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665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 深度 上半年21家公司累计预亏超200亿 ldquo 产能大跃进 rdquo 后猪企苦熬长周期

界面新闻记者 |张晓迪 猪价下行周期拉长 猪企正在尝迅猛扩张后的苦果 2023年上半年 21家养猪上市公司公告预亏 预亏额超过200亿元 其中 出栏量排名前五的猪企亏损数额占据整体亏损数额的50 以上 这也意味着 猪企到了卖多亏多的境地 缘何如此 养猪行业本身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 猪价随行就市 不同的是 自2022年3月 新一轮周期开始以来 猪肉价格长期保持低位 改革开放以来 猪周期下行阶段 出现猪价跌破绝对养殖成本的持续时间 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 但本轮亏损已达5个月 周期规律被打破 是外部环境 政策 行业合力的结果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2019年猪瘟疫后 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支持猪企保供 规模化发展 行业顺势加大投入 升级产业 2021年后 产能释放 猪肉供应持续旺盛 但因疫情等因素 消费端未能提供有效支撑 供需平衡被打破 然而此时 行业规模化升级已形成产能惯性和新的竞争格局 产能持续过剩 大幅拉长了本轮周期的亏损期 行业整体亏损的同时 猪企扩张仍在继续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当前大家拼的是 ldquo 双本 rdquo mdash mdash 成本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 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熬不下去的 资金链断裂 熬到最后的 一定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 产能过剩 企业卖多亏多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2010年到2018年 我国生猪年出栏量保持在6 6亿头以上 2019年受 ldquo 非洲猪瘟 rdquo 疫病影响 全国生猪出栏量为5 44亿头 同比下滑21 57 2020年 由于生猪产能尚未恢复 全国出栏量为5 27亿头 远低于正常年份水平 但到了2021年 生猪出栏增至6 71亿头 同比上升27 4 2022年持续上升 接近7亿头 2023年上半年出栏3 75亿头 同比增长2 6 再创高位 于此同时 2021年4月起 生猪价格开始下滑 并长期在低位徘徊 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年12月 生猪价格从1月份的每公斤35 8元回落至17 59元 2022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后半年修复上涨 年均价每公斤19 01 元 较2021年跌7 2 2023年上年年生猪均价14 6元 公斤 而当前养猪业的平均养殖成本为15 3元 公斤多一点 这意味着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 陈光华还称 2023年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 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但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猪肉价格支撑乏力 市场如此 反馈到在生产端 生猪出栏越多 企业亏损越大 2023年上半年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天邦食品 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位居前五 虽然目前温氏股份仍未公布业绩预告 但其余四家猪企的预计总亏损数额也接近22家上市猪企整体预亏损数额的一半 其中 牧原股份的出栏量 亏损数额均系行业最多 其次是新希望 据公告 2023年上半年 牧原股份累计销售生猪3026 5万头 归母净利润亏损25 50亿元 32 50亿元 较上年同期略好 上年同期亏损66 84亿元 新希望出栏生猪899 4万头 同比增长31 33 归母利润预损27 90 29 90亿元 也较上年同期略好 上年同期亏损41 40亿元 对于亏损 牧原股份 新希望 天邦食品均表示 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生猪销售均价处于低位 不过对于下半年 陈光华称 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 猪肉价格有望逐步回升 养殖收益将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的 7月底 猪肉价格每公斤升至15元 下半年生猪价格是否能迎来拐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称 下半年供过于求的情况将逐渐改善 随着3季度供需逐渐趋于平衡 猪价逐渐反弹到成本线 然后4季度就会进入一个盈利期 ldquo 但这个反弹是季节性上涨 因为下半年供应面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充裕的 rdquo 朱增勇称 尤其是规模龙头企业在产能上或许有小的速度调整 但不会有一个很大的调整 生猪仍然会正常出栏 对此 牧原股份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 根据过往经验 下半年猪价都会好于上半年 但是大幅上涨目前还是判断不出来 只能说下半年的形势会比上半年好一些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相关均表示 下半年仍会按照年初计划正常出栏 保持产能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2023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 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4 8 仍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 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 1 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 9 环比略降0 4 陈光华称 未来6个月内这些仔猪将陆续长大出栏 预示着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 中大猪将在未来2个月内陆续长大出栏 预示着7 8月份生猪供应也将稳定增加 朱增勇告诉记者 规模龙头企业产出在全行业的占比去年已经达到24 这些企业没有减产 就相当于延长了正常周期产能调整的时间 而实际上规模企业还在稳产和扩产 新希望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白旭波告诉记者 预计下半年产能去化速度仍然较慢 年底价格会由于消费的恢复有一定的抬升 但可能还不能促成大周期性的反转上涨 按照正常年内波动的规律 等到明年春节以后 由于短期消费减弱 价格可能又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下降 到时如果价格继续在低位持续一段时间 进一步促进产能去化 可能才能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周期反转上行 产能不降反增背后 因为非洲猪瘟的爆发 2019年8月 2021年3月 中国养猪业出现了有史以来价格最高的周期 随后 新一轮周期至今正在进行 过往每轮周期持续时间一般在3 4年 并随着周期内猪价下行 产业逐步去化 浙江文峰农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总经理朱国栋告诉记者 本轮猪周期的显著特点就是养殖亏损期大幅拉长 且产能去化慢 朱国栋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 猪周期下行阶段 出现猪价跌破绝对养殖成本的持续时间 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 但这次已到了5个月 以往的周期规律为何不再奏效 朱国栋告诉记者 2019年以来 在生猪保供等扶持政策支持和引导下 企业加大产能投入 最终导致生猪供过于求 产能过剩 此外 2021年以后 随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的逐渐成熟 生猪死淘率下降 生猪上市率增长 朱国栋称 本轮猪周期下行阶段的筑底周期拉长 除了整体产能过剩外 还因为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 养殖散户退出 规模化企业资本实力强 对抗周期下行能力也强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 自2019年9月 2022年2月 国家层面出台多个生猪养猪行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政策 旨在鼓励 支持生猪行业规模化 高质量发展 从而起到缓解 ldquo 猪周期 rdquo 波动 增强稳产保供能力 其中 2019年9月 国务院出台 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 提出 通过加大金融政策 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等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和产业升级 同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 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称 对有关养殖户给予以及一次性补助 主要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8月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 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称 用5 10年时间 调控形成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使生猪自给率保持在95 左右 2021年9月 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76号建议的答复中称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 对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挂牌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2021年11月 国务院在 ldquo 十四五 rdquo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中提到 启动实施新一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 继续开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加大规模养猪场信贷支持 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农业农村部也在2021年12月 在 ldquo 十四五 rdquo 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 中提到 要确保生猪产值达到1 5亿元以上 政策指引之下 企业纷纷加码 公开数据显示 2019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025 33万头 到了2022年 牧原股份生猪销售量达6120 1万头 3年增长了6倍 2020年 江西养猪大户正邦科技生猪销量达到955 97万头 同比增长65 28 紧随牧原 跃居行业第二 同年 正邦科技将生猪出栏目标定在了一亿头 温氏股份2019年生猪销售1851 66万头 2022年目标计划是2600万头 最终实际销售1791万头 但温氏表示 2024年肉猪出栏要超5600万头 2020年8月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曾表示 ldquo 不完全统计 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 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 5亿头 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 或将面临一场灾难 rdquo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上半年在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 全球 高层论坛上表示 ldquo 目前中国生猪近期产能7亿头以上 加上在建和闲置生猪产能超过10亿头 再算上目标产能可能超过15亿头 rdquo 2021年生猪产能创新高时 为何行业不及时刹车 有效进行产能去化 记者采访了解到 这是因为2019年猪瘟疫后 养猪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 产业升级 规模化加剧 一是企业有资本实力不刹车 另一方面 竞争加剧 为布局 迎接上升周期 企业有意愿熬下去 白旭波称 按照现行国家相关统计标准 年出栏500头以上就算是规模养殖 我们今天说的 ldquo 散养户 rdquo 其中很多群体可能出栏规模都超过这个标准 算得上规模户了 但在2019年后 特别小规模的一部分养殖群体确实退出了 但无论是大的集团企业 中小企业 普通养殖户 大家的规模都在提升 但凡固定资产投下去以后 不论是企业 还是规模养殖户 都希望尽可能做到满产 例如猪价像2022年下半年那样阶段性反弹一下 企业就希望把产能用满 通过满负荷生产 来摊薄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 对于企业来说 为了未来的市场份额 扛到最后迎接下一轮上涨周期 即便猪价比较低的时候 只要没有亏到现金成本 企业仍就会按照计划稳产 不会轻易减产 同时 整体产能的扩大反而可能会带动边际成本的下降 按业内说法 只要价格还没跌倒低于各家的现金成本的水平 那么继续把猪养下去 就不至于亏现金 甚至还有正的现金流贡献 同时还能一步步慢慢去消化固定资产投入的折旧 这也是产能长期下不来 周期拉长的内在原因之一 ldquo 双拼 rdquo 竞争格局 谁的资本实力强 又能控制成本 谁就能把对手熬死 谁就能笑到最后 一位大型猪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 猪企到了拼成本 拼资本的 ldquo 双拼 rdquo 竞争时代 该人士以正邦举例称 正邦融了很多资 但管理水平上不去 仍然会面临淘汰 通过降低成本来减少猪价较低时期的亏损 如何降成本 从上市猪企数据来看 目前 除牧原外 其他猪企基本上都在每公斤14元以上 力争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 kg以下 牧原股份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公司在保证生猪正常出栏的前提下 能做的就是做好生产措施和成本管理 一方面是上游控制好成本 另一方面做好生猪的健康管理 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提上来 如在饲料方面 一方面根据猪的营养需求来调整 一方面是根据市场上原料的价格情况调整 用性价比比较高的原料来进行替代 该负责人表示 公司目前资金储备比较充分 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净流入 ldquo 虽然说我们成本是高于猪价的 但是现金成本是维持平衡的 我们和银行也有较好的合作 融资也有较好支持 rdquo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公司还是按照年初指定的计划保持产能 能做的就是控制成本 将损失降到更小 成本降的比同行快 就意味着亏的比同行少 挣得比同行快 该人士称 温氏股份内部不止一次复盘 分拆成本 对温氏而言 养猪成本主要是 饲养成本 饲料成本 药物成本 代养费 费用 还有其他盈亏 该人士分析 饲养方面的话 尽量避免受到一些疫病的影响 降低无效死淘率 饲料方面的话 公司和大型粮商合作 尽量控制饲料成本 包括一些远期采购 该人士称 是饲料原料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公司要控制的是采购价格低于其它同行的幅度 而饲料采购方面有优势 规模上首先要有优势 药物成本占比小 影响不大 非必要就不用 委托代养费方面 公司和农户风险共担 目前也在调整 降低委托代养费用 尽量使公司和代养方达到利益平衡 费用方面的话 目前公司在做降本增效 记者也了解到 也有养猪场为了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在做一些资产处置 如把一些租赁养殖场退租 转租出去等 朱国栋称 现在养猪成本为每公斤15元 19元 养殖成本是生命线 只要养殖成本可控 无论是长周期还是中周期 赚钱是一定的 产能去化慢 业内预测猪企面临淘杀局面 公开数据显示 牧原股份5月底能繁母猪存栏约298万头 创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新高 温氏股份5月底能繁母猪存栏超过145万头 较去年底新增5万头 神农集团则表示其目前现有母猪产能已经达到满负荷运营 将继续推进母猪产能建设 对此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称 对行业来说 历史上是有通过大量淘汰母猪 获取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的做法的 但对温氏而言 目前还没到那种时候 暂时还不会淘杀母猪 但目前母猪的存栏量相比年初已经少了一些 白旭波称 淘汰母猪 会出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 目前这个阶段还没到 常见的判断标准是仔猪的价格 仔猪在市场一般为300元左右 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仔猪价格也会跟着下跌 就会出现淘杀母猪的情况 目前仔猪价格维持300元左右 控制成本之外 拼资本 2023年以来 东瑞股份 傲农生物 天邦食品 大北农等猪企纷纷披露了增发预案 拟募集资金用于新建猪场 猪场升级 饲料等项目 2023年6月 神农集团公告 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 5亿元 其中7 1亿元用于4个生猪养殖建设类项目 罗牛山公告 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7 96亿元 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养殖基地 此外 东瑞股份公告10亿定增落地 其中7 73亿元用于黄沙基地 ldquo 楼房养殖 rdquo 猪场的建设 剩余部分予以补充流动资金 白旭波称 相信本轮下行周期对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再经过长时间的煎熬后 最后留下的肯定是一个综合实力水平更高 生产成本更低的参与者 但不能绝对地说剩下的就必然是大企业 大企业里面如果综合管理做得不好 也有掉队的 出局的 中小企业 个体养殖户中也有养猪养得比较好的 成本比较低的 也会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

更新时间:2023-08-01 08:55:47

. 新希望 生猪产能过剩仍在持续 下半年扭亏难度较大

新希望 生猪产能过剩仍在持续 下半年扭亏难度较大 财联社7月25日电 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 多数上市猪企上半年仍在亏损 记者早间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新希望 其董办工作人员表示 上半年在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0 的情况下 由于成本的改善 同比减亏十个多亿 但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后续将通过持续精准化运营达到降本增效 对于市场走势判断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公司致力于下半年实现扭亏 但由于生猪产能过剩 猪价持续走低 下半年扭亏难度较大

更新时间:2023-07-27 08:36:22

. 巨头上半年头均亏损约200元

18家上市猪企预计上半年总亏损高达139亿元 近日 上市猪企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其实没公布之前 大家都很清楚以上半年的猪价 巨头的业绩也只可能是亏损 唯一的悬念是究竟要亏多少 最终的数字也是令人震惊 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 18家上市猪企 牧原 正邦 新希望 000876 华统 大北农 002385 罗牛山 000735 金新农 002548 天康 天邦 禾丰 唐人神 002567 东瑞 神农 傲农 新五丰 600975 正虹科技 000702 巨星农牧 603477 中粮科技 000930 预计总亏损高达139亿元 其中亏损超过10亿元的就有牧原 正邦 新希望 天邦4家 为了更好的分析 我们不妨结合另一个数据来看 在7月第一周 上市猪企也公布了6月出栏 并由此公布了上半年的总出栏 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 上市猪企上半年总出栏超过7100万头 因此我们也可以估算出今年上半年巨头的头均亏损约为196元 头均亏损196元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农业农村部每个月公布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 规模养殖户头均亏损最高的4月的243元 最低是2月的124元 散养户头均亏损最高的是5月的420元 最低是2月的192元 也就是说 巨头的头均盈利水平 大概也就是和普通规模猪场平均水平差不多 跟散养户养的好的水平也并无优势 这样的数据表现 也难怪会让部分人用 ldquo 大而不强 rdquo 来形容目前的养猪巨头 甚至会让人觉得如今的巨头已经陷入了养的越多 亏得越多的怪圈 对于巨头而言 上半年的亏损已成定局 重要的是下一步的策略 正所谓前车可鉴 近日另一件令人关注的新闻就是正邦在对深交所的问询函中首次正面回应了巨亏的原因 业界此前对正邦早已有过各种分析 但来自当事人自己的分析还是头一次 里面也提供了不少值得关注的信息 按照正邦的公告 笔者大致总结为犯下了四大错误 错误一 错判行情 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 因行情判断错误 正邦还高价采购了外部仔猪 采购均价约1500元 头 待2021年肥猪大量上市时猪价已快速下跌 销售的价格甚至不足以覆盖饲料及人工费用 此项外购亦直接造成了大额损失 错误二 盲目扩张母猪 为快速冲刺上母猪规模 正邦在2019年4季度开始大批量外购种猪 而从外购50公斤后备种猪到母猪配种 约4个月 怀孕分娩仔猪 约4个月 仔猪育肥上市 约6个月 待肥猪大量上市时已经到了2021年猪价快速下跌期 受行情压力又被迫快速淘汰母猪 前期外购的种猪均价约5100元 头 加之后期饲养继续投入综合成本 饲料 折旧 人工 药费等 但淘汰时仅按肥猪价的8折左右销售 该公司2021年淘汰及死亡母猪 含后备 200余万头 直接造成了大额损失 两年仅母猪减栏导致生物资产减值58亿 错误三 疯狂租赁猪舍 为匹配产能发展 解决栏舍不足问题 2019年8月份开始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高价租赁栏舍 租赁完成后进行技改投入并逐步交付使用 2019 2021年支付了大量的栏舍租金及技改投入 并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资源在这些租赁场上 但很多租赁场还没有开始产出就因行情问题 大环境影响等因素而直接启动了退租程序 直至2022年底才基本完成退租业务 年报数据显示 2020年 2022年年末 正邦的租赁负债分别为25 33亿 54 81亿和20 40亿 2022年 因租赁猪场大幅退租 使用权资产从上年末72 48亿缩减到24 60亿 错误四 人才管理混乱 为匹配产能需求 正邦2020年开始大量的高薪引进管理人员 从各大院校招聘大学生 从社会招聘饲养人员 直接导致管理费用及生产费用急剧上升 并对原有管理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全公司60 以上是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 人员进出频繁影响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年报数据显示 2020年正邦养殖高峰时公司总员工数52322人 到了2021年底公司总员工数锐减到22088人 到了2022年末 公司在职总员工数已经降到7985人 正邦的困境固然令人唏嘘 然而以上的种种错误真的只是正邦一家独有吗 显然不是 我们甚至依然可以在目前的很多猪企身上看到这些问题 而且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正邦 有行业人士断言 要解决目前巨头过度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光倒下一家还不够 也许要再倒下两三家 才能让全行业出栏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才有望让猪价回到成本线 显然 巨亏暂时还无法真正停下巨头的脚步 目前尽管有几家企业宣布下调出栏目标 但更多的企业似乎还是在暗自较劲 行业内对下半年猪价抱有期望的同仁不在少数 他们的信心或许来自云山雾罩一般的 ldquo 疫病 rdquo 减产 又或者是对自己的资金储备和成本控制的优势的自信 但笔者不禁在想 养猪业要重回盈利的正轨 难道只有等到资金与成本的漫长绞杀分出胜负才行吗 我们的养猪人真的只有踩在部分同行倒下的躯体上才能继续前进 我们是不是应该相信 如果政府 巨头 养殖户都能展现出更大的智慧和格局 这场产能扩张的囚徒困境是可以有解决的办法的呢 □吴昊晖

更新时间:2023-07-24 10:11:13

. 新希望 今年公司猪产业员工流失率在20 多

同花顺 300033 金融研究中心7月21日讯 有投资者向新希望 000876 提问 猪场基层员工的流失率是多少 公司回答表示 感谢您的关注 今年公司猪产业员工流失率在20 多

更新时间:2023-07-24 10:08:56

. 新希望 上半年预亏27 9 29 9亿 同比减亏32 60 27 77

新希望7月15日公布2023半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7 9亿元 ndash 29 9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41 4亿元 同比减亏32 60 27 7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8 1亿元 ndash 30 1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36 8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方面 预计每股亏损0 62元 0 67元 上年同期每股亏损0 93元 业绩变动的原因说明 新希望表示 报告期内出栏生猪899 4万头 同比增长31 33 由于公司生产管理逐步改善 养殖成本稳步下降 使生猪养殖业务同比减亏 另外饲料业务也实现销量 盈利的同比共同增长 白羽肉禽业务因行情回暖与经营改善扭亏为盈 另外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谨慎性的要求 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进行减值测试 并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更新时间:2023-07-17 09:21:01

. 能繁母猪去化加速 龙头猪企 ldquo 边亏边扩张 rdquo 何时能 ldquo 见曙光 rdquo ?

财联社7月11日讯 记者 张晨静 王平安 ldquo 都在亏 但还在扩张 rdquo ldquo 现在问题是能坚持多久 要么成本控制到极致 要么只能向资本低头 rdquo 在某养殖业聊天群 一位猪场负责人如此总结猪企的上半年 猪企持续亏损但继续扩张 一方面在于布局未来产能战略 另一方面稳产能是降成本的重要手段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 目前行业能繁母猪去化有加速态势 四季度预计猪价或回归成本线附近 亏损与扩张并存 根据猪企前半年月报 除了牧原股份 002714 SZ 与*ST正邦 002157 SZ 其他猪企生猪销售量多数同比大幅增长 其中 牧原股份上半年共销售生猪3026 5万头 同比下降3 26 *ST正邦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98 91万头 同比下降38 31 根据2023年销售月报 温氏股份 300498 SZ 上半年销售1178 57万头 同比增长47 21 新希望 000876 SZ 天邦食品 002124 SZ 唐人神 002567 SZ 大北农 002385 SZ 分别销售899 4万头 306 33万头 165 94万头 278 02万头 同比增长31 33 47 34 92 28 40 18 温氏股份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ldquo 整体来讲 公司 产能 是按照年初的规划 稳步增加的 截至5月底 公司能繁母猪超145万头 后备母猪约60万头 后续公司将加快后备母猪进场 增加能繁母猪数量 重点加快提升南方优势区域的能繁母猪数量 努力达到年底能繁母猪的存栏目标 为实现未来出栏规划提前做好准备 rdquo 值得关注的是 猪价虽然持续低于成本线 但上市猪企存栏并未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逐月增高 截至6月底 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303 2万头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潘婷婷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2023年大多数猪企选择扩张 一方面 非洲猪瘟之后 行业洗牌 散户占比下滑 规模化进程加快 而且我国提出了规模化率达到65 的目标 这意味着政策将继续鼓励规模养殖 猪企趁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增加自身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生猪生长周期较长 现在的能繁规模决定10个月之后的产能 现在扩大规模也是为未来发展战略进行布局 企业都希望做大做强 更好掌握市场主动权 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但切忌盲目扩张 还需考虑自身资金实力 但猪场在当前选择扩产并非完全是争夺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期货养殖产业首席研究员魏鑫表示 大型企业产能稳定 稳产能是降成本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固定资产新投入后 只有保持和提升产能利用率 才能把折旧摊销在更多的出栏生猪上 从而降低成本 因此在强调降低成本的今天 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也是必然结果 预期再现 猪企逆势扩产静待周期筑底 市场有观点认为 母猪产能有望加速去化 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显示 2023年6月 208家样本企业能繁存栏量为523 43万头 环比下跌0 57 同比上涨7 56 其中123家规模场能繁存栏量为506 65万头 环比下跌0 49 同比上涨7 37 85家散户能繁存栏量为16 78万头 环比下跌3 01 同比上涨13 7 整体产能去化有所扩大 新希望在最近的调研中表示 去年6月基本都能赚钱 今年这个位置还在下跌 在14元 千克左右横盘 是消费和供给的综合结果 就消费来看 有可能疫情后吃猪肉的人没那么多 餐饮也没有完全恢复起来 夏季天气热对消费也有影响 但可以观察年底会不会有更好的恢复 供给来看 今年猪肉比去年多 第一冻库储存比去年多 第二春节前还是有一部分二次育肥养户在赌行情 所以上半年的肉还是多了 行业承压之时 头部猪企选择 ldquo 抱团取暖 rdquo 在此前牧原集团举办的养猪共享论坛上 牧原集团联合温氏股份 双胞胎 正大等四大养猪企业向行业发出倡议 尊重行业秩序 打造商业文明 并签署 ldquo 互不挖人公约 rdquo 内容为 为减少内卷 文明发展 我倡议 不挖人 不拆台 如有违约 加倍反制 潘婷婷进一步表示 今年上半年猪企连续亏损之后 行业资金相对紧张 部分企业还具备再扛1 3个月的能力 从今年一季度公布的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来看 有3家企业负债率超过80 压力非常大 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存在被动清栏退出市场的情况 对今年生猪行情 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四季度是季节性消费旺季 预计猪价或回归成本线附近 猪价或在16 18元 千克 不排除出现阶段性行情高点 但需要关注冻品抛售情况 当前国内冻肉库存较高 后期冻肉库存释放仍有较大风险存在 集中出库或抑制猪价上涨高度

更新时间:2023-07-12 17:04:49

. 新希望 上半年生猪养殖成本保持下降 相信公司将逐步扭亏为盈

月11日 新希望在互动平台上表示 生猪养殖行业本身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 会存在由于养殖成本高于生猪销售单价而出现亏损的情况 也会存在养殖成本低于售价而出现盈利的情况 不存在 ldquo 必亏 rdquo 公司前些年抓住非瘟带来的行业变革机会 加大力度发展养猪业务 阶段性地给内部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 但从2021年起已经转入稳健运营阶段 致力于养殖效率的持续提升 通过多方面举措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正逐步改善生产经营效率 降低养殖成本 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去年3 4季度已经实现了单季盈利 今年1季度由于猪价大幅下跌再次出现了亏损 但同比去年也大幅减亏 上半年养殖成本也继续保持下降 相信后续随着成本效率的进一步改善 以及猪价的回暖 公司也将逐步扭亏为盈 今后也能够形成穿越周期长期盈利的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3-07-11 16:37:03

. 新希望 6月生猪销售收入19 54亿元 同比增10 71

新希望晚间公告 公司6月销售生猪126 22万头 环比变动 12 52 同比变动28 90 收入为19 54亿元 环比变动 12 69 同比变动10 71 商品猪销售均价14 23元 公斤 环比变动0 21 同比变动 10 09 生猪销售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产能释放

更新时间:2023-07-07 16:56:56

. 猪肉价格走势为何持续低迷

本报记者 周子勋 作为老百姓 28 790 0 45 1 54 ldquo 菜篮子 rdquo 里的主要产品和影响CPI走势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 国家统计局7月4日发布的2023年6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 生猪 外三元 本期价格为13 8元 千克 比6月中旬下跌3 5 猪周期拐点尚不可见 ldquo 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rdquo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王祖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 自2022年10月下旬开始 猪肉价格大幅回落 从28 6元 公斤的高位快速下跌至2023年1月15日14 4元 公斤的低位 不到3个月的时间 价格跌去近一半 市场所期待的春节前消费旺季价格反弹并未出现 春节前后1周左右的时间 猪肉价格短暂提振后又再次下跌 市场开始呈现 ldquo 磨底 rdquo 走势 6月下旬端午节期间 市场期待已久的猪肉价格反弹依然未能如期出现 养殖端出栏意愿明显增强 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跌 6月末跌破每公斤14 0元 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正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进入6月下旬 气温升高再加上养殖端生猪出栏量增加 屠宰场压价 养殖户亏损加剧 市场情绪变化 导致近期国内猪肉价格连续下跌 ldquo 今年上半年 猪肉价格整体呈现一季度大幅回落 二季度震荡探底走势 rdquo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丁宇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农业农村部猪肉平均批发价年内跌幅已超27 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低于5∶1 触发收储调节机制 当前猪肉价格下跌斜率已逐渐放缓 但猪周期拐点尚不可见 供给层面的压力依然较大 产能相对充足是根本原因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 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58万头 较2022年12月4390万头的阶段性高点下降3 仍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沿 产能去化速度缓慢 王祖力分析认为 生猪产能持续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 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是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 另外 每年上半年 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 期间消费对猪肉价格的支撑力都会比较弱 从某种程度上讲 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是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6月末猪肉价格有加速下跌的迹象 原因在于 养殖场户对端午节前后猪肉价格反弹有一定预期 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行业看好后市的信心逐渐消退 出栏意愿增强 市场供应阶段性增加 ldquo 价格走势持续低迷主要受供需关系 供强需弱 看涨情绪受压和上涨空间受限 消费低迷等多方面的影响 rdquo 何正清表示 在丁宇佳看来 当前生猪供给整体处在高位 一是对应2022年下半年的产能扩张 2022年5 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回升 二是由于近期南方猪病引起的提前出栏 在猪肉价格快速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及猪病扰动下 今年1 5月生猪产能有所去化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市场出于挺价意图以及对后市行情的看好 始终存在二次育肥补栏和压栏行为 导致本轮产能出清速度缓慢 叠加冻品库存高位 下阶段仍存出货压力 近期猪肉价格涨幅有限 ldquo 猪肉价格低迷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 rdquo 何正清指出 猪肉价格下跌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不仅是单一性的 而是涉及到很多方面 比如对养殖业 加工业 消费者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在通缩风险增加 农户收入降低 食品安全等很多方面具有挑战性 需要相关产业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 丁宇佳认为 猪肉价格低迷势必影响CPI 加剧市场对通缩的紧张情绪 5月CPI猪肉价格同比已经落入负增长 对CPI的影响转为拖累 此外 猪肉价格低迷导致养殖行业经营困难 亏损加深 中小散户大量退场 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 王祖力表示 整体来看 今年春节后市场行情持续低迷 生猪养殖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 部分养殖主体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按当前价格测算 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 亏损额在200元以上 一些养殖成本高的企业 头均亏损可达500元以上 根据牧原 温氏 新希望 11 640 0 04 0 34 等13家上市猪企发布的5月生猪销售报告 截至5月底 13家上市猪企当月销售生猪1230 38万头 1 5月共销售生猪5680 72万头 据测算 仅就销售的商品猪测算 13家猪企共计亏损25 63亿元 可以说是卖得越多亏得越惨 受此影响 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 仅一季度末 就有好几家企业负债率高达80 以上 个别企业已面临濒临破产的境地 预计二季度这些企业负债率会更高 面临的困难会更大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走势 王祖力判断 受前期出栏意愿增强和近期国家冻猪肉收储等因素影响 预计近期猪肉价格将触底反弹 但市场供需双弱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短期猪肉价格涨幅或较为有限 ldquo 短期来看 收储对猪肉价格的提振不大 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引导市场情绪的托底作用 引导供需格局有序改善 防止猪肉价格进一步下探 rdquo 丁宇佳预计 三季度末 随着生猪过剩产能进一步回调 餐饮业持续复苏 学校开学 中秋国庆节临近等稳步提升季节性猪肉消费 猪肉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但年内猪肉市场供给依然相对充裕 猪肉价格未来上涨空间有限 加强生猪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 面对猪肉价格持续低迷 王祖力建议 加强监测预警 加大政策性收储 稳定市场信心 一方面 加强生猪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 形成饲料 检疫 屠宰等生猪全产业链监测数据互联互通 生产形势相互佐证的监测预警体系 另一方面 适当扩大政府冻猪肉储备规模 增强收储 投放 及时性 加大对短期价格波动的调控力度 紧盯生猪期货 证券市场苗头性 倾向性异动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开展信息引导 稳定市场预期 何正清认为 应从多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加强养殖技术 有效解决猪肉价格持续低迷 二是通过技术改造 有序扩规 转型升级到高端养殖业 如有机养殖 生态养殖等 以提高猪肉的品质和附加值 以求更好的利润 三是向政府申请财政支持 包括贷款优惠和税收减免 四是主动作为 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是养殖户可以考虑运用保险 如养殖保险 疫病保险等降低损失 在丁宇佳看来 有关部门需要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 密切监测预测猪肉价格变化 前瞻引导市场预期 加强市场监督 防范市场非理性超调行为 此外 可以考虑适时加大对养殖企业逆周期金融支持 提振市场信心 做好重大动物疾病防控等 稳定产能合理调整节奏

更新时间:2023-07-06 13:13:55

. 新希望 截止2023年5月底 公司商品猪存栏820万头左右

同花顺 300033 金融研究中心7月5日讯 有投资者向新希望 000876 提问 董秘你好 公司目前生猪存栏量是多少头 是否有猪场出现集体猪瘟死 亡 公司对于本次猪瘟传播做如何防御 有没有应对方案和能力 公司回答表示 您好 截止2023年5月底 公司商品猪存栏820万头左右 5月份全国天气已经全面转暖 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的这一轮非瘟也可以说基本度过 公司目前也没有猪场出现集体猪瘟死亡 虽然说进入夏天雨季南方发生非瘟的风险会有所加大 但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 其影响水平相比北方冬季还是非常小的 公司也会及时总结过往的经验 对现有防控方法持续迭代更新 在做好夏天南方非瘟防控的同时 也为今年冬天北方非瘟防控提前做好准备 感谢您的关注

更新时间:2023-07-06 13:03:30

下载饲料行业信息网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