 布局合成生物学 备战高成长 风险提示 苏 赖氨酸 玉米 煤炭价格大幅波动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合成生物学领域进展不及预期

更新时间:2024-03-19 16:49:27

. 梅花生物 行业平均水平一般为2吨左右的玉米可生产1吨左右的味精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 一吨玉米可以生产大约20 30公斤的味精 20 30公斤的玉米胚芽 150 200公斤的玉米蛋白 150 200公斤的玉米纤维 请问董秘这个数值正确吗 梅花生物 600873 SH 11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上述数值不正确 行业平均水平一般为2吨左右的玉米可生产1吨左右的味精

更新时间:2023-11-28 14:50:50

. 梅花生物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 61亿元 同比降37 26

梅花生物10月18日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205 26亿元 同比下降1 42 主要原因为公司主要产品味精 苏氨酸 赖氨酸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 归母净利润21 61亿元 同比下降37 26 主要系公司毛利率由去年的25 33 下降至18 45 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动物营养氨基酸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司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 基本每股收益0 72元 第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 3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5 10 主要原因为报告期 公司子公司通辽梅花苏氨酸项目投产 苏氨酸量价齐增 报告期 公司子公司吉林梅花黄原胶项目达产 黄原胶量价齐增 同期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 90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9 05 主要系公司毛利率由去年的21 79 下降至18 48 毛利率降低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味精 赖氨酸及其他饲料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报告期公司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

更新时间:2023-10-19 08:52:30

. 2023年 财富 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 万洲国际 通威 新希望 牧原 海大等13家企业上榜

500家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65 8万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为4 7万亿元 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接近237亿元 今年榜单前三的头部公司依次是 中石化 中石油和中国建筑 中国中铁位列第四 中国平安位列第五 是非国有企业第一位 位列前十的民营上市企业还有京东和阿里巴巴 其中京东位列第7位 阿里巴巴位列第10位 在农牧食品领域 上榜企业有万洲国际 通威 新希望六和 牧原 海大 蒙牛 温氏 禾丰 大北农 光明乳业 梅花生物 阜丰集团以及唐人神等13家企业上榜

更新时间:2023-07-12 09:25:10

. 梅花生物豪气分红12亿 河北富豪家族分走3成 曾因操纵证券市场被罚

近日 梅花生物 600873 SH 披露2022年年报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 37亿元 同比增长21 14 归母净利润44 06亿元 同比增长83 42 同时 梅花生物分红方案出炉 其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 4元 含税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2 17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A股除同花顺 300033 SZ 外第二份超10亿元分红预案 数据显示 2023年开年以来 发布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共有34家 其中同花顺 300033 SZ 梅花生物 银泰黄金 000975 SZ 盛新锂能 002240 SZ 拟分红金额均在5亿元以上 实控人家族分红超3亿 根据梅花生物利润分配预案 截至2022年底 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76 06亿元 2022年现金分红金额为12 17亿元 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9 01亿元 按此计算合计分红金额21 18亿元 占当期净利润的48 06 梅花生物第一大股东孟庆山直接持股数量为8 54亿股 持股比例28 07 是该公司的实控人 此外 公司现任董事长王爱军和董事 副总经理梁宇博则分别持股7131 63万股 2344 98万股 以分红方案来看 孟庆山 王爱军 梁宇博在本次分红中约分别能分到3 42亿元 2852 65万元及937 99万元 根据2022年财报 王爱军和梁宇博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1860万元 2282万元 也就是说 加上本次分红 二人分别可以获得4712 65万元 3219 99万元 据时代财经了解 王爱军是创始人孟庆山之女 2022年 孟庆山家族以115亿元财富位列 2021衡昌烧坊 middot 胡润百富榜 第538位 较前一年提升了314名 值得注意的是 孟庆山 杨慧兴 时任梅花生物董事会秘书 二人曾因操纵梅花生物股价在资本市场掀起风浪 2020年 中国证监会作出处罚 除了没收二人违法所得和对孟庆山罚款近亿元之外 还对孟庆山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数据显示 截至目前梅花生物的A股股东户数约为9 3万户 户均持股数约为3 25万股 按此计算2022年度户均分红约为13000元 股价方面 2022年全年来看 梅花生物累计涨幅约为37 截至今年3月8日收盘 梅花生物报10 08元 股 微跌0 2 总市值约为306 68亿元 较2022年7月7日高点减少超60亿元 拟40亿买理财 梅花生物前身为五洲明珠 上市至今已二十余年 经吸收合并原梅花集团后 2011年更名为梅花生物 是一家主营氨基酸产品的全链条合成生物学公司 根据年报 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9 37亿元 同比增长21 14 实现归母净利润44 06亿元 同比增长83 42 收入 净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主营业务方面 动物营养氨基酸 人类医用氨基酸 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2022年分别为公司贡献营业收入149 06亿元 5 5亿元和100 99亿元 毛利率均在20 以上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 梅花生物表示 系公司子公司吉林梅花三期赖氨酸产能释放 赖氨酸销量增长 主产品味精量价齐增 赖氨酸 黄原胶以及其他饲料产品等价格上涨导致 时代财经注意到 截至2022年末 梅花生物的短期借款高达10 70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2 04 公司解释是本期借款增加所致 但没有表明借款的具体用途 另一方面 作为大型味精产业 梅花生物的存货较高 主要集中在原材料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存货高达40 76亿元 其中原材料达28 32亿元 对于存货高的原因 3月7日 凌雁管理咨询公司 餐饮分析师林岳向时代财经解释道 ldquo 它的存货的金额虽然不低 但相比年初金额和占流动资产比 都是下降的趋势 还算不错的 rdquo 同日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则向时代财经分析称 梅花生物存货大主要是因为生产领域的特殊性质 很多生物制品需要从培养基开始生产 经过多个阶段才能完成 存货成本高 且生产周期长 ldquo 此外 梅花生物属于生物医药行业 研发和试验期长 需要大量实验室设备和原材料 也会占用大量的存货 rdquo 值得注意的是 梅花生物3月7日晚间公告称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2023年拟分多批开展名义本金不超过13亿美元 不含现有存量1 5亿美元 或等值外币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 其表示 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大部分为美金 需要结汇成人民币后在国内使用 通过金融衍生品操作 起到平抑外汇敞口风险的目的 根据财报 2022年梅花生物境外收入约为86 5亿元 占营收比约30 时代财经注意到 梅花生物还计划开展单边限额为3亿元的期货交易 仅限于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玉米 除了上述交易 梅花生物制定了2023年的短期理财计划 称公司 含控股子公司 拟以短时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4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购买期限以一年内的短期品种为主 不过时代财经注意到 截至2022年末 梅花生物的货币资金为43 33亿元 3月8日 时代财经就公司经营等问题多次致电梅花生物 截至发稿未获得相关回复

更新时间:2023-03-09 08:14:50

. 梅花生物 2022年净利同比增长83 42 收入已连续七年增长

梅花生物3月6日晚发布2022年年报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9 37亿元 同比增长21 1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 06亿元 同比增长83 42 基本每股收益1 44元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派现金股利4元 含税 年报显示 2022年公司收入 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收入已连续七年实现增长 对于收入增长原因 公司称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吉林梅花三期赖氨酸产能释放 赖氨酸销量增长 同时公司主要产品味精量价齐增 赖氨酸 黄原胶以及其他饲料产品等价格上涨 主营业务收入增加 2022年 公司深耕 ldquo 氨基酸 rdquo 战略 以氨基酸为主 兼顾多品类发展 坚持既做大做强 又做精做细 各产品群协同并进 值得注意的是 黄原胶表现亮眼 持续到报告期内 因石油开采用量增长 工业级黄原胶需求增加 加之全球能源紧缺 油价大涨 各石油开采国增量 黄原胶在石油方面用量大幅增加 据公司黄原胶事业部统计 黄原胶需求同比增长约30 需求增长带来价格快速上涨 2023年一季度黄原胶价格更是达到近十年来高位 价格上涨带来毛利率增加 黄原胶产品毛利率的增长也带来了公司总利润增长 为持续保持公司在黄原胶领域的优势 吉林白城黄原胶新建项目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投产试车

更新时间:2023-03-07 09:57:08

下载饲料行业信息网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