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033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1.0000秒)
品名 品牌 产地 技术指标 提货港口 价格 低蛋乳清粉 新世纪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200 低蛋乳清粉 CPI SAPUTO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200 低蛋乳清粉 墨林斯 一滴水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000 低蛋乳清粉 VOLAC 荷兰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 广州 5000 低蛋乳清粉 司令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港 5200 中蛋乳清粉 地球 美国 蛋白 ge 5 5 乳糖 ge 74 天津港 电议 高蛋乳清粉 CPI SAPUTO 美国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大M 波兰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电议 高蛋乳清粉 COLUN 智利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白俄D40 俄罗斯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皮特尼亚 波兰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奶粉 恒天然 新西兰 临期和过期 天津 上海港 电议 高粱 美梁 美国 容重 ge 750杂质 le 2 电议 电议 大麦 澳麦 法麦 容重 ge 650杂质 le 2 电议 电议 氯化胆碱 泰安汉威 山东 含量 ge 50 60 70 郑州 山东 电议 甜菜碱 泰安汉威 山东 含量 ge 30 复合 75 无水 98 盐酸盐 郑州 山东 电议 氧化锌 河北 锌含量 ge 76 3 氧化锌 ge 95 郑州 河北 电议 联系人 王建 13633806288 QQ 287410151 郭志华 17720079625 QQ 3088003462 传真 022 59067385 邮箱 wangjian1168 126 com地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响螺湾迎宾大道1988号浙商大厦A座904室
更新时间:2024-05-23 08:02:26
品名 品牌 产地 技术指标 提货港口 价格 低蛋乳清粉 新世纪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200 低蛋乳清粉 CPI SAPUTO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200 低蛋乳清粉 墨林斯 一滴水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000 低蛋乳清粉 VOLAC 荷兰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 广州 5000 低蛋乳清粉 司令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港 5200 中蛋乳清粉 地球 美国 蛋白 ge 5 5 乳糖 ge 74 天津港 电议 高蛋乳清粉 CPI SAPUTO 美国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大M 波兰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电议 高蛋乳清粉 COLUN 智利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白俄D40 俄罗斯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皮特尼亚 波兰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奶粉 恒天然 新西兰 临期和过期 天津 上海港 电议 高粱 美梁 美国 容重 ge 750杂质 le 2 电议 电议 大麦 澳麦 法麦 容重 ge 650杂质 le 2 电议 电议 氯化胆碱 泰安汉威 山东 含量 ge 50 60 70 郑州 山东 电议 甜菜碱 泰安汉威 山东 含量 ge 30 复合 75 无水 98 盐酸盐 郑州 山东 电议 氧化锌 河北 锌含量 ge 76 3 氧化锌 ge 95 郑州 河北 电议 联系人 王建 13633806288 QQ 287410151 郭志华 17720079625 QQ 3088003462 传真 022 59067385 邮箱 wangjian1168 126 com地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响螺湾迎宾大道1988号浙商大厦A座904室
更新时间:2024-05-22 07:59:59
品名 品牌 产地 技术指标 提货港口 价格 低蛋乳清粉 新世纪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200 低蛋乳清粉 CPI SAPUTO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200 低蛋乳清粉 墨林斯 一滴水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港 5000 低蛋乳清粉 VOLAC 荷兰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 上海 广州 5000 低蛋乳清粉 司令 美国 蛋白 ge 2 5 乳糖 ge 80 天津港 5200 中蛋乳清粉 地球 美国 蛋白 ge 5 5 乳糖 ge 74 天津港 电议 高蛋乳清粉 CPI SAPUTO 美国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大M 波兰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电议 高蛋乳清粉 COLUN 智利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白俄D40 俄罗斯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高蛋乳清粉 皮特尼亚 波兰 蛋白 ge 11 乳糖 ge 65 80 天津 上海港 6000 奶粉 恒天然 新西兰 临期和过期 天津 上海港 电议 高粱 美梁 美国 容重 ge 750杂质 le 2 电议 电议 大麦 澳麦 法麦 容重 ge 650杂质 le 2 电议 电议 氯化胆碱 泰安汉威 山东 含量 ge 50 60 70 郑州 山东 电议 甜菜碱 泰安汉威 山东 含量 ge 30 复合 75 无水 98 盐酸盐 郑州 山东 电议 氧化锌 河北 锌含量 ge 76 3 氧化锌 ge 95 郑州 河北 电议 联系人 王建 13633806288 QQ 287410151 郭志华 17720079625 QQ 3088003462 传真 022 59067385 邮箱 wangjian1168 126 com地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响螺湾迎宾大道1988号浙商大厦A座904室
更新时间:2024-05-21 07:48:44
在营养学上 赖氨酸在肉猪的日粮中的含量不仅反映了日粮蛋白质的质量 而且对改善猪的增重 饲料转化效率和胴体组成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 近年来 以赖氨酸为基础的理想蛋白质模型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赖氨酸的研究更加深入 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赖氨酸在肉猪营养方面的研究作一系统阐述 为养猪业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赖氨酸的作用 赖氨酸通常是猪饲料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在常用的饲料中 除了大豆及其饼粕外 赖氨酸是最易缺乏的氨基酸 在玉米 豆粕型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和 生产性能 徐锡良 1991 研究结果表明 用豆饼和棉仁饼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的基础饲料中 添加0 1 0 3 的赖氨酸和0 1 0 2 的蛋氨酸 肉猪日增重可达734 755克 料肉比为2 95 2 85 1 瘦肉率为57 21 58 05 比不加的对照组分别提高6 5 7 6 和1 2 Coma等 1990 进行的育肥猪试验指出 在蛋白质为14 的日粮中添加赖氨酸从0 15 到0 45 平均日增重增加14 49 42 34 Goihl 1993 也总结了许多试验得出 猪日粮中增加赖氨酸可以降低背膘厚度 增加眼肌面积和瘦肉率 这种作用在青年母猪更明显 呈线性分布 Coffey 1996 也总结了美国九个试验站的报告指出 通过添加赖氨酸使猪日粮中的赖氨酸由0 58 增加至0 8 时 小母猪背膘厚度下降9 瘦肉生长率提高12 Coffey还指出 在添加高量的赖氨酸时 应注意提高代谢能水平 最好能同时添加油脂 赖氨酸 代谢能的比率通常以生长猪为10 46g MJ 肥育猪为8 37g MJ为宜 Gatel 1992 在小麦 大麦 豆粕型日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 同时添加赖氨酸 这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 而总氮排除减少 总氮排出量在生长期减少13 85 肥育期减少19 32 Kerr 1995 报道 在猪日粮中添加0 35 赖氨酸 0 16 苏氨酸和0 07 色氨酸可降低日粮蛋白质4个百分点却不影响生长速度 而氮排出量和能量排出量分别减少29 3 和4 4 张兴洲等 2000 所进行肉猪的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赖氨酸可提高整个饲粮中粗蛋白的利用率 从而在降低高成本蛋白质原料豆粕用量的同时 保证了肉猪的正常生长 总之 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及其它限制性氨基酸 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可以节约蛋白质资源 降低饲养成本 Kerr 1987 报道 用低蛋白日粮补充赖氨酸的饲粮喂猪 在热应激条件下产热量比正常蛋白水平的低 这是因为喂低蛋白日粮时 猪的肝重下降 约8 而肝脏对产热起很大作用 Koong等 1982 Easter也认为 减少蛋白质而补充赖氨酸及其它限制性氨基酸 能提高热应激条件下的生产性能 总之 添加赖氨酸使日粮的氨基酸更平衡 使整个氨基酸的利用率 提高 减少以尿素形式的氮排出 从而缓解了高温应激的影响 更有利于肉猪的生长发育 此外 赖氨酸与免疫也有一定的关系 Williams等 1997 研究了不同免疫水平对赖氨酸需要量的影响 指出赖氨酸的需要量与免疫系统活性间有明显的互作关系 Klasting等 1988 也早已证明 饲喂日粮赖氨酸充足或缺乏的鸡 对免疫刺激反应不同 另外 小鼠或大鼠试验表明 赖氨酸缺乏使大鼠胸腺和脾脏萎缩 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可以使胸腺重提高 皮肤对异源移植的排斥反应增加 Sidranshs 1972 总之 要提高肉猪的生长性能 就必须降低肉猪体内的免疫系统活性 而同时也要相应地提高肉猪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 2肉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除英国的标准较高外 其他各国对肉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相似 生长期约为0 7 肥育期为0 6 2 1肉猪生长期 20 50kg体重 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Krick等以蛋白质沉积速度 体增重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 研究了生长猪对赖氨酸的最适需要量 结果表明 每天获得22g赖氨酸 相当于日粮总赖氨酸1 02 或0 78g MJ消化能 时 试验猪可得到最大蛋白质沉积 最大体增重和最佳饲料效率 但也有些研究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 Peters 1995 研究了生长猪 20 35kg 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的效果 结果赖氨酸为0 6 色氨酸为0 15 时最佳 林映才等 1995 用回肠吻合术测定了生长猪 30 60kg 对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 结果为0 656 相当于0 754 总赖氨酸 时 试验猪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2 2肉猪肥育期 50 110kg体重 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对于肥育猪来讲 性别是影响赖氨酸需要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Yen研究表明 肥育猪阉公猪日粮最适赖氨酸水平为0 72 相当于18 6g d 日粮粗蛋白为11 6 而小母猪的为0 85 相当于21 2g d 日粮粗蛋白13 4 当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 6 CP 13 时 阉公猪的饲料效率 体增重和瘦肉增长率最好 而当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 90 CP 17 2 时 小母猪的生产性能最佳 有资料表明 体重在50 90kg范围内的小母猪的瘦肉沉积率和氮利用率比相同体重范围内的阉公猪高 小母猪比阉公猪能更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赖氨酸 尽管小母猪日进食量比阉公猪低 但它们日瘦肉增重量相同 如果阉公猪和小母猪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生产潜力 由遗传性能决定了它们的食欲和增重内容 主要指瘦肉和脂肪的比例 不同 小母猪沉积蛋白的速度比阉公猪快 蛋白沉积速度越快 瘦肉生长速度越快 对赖氨酸的需要越多 所以 小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比阉公猪高 林映才等报道 60 90kg的肥育猪的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 453 相当于0 548 总赖氨酸 90 115kg体重范围内的猪的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 61 以生产性能和胴体瘦肉率为评价指标 90 113kg体重的小母猪的赖氨酸适宜给量为0 60 Hahn等 1995 利用将肥育猪分为两个阶段 肥育前期 50 90kg体重 肥育后期 90 110kg体重 分别研究赖氨酸的适宜供应量 结果表明 不但不同性别间 而且同一性别前后两个阶段试验猪的赖氨酸需要量差别也很大 阉公猪的结果是 肥育前期0 58 肥育后期是0 49 而小母猪的结果是 0 64 和0 52 可见 虽然不同研究者确定的肥育期猪的体重范围稍有差别 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的研究结果达到共识 即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的赖氨酸需要量是不同的 生长肥育阶段的前期 猪需要较多的赖氨酸 在这一段时间内 猪正在沉积瘦肉 为此特别需要赖氨酸 而且沉积速度不断加快 以后 随着瘦肉生长的逐渐平稳 则可减少赖氨酸的供给量 总之 不同阶段 不同性别的肉猪 赖氨酸 有可能包括其它营养成分 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因此 为了节约饲料成本 有必要分开饲养 实践中 在很多养殖场 肉猪已经进行了分阶段饲养 也已经证明 这样能更经济合理地满足猪对赖氨酸等营养成分的需要 新版的NRC将 肥育猪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量分为两个阶段给出 50 80kg和80 120kg 3影响肉猪赖氨酸需要量的因素 3 1日粮蛋白质水平 Lin等 1985 研究了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赖氨酸需要量的影响 当蛋白质水平为17 5 至21 5 时 赖氨酸的需要量逐步增加 两者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即粗蛋白每增加1 赖氨酸的需要量就增加0 04 杨禄良 1994 也报道 赖氨酸与蛋白质之间的比值在生产实际中应达到4 5 5 0 理想蛋白的目标为6 5 6 8 3 2日粮纤维素水平 纤维素可以和氨基酸结合而抑制氨基酸的消化 所以饲料纤维素含量高的日粮 氨基酸水平应该提高点 Sauer 1980 的试验表明 肥育猪日粮中添加纤维素会降低赖氨酸的消化率 3 3日粮能量水平 O Grady 1978 提出 日粮中能量的浓度影响赖氨酸的需要量 在低能量 13 6MJ kg DE 的日粮中 添加赖氨酸使采食量和增重提高 高能量 14 6MJ kg DE 日粮添加赖氨酸使采食量下降 但日增重不变 孙素玲 1994 报道 随着日粮中赖氨酸与可消化能的比例增加 青年母猪的生产性能呈线性增加 比值为1 65g MJ DE时最佳 Lawrence 1994 也认为在高能条件下 赖氨酸需要提高 Patience等 1995 的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生长猪 由于能量摄入量限制其生长 应以每日有效赖氨酸与消化能的比值为基础制作日粮配方 对于肥育猪 因为能量摄入量不限制其瘦肉生长 应按每日有效赖氨酸的摄入量制作日粮配方 而Smith等 1999 研究表明 胴体重量随着日粮能量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能量含量对胴体重量的影响高于对体增重的影响 与消化能摄入量和体增重的结果不同 胴体重量的增加并无随着日粮能量超过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缓的现象 3 4日粮中其它氨基酸水平 据报道 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可以消除因赖氨酸过量造成的体重下降 Williams等 1993 的试验指出 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为0 64和0 65时生长猪和肥育猪的效益最佳 Williams 1995 又报道 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的比例对猪的免疫系统有显著的影响 推荐比例为0 57 1 2 Peter 1995 研究认为 生长猪 20 35kg 日粮中含0 15 色氨酸及0 6 的赖氨酸可满足低蛋白质水平 11 的需要 一段时间内 人们都认为 赖氨酸和精氨酸间存在着明显拮抗 但张晋辉等 1999 发现 赖氨酸与精氨酸之间并无拮抗作用 只是一种氨基酸间的不平衡现象 有资料表明 日粮中的颉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能显著影响肉猪增重 一般情况下 颉氨酸与赖氨酸的水平分别为0 75 和0 9 颉氨酸为赖氨酸的83 总之 肉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肉猪的基因型 基础原料中赖氨酸的生物利用率 饲喂频率 饲料配制和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等情况确定赖氨酸的最佳适宜量 4存在的问题 4 1赖氨酸过量的危害 研究发现 饲喂高赖氨酸水平日粮猪发生直肠脱垂的可能性大于 P 0 0006 饲喂标准日粮的猪 此外 高赖氨酸饲粮易导致猪采食量降低 4 2合成氨基酸应用的限制 尽管在饲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促进生长 改善胴体品质 改善饲料转化率 但在实际日粮中却有时表现出利用率下降的现象 比如在猪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 以每日饲喂多次时的赖氨酸利用率作为100 而每日饲喂一次时的赖氨酸的利用率仅为45 Batterham等 1974 就提出 增加饲喂次数对日粮中天然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 Patridge等 1985 也发现 在添加合成赖氨酸时 一次饲喂比多次饲喂时氮的利用率低 4 3赖氨酸消化率的局限性 Batterham等 1990a b 发现 对于一些经过热处理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如棉籽饼 可能发生了肽链和分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较小 而吸收后氨基酸的利用率却降低 了 Batterham等 1992 还发现 以斜率法测定的猪对赖氨酸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其回肠表观消化率 即回肠表观消化率可能过高估计了棉籽粕的营养价值 但对于豆粕而言 赖氨酸的利用率与其回肠表观消化率却很接近 可见 这类蛋白质饲料中的赖氨酸 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不能被有效地用于生长和转化而被吸收到体内 5小结 为了使肉猪育肥的效益达到最佳 在进行日粮配方时 赖氨酸的合理添加量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日粮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但在我国还未制定出合理定量定性的需要量 所以 我们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 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再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研究
更新时间:2017-03-21 08:43:5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 参与机体和各种生化反应 将生物体内产生的酶经过加工后的产品称为酶制剂 目前 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是各种酶制剂的主要来源 最早记载科学描述外源性酶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在此后的30年里 科学家开始研究外源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并达到了广泛应用 但水产饲料中应用酶制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且大部分研究是关于酶制剂作用效果的研究 本文主要总结了饲用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并对将来酶制剂的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1主要饲用酶的种类及其功能世界上已发现的酶的品种有1700多种 生产用酶已达300多种 饲用酶亦有20多种 这些酶主要为消化性酶 多为水解系列酶 主要有纤维素酶 C1酶 Cx酶 p mdash 葡萄糖昔酶 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 淀粉酶 淀粉酶 糖化酶 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 酸性蛋白酶 植酸酶 现把饲料中应用较多 起作用较大的几类别纤维素酶酶种酶系介绍于表1 3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现状3 1纤维素酶国外学者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了免疫调节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 发现p mdash 葡聚糖 几丁质 左旋眯陛等对控制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发现葡聚糖中仅p mdash 1 3 mdash 葡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酵母葡聚糖对鱼类的免疫激活作用国外学者已有许多报道 酵母葡聚糖能使大西洋鲑 斑点叉尾蛔 虎纹虾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增强 p mdash 1 3 mdash 葡聚糖能提高虹蹲鱼 大西洋鲑和舌鲍体内溶菌酶活性 补体活性和巨噬细胞杀菌活力 巨噬细胞和血细胞超氧化酶活力增强 肤聚糖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Matsuo等的实验表明长期服用肤聚糖能够促进幼虹蹲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TakahashiYMkinoll等的研究表明用肤聚糖等喂养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能够C1酶 作用于不溶性纤维素表面 使结晶纤维素链开裂 长链纤维素分子末端部分游离和暴露 从而使纤维素链易于水化 Cx酶 作用于经C1酶活化的纤维素 分解p mdash 1 4键的纤维素酶 主要包括内切 mdash 1 4 mdash p 葡聚糖酶 主要生成纤维二糖 纤维三稳等 外切 mdash 1 4 mdash p mdash 葡聚糖酶作用于低分子多糖 从非还原性末端游离出葡萄糖 middot p mdash 葡萄糖甘酶 将纤维二糖 纤维三糖及其他低分子纤维糊精分解为葡萄糖 主要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酶解为各种五碳糖 并可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粘度果胶酶可裂解单糖之间的糖甘链 并脱去水分子 分解包裹在植物表皮的果肢 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度 并促使植物组织的分解 mdash mdash 淀粉酶为内切酶 将淀粉大分子水解成易溶解的中等和低分子物质 mdash mdash 将淀粉酶水解的一些低分子物质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徽一M路一糖酶对白缉幼鱼脂肪合成酶及肝组成的影响 饲料中D mdash 葡萄糖含量的增加 导致稚缉的血糖 血浆三酰甘油脂以及4种主要肝脂肪合成酶活性的提高 肝体指数 肝重及肝糖元水平均随饲料中D mdash 葡萄糖含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许国焕等在实验室条件发酵并提纯了2种多聚糖 mdash mdash p mdash 葡聚糖和肚聚糖 研究了其对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彭泽脚生长的影响及免疫激活作用 研究表明 两种多糖对彭泽脚的生长率及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仅略有提高 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 p mdash 葡聚糖 肚聚糖后均提高了血清溶茵酶活性 尤以p mdash 葡聚糖最为显著 酵母细胞壁 肚聚糖均能提高受免彭泽脚凝集抗体效价 但2种多聚糖对抗体形成动态影响有一定时差 肚聚糖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血清凝集抗体效价 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徐国武等在含大麦粉41 3 的饲料中添加p mdash 葡聚糖酶饲喂鲤鱼 结果表明 添加p mdash 葡聚糖酶于含大麦 35 的饲料中 能提高鲤鱼的增重率和降低饵料系数 提高饵料粗蛋白 粗脂肪 干物质的消化率 分析认为 ①大麦的胚乳细胞中含有大量的p mdash 葡聚糖 这些p mdash 葡聚糖可在肠道中部分溶解 使肠道食糜粘性增加 结果使肠粘膜表面不动水层增厚 营养物质的扩散受阻 鲤鱼肠道中缺乏p mdash 葡聚糖酶 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②p mdash 葡聚糖是大麦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不能被消化酶水解 大分子消化酶也不能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 因而对细胞内容物形成一种包被结构 余年丰等 2001 在以豆饼 菜子饼为主的饲料中添加2400U kg纤维素酶 由葡萄糖酶 葡萄糖内切酶以及p mdash 葡聚糖酶共同组成 饲喂团头妨 提高了鱼体对饲料营养物的利用率 说明纤维素酶能促进动物肠道蠕动 刺激内源消化酶分泌 3 2木聚糖酶木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属于非淀粉多糖 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半纤维素 它是由p mdash 1 4糖昔键连接而成的木糖聚合物 通常 木聚糖以异质多糖形式存在并与纤维素结合在一起 木聚糖酶是木聚糖的专一降解酶 属于水解酶类 包括内切木聚糖酶 外切木聚糖酶和木糖昔酶三种 木聚糖酶耐热性能较好 动物肠道内的温度 PH值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而且能耐受制粒过程中的高温 这使其在动物饲料中的运用具有独特优势 李莲等 2003 由于小麦 大麦 燕麦 黑麦等饲料原料中存在大量的非淀粉多糖 对动物消化吸收存在一定的抗营养作用 它在动物胃肠道中与营养物质的粘性结合降低了营养成分的吸收 与消化酶和胆汁酸结合而影响消化过程 会使粪便排出量因末消化物质的增多而增加 还会导致动物胃肠道中微生物繁殖的增多 并对畜禽产品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因而 在非淀粉多糖含量比较高的动物饲料中 添加多糖降解酶不仅可以将其转化为营养性物质 还消除了其抗营养作用 对畜禽动物的研究证明 添加木聚糖酶后 可以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度 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能够提高内源性消化酶的活性 促进养分的消化吸收 能减少肠道微生物的数量 减少疾病 利于健康 能够破坏植物细胞壁结构 减少粪便 降低污染 国内外学者关于木聚糖酶应用效果的研究都集中在畜禽动物上 尚未见水产动物方面的应用效果报道 3 3植骏酶Ijnar 1998 Storebakkon 1998 在鲑鱼试验 Jouni 1998 Iana6 1998 Ferster 1999 在虹蹲鱼苗试验 01iva mdash Teles 1998 在舌齿纱鱼苗试验中均证实 植酸酶对改善蛋白的营养价值和磷的利用率有明显作用 大大降低了磷的排放量 Jouni 2000 用植酸酶处理的大豆饲喂大鲑鱼 发现加或不加植酸酶对体重由0 25kg生长至2kg的大鲑鱼体增重没有影响 且骨灰分的含量也无明显增加 这一结论能否表明植酸酶的作用效果与鱼的大小 消化道发育程度 消化道内源植酸酶含量的多少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目前 国内外对植酸酶的研究报道 在畜禽方面较多 也比较深入 生产的植酸酶多为适应畜禽消化道特点的 最适PH在酸性范围的植酸酶 鱼的消化道与其它动物有较大区别 消化道较短 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短 酶的作用不完全 另外 鱼分为有胃鱼和无胃鱼 它们对植酸的消化率不同 消化道内的酸碱度差别也很大 无胃鱼对植酸酶的利用率为8 有胃鱼如虹蹲为19 有胃鱼胃液中分泌盐酸 PH较低 适用酸性植酸酶 无胃鱼消化道pH为6 8 mdash 7 3 而曲霉菌植酸酶的最适pH为2 5 mdash 5 5 因此 对于无胃鱼 与有胃鱼使用相同的植酸酶不会使植酸有效降解 吉红 1999 现阶段对水产动物的研究 国外偏重于有胃鱼 如虹蹲 鲑鱼等 而对我国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无胃鱼如鲤鱼及其它几种家养鱼则研究不够充分 对于无胃鱼 由于消化道PH值偏高 必需添加中性植酸酶 而适用于无胃鱼的中性植酸酶 市场上虽已出现 但对其使用效果的研究远不充分 在无胃鱼中使用植酸酶的另一有效方法是预先用植酸酶处理饵料 既可以避免饵料加工过程中过高的温度对酶活力的破坏 又可以防止鱼消化道内过高的PH值对酶活力的破坏 余丰年等 2000 先在体外将豆粕用植酸酶进行处理 再加入到其余的饲料原料中 充分混合后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异育银纫体外 植酸磷就已经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发生了有效的降解 添加植酸酶促进了异育银卿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提高了增重率 3 4复合酶目前 国内应用于水产动物的酶制剂大多以复合酶的形式出现 关于复合酶的应用效果报道也较多 仲军 1994 进行加酶饲料喂对虾生产试验和大水面养虾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1肋饲料酶 个体增重率提高12 13 单产提高13 87 饲料系数降低12 02 经济效益提高23 06 刘文斌等 1999 在异育银娜饲料中添加0 75g kg酶制剂 异育银娜的增重率提高26 98 饵料系数降低了19 85 阎有利等 1994 在鲤鱼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其试验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11 96 饵料系数降低16 36 说明酶制剂具有促进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 周小秋等 2001 在含豆粕 莱粕 棉仁粕为主的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降低了鲤鱼消化道的粘性 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对鲤鱼的增重 饵料系数有权显著和显著的影响 而对摄饵量 养殖期间和运输的成活率没有影响 张满隆等的试验结果表明 纫鱼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含纤维素酶王3000U g 木聚糖酶王4300U g 蛋白酶王2500U g 能使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饵料系数降低 在草鱼饲料中添加1 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提高了6 6 饲料系数降低了0 29 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质比对照组略高 而粗脂肪略低 试验组的每1kg鱼饲料成本比对照组降低8 93 该酶制剂使草鱼对无机盐转化利用率提高 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均衡有效 表明该酶制剂能促进鱼体内各种生化反应 增强鱼体内蛋白质转化率 乔秀亭等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后 对鲤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添加复合酶制剂后各实验组酶活性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 起到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 间接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4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1研究有待深入酶制剂在水产动物中应用的研究不多 且大部分停留在定性方面研究 即添加酶制剂对水产动物有无促生长作用 能否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饵料系数 减少磷排出 而对酶制剂的定量研究较少 周小秋等 2001 在鲤鱼 刘文斌等 1999 在异育银娜 陈应华 2001 在彭泽娜对酶制剂添加量有所研究 而在酶制剂对水产动物生理影响方面的研究如胰岛素 甲状腺素等几乎没有涉及 4 2酶制剂的作用机制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促生长机理不太清楚 消化生理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4 3水产酶制剂种类及活性测定问题在畜禽方面应用的酶制剂很多 主要有复合酶 也单独使用某一种酶 如植酸酶 纤维素酶等 而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专用水产酶制剂不多 大部分尝试应用畜禽酶制剂 效果不是很好 毕竟水产动物不同于畜禽动物 这样 开发水产饲料必须考虑水产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及对水产饲料的要求 不能完全照搬畜禽上那一套 而且作为一个水产大国 对商品酶制剂的需求很大 这样必须加大对水产饲料酶制剂的研究 开发更多的商品酶制剂产品以满足水产饲料的发展需要 酶制剂活性测定是评价酶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目前酶制剂活性测定方法各异 不统一 这样不利于学术交流和开展科研 从而限制了酶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而且在体外酶活性的测定不能完全反映动物体内源酶的真实活性 因为影响酶制剂活性因素很多 诸如温度 PH值 饲粮类型等 因此 应规范酶制剂测定方法和统一酶制剂测定标准 参考文献黄耀桐 刘水坚 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生生物学报 1988 12 4 周小秋 几种酶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料广角 2001 15 周兴华等 复合酶对四生长影响的试验 渔业现代化 2000 1 刘维得 陈东梅 草鱼饲料中添加不同饲用酶制剂的应用效果试验 中国水产 2000 5 张满隆 邓理 草鱼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效果试验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2 5 许国焕等 两种多聚糖对彭泽四生长影响及免疫促进作用的初步研究 水利渔业 2002 22 4 刘伟 饲料中D葡萄糖含量对白缉稚色的生长 脂肪合成酶及肝组成的影响 江西科学 1993 11 2
更新时间:2017-03-13 09:09:20
大量的研究发现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有害作用 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减少动物排泄物中的氮 磷排泄量 降低成本 提高动物免疫力 促进畜禽健康 由于酶制剂的高效 无残留 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被作为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添加剂被广泛使用 但猪专用复合酶要结合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和日粮组成情况来设计和合理使用 1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仔猪出生后的几周内消化 代谢和免疫等方面变化很快 乳糖酶以及与消化母乳中糖类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后2 3周时达到顶峰 然后又很快下降 相反地淀粉酶及消化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时很低 随后逐渐上升 胃蛋白酶和胰淀粉酶等消化酶在7周龄后才能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因此 仔猪消化道内酶系发育不完全 消化能力弱 在生产上常导致仔猪营养应激反应和早期断奶综合症 尤其是断奶应激 易引起胰蛋白酶 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的降低 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 甚至出现腹泻 Lindemann 1986 Cera 1990 Jensen 1997 一直以来 人们为了解决仔猪营养应激作了大量工作 也探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其中添加外源酶制剂可以弥补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导致的酶分泌不足 降低断奶应激的不良影响 2 猪用复合酶的设计原理 一般酶制剂的企业都会根据动物的种类和日粮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酶制剂 因此 在市场上出现了仔猪专用酶制剂 中大猪专用酶制剂和乳猪专用酶制剂等不同种类的酶制剂 各个企业的设计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依据 科为博生物的猪专用复合酶制剂 科维酶 的设计就综合了生理阶段 季节特点 饲料加工方式和饲料原料底物情况来设计相应的酶制剂 并首推量身定制的 ldquo 最佳性价比酶制剂解决方案 rdquo 2 1 生理阶段 乳仔猪由于肠道消化酶系发育不完善 对蛋白质和多糖的需求还比较旺盛 因此 要加强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和产量 同时复配高活性的木聚糖酶 葡聚糖酶和半乳糖苷酶等 考虑仔猪消化道酸碱环境 往往蛋白酶也以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复配的方式 此类酶制剂主要用于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 生长猪虽然消化系统发育比较完善 但目前由于非常规原料的使用 以及对高生产性能的追求 往往会大量添加以木聚糖酶和纤维素为主的NSP多糖酶 并根据原料情况复配葡聚糖酶 果胶酶 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类 2 2 季节特点 比如夏季猪的饮水量会明显增加 这样消化道中消化酶的浓度就会降低 因此 夏季一般饲用复合酶的浓度会加强 另外 夏季南方地区往往高温 高湿 同时 饲料加工制粒的温度也比其他季节要高 这也需要加大复合酶中各种单酶的浓度以其保证使用效果 而夏末秋初 由于新的饲料原料水分含量较大 而后熟期还尚未完成加之温度的变化 会造成猪的稀粪情况 所以在这个季节也会对外源性消化酶及某些非淀粉多糖酶进行强化 2 3 饲料加工方式 由于产酶菌种来源的差异 各种单酶的耐热性会有很大差异 生产成本也会一些差异 因此 考虑饲料加工的方式不同 在制粒料中要选择耐高温的单酶复配 2 4 饲料原料底物 酶制剂具有底物专一性 要想饲用酶制剂发挥最佳效果 只要像饲料配方一样 根据原料情况来设计复合酶的配方才会真正发挥各种单酶的效力 因此 科为博首推的 ldquo 最佳性价比酶制剂解决方案 rdquo 目前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 并将会引导酶制剂的精细化配方发展 3 猪饲粮原料的抗营养因子 玉米豆粕型日粮是传统的黄金日粮 但是玉米 豆粕型饲粮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剂 植物凝集素 单宁 非淀粉多糖 如阿拉伯木聚糖 果胶和 葡聚糖等 皂甙和生物碱等 张永泰 1998 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导致猪的过敏反应 抑制内源酶活 降低养分消化率等抗营养反应 要解决这些问题 添加酶制剂也是最好的选择 Bedford 1996 由于资源匮乏和竞争的日益加剧 近些年来动物营养界专家和配方师加大了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开发力度 目前的配方体系中非常规原料使用的品种越来越多 用量越来越大 这个尤其在中大猪饲料中相对比较明显 但是 非常规原料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这些原料的使用 制约着我国畜牧业发展 其中非淀粉多糖 NSP 对养分利用率及动物肠道健康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 要想加大非常规饲料原料的使用 就需要相对应的酶制剂来分解相应的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 所以 非淀粉多糖酶在饲料中的广泛使用 推动了非常规原料的开发和大量使用 4 复合酶制剂生物学功能 4 1补充或促进内源酶分泌 仔猪的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 淀粉酶 蛋白酶 脂肪酶分泌量不足 Lindemann 等 1986 安永义 1997 杨全明 1999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性淀粉酶 蛋白酶等 不但能补充体内内源酶的不足 而且能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将淀粉分解成糊精 麦芽糖 果糖和葡萄糖 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寡肽和氨基酸 因而有利于畜禽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分解和吸收利用 外源脂肪酶可提高饲料中的脂肪的消化率 特别是显着提高米糠中脂肪的消化率 Moughan 1996 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可使小肠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升高 Li等 1999a 4 2 降低畜禽肠道内食物的黏度 改善营养物的消化与利用 畜禽采食富含水溶性NSP的谷物饲粮如 小麦 大麦 稻谷等饲粮后 食糜粘度提高 食糜粘度高导致养分溶出的速度减缓 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速度减慢 肠道机械混合食糜的能力减弱 因而内源消化酶对养分的消化作用减弱 养分消化率降低 Bedford 1996 未消化的养分进入小肠后段 为后段厌氧有害微生物增殖发酵提供碳源 如产生大量芽孢梭菌 其中某些芽孢梭菌产生毒素 抑制畜禽生长 添加NSP酶后 NSP酶可将高粘度的SNSP水解成多糖片段 这些小分子量多糖片段的粘度大为降低 食糜粘度也大为降低 因而对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阻碍作用消失 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和吸收利用率大为提高 从而大大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更新时间:2017-02-23 08:53:37
1 酶制剂应纳入配方成本计算 生物工程生产的微生物植酸酶 可以降解植酸盐 释放可利用的磷 钙 能量和蛋白质等 释放的磷 钙和其他养分的数量 在推荐水平下呈线性增加 植酸酶添加水平超过500FTU kg的添加量时 养分的释放会持续提高 但单位植酸酶的释放量趋于下降 因此超推荐水平添加植酸酶 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beta 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能有效地降解饲料中某些原料所含有的 beta 葡聚糖和戊聚糖 这2种水溶性非淀粉多糖是抗营养因子 这些抗营养因子能结合大量的水分 使消化道流体的粘度增加 降低营养底物与消化道内源酶的作用 致使营养成分的有效性下降 beta 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添加在玉米 豆粕型含抗营养因子较少的日粮中 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作用不明显 添加在黑麦 大麦 小麦为主的日粮中和含非常规饲料原料较多的日粮中 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作用较大 同一添加量随日粮中非常规饲料含量的增加 改善作用更趋明显 同一日粮随酶的添加量的增加 改善作用也更趋明显 但单位酶的改善作用效果下降 无论何种饲料原料 超量添加 beta 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经济上也都是不合算的 总之 配制最低成本日粮和计算效益时 应将酶制剂纳入配方成本计算 2 应考虑影响酶制剂活性的因素 绿色生物复合酶制剂酶制剂本身是一类蛋白质 影响蛋白质的任何因素都会影响酶制剂的活性 酶制剂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 又使酶变性而丧失活性 一般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0~45℃ 超过60℃时酶会变性 丧失活性 pH对酶活性也有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活性最高 一般酶活性的最适pH接近于中性 6 5~8 0 但也有例外 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 5 一碘醋酸 高铁氰化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或发生反应 从而使酶丧失活性 因此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度 酸碱性 重金属离子等因素对酶制剂的影响 以求达到酶制剂的最佳使用效果 3 购买酶制剂应考虑有效含量及价格 市场上酶制剂的种类很多 用户在购买酶制剂时 一定要选择既能保证有效含量 又较便宜的酶制剂 不应只考虑价格便宜 不考虑有效含量 4 使用酶制剂应考虑饲喂对象 单胃动物应用酶制剂效果明显 草食动物效果不明显 因此草食动物饲料中可不考虑添加酶制剂 5 应重视酶制剂的质量检验 现在很多饲料检测部门都可检验酶制剂的有效含量 用户在选购时 可把样品送到有关部门检验 以确保购买的酶制剂质量可靠
更新时间:2016-12-13 08:48:46
在营养学上 赖氨酸在肉猪的日粮中的含量不仅反映了日粮蛋白质的质量 而且对改善猪的增重 饲料转化效率和胴体组成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 近年来 以赖氨酸为基础的理想蛋白质模型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赖氨酸的研究更加深入 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赖氨酸在肉猪营养方面的研究作一系统阐述 为养猪业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赖氨酸的作用 赖氨酸通常是猪饲料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在常用的饲料中 除了大豆及其饼粕外 赖氨酸是最易缺乏的氨基酸 在玉米 豆粕型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和 生产性能 徐锡良 1991 研究结果表明 用豆饼和棉仁饼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的基础饲料中 添加0 1 0 3 的赖氨酸和0 1 0 2 的蛋氨酸 肉猪日增重可达734 755克 料肉比为2 95 2 85 1 瘦肉率为57 21 58 05 比不加的对照组分别提高6 5 7 6 和1 2 Coma等 1990 进行的育肥猪试验指出 在蛋白质为14 的日粮中添加赖氨酸从0 15 到0 45 平均日增重增加14 49 42 34 Goihl 1993 也总结了许多试验得出 猪日粮中增加赖氨酸可以降低背膘厚度 增加眼肌面积和瘦肉率 这种作用在青年母猪更明显 呈线性分布 Coffey 1996 也总结了美国九个试验站的报告指出 通过添加赖氨酸使猪日粮中的赖氨酸由0 58 增加至0 8 时 小母猪背膘厚度下降9 瘦肉生长率提高12 Coffey还指出 在添加高量的赖氨酸时 应注意提高代谢能水平 最好能同时添加油脂 赖氨酸 代谢能的比率通常以生长猪为10 46g MJ 肥育猪为8 37g MJ为宜 Gatel 1992 在小麦 大麦 豆粕型日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 同时添加赖氨酸 这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 而总氮排除减少 总氮排出量在生长期减少13 85 肥育期减少19 32 Kerr 1995 报道 在猪日粮中添加0 35 赖氨酸 0 16 苏氨酸和0 07 色氨酸可降低日粮蛋白质4个百分点却不影响生长速度 而氮排出量和能量排出量分别减少29 3 和4 4 张兴洲等 2000 所进行肉猪的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赖氨酸可提高整个饲粮中粗蛋白的利用率 从而在降低高成本蛋白质原料豆粕用量的同时 保证了肉猪的正常生长 总之 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及其它限制性氨基酸 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可以节约蛋白质资源 降低饲养成本 Kerr 1987 报道 用低蛋白日粮补充赖氨酸的饲粮喂猪 在热应激条件下产热量比正常蛋白水平的低 这是因为喂低蛋白日粮时 猪的肝重下降 约8 而肝脏对产热起很大作用 Koong等 1982 Easter也认为 减少蛋白质而补充赖氨酸及其它限制性氨基酸 能提高热应激条件下的生产性能 总之 添加赖氨酸使日粮的氨基酸更平衡 使整个氨基酸的利用率 提高 减少以尿素形式的氮排出 从而缓解了高温应激的影响 更有利于肉猪的生长发育 此外 赖氨酸与免疫也有一定的关系 Williams等 1997 研究了不同免疫水平对赖氨酸需要量的影响 指出赖氨酸的需要量与免疫系统活性间有明显的互作关系 Klasting等 1988 也早已证明 饲喂日粮赖氨酸充足或缺乏的鸡 对免疫刺激反应不同 另外 小鼠或大鼠试验表明 赖氨酸缺乏使大鼠胸腺和脾脏萎缩 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可以使胸腺重提高 皮肤对异源移植的排斥反应增加 Sidranshs 1972 总之 要提高肉猪的生长性能 就必须降低肉猪体内的免疫系统活性 而同时也要相应地提高肉猪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 2肉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除英国的标准较高外 其他各国对肉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相似 生长期约为0 7 肥育期为0 6 2 1肉猪生长期 20 50kg体重 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Krick等以蛋白质沉积速度 体增重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 研究了生长猪对赖氨酸的最适需要量 结果表明 每天获得22g赖氨酸 相当于日粮总赖氨酸1 02 或0 78g MJ消化能 时 试验猪可得到最大蛋白质沉积 最大体增重和最佳饲料效率 但也有些研究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 Peters 1995 研究了生长猪 20 35kg 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的效果 结果赖氨酸为0 6 色氨酸为0 15 时最佳 林映才等 1995 用回肠吻合术测定了生长猪 30 60kg 对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 结果为0 656 相当于0 754 总赖氨酸 时 试验猪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2 2肉猪肥育期 50 110kg体重 对赖氨酸的需要量 对于肥育猪来讲 性别是影响赖氨酸需要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Yen研究表明 肥育猪阉公猪日粮最适赖氨酸水平为0 72 相当于18 6g d 日粮粗蛋白为11 6 而小母猪的为0 85 相当于21 2g d 日粮粗蛋白13 4 当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 6 CP 13 时 阉公猪的饲料效率 体增重和瘦肉增长率最好 而当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 90 CP 17 2 时 小母猪的生产性能最佳 有资料表明 体重在50 90kg范围内的小母猪的瘦肉沉积率和氮利用率比相同体重范围内的阉公猪高 小母猪比阉公猪能更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赖氨酸 尽管小母猪日进食量比阉公猪低 但它们日瘦肉增重量相同 如果阉公猪和小母猪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生产潜力 由遗传性能决定了它们的食欲和增重内容 主要指瘦肉和脂肪的比例 不同 小母猪沉积蛋白的速度比阉公猪快 蛋白沉积速度越快 瘦肉生长速度越快 对赖氨酸的需要越多 所以 小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比阉公猪高 林映才等报道 60 90kg的肥育猪的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 453 相当于0 548 总赖氨酸 90 115kg体重范围内的猪的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 61 以生产性能和胴体瘦肉率为评价指标 90 113kg体重的小母猪的赖氨酸适宜给量为0 60 Hahn等 1995 利用将肥育猪分为两个阶段 肥育前期 50 90kg体重 肥育后期 90 110kg体重 分别研究赖氨酸的适宜供应量 结果表明 不但不同性别间 而且同一性别前后两个阶段试验猪的赖氨酸需要量差别也很大 阉公猪的结果是 肥育前期0 58 肥育后期是0 49 而小母猪的结果是 0 64 和0 52 可见 虽然不同研究者确定的肥育期猪的体重范围稍有差别 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的研究结果达到共识 即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的赖氨酸需要量是不同的 生长肥育阶段的前期 猪需要较多的赖氨酸 在这一段时间内 猪正在沉积瘦肉 为此特别需要赖氨酸 而且沉积速度不断加快 以后 随着瘦肉生长的逐渐平稳 则可减少赖氨酸的供给量 总之 不同阶段 不同性别的肉猪 赖氨酸 有可能包括其它营养成分 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因此 为了节约饲料成本 有必要分开饲养 实践中 在很多养殖场 肉猪已经进行了分阶段饲养 也已经证明 这样能更经济合理地满足猪对赖氨酸等营养成分的需要 新版的NRC将 肥育猪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量分为两个阶段给出 50 80kg和80 120kg 3影响肉猪赖氨酸需要量的因素 3 1日粮蛋白质水平 Lin等 1985 研究了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赖氨酸需要量的影响 当蛋白质水平为17 5 至21 5 时 赖氨酸的需要量逐步增加 两者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即粗蛋白每增加1 赖氨酸的需要量就增加0 04 杨禄良 1994 也报道 赖氨酸与蛋白质之间的比值在生产实际中应达到4 5 5 0 理想蛋白的目标为6 5 6 8 3 2日粮纤维素水平 纤维素可以和氨基酸结合而抑制氨基酸的消化 所以饲料纤维素含量高的日粮 氨基酸水平应该提高点 Sauer 1980 的试验表明 肥育猪日粮中添加纤维素会降低赖氨酸的消化率 3 3日粮能量水平 O Grady 1978 提出 日粮中能量的浓度影响赖氨酸的需要量 在低能量 13 6MJ kg DE 的日粮中 添加赖氨酸使采食量和增重提高 高能量 14 6MJ kg DE 日粮添加赖氨酸使采食量下降 但日增重不变 孙素玲 1994 报道 随着日粮中赖氨酸与可消化能的比例增加 青年母猪的生产性能呈线性增加 比值为1 65g MJ DE时最佳 Lawrence 1994 也认为在高能条件下 赖氨酸需要提高 Patience等 1995 的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生长猪 由于能量摄入量限制其生长 应以每日有效赖氨酸与消化能的比值为基础制作日粮配方 对于肥育猪 因为能量摄入量不限制其瘦肉生长 应按每日有效赖氨酸的摄入量制作日粮配方 而Smith等 1999 研究表明 胴体重量随着日粮能量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能量含量对胴体重量的影响高于对体增重的影响 与消化能摄入量和体增重的结果不同 胴体重量的增加并无随着日粮能量超过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缓的现象 3 4日粮中其它氨基酸水平 据报道 日粮中添加苏氨酸可以消除因赖氨酸过量造成的体重下降 Williams等 1993 的试验指出 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为0 64和0 65时生长猪和肥育猪的效益最佳 Williams 1995 又报道 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的比例对猪的免疫系统有显著的影响 推荐比例为0 57 1 2 Peter 1995 研究认为 生长猪 20 35kg 日粮中含0 15 色氨酸及0 6 的赖氨酸可满足低蛋白质水平 11 的需要 一段时间内 人们都认为 赖氨酸和精氨酸间存在着明显拮抗 但张晋辉等 1999 发现 赖氨酸与精氨酸之间并无拮抗作用 只是一种氨基酸间的不平衡现象 有资料表明 日粮中的颉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能显著影响肉猪增重 一般情况下 颉氨酸与赖氨酸的水平分别为0 75 和0 9 颉氨酸为赖氨酸的83 总之 肉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肉猪的基因型 基础原料中赖氨酸的生物利用率 饲喂频率 饲料配制和加工过程中养分的损失等情况确定赖氨酸的最佳适宜量 4存在的问题 4 1赖氨酸过量的危害 研究发现 饲喂高赖氨酸水平日粮猪发生直肠脱垂的可能性大于 P 0 0006 饲喂标准日粮的猪 此外 高赖氨酸饲粮易导致猪采食量降低 4 2合成氨基酸应用的限制 尽管在饲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促进生长 改善胴体品质 改善饲料转化率 但在实际日粮中却有时表现出利用率下降的现象 比如在猪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 以每日饲喂多次时的赖氨酸利用率作为100 而每日饲喂一次时的赖氨酸的利用率仅为45 Batterham等 1974 就提出 增加饲喂次数对日粮中天然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 Patridge等 1985 也发现 在添加合成赖氨酸时 一次饲喂比多次饲喂时氮的利用率低 4 3赖氨酸消化率的局限性 Batterham等 1990a b 发现 对于一些经过热处理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如棉籽饼 可能发生了肽链和分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较小 而吸收后氨基酸的利用率却降低 了 Batterham等 1992 还发现 以斜率法测定的猪对赖氨酸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其回肠表观消化率 即回肠表观消化率可能过高估计了棉籽粕的营养价值 但对于豆粕而言 赖氨酸的利用率与其回肠表观消化率却很接近 可见 这类蛋白质饲料中的赖氨酸 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不能被有效地用于生长和转化而被吸收到体内 5小结 为了使肉猪育肥的效益达到最佳 在进行日粮配方时 赖氨酸的合理添加量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日粮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但在我国还未制定出合理定量定性的需要量 所以 我们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 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再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研究
更新时间:2016-08-23 08:39:43
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饲料添加剂 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减少排泄物的 污染 同时也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 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本文 就饲料酶制剂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技术作一介绍 1 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应用酶的技术 1 1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可提高饲料的能量 蛋白质的利用率 大量研究证明 饲料配方按照理想氨基酸平衡原理 可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质代替动物性蛋白质 保持畜禽正常的生产性能 但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问题 其中 主要是非淀粉粘多糖 NSP 蛋白酶抑制因子 植物凝集素 植酸 果胶 抗原 蛋白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研究证明 饲料 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消化利用率 Siversides等 1999 报道了巴西圣保罗和维克萨大学所作实验 采用回肠消化率测定法 在玉米豆粕 型饲料添加酶制剂 结果提高了饲料的代谢能值 P lt 0 05 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 p lt 0 05 肉鸡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 圣保罗大学试验中代谢能值提高2 5 蛋白质消 化率提高3 6 维克萨大学试验两者分别显著提高2 2 和2 2 差异显著 玉米 在饲料中的用量一般在50 70 玉米的消化利用率与饲料的转化率直接相关 Noy等 1994 对4 21日龄的肉鸡测定了玉米淀粉回肠消化率 仅为82 89 远 低于公认的95 氨的消化在小肠中亦不完全 4日龄消化率为78 21日龄时为 92 而添加淀粉酶等酶制剂后显著提高了小肠中养分的消化率 Summers 2001 报道 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 淀粉酶 木聚糖酶和蛋白酶 后 能量利用率可提高2 5 因此添加酶制剂可提高养分在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率 同时提高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表观代谢能 AME 和蛋白质利用率 从而提高畜 禽的生产性能 1 2添加饲料酶制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饲料成本 合理利用酶制剂可提高饲料 的消化利用率 降低饲料和养殖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国内外研究表明 饲料添 加酶制剂后 动物增重提高5 15 2 料肉比下降3 8 饲料转化率提高3 5 10 产蛋率提高5 8 采食量提高7 蒋宗勇 1995 报道 仔猪饲料加入 0 1 溢多酶 平均日增重提高10 09 料肉比下降9 3 柳卫国 1998 在蛋鸡 玉米豆粕型常规基础日粮中添加0 1 复合酶 试验组较对照组产蛋率提高8 7 P lt 0 05 蛋重提高2 3 料蛋比降低9 4 P lt 0 05 1 2 1直接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酶制剂直接加入日粮中 无论从效 果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都是可行的 Pack等 1996 等报道了巴西农场对1 45日 龄肉鸡所作的试验 在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粉料和颗粒中分别添加酶和不加酶 结 果表明 在粉料及颗粒料中 加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日增重显著提高4 5 料重比极显著降低 1 2 2加酶后可调整饲料配方 降低营养浓度 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在饲料中应用复合 酶制剂 配方的能量和氨基酸可适当降低而不影响饲养效果 一项试验结果根据 肉鸡育雏生长育肥阶段的营养水平 以不加酶组为标准对照粮 加酶试验组日粮 能量降低2 3 3 4 结果不加酶的正常能量组和加酶的低能量组之间性能没有明 显差异 P lt 0 05 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 可降低日粮能量水平而不影响 肉鸡的生产性能 Pack等 1996 报道 在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 将试验组日 粮的代谢能降低3 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降低5 前期能量和蛋白质分别为 12 75MJ kg和22 后期料为13 20MJ kg和20 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 但添加酶 制剂能补偿因营养浓度降低而引起的肉鸡生长减缓 提高了经济效益 1 2 3 用植物性原料替代动物性原料 Graham等 1995 报道 断奶仔猪饲料中含有昂贵的鱼粉及乳清粉 通过添加酶 制剂可降低鱼粉及乳清粉用量 保持营养浓度不变不会影响断奶仔猪生长 一项 试验对照日粮含10 乳清粉和4 鱼粉 试验日粮含4 乳清粉和2 鱼粉 减少6 乳清 粉和2 鱼粉 添加豆粕和酶制剂 调整能量和氨基酸 结果试验组仔猪的生产性 能有所改善 P lt 0 05 每千克增重较对照组成本降低11 经济效益显著 2 麦类基础日粮中酶制剂的应用技术 我国饲料资源中玉米相对缺乏 而小麦 大麦 高粱等由于含有抗营养因子 阿 拉伯木聚糖和b 葡萄糖等 使饲料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 而通过添加酶 制剂可提高这些原料的利用率达到减少玉米用量 降低饲料成本的目的 2 1小麦日粮中应用酶制剂 小麦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阿拉伯聚糖 添加复合酶 木 聚糖等 能降低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 降低肠道粘度 提高小麦饲料利用 率 据John等 1997 报道 小麦添加酶制剂 主要含木聚糖酶 后其AME可提高 6 代谢能与玉米相当 由于蛋白质消化率提高 氨基酸消化率可提高10 小麦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改善饲料的效率外 由于添加酶后小麦的代谢能值有所提高 可以减少饲料中较为昂贵的油脂添加 Belyavin对此进行了验证试验 0 42日 龄肉鸡日粮 试验1组为小麦基础粮 2组为小麦日粮 酶 3组为小麦日粮 代谢能 6 酶 各组中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一致 表5表明 各组42日龄活重统计无 差异 2组饲料效率较1组显著提高6 4 3组与1组饲料效率差异不显著但也提高 了2 9 其中6 代谢能为增加小麦40kg t 减少豆油用量 2 2大麦日粮中应用酶制剂 添加酶制剂可提高大麦的能量利用率 Graham等 1995 报道 在肉鸡大麦日粮中 添加b 葡萄糖酶后 大麦的表观代谢能 AME 提高 10 从而使其AME达到12 9MJ kg 在猪大麦基础日粮中添加b 葡萄糖酶后 大麦 的消化性能明显提高6 消化能达14 1MJ kg 韩正康 2000 对在不同家禽生长 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后肉鸡 鸭 鹅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料肉比极显著改善 2 3 麦类基础日粮替代玉米时应注意的问题 1 玉米型日粮中的亚油酸 叶黄素等 一些功能性成分对畜禽的生长有一定作用 亚油酸 18 2w6 是必需脂肪酸中的 一种 在猪日粮中0 1 即可满足猪的生长需要 NRC 1998 小麦代替玉米在猪 饲料中应用时不会因亚油酸的不足影响猪的生长 而家禽对亚油酸的需要量较高 亚油酸通过影响蛋黄的重量而影响蛋的质量和蛋白质 一般家禽对亚油酸的需 要量1 在家禽日粮中应用小麦 大麦时应考虑将亚油酸作为营养指标考虑 可 以通过添加植物油来解决亚油酸不足的问题 2 叶黄素在玉米中含量最高 在 蛋黄和肉鸡的着色方面起重要作用 而小麦日粮中叶黄素的含量很低 对白羽肉 鸡 用小麦替代玉米改善肌肉和脂肪的色泽品质 对蛋鸡 可考虑使用含叶黄素 丰富的原料及其其它玉米副产品弥补小麦 大麦叶黄素含量低的问题 3 其它饲料类型中酶制剂的应用技术 大量的杂粕 棉籽粕 菜籽粕 葵籽粕 芝麻饼及花生饼等 常常在饲料中利用 但由于这些原料本身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或对畜禽生长有害的成分 限制了 饲料中的用量 添加酶制剂可改善这种状况 Stanley等 1996 对肉仔鸡日粮中 不同棉籽水平添加酶制剂效果进行试验 添加酶制剂7 5 15 30 的棉籽粕日 粮均显著改善了肉鸡饲料转化率 Pack等 1996 报道 在肉鸡高粱 65 豆 粕或高粱 62 豆粕 菜籽粕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等进行试验 菜籽粕前期5 后期10 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提高了高粮日粮肉鸡全期的增重和饲 料转化率 高粱豆粕日粮组加酶后达到显著水平 p lt 0 05 表明酶制剂不仅可 应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 而且对高粱菜籽粕日粮同样有效 菜籽粕用量可达10 未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去壳葵籽粕含有38 左右的粗蛋白和13 粗纤维 蛋氨酸含量高而赖氨酸和苏氨酸 含量低 因此在家禽日粮中以葵籽粕部分替代豆粕可改善饲料中氨基酸平衡 但 由于葵籽粕中含有较多的木聚糖和果胶等抗营养因子 因此氨基酸的消化率和能 量较低 Schang等 1998 在蛋鸡日粮中进行了葵籽粕代替豆粕试验 并设定加 酶的玉米葵籽粕日粮代谢能和氨基酸提高了7 结果表明 两组差异不显著 证 明了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葵仔粕蛋白质 能量 氨基酸利用率 7 在经济效益 上是合算的 见表8 添加酶制剂提高了葵籽粕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为配制蛋鸡 日粮提供了较为经济的替代原料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饲料效率 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对畜禽生产性能的不良影 响 除了在饲料加工方面采取新的技术外 在饲料配方设计时 可通过原料筛选 添加合成氨基酸和饲料酶制剂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畜禽生产性能 酶制剂的 选用应根据饲料原料的类型 即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数量 畜禽的种类 生长 阶段合理使用 并考虑加酶后饲料比值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提高幅度 进行配方 优化 设计加酶玉米豆粕型配方时 可直接添加酶以提高饲料的品质 可在原配 方基础上降低能量2 5 必需氨基酸可降低5 7 对配方重新进行优化 对于 小麦大麦豆粕型日粮 加酶后调整幅度为能量6 10 氨基酸消化率为10 据此 计算成本较低的饲料配方 利用酶制剂可将棉籽粕 菜籽粕 葵籽粕等增大用量 添加于饲料中取代豆粕 为充分利用非常规原料 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开辟了新的前景
更新时间:2016-06-01 08:42:56
饲料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 侯炳炎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酶制剂分会 摘要 本文就涉及饲料酶制剂生产和应用中的发酵方法 酶制剂的耐热和贮存稳定问题 酶活力测定和表示方法 使用酶制剂可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酶制剂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共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由于酶制剂用作饲料添加剂的良好表现 预测未来我国饲料酶制剂将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 酶活力 生产成本 环境保护上世纪50 年代美国 欧洲 日本已开始认识到酶制剂添加到饲料中的作用 但当时酶的制造成本昂贵 难于推广应用 到上世纪80 年代 随着发酵工业的长足进步 酶制剂可以大量工业生产 有较好的性价比 酶制剂用作饲料添加剂在国外迅速发展 1996 年欧洲80 的肉鸡饲料添加了以 beta 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 2000 年 全球65 的家禽麦类日粮 10 的猪麦类日粮及5 肉鸡玉米 豆粕日粮饲料中添加了酶制剂 上世纪80 年代末 丹麦 芬兰 美国 德国等国有关公司的饲料酶进入我国饲料市场 有单一品种的饲料酶 也有多种酶经复合的饲料酶 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0 1 0 01 ~ 0 06 上述信息引起我国畜牧界的重视 我国畜牧界1992 年成立了 全国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当时称 全国饲料毒物与抗营养因子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致力于研究开发推动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 差不多每两年开一次全国性的大会 有不少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很多动物营养专家对酶制剂在饲料工业的应用效果给予肯定 我被邀参加大会 结识了畜牧界的一些朋友 了解到我国饲料工业是个庞大的产业 饲料酶制剂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1993 年中国饲料工业办公室与中国发酵工业协会于江苏无锡联合召开 ldquo 酶制剂用于饲料工业研讨会 rdquo 参加会议的代表近300 人 为了推动酶制剂在饲料工业的应用 农业部将酶制剂列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农业部发布饲料酶制剂标准 农科院饲料检测中心承担饲料酶的品质评价 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开展饲料酶研究 1991 年我国第一家饲料酶制剂厂 mdash 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珠海投入生产 至今国内除溢多利已有多家企业 山东隆大生物 湖南尤特尔 武汉新华扬 北京挑战集团 山东康地恩等 生产饲料酶制剂 这些企业已有较大生产规模 年销售额从最初的不足1000 万元 现均超过1 亿元人民币 梳理20 余年的发展历程 本文就饲料酶制剂生产和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盼同行指正 1 middot 发酵方法 饲料酶制剂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一为固体发酵 另一为液体发酵 最初主要为固体发酵 现在以液体发酵为主 1 1 固体发酵 所谓固体发酵 是指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让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方法 其微生物主要为曲霉 利用固体发酵制造的曲用于生产白酒 黄酒 酱油等在我国至今至少已有1500 多年历史 公元六世纪 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编 齐民要术 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各种曲的生产技术 在日本 清酒 料酒 酱油 酱等利用曲霉的酿造技术已有几百年的传统 为全球最具固体发酵工业技术经验的国家之一 按照固体培养基与空气的接触方式 固体发酵分类为 1 静置发酵 将接入曲种的培养基做成数厘米以下的薄层进行发酵 培养基的温度由发酵室的室温控制 空气通过自然换气或表面强制通风流通 用风温来达到培养基的温度控制 此方法劳动强度大 但发酵酶活力较高且稳定 不易染菌 2 通风发酵 是在金属多孔板上将接入曲种的培养基堆积成数十厘米厚 让风向上穿过培养基而流动 由风温控制培养基的温度 国产的固体通风发酵机已为多家企业使用 可自动 或手动 控温 喷微雾保湿 能基本满足微生物生长代谢所需控制的环境要求 型号 mdash 5 固体通风发酵机 每批生产量约800 kg 3 流化床发酵 使铺在金属网或多孔板上已接入曲种的粉末状培养基通过向上吹的风形成流化状态而进行培养 通过风温控制培养基的温度 此法日本研究最早 上世纪80 年代已进入实验工厂的研究阶段 此法实验室装置发酵酶活力明显高于通风发酵 关键技术为如何保持培养基的温度 水分均一 不能过分搅拌损伤菌体 并要避免水分在局部的地方留存诱发染菌污染 进入新世纪 国内已有研究单位研发出用于工业生产的固体流化床发酵装置 现处于推广应用阶段 固体发酵方法优点为培养基组成较单纯 谷物加工副产品为主要原料 另加水和少量无机盐即可 产品易于回收 目的产物蓄积在固体基质表面 将其回收所需要的的溶剂比液体发酵要小得多 工程废水也少 缺点为微生物有其适宜的生长和产酶温度 发酵过程会产生热量 应除热 大规模工业生产时 除热 降温 方法是一道难题 在固体发酵过程中 要掌握pH 温度 物料水分 菌体增殖量和产物数量等的变化较难 难以实施让目的产物最大生成的控制发酵方法 进入新世纪 蒸球已在固体发酵生产企业普遍使用 蒸球设备可使蒸料 冷却 接种在其中完成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需提及的是 固体发酵生产出的酶制剂 具有广谱的酶活性 我国最初采用固体发酵生产的纤维素酶用于肉鸡麦类日粮取得良好效果 学者指出 似不是纤维素酶的作用 而是该产品中含有显著的半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等 发挥作用 印度拜康公司 诺维信2007 年收购 采用固体发酵生产的果胶酶 用于果汁和葡萄酒生产在全球居领先地位 山东隆大生物固体发酵生产的果胶酶 用作饲料添加剂和果汁 葡萄酒生产亦取得良好成绩 1 2 液体发酵 液体发酵为现代工业微生物的发酵方法 可实现纯种培养 发酵过程参数 PH 温度 溶氧 补料等 自动控制 大规模生产 目前高产酶的基因工程菌基本上都是酵母菌和细菌 需采用液体发酵 企业单个发酵罐容积20 m3 ~ 100 m3 生产的酶制剂品种有 alpha 淀粉酶 糖化酶 蛋白酶 脂肪酶 植酸酶 木聚糖酶 beta 葡聚糖酶 纤维素酶 alpha 甘露聚糖酶等多种 进入新世纪 企业发酵罐均采用不锈钢制造 配变频电机 重视管道阀门配置防止死角 选择绝对无油空气压缩机和高效空气过滤器 采用发酵过程自动控制 发酵液及时提取制成产品 推行GMP 管理 发酵染菌率已很低 产品有较好的性价比 2 middot 酶制剂的耐热和贮存稳定问题 用于饲料的酶制剂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剂型 最初的固体产品为粉末状 与饲料混配时易飞扬损失 本世纪初已有国产造粒机 可将粉末状固体酶或液体酶制成颗粒状 颗粒大小500 mu m ~600 mu m 饲料酶 不少企业已将粉末状饲料酶 植酸酶 木聚糖酶等 制造成颗粒状 饲料生产有道造粒工序 酶制剂与饲料混匀后在80 ℃左右的高温造粒 酶易变性失活 此外 企业生产的固体酶或液体酶在存放中也存在失活问题 上世纪60 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生物化学工作者对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提高热稳定性的方法 如酶分子交联法和化学结构修饰法 但这些方法技术难度大 成本高 无法为饲料行业接受 进入上世纪80 年代 欧洲和北美对酶的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不仅使酶制剂在一定时间存放的稳定性有了保障 并使其与饲料混匀后能够耐受造粒的高温 失活率小于15 而且费用可以接受 其方法 1 选育酶耐热性好的生产菌种 2 加盐 一些饲料酶制剂溶液中融入一定量的某些无机盐 比如镁盐或锌盐 然后再进行喷雾干燥 获得的酶粉贮存稳定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这一方法已为国内生产企业采用 3 制备包衣型酶颗粒 所谓包衣型 是在酶颗粒的外层包被上惰性材料 使其在与饲料一起高温造粒时 避免或降低对酶的破坏损失 欧洲一些著名的酶制剂制造公司上世纪80 年代成功研制出包衣型酶颗粒用于洗涤剂和饲料工业 国内本世纪已有企业开发出包衣型饲料酶 此外 开发液体剂型饲料酶具有重要意义 液体剂型酶制剂用于饲料 是为了避开饲料高温造粒对酶的破坏 饲料造粒后将液体酶用喷涂机喷涂于饲料颗粒表面 此方法欧洲最早使用 效果不错 本世纪初 欧洲丹尼斯克公司的液体酶开始用于广东饲料企业造粒后喷涂 并提供喷涂机 引起国内酶制剂生产企业重视 液体酶的生产涉及到酶在液体状况下的稳定技术 应研究确定加入某种防腐剂和稳定剂 使产品在温度25℃ 于密闭容器中避光贮存4 个月其酶活力不低于标示酶活 由于液体酶生产可节省能源 使用方便 上世纪90 年代国内酶制剂企业生产的糖化酶 耐高温 alpha 淀粉酶等液体剂型已占很大比例 近几年 溢多利 尤特尔 新华扬等推出液体木聚糖酶 液体植酸酶 液体复合酶等产品提供给饲料企业 同时提供国产喷涂机 受到饲料企业欢迎 国产液体糖化酶 植酸酶已大量出口国外 3 middot 酶活力测定和表示方法 酶制剂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制剂 酶活力是指酶的催化能力 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表示 催化的反应速度越快 酶的活力越高 酶活力的测定是研究 生产和应用酶的基础 生产酶制剂时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酶活力为重要的依据指标 3 1 酶活力测定方法分两类 1 绝对测定法 根据在指定的测定条件下 底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对活力进行定量 对底物质量的稳定性有严格要求 本法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国内研究生产 应用多采用 2 相对测定法 采用已知活力的标准酶作为基础 在指定的测定条件下对标准酶及样品同时进行测定 将标准酶形成的产物信号绘成标准曲线 样品的酶活力由标准曲线读得 该法需要有标准酶 跨国公司多采用 不同跨国公司有各自的标准酶 酶活力定义也不一样 因此 跨国公司之间的酶活力水平没有可比性 一些跨国公司对发酵过程中取样或最终酶制剂产品测定酶活力 采用芬兰Konelab 系列自动分析仪等先进分析手段 排除人为影响因素 对样品进行准确分析 3 2 酶活力测定方法标准 酶制剂的活力测定方法有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三种 如果有国家标准 应执行国家标准 如果没有国家测定标准 有行业测定标准 应执行行业测定标准 如果没有国家和行业测定标准 执行企业测定标准 酶制剂生产企业菌种和工艺文件是保密的 但活力测定方法是公开的 企业在产品说明书中应说明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 说明酶活力定义 公示活力测定方法可以来函索取 这样做 实际是倡导明明白白消费 较长时间以来 工业酶制剂归口轻工行业管理 可用于饲料的 alpha 淀粉酶 糖化酶 蛋白酶 脂肪酶等上世纪80 年代起已有国家或轻工行业标准 进入新世纪 农业部相继发布了用于饲料的植酸酶 木聚糖酶 beta 葡聚糖酶等产品的质量标准 在农业部未发布标准前 饲料酶生产企业执行企业标准 由于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来源不同 各企业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不同 同一样品 其测定结果不会相同 以木聚糖酶为例 尽管均采用DNS 法 以Sigma 公司的燕麦木聚糖为底物 但不同企业底物浓度不同 1 和2 两种 反应温度不同 40 ℃ 50 ℃两种 反应时间不同 10 min 15 min 和30 min 三种 在这三个不同条件下 测定结果不会一样 当时 木聚糖酶的酶活力定义有3 种 1 在测定条件下 1 h 水解木聚糖产生1 mg还原糖 以木糖计 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2 在测定条件下 1 min 水解木聚糖产生1 mu g 还原糖 以木糖计 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3 在测定条件下 1 min 水解木聚糖产生1Umol 还原糖 以木糖计 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此表示方法为1961 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 这三种酶活力单位表示方法 其数值相差很大 几种用于饲料的酶制剂不同酶活力单位表示方法数值如表1所示 上述情况 由于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产品缺乏可比性 造成使用时混乱 因此 农业部发布饲料酶活力测定方法标准 有利于酶制剂在饲料工业的推广应用 4 middot 使用酶制剂可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酶制剂用于饲料 国内外学者研究和企业应用表明 可以扩大饲料原料的来源 提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比如通过降解单胃动物几乎不能利用的一些多糖 从而提高了日粮的代谢能值 对粗蛋白的消化率亦有较明显的提高 一个典型的实例为2001 年我国玉米价格一路上涨 不少饲料企业探索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 增加小麦 麦麸 米糠等非常规饲料的使用量 如用小麦替代配合饲料中玉米50 的用量 当时小麦比玉米每吨差价200 元 添加木聚糖酶 beta 葡聚糖酶 果胶酶 蛋白酶等组成的复合酶制剂消除非淀粉多糖 NSP 的抗营养作用 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据广东饲料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 2001 年对饲料酶制剂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有些酶制剂厂的产量半年内翻了一倍 很多饲料厂 养殖场户通过实践认识到添加复合饲料酶 既可以使用小麦 大麦等非常规饲料 又可以达到保质保量 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践表明 小麦比玉米每吨差价50 元以上 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 添加复合饲料酶制剂 既具有成本优势 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肉鸡实验证明 饲用复合酶提高饲料代谢能幅度为 0 49 ~ 0 93 MJME kg 根据该实验数据提出了一个降低代谢能0 5MJME kg的能值 相当每吨饲料可节约40 kg 玉米 国内有学者应用复合酶调整蛋鸡饲料配方试验表明 在常规饲料中 减去1 ~ 2 玉米和0 5 ~1 豆粕 增添1 5 ~ 3 沸石粉 添加0 03 复合酶 与对照组比较 提高代谢能为0 254 kcal g ~0 331 kcal g 产蛋率提高2 6 ~ 3 7 按常规饲料减去1 5 玉米和0 5 豆粕 相当每吨饲料减9 3 kg 玉米和2 kg 豆粕 扣除购买沸石粉和复合酶支付的费用 饲料企业每吨饲料的原料总成本可下降约5 ~ 10 元 诺维信2008 年推出乐多仙ProAct 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好的蛋白酶 通过补充动物体内自身的消化酶 例如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不足 释放各种饲料蛋白原料的营养价值 减少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 使饲料成本降低几个百分点 该产品已在巴西 拉美 欧洲和亚洲各国上市 现在 国内饲料酶生产企业 大都建立了应用技术实验室 配有动物营养工程师 根据饲料原料品种和动物种类 年龄 研究确定添加哪些酶及添加量 据报道 武汉新华扬历时9 年 建立了饲料原料底物数据库 底物 mdash 酶动态数据库和酶 mdash 潜在营养价值数据库 重视酶的应用技术 可设计较科学的加酶饲料配方 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5 middot 酶制剂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几乎在所有的谷物饲料中 绝大部分磷酸盐以植酸形式存在 肌醇六磷酸 比如小麦 大麦 玉米 高粱等其中植酸磷占总磷比例达到60 ~80 由于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植酸酶的活力很低 大部分植酸磷被排出体外 不仅浪费磷源 且造成环境污染 添加植酸酶可替代饲料配方中50 ~70 的磷酸氢钙 向环境排泄的磷相应减少 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世纪90 年代 巴斯夫和诺和诺德的植酸酶进入我国饲料市场 当时由于酶的售价较高 磷酸氢钙便宜 应用企业不多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承担的植酸酶研发项目 包括禽类 鱼类 猪等专用植酸酶 列入国家 ldquo 863 rdquo 计划 于1998 年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内率先实现工业生产 2005 年研究又取得重大进展 开发出新一代高比活植酸酶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0 年 该产品生产销售超过15 000 吨 产值超过3 亿元 占据了国内植酸酶市场90 以上 实验表明 酶活力5 000 U g 的植酸酶1 kg 能够从植物中的植酸磷分解出8 kg 有效磷 2010 年 我国饲料行业统计 由于使用植酸酶 节约饲料原料磷酸氢钙20 万吨以上 并使动物粪便中排出的可污染环境的磷减少了约30 万吨 诺维信的环境评估指出 饲料中加入蛋白酶乐多仙ProAct 可相应减少肉鸡排泄物中氮的含量 最终降低家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 每年 欧洲要饲养约63 亿只肉鸡 美国饲养86 6 亿只 如果整个行业采用乐多仙ProAct 欧洲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氮减少2 万吨 美国可减少3 万吨 欧洲一些国家已颁布法规限制氮排放 6 middot 展望 酶制剂可以应用于很多行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 饲料酶制剂发展最为迅速 2010 年 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和企业老总支持下 我曾对我国市场对酶制剂的需求量按9 个应用行业进行评估 饲料行业位居首位 年需求量10 亿元 占需求总量40 亿元的25 饲料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10 大产业之一 2013 年全国饲料产量达到1 92 亿吨 出口105 6 万吨 饲料企业逐渐大型化 已有企业年产量百万吨以上 并在国外建厂 为酶制剂的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应进一步开发饲料酶新品种 解决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开发基因工程细菌和曲霉菌高效表达 研究酶学特性 酶的耐热性 液体酶常温贮存稳定性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 将推动我国饲料酶制剂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定远主编 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 22 2 黄文涛 胡学智 酶应用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24 226 3 高寿清 流化床固体培养装置 北京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88 79 83 4 郑曼新 吴桂芳 党桃 工业酶制剂活力检测技术的发展 无锡第四届中国酶工程技术交流讨论会论文集 2003 10 273 5 孟广震主编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组织编写 新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史略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44 53 6 SusanneStrand 降低家禽养殖的环境影响 诺维信生物杂志 2011 2 11 7 侯炳炎 我国市场对酶制剂的需求量评估 大连第三届全国酶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 7 1 12
更新时间:2016-02-29 14: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