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659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 数十家乳企扎堆闯关IPO 区域乳企势头不减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 乳品行业掀起了上市的热潮 此前 品渥食品 熊猫乳品 一鸣食品纷纷成功上岸 今年 乳企冲击IPO的势头依旧不减 阳光乳业已成功上市 菊乐食品第四次冲击IPO 骑士乳业转战北交所 认养一头牛首次披露招股书 完达山以48 69亿元估值转让6 6 股份 积极推进上市进程 越秀集团提出将择机对辉山乳业与旗下风行乳业进行整合并谋划A股上市 此外 温氏股份也曾宣布拟分拆温氏乳业境内上市 宜品乳业启动上市计划 君乐宝要上市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足见一众乳企的上市热情 目前数十家企业有传上市计划 当我们对以上这些已经披露数据的乳企的IPO动态梳理过后 不仅发现了一些乳品行业的新看点 更窥探到了乳品企业争相上市的原因 1 区域乳企IPO势头不减 业绩突出但问题不少 目前 这些在IPO路上的乳企多以区域乳企为主 数量过半 相比去年 冲击上市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业绩突出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一众区域乳企存在的问题 从披露的招股书来看 这些在IPO路上的区域乳企都交出了非常 ldquo 漂亮 rdquo 的业绩 但暴露出的问题同样突出且大同小异 相比大型乳企来说 区域乳企可谓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随着乳制品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大型乳企向全国扩张 区域乳企之间的竞争以及进口乳制品的冲击 都对区域乳企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 他们多集中在区域市场 且产品结构单一 此外 很多区域乳企当前的发展仍较为缓慢 整体规模也相对较小 以2021年营收来看 在一众区域乳企中 数家乳企的营收基本都在10亿上下徘徊 为寻求进一步发展 选择上市无疑是更为快速的方式 但上市后 仍要面临很多风险 因此对区域乳企来说上市并不是 ldquo 避风港 rdquo 2 上市是提升实力的 ldquo 捷径 rdquo 中小企业发展低温产品更具优势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在品牌力 产品力等方面不断做加法 但无论是品牌建设 还是产品研发都需要资金支持 一般情况下 普通企业想要融资比较困难 融资渠道及资金都是问题 而上市无疑是一个快速 公开的融资渠道 所以 当各大乳企具备一定实力后 上市便成了必然趋势 这是他们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相比全国性乳企 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区域乳企具有辨识度高 配送成本低 网点覆盖全 生产基地就近等便利条件 在发展低温乳制品上更具先天优势 阳光乳业董事长胡霄云就表示 ldquo 低温奶市场进入门槛较高 行业壁垒也高 就算是行业巨头也难通吃 尤其是送奶上户这种模式 能够有效结合公司产品多需冷链运输 保质期短的 lsquo 低温 保鲜 rsquo 特性 根据消费者的饮用习惯 在特定时间将产品送至消费者住所 满足消费者长期性 规律性的饮用需求 因为对于保质期较短的低温产品 由于本地品牌本地化生产 运输距离更短 产品更新鲜 居民在选择乳制品时相对会更青睐选择本地产品 特别是经历了长期市场检验的本土产品 rdquo 以此来看 区域乳企更贴近自身区域市场 凭借长期深耕所积累的渠道资源以及更贴近市场带来的高效物流配送能力 使得区域性乳企能在低温产品和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产品上发挥出较强的优势 3 投建基地 扩充产能 建设营销网络 成IPO主要募资用途 从几家拟上市乳企披露的招股书可以看出 投建生产基地 扩充产能以及营销网络建设 成为IPO的主要募资用途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认为 乳企扎堆上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近两年疫情时期 非上市乳企相比已上市乳企抵御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上市对于后疫情时代提升乳企 特别是区域性乳企的竞争力具有正面效果 在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上 沈萌解释为 ldquo 上市后企业有钱了 品牌价值也有潜在提升空间 rdquo 乳业专家宋亮则认为 除募集资金 逆势扩张外 一些乳企上市的目的不排除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以便管理层将来变现 还有一些乳企上市是为了提升估值 为将来资产出售做准备 就企业类型来看 拥有奶源资源 背靠母公司雄厚家底的乳企 以及拥有稳定乳业下游大客户的原料供应商 上市后发展前景相对更好 4 新老企业争相上市各有布局 三家企业最具看点 在目前冲击IPO的乳企中 以下三家企业颇具看点 认养一头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认养一头牛从成立到IPO只用了6年时间 据招股书显示 2019 2021年 认养一头牛分别实现营收8 65亿元 16 5亿元及25 66亿元 2020和2021年度 同期分别增长90 79 和55 55 无论是从营收规模 还是从增速上看 都远超贝因美等上市乳企 实力不可小觑 不仅如此 一旦成功上市 认养一头牛也将成为首家上市的新消费企业 完达山 此次冲击IPO如若成功 完达山将成为继新乳业和现代牧业后 第三家五十亿级营收的上市乳企 但完达山的目标显然不限于此 2019年 其曾披露了 ldquo 双百亿 rdquo 发展战略目标 即到2025年实现收入100亿 上市后市值超100亿的目标 以2021年50 8亿的营收来看 相当于要在4年内再造一个完达山 再次重启IPO 无疑是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 ldquo 二次腾飞 rdquo 澳亚集团 相比认养一头牛和完达山 澳亚集团的名气或许不如前者 但实力却不容小觑 招股书显示 澳亚集团目前在国内拥有10座世界级牧场 以2020年原料奶产量计位列行业第五 按2020年的原料奶产量及奶牛群规模计 基于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 澳亚集团则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奶牛牧场运营商 过去两年澳亚集团还曾密集引入战略投资者 明治中国 新希望 朴诚乳业 简爱 以及元气森林 北海牧场 均位列其中 对此 宋亮表示 ldquo 简爱 北海牧场入股澳亚 有助于共同抵抗未来原奶价格下降带来的风险 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新希望乳业入股澳亚则有助于其部分子公司获得稳定奶源 同时有利于其讲好资本故事 rdquo 5 羊奶粉企业上市之路异常艰难 两家头部企业先后折戟 公开信息显示 早在2017年9月红星美羚就开始接受IPO上市辅导 也就是说红星美羚在IPO这条路上跋涉了将近五年 历经了2次现场检查 10余次问询回复 8次财务数据更新 6次收入专项核查 欲成羊奶第一股的红星美羚 最终还是梦碎资本市场 一时难平下 红星美羚随即发出了千字公开信 吐露了上市以来的艰辛历程 简直比 ldquo 唐僧取经还难 rdquo 红星美羚董事长王宝印也明确红星美羚将不再上市 在红星美羚IPO被否后 7月4日 据深交所官网显示 要做 ldquo 羊奶粉第二品牌 rdquo 的美庐生物创业板IPO终止 这也是其二度IPO告败 事实上 美庐生物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2020年美庐生物曾申请主板上市 但迟迟没有进展后 又在2021年初终止主板IPO进程转投创业板 与头部企业相比 美庐生物的规模较小 竞争力尚有不足 如今在低生育率时代 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下滑 盈利能力下降 经销商变动频繁 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却大幅扩产 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决 想必这都是美庐生物终止IPO的主要原因 阳光乳业之后 今年谁最有机会成功上岸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食品板 tyjspb

更新时间:2022-07-11 12:03:39

. 四家上市猪企养猪成本已降至14元 公斤 多数企业仍在亏

上市猪企之间的 ldquo 成本抢位战 rdquo 正式打响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 10家上市猪企在今年一季报发布前后更新了养猪成本 其中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神农集团4家上市猪企的成本已降至14元 公斤左右 目前 多数上市猪企的生猪售价仍低于养猪成本 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 今年下半年 生猪价格高于养猪成本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由养猪业整体去产能 上市猪企集体降成本决定的 ldquo 内卷 rdquo 升级 猪企抢位 ldquo 降成本第一梯队 rdquo ldquo 此前 多数猪企的养猪成本在18元 公斤 只有极少数头部猪企的养猪成本在15元 公斤 rdquo 国内某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ldquo 14元 公斤的养猪成本 在猪企看来 几乎是 lsquo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rsquo 只存在于给投资人看的PPT上 rdquo 今年一季度前后 多家上市猪企均称其养猪成本已降至14元 公斤左右 养猪业排名前三的巨头一马当先 牧原股份今年4月的养猪成本为14 8元 公斤 相比3月的15 1元 公斤下降0 3元 公斤 温氏股份今年4月的养猪成本为14 4元 公斤 新希望的养猪成本在今年4月降至14 7元 公斤 预计于今年12月降至14 2元 公斤至14 3元 公斤 牧原股份直言 养猪成本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成绩改善及饲料成本下降 温氏股份表示 养猪成本下降是因为公司疫病防控效果显著 同时饲料原料价格下降也对成本下降起到推动作用 有些上市猪企虽然在生猪出栏量上远低于上述三大巨头 但是也默默跻身 ldquo 降成本第一梯队 rdquo 神农集团一季度养猪成本约为14 5元 公斤 低于牧原股份1 mdash 2月的养猪成本 还有上市猪企在降成本的速度上 ldquo 内卷 rdquo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天邦食品 新希望 金新农 大北农的养猪成本一年内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元 公斤 ldquo 降成本的压力在猪场的一线工作人员身上 rdquo 猪企相关负责人王强说 ldquo 企业内部各个猪场之间也会搞成本竞争 成本下降明显的猪场员工会得到奖励 行业整体仍在亏损 成本下降一分钱 对于企业来说 都是扭亏为盈的关键 rdquo ldquo 成本战 rdquo 胶着 猪企 ldquo 回本 rdquo 了吗 根据今年一季报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ldquo 三巨头 rdquo 的整体亏损金额约为55亿元 与去年同期的亏损数额差不多 值得关注的是 今年4月 头部上市猪企卖猪已达到盈亏平衡 牧原股份称 公司4月的生猪销售均价达到14 8元 公斤 与当期养猪成本基本持平 近期仔猪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较高 公司4月销售仔猪产生一定盈利 新希望表示 4月 公司的生猪售价在15 1元 公斤左右 实现了单月盈利 公司未来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利润回升后 猪企能松一口气吗 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卓创资讯数据 截至3月20日 全国自繁自养一头生猪能盈利75 59元 较年初上涨207 1元 头 育肥一头仔猪能盈利299 25元 较年初上涨369 03元 头 整体上 行情的暂时性扭转给了养殖端喘息的机会 对此 业内难言乐观 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邹莹吉认为 根据监测到的样本企业数据 5月企业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7 73 同时据调研 5月上旬 企业生猪出栏计划完成状况不太理想 这表明5月下旬生猪供应压力仍较大 生猪价格后续上涨乏力 另外 猪肉需求疲软也导致猪肉价格难涨 ldquo 生猪售价上涨 养猪成本下降是企业实现盈利的两个关键因素 rdquo 王强说 生猪价格不涨 企业降成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ldquo 降成本 保盈利 rdquo 成为猪企长期目标 温氏股份提出 未来一段时间 养猪行业可能总体处于供需弱平衡 低盈利状态 公司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 以保证盈利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生猪价格仍处于低位的当下 ldquo 成本战 rdquo 或将继续 新希望副总裁陈兴垚表示 ldquo 在今年和未来的一段时间 公司主要的目标是恢复生产经营水平 降低资产负债率 回报股东 我们会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在二季度之后 相信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的改善会充分体现出来 从目前来看 4月 公司整体已经盈亏平衡 这是非常好的信号 特别是公司的后备母猪转固 后备母猪转为固定资产 成本未来还有下降空间 这对公司后续降低养猪成本 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rdquo 猪企如何降成本 ldquo 疫病防控 适度淘汰落后产能母猪 提高产仔数和成活率 做好营养管理 提高饲养效率等均是猪企降成本的常见措施 rdquo 王强说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公开表示 今年3月 牧原股份养猪成本约15 1元 公斤 2024年公司全年成本目标为14 5元 公斤 预计今年三 四季度将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 监管部门对上市猪企降成本方式提出了疑问 5月14日 牧原股份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其中 深交所提到牧原股份的养猪成本主要由饲料 职工薪酬 药品及疫苗费用 折旧等构成 该公司2023年全年平均养猪成本约15元 公斤 但是 该公司养猪业务中的饲料结构与同行业存在差异 2022年 该公司使用的饲料中的豆粕用量仅占7 3 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 5 的一半 2023年 该公司饲料中的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 7 对此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结合饲料结构 饲料支出占比 豆粕 玉米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人工成本的占比及波动情况 药品及疫苗费用头均开支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重大差异等因素 量化分析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构成及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 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更新时间:2024-05-16 10:54:32

. 四家上市猪企养猪成本已降至14元 公斤 多数企业仍在亏

上市猪企之间的 ldquo 成本抢位战 rdquo 正式打响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 10家上市猪企在今年一季报发布前后更新了养猪成本 其中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神农集团4家上市猪企的成本已降至14元 公斤左右 目前 多数上市猪企的生猪售价仍低于养猪成本 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 今年下半年 生猪价格高于养猪成本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由养猪业整体去产能 上市猪企集体降成本决定的 ldquo 内卷 rdquo 升级 猪企抢位 ldquo 降成本第一梯队 rdquo ldquo 此前 多数猪企的养猪成本在18元 公斤 只有极少数头部猪企的养猪成本在15元 公斤 rdquo 国内某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ldquo 14元 公斤的养猪成本 在猪企看来 几乎是 lsquo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rsquo 只存在于给投资人看的PPT上 rdquo 今年一季度前后 多家上市猪企均称其养猪成本已降至14元 公斤左右 养猪业排名前三的巨头一马当先 牧原股份今年4月的养猪成本为14 8元 公斤 相比3月的15 1元 公斤下降0 3元 公斤 温氏股份今年4月的养猪成本为14 4元 公斤 新希望的养猪成本在今年4月降至14 7元 公斤 预计于今年12月降至14 2元 公斤至14 3元 公斤 牧原股份直言 养猪成本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成绩改善及饲料成本下降 温氏股份表示 养猪成本下降是因为公司疫病防控效果显著 同时饲料原料价格下降也对成本下降起到推动作用 有些上市猪企虽然在生猪出栏量上远低于上述三大巨头 但是也默默跻身 ldquo 降成本第一梯队 rdquo 神农集团一季度养猪成本约为14 5元 公斤 低于牧原股份1 mdash 2月的养猪成本 还有上市猪企在降成本的速度上 ldquo 内卷 rdquo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天邦食品 新希望 金新农 大北农的养猪成本一年内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元 公斤 ldquo 降成本的压力在猪场的一线工作人员身上 rdquo 猪企相关负责人王强说 ldquo 企业内部各个猪场之间也会搞成本竞争 成本下降明显的猪场员工会得到奖励 行业整体仍在亏损 成本下降一分钱 对于企业来说 都是扭亏为盈的关键 rdquo ldquo 成本战 rdquo 胶着 猪企 ldquo 回本 rdquo 了吗 根据今年一季报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ldquo 三巨头 rdquo 的整体亏损金额约为55亿元 与去年同期的亏损数额差不多 值得关注的是 今年4月 头部上市猪企卖猪已达到盈亏平衡 牧原股份称 公司4月的生猪销售均价达到14 8元 公斤 与当期养猪成本基本持平 近期仔猪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较高 公司4月销售仔猪产生一定盈利 新希望表示 4月 公司的生猪售价在15 1元 公斤左右 实现了单月盈利 公司未来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利润回升后 猪企能松一口气吗 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卓创资讯数据 截至3月20日 全国自繁自养一头生猪能盈利75 59元 较年初上涨207 1元 头 育肥一头仔猪能盈利299 25元 较年初上涨369 03元 头 整体上 行情的暂时性扭转给了养殖端喘息的机会 对此 业内难言乐观 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邹莹吉认为 根据监测到的样本企业数据 5月企业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7 73 同时据调研 5月上旬 企业生猪出栏计划完成状况不太理想 这表明5月下旬生猪供应压力仍较大 生猪价格后续上涨乏力 另外 猪肉需求疲软也导致猪肉价格难涨 ldquo 生猪售价上涨 养猪成本下降是企业实现盈利的两个关键因素 rdquo 王强说 生猪价格不涨 企业降成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ldquo 降成本 保盈利 rdquo 成为猪企长期目标 温氏股份提出 未来一段时间 养猪行业可能总体处于供需弱平衡 低盈利状态 公司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 以保证盈利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生猪价格仍处于低位的当下 ldquo 成本战 rdquo 或将继续 新希望副总裁陈兴垚表示 ldquo 在今年和未来的一段时间 公司主要的目标是恢复生产经营水平 降低资产负债率 回报股东 我们会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在二季度之后 相信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的改善会充分体现出来 从目前来看 4月 公司整体已经盈亏平衡 这是非常好的信号 特别是公司的后备母猪转固 后备母猪转为固定资产 成本未来还有下降空间 这对公司后续降低养猪成本 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rdquo 猪企如何降成本 ldquo 疫病防控 适度淘汰落后产能母猪 提高产仔数和成活率 做好营养管理 提高饲养效率等均是猪企降成本的常见措施 rdquo 王强说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公开表示 今年3月 牧原股份养猪成本约15 1元 公斤 2024年公司全年成本目标为14 5元 公斤 预计今年三 四季度将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 监管部门对上市猪企降成本方式提出了疑问 5月14日 牧原股份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其中 深交所提到牧原股份的养猪成本主要由饲料 职工薪酬 药品及疫苗费用 折旧等构成 该公司2023年全年平均养猪成本约15元 公斤 但是 该公司养猪业务中的饲料结构与同行业存在差异 2022年 该公司使用的饲料中的豆粕用量仅占7 3 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 5 的一半 2023年 该公司饲料中的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 7 对此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结合饲料结构 饲料支出占比 豆粕 玉米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人工成本的占比及波动情况 药品及疫苗费用头均开支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重大差异等因素 量化分析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构成及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 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更新时间:2024-05-16 09:06:55

. 新希望 从现金流中看公司价与值

新希望 000876 000876 SZ 经营现金流创下历史新高 保证公司资金安全 猪周期走出低谷愈发明显 养殖股有望走出底部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 2023年新希望扭亏为盈 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加强现金流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 报告期内新希望现金流量净额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39 04亿元 不仅如此 在经历了长期的猪价低迷后 本应是淡季的当下 猪价却没有表现出疲弱的态势 ldquo 淡季不淡 rdquo 成为当前猪价的特点 股市和期货市场同样表现积极 猪周期走出低谷的希望已经迎来曙光 新希望发布的年报显示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417 03亿元 同比增长0 1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49亿元 同比增长117 06 2023年的盈利也一举扭转了公司过去两年连续亏损的局面 2023年生猪养殖公司大面积亏损 新希望是唯二能够实现盈利的养殖公司之一 饲料业务是新希望的基本盘 2023年饲料业务实现收入770 15亿元 销量稳中有增 以2876万吨总量保持行业第一 吨均净利同比增长7 波动更明显的生猪养殖业务上 2023年新希望出栏生猪1768万头 同比增长21 稳居全国第三 贡献营收213 02亿元 收入微降约5 2023年生猪价格全年低迷 均价在15元 公斤左右 2022年均价在19元左右 生猪价格下行 新希望依靠出栏量的增加缓解了生猪收入的下降 除了出栏量保持增长 新希望持续优化养殖成本 2023年末 公司平均PSY恢复到25 在运营场线的出栏肥猪完全成本达到15 8元 公斤 2023年新希望实现投资收益66 7亿元 相比2022年增加了约50 5亿元 主要就是禽产业及食品深加工产业因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转让了控股权而带来的51 52亿元收益影响 由于猪价还未好转 2024年一季度 新希望亏损了19 34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 其中近4亿亏损是猪舍等一次性亏损 在4月份过后这种影响就越来小 5月份这种影响就几乎没有了 新希望还预计到12月份 运营场线肥猪成本可以降至14 2元 14 3元左右 显著低于2023年末15 8元 公斤的成本水平 这意味着即使猪价维持在现有水平 新希望养猪业务也有望实现盈利 实际上 4月份 公司在猪价15 1元 公斤左右的水平上 公司已经实现了整体单月盈利 4月公司的育肥成本是14 7元 公斤 成本持续下行是盈利的基础之一 与扭亏为盈相比 新希望的现金流更为安全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亿元 同比增长50 5 刷新历史新高 新希望解释这主要是 ldquo 公司加强现金流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所致 rdquo 不仅如此 截至2023年年末 新希望仍有各类金融机构授信超千亿元 整体用信比例约为70 尚有较大提款空间 在猪价低迷的当下 部分养殖企业出现现金流危机 新希望并不存在这样的担忧 目前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授信用信情况总体稳定 经营现金等流入和在手现金 足够在未来两年给公司去做支撑 更为市场期待的是 随着能繁母猪持续去化和猪价淡季不淡 猪周期有望走出低谷 春节后本是生猪消费淡季 但是猪价和养殖股淡季不淡 纷纷上扬 截至4月30日 畜牧养殖ETF 516670 自低点上涨超过10 包括新希望在内的个股纷纷走出反弹行情 股市表现积极 期货市场也交投活跃 3月21日 大商所生猪主力合约2405盘中一度创下15920 吨的阶段新高 目前主力合约2409价格在18000元 吨上下 期货价格继续走高 股市和期货市场反应的是预期 当前猪价不降反升 春节前的2023年12月和1月 生猪价格基本在13 7元 15 67元 公斤 春节后 猪肉消费旺季结束 猪肉价格本应顺势走低 但猪价没有下降 农业部数据显示 春节前的2023年12月份和2024年1月份 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基本在24 5元 公斤以下 鲜有超过25元 公斤的时候 春节后猪价稳步上扬 截至4月底 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已经稳定在25元 公斤一月有余 从上游供给端 到下游需求端 甚至包括饲料成本都在上涨 一切迹象都似乎表明 养殖周期就要告别底部 迎来向上突破了 生猪养殖周期较长 能繁母猪存栏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 能繁母猪决定着生猪供应的变化 只有供给持续收缩猪价才能迎来真正反转 2024年3月末 能繁母猪存栏为3992万头 从2023年6月以来连续连续9个月回调 且去化数据超市场预期 与农业部修订后的3900万头均衡目标越来越近 在能繁母猪不断去化的同时 养猪企业不再有扩张的冲动了 华泰证券就预计 下半年生猪供应收缩或是大概率事件 而猪周期中股价拐点通常领先于猪价

更新时间:2024-05-16 08:51:10

. 深交所 ldquo 五问 rdquo 牧原股份2023年年报

上市以来首现年度净亏损 资产负债率攀至新高的 ldquo 养猪明星 rdquo 牧原股份 收到了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深交所要求公司详尽说明五大问题 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养殖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具体原因 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同时 对部分问题要求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债务结构和规模是否可控 2023年 持续低迷的生猪价格令众多猪企业绩亏损 其中牧原股份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42 63亿元 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同时 ldquo 猪周期 rdquo 长期磨底导致行业企业负债率走高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 截至2023年末 其资产负债率为62 11 较上一年末增加7 75个百分点 短期负债金额为469 29亿元 同比上升 60 91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为86 51亿元 截至年报披露日 公司已将于2023年12月31日到期的124 33 亿元短期借款通过还本续贷的方式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以后 另外 2023年末 牧原股份的流动比率和流动速率分别为0 67和0 23 2022年末则分别为0 8和0 31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承压明显 货币资金余额方面 2023年末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94 29亿元 其中受限的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贷款保证金 期货保证金 信用证保证金等 金额为56 53亿元 期末 公司应付账款金额234 63亿元 其他应付款金额110 92亿元 进入2024年 牧原股份负债规模亦有所扩大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公司负债总额约1251亿元 其中流动负债合计979 6亿元 同期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30 2亿元 尽管较2023年末增加约36亿元 但仍难覆盖到期债务 公司债务压力及流动性风险 也成为此次交易所关注的重点 问询函中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结合营运资金需求 经营现金流等情况 说明持有货币资金与长短期借款金额同时较高的原因与合理性 结合资产负债率 现金流 重要收支安排 融资渠道 资金成本等情况 分析说明公司债务结构 规模是否稳健 可控 量化分析短期 长期偿债能力 公司有息负债率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此外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说明使用受限货币资金的具体构成及明细 受限原因 是否存在冻结或划扣风险 说明款项逾期情况 规模及未来款项支付计划 并要求年审会计师对公司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准确性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养殖毛利率为何高于同行 深交所关注的另一大问题是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成本 众所周知 牧原股份一直是自繁自养一体化经营模式 在业内以成本控制领先著称 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也高于同行公司 年报显示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 61亿元 同比下滑11 19 其中养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2 24亿元 同比下滑9 62 毛利率为2 92 同期 温氏股份 新希望等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均为负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 其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主要由饲料 职工薪酬 药品及疫苗费用 折旧等构成 商品猪年均完全成本约为15元 公斤 问询函提到 2022年 牧原股份饲料中豆粕用量占7 3 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 5 的一半 2023年 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 7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中的饲料结构与同行业存在差异 另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 2023年全国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 据此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结合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自身经营状况和规划 生猪养殖成本及变动情况等因素 分析说明生猪价格走势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针对养殖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对比最近三年同行业可比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及波动情况说明具体原因 并结合饲料结构 饲料支出占比 豆粕 玉米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人工成本的占比及波动情况 药品及疫苗费用头均开支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重大差异等因素 量化分析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构成及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 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少计提 近几年 在行业下行背景下 生猪养殖企业均发生不同程度资产减值损失 记者注意到 2023年 新希望 *ST正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均超过10亿元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 公司生物资产包含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2023年末账面价值合计为419 65亿元 占资产总额的21 48 其中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及其他 期末账面价值为326 50亿元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为93 15亿元 2022年及2023年半年度 牧原股份均未就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23年末 公司就存货中的库存商品 消耗性生物资产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309 51万元 1 59亿元 占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3 32 0 49 对此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说明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的期初及半年度余额均为0元 期末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同时 说明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就同类型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差异情况 并结合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方法及成本差异情况 说明计提比例产生差异的原因 除存货外 深交所对公司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也提出了疑问 年报显示 2023年末 牧原股份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121 50亿元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23 08 亿元 较期初下降68 98 当期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金额为69 76亿元 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固定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 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 同时 结合固定资产构成 使用年限 权利受限情形等情况 说明未就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并要求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更新时间:2024-05-14 16:36:19

. 养猪跨越盈亏线

伴随着过去两个月的猪价反弹 近期包括头部公司在内的猪企迎来机构密集调研 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便是经营层面的好转 牧原股份5月11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纪要显示 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14 8元 公斤 与当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基本持平 由于近期种仔猪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且价格较高 该公司4月销售的种仔猪已经产生一定盈利 这并非个例 温氏股份 新希望等头部猪企受到饲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 同期单位成本也已经小于或等于生猪销售价格 实现阶段性盈亏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业内对下半年猪价的反弹预期较为乐观 ldquo 当前产业端一致性预期为今年猪价反转确定性较强 分歧在于猪价开启上涨的时间点及猪价高点的持续性 目前猪价高度普遍在18元 公斤以上 rdquo 天风证券指出 这一 ldquo 目标价 rdquo 有迹可循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报道便指出 代表下半年价格预期的生猪期货2409 2411合约已经升至18元 公斤以上 这意味着 如果上述预期价格下半年能够如期兑现 上述头部猪企的报表利润最快从二季度就可以实现转正 成本降 猪价涨 牧原股份2023年给出的生猪单位成本为15元 公斤 但是 就公司近期接受调研时更新的数据来看 今年4月其成本已经降至15元 公斤以下水平 ldquo 公司2024年4月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 8元 公斤 相比3月的15 1元 公斤下降了0 3元 公斤 其中 剔除单位期间费用月度波动的影响 生产成本下降了0 4元 kg左右 主要来自于生产成绩改善及饲料成本下降 rdquo 牧原股份指出 公司此前披露的销售数据显示 今年4月该公司商品猪销售价格也是14 8元 公斤 与上述成本基本持平 温氏股份的生猪养殖综合成本 同期也出现了0 4元 公斤的环比下降 据其调研纪要 今年4月其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7 2元 斤 折14 4元 公斤 明显低于当期15 18元 公斤的销售价格 需要指出的是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这类行业龙头 在全国各省市均设有自己的养殖产能 而各地之间的成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比如温氏股份 公司在全国16个省级区域养殖单位中 今年4月养殖综合成本低于14元 公斤水平的达到7个 ldquo 目前仅华北和山东两个区域单位综合成本较高 主要原因为出栏量较少导致固定成本费用分摊较多 rdquo 温氏股份指出 4月份 山东区域单位猪苗生产成本在公司所有单位中排名靠前 后续有望实现肉猪养殖快速降本 新希望 在一季度生猪业务亏损17 9亿元后 二季度开始也开始出现转机 ldquo 其中近4个亿的净利润亏损是源于对北方疫情频发 成本长期较高的场线 主动做出的调整和优化以及针对一些场线做正压通风和小单元圈舍的改造 包括智能化改造 由此带来的一次性损失与投入 rdquo 新希望指出 4 月份过后这种影响就越来越小 5 月份这种影响就几乎没有了 除了上述产能外 该公正常运营的场线成本下降非常明显 该公司调研纪要给出的成本数据显示 今年1 3月分别为每公斤15 8元 16元 15 3元 到4月时已经降至14 7元 其中4月单是苗种成本百年下降0 5元左右 今年12月份预计运营场线肥猪成本可以降至14 2 14 3 元 左右 ldquo 从目前看 4月份公司整体已经转为盈亏平衡了 是非常好的信号 特别是公司的后备母猪转固成本 未来还有一个快速的下降空间 rdquo 新希望副总裁陈兴垚指出 别看成本降幅不过1元左右 但是对于长期亏损的养殖企业非常重要 只有更低的成本才能帮助其实现扭亏 并在猪价反弹行情中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应扭转 ldquo 以增量论英雄 rdquo 观念 对近期基本面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报道指出 ldquo 综合反映价格预期的期货价格 现阶段5月合约保持在14 8元 公斤左右 与现货价格基本持平 代表今年9月 11月的合约则超过18元 公斤 显示出市场各方对下半年猪价的看好预期 rdquo 价格预期偏强 但是整体行业依旧处于产能去化阶段 能繁母猪尚未回归 ldquo 新修订 rdquo 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 从上述行业龙头的实际操作来看 整体表现也偏向谨慎 其中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4月产能环比小幅提升 分别保持在320万头和157万头左右 在回应中长期出栏量规划问题时 温氏股份指出 ldquo 公司暂未明确中长期出栏量规划 hellip hellip 若养殖成本较高 规模越大亏损越大 经营风险越大 rdquo 在公司看来 未来行业的盈利空间可能主要依靠成本管理 而非单纯增加规模 前几年 受非瘟影响导致猪价高企 只要产品生产出来 就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但未来一段时间 养猪行业可能总体处于供需弱平衡 低盈利状态 很难出现非洲猪瘟疫病影响时的罕见猪价 这与牧原股份的预判保持一致 即便新一轮周期来临 生猪养殖行业也将步入 ldquo 低毛利时代 rdquo ldquo 对于企业而言 应该扭转以增量论英雄的观念 转而多关注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rdquo 温氏股份直言 这相当于 头部猪企中短期的出栏量很难出现大幅增长 无法与前几年的增速相比 后续各家的经营重心将转移至 ldquo 降成本 rdquo 方面 从现有的存量中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至少是 首先做到不亏钱 或者是少亏钱 产能约为温氏股份1 2的新希望 今年一季度也对其产能进行了主动调整 将公司能繁母猪规模降至72万头左右 较此前下降8万头 ldquo 能繁 年内三 四季度适度增加一点 但不会增加很多 具体取决于到时候的经营判断 rdquo 该公司指出 同时 今年新希望对其生猪板块的经营思路为 ldquo 提质量 降成本 调结构 稳规模 rdquo ldquo 绝对的规模并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我们首先追求的是公司整体角度的减亏 或者说是降低成本 rdquo 以上头部猪企的经营调整 也是在行业去产能未完成 以及持续亏损导致债务压力增加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新希望资产负债率为74 而按照其计划 公司希望用1 2年时间将负债率降至65 左右 更长期的负债率目标则是降至60 以下

更新时间:2024-05-14 11:59:03

. 猪价连续四个月上涨 畜牧ETF十连阳 多家猪企已实现盈利 猪周期要回来了吗?

猪价自2021年以来高位回落 虽然在2022年下半年出现反弹小周期 但对于养殖成本相对较高的养殖企业来说 2021 2023年连续三年整体均处于亏损状态 长期亏损下 不少猪企陷入破产重整的困境 正邦 天邦 傲农 金新农 新希望 正虹等企业纷纷出售旗下资产回血保命 尽管当下正处于生猪的消费淡季 但生猪价格却不降反升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 牧原 温氏 新希望 大北农等企业2024年4月份的生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4 8元 公斤 15 18元 公斤 15 13元 公斤和14 83元 公斤 环比三月份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且连续四个月回升 卓创生猪分析师范晴晴表示 猪价连续上涨4个月 一方面因为一 二月份处于春节备货期 在需求出现好转的支撑下 价格逐渐走强 另一方面到了三 四月份 由于养殖户看涨后市 对生猪的二次育肥需求导致生猪价格出现上涨 ldquo 但是在需求端 通过我们对市场的跟踪来看 其实并没有很明显的提振 目前价格上涨主要是上游比较看好后市 一直在稳价出货 另外 2024年5月13日 畜牧ETF 159867 收涨1 36 达成十连阳的佳绩 正处于量价齐升的主升浪行情中 其实拉长来看 2月以来中证畜牧指数 930707 CSI 一度张超16 另据牧原公布 2024年其4月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 8元 公斤 目前生猪售价与成本基本持平 牧原股份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到 公司希望今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养殖完全成本能够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全年平均成本目标为14 5元 公斤 根据温氏股份的调研纪要 今年4月份肉猪综合养殖成本降至14 4元 公斤 低于4月份15 18元 公斤的销售价格 另外在其一季报业绩解读电话会议上表示 得益于疫病防控效果显着 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等因素 一季度公司养猪成本控制较为理想 3月份公司单头肉猪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公司16个养猪区域单位中 有9个已实现盈利 ldquo 未来一段时间 养猪行业可能总体处于弱平衡 低盈利状态 公司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 以保证盈利为首要考虑因素 rdquo 大北农近日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 一季度生猪养殖业务同比减亏50 以上 成本显着下降 整体一季度生猪养殖育肥完全成本约15 1元 公斤 近期成本还有下降趋势 ldquo 受公司各养殖平台业绩表现差异大 生猪疫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公司生猪养殖育肥完全成本的目标是期望今年底达到14 5元 公斤以内的水平 生猪养殖业务稳健优化发展 不求规模 但求效益 核心是练好内功 降本增效 rdquo 大北农表示 新希望的调研纪要给出的成本数据显示 今年1 3月分别为每公斤15 8元 16元 15 3元 到4月时已经降至14 7元 新希望副总裁陈兴垚指出 ldquo 从目前看 4月份公司整体已经转为盈亏平衡了 是非常好的信号 特别是公司的后备母猪转固成本 未来还有一个快速的下降空间 rdquo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 4月份第3周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5 34元 公斤 同比上涨6 8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近期表示 部分农产品价格到了调整拐点 比如生猪价格 种种迹象表明 生猪价格在触底回升

更新时间:2024-05-14 11:02:32

. 深交所五问 ldquo 猪茅 rdquo

上市以来首现年度净亏损 资产负债率攀至新高的 ldquo 养猪明星 rdquo 牧原股份 12日晚间收到了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详尽说明五大问题 包括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养殖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具体原因 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同时 对部分问题要求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债务结构和规模是否可控? 2023年 持续低迷的生猪价格令众多猪企业绩亏损 其中牧原股份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42 63亿元 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同时 ldquo 猪周期 rdquo 长期磨底导致行业企业负债率走高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 截至2023年年末 其资产负债率为62 11 较上一年末增加7 75个百分点 短期负债金额为469 29亿元 同比上升60 91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为86 51亿元 另外 2023年末 牧原股份的流动比率和流动速率分别为0 67和0 23 2022年末则分别为0 8和0 31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承压明显 货币资金余额方面 2023年末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94 29亿元 其中 受限的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贷款保证金 期货保证金 信用证保证金等 金额为56 53亿元 期末 公司应付账款金额234 63亿元 其他应付款金额110 92亿元 进入2024年 牧原股份负债规模亦有所扩大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公司负债总额约1251亿元 其中 流动负债合计979 6亿元 同期 公司货币资金为230 2亿元 尽管货币资金已较2023年末增加约36亿元 但仍难覆盖到期债务 公司债务压力及流动性风险 也成为此次交易所关注的重点 问询函中 深交所要求牧原股份结合营运资金需求 经营现金流等情况 说明持有货币资金与长短期借款金额同时较高的原因与合理性 结合资产负债率 现金流 重要收支安排 融资渠道 资金成本等情况 分析说明公司债务结构 规模是否稳健 可控 量化分析短期 长期偿债能力 公司有息负债率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此外 深交所要求说明使用受限货币资金的具体构成及明细 受限原因 是否存在冻结或划扣风险 说明款项逾期情况 规模及未来款项支付计划 并要求年审会计师对公司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准确性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养殖毛利率为何高于同行? 深交所关注的另一大问题是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成本 众所周知 牧原股份一直是自繁自养一体化经营模式 在业内以成本控制领先着称 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也高于同行公司 年报显示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 61亿元 同比下滑11 19 其中 养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2 24亿元 同比下滑9 62 毛利率为2 92 同期 温氏股份 新希望等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则均为负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 其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主要由饲料 职工薪酬 药品及疫苗费用 折旧等构成 全年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约15元 千克 问询函中提到 2022年 牧原股份饲料中豆粕用量占7 3 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 5 的一半 2023 年 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 7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中的饲料结构与同行业存在差异 另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 2023 年全国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 据此 深交所要求结合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自身经营状况和规划 生猪养殖成本及变动情况等因素 分析说明生猪价格走势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针对公司养殖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深交所要求对比最近三年同行业可比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及波动情况说明具体原因 并结合饲料结构 饲料支出占比 豆粕 玉米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人工成本的占比及波动情况 药品及疫苗费用头均开支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重大差异等因素 量化分析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成本构成及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 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少提? 近几年 在行业下行背景下 生猪养殖企业均发生不同程度资产减值损失 记者注意到 2023年 新希望 *ST正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均超过10亿元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 公司生物资产包含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2023年末账面价值合计为419 65亿元 占资产总额的21 48 其中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及其他 期末账面价值为326 50亿元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为93 15亿元 2022年及2023年半年度 牧原股份均未就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23年末 公司就存货中的库存商品 消耗性生物资产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309 51万元 1 59亿元 占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 3 32 0 49 对此 深交所要求说明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的期初及半年度余额均为0元 期末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同时 说明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就同类型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差异情况 并结合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方法及成本差异情况 说明计提比例产生差异的原因 除存货外 深交所对公司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也提出了疑问 年报显示 2023年末 牧原股份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121 50亿元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23 08亿元 较期初下降68 98 当期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金额为69 76亿元 深交所要求说明固定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 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 同时 结合固定资产构成 使用年限 权利受限情形 闲置状态 产能利用率 减值测试过程等情况 说明未就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并要求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更新时间:2024-05-14 08:14:27

. 傲农 天邦同日被ST 多家猪企债台高筑 下一个 ldquo 倒下 rdquo 的会是谁?

养猪深亏下 两家猪企同日 ldquo 披星戴帽 rdquo 据傲农生物和天邦食品均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 各自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5月6日开市复牌 傲农生物和天邦食品简称分别变为了 ldquo *ST傲农 rdquo 和 ldquo *ST天邦 rdquo ldquo 4月30日 天邦食品公告2023年年报 公司因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且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对此 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回应称 此次 lsquo 其他风险警示 rsquo 并非 lsquo 退市风险警示 rsquo 公司正采取多种措施持续优化经营业绩 并同债权人等相关方保持良好沟通 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截至一季度末 公司资产负债率80 74 较2023年底有所下降 rdquo 天邦股份副总裁 董事会秘书章湘云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 当下债台高筑的猪企并非仅有天邦股份和傲农生物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上市猪企普遍负债率持续走高 头部企业中华统股份 新五丰 新希望 金新农 龙大美食的资产负债率均已超过了70 ldquo 猪企负债节节高升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首先 养猪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 市场波动较大 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可能需要增加投资或扩大规模 这会导致负债增加 其次 养殖成本不断上升 包括饲料 兽药 人工等成本都在不断增加 这也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 此外 一些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可能过于激进 导致资金链紧张 rdquo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傲农 天邦同一天被ST 3月18日 ST天邦发布公告称 拟以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和预重整 4月30日 *ST天邦发布公告表示 根据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第 9 8 1 条第 七 项规定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 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同日 据*ST傲农公告显示 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 触及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ldquo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rdquo 规定的情形 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月6日 傲农生物和天邦食品复牌后简称分别变为*ST傲农和*ST天邦 *ST天邦表示 公司计划借重整契机 加速清退成本偏高的育肥场 这一方面有助于公司节省育肥相关租金及其他经营成本 缓解现金流压力 一方面帮助公司将资源集中于养殖成绩优秀的猪场 助力其满负荷率提升 进一步降本增效 *ST傲农近期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公司目前正处于预重整阶段 公司正全力配合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 债权人以及相关方积极推进公司预重整相关工作 如后续法院对公司重整申请裁定受理 公司将依法配合法院及管理人开展重整工作 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 实现重整工作的顺利推进 推动公司早日回归健康 可持续发展轨道 ldquo 进入预重整阶段 意味着企业将开始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谈判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次机会 也是一次挑战 一方面 通过债务重组 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喘息空间 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另一方面 如果不能成功重组债务 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 傲农生物和天邦食品的案例 对其他生猪养殖企业来说 是一次警钟长鸣的教训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 控制财务风险 避免盲目扩张 同时 企业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运营效率 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rdquo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 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家猪企债台高筑 近年来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从繁荣到低谷的剧烈波动 生猪养殖企业受市场波动影响的风险愈发明显 甚至导致了负债率的节节攀升 其中傲农生物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06 84 天邦食品的负债率同样高达80 74 ldquo 在债务方面 公司表示 预重整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可能的化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债转股 债务展期 压降债务规模等 此外 以重整为契机 公司拟清退部分成本较高的租赁猪场 妥善处置相关租赁负债 一季报显示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公司租赁负债余额12 42亿元 rdquo 章湘云说 值得一提的是 猪企负债走高并非特例 上市猪企中华统股份 新五丰 新希望 金新农 龙大美食的资产负债率均已超过了70 分别为76 78 76 05 74 03 73 66 和71 85 大北农 唐人神 京基智农 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 巨星农牧的资产负债率均已超过了60 ldquo 养猪企业负债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养猪行业具有周期性 波动大 养猪企业在波动中容易出现经营困难 二是环保政策的趋严和猪企在环保投入上的增加 使得一些企业背负了过高的债务压力 rdquo 福州公孙策公关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告诉 华夏时报 记者 在此情况下 债台高筑的养猪企业该何去何从?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告诉 华夏时报 记者 未来养猪企业的发展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在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中保持稳健的经营能力 二是如何应对环保政策的趋严 做好环保投入和生产经营之间的平衡 三是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降低成本 提高生猪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 需要持续推进智能化养殖 环保技术和疫病防控等措施的实施 以提升养猪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共同推动养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11 08:12:16

. 温志芬年薪327 87万元位列榜首 2位猪企董事长年薪为0 2023年上市猪企董事长年薪大PK

上市猪企董事长2023年年薪曝光 温志芬327 87万元居榜首 另有两位年薪为0 近期 上市猪企纷纷发布2023年年报 并发布了高管薪酬情况 养猪信息网统计了19家上市猪企董事长年薪情况后发现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以年薪327 87万元位列榜首 排名第二的是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 年薪为243 81万元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以235万元年薪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 年薪10万以下的董事长有4位 其中 *ST正邦董事长鲍洪星 正虹科技董事长廖劲松年薪为0 此外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 共有9位上市猪企董事长年薪超100万元 10位董事长年薪在100以下 或受生猪行情影响 大多数上市猪企董事长年薪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证券之星消息 温氏股份发布的2023年年报 当年公司员工总数52858人 同比增7 15 人均薪酬13 78万元 注 quot 人均薪酬 quot 根据定期报告中 quot 应付职工薪酬 quot 附注的本期增加值 员工总数计算而来 同比减0 17 人均创收170 12万元 同比增0 23 其中管理层薪酬总额为3218 03万元 同比上一年减14 79 薪酬最高的为董事长温志芬 薪酬327 87万元 管理层薪酬详情如下表 上市猪企年报盘点 超七成猪企亏损 上市猪企的年报业绩可见一斑 2023年 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亏损 行业龙头也未能幸免 26家上市猪企中 仅7家盈利 19家亏损 占比超七成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 2023年猪产业的盈利状况显示出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具体来看 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为 6 39 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 92个百分点 这表明猪产业在2023年的盈利能力不仅没有增长 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退 数据来源 Wind 从成分股的表现来看 有14家公司的营收超过了100亿元 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新希望公司以1417 03亿元的营收 表现位居榜首 牧原股份以1108 61亿元的营收紧随其后 温氏股份则以899 02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三 数据来源 Wind 从利润端看 2023年*ST正邦以85 29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 双汇发展和益生股份分别以50 53亿元和5 41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二和第三 数据来源 Wind 除*ST正邦 双汇发展和益生股份外 还有新希望 上海梅林 广弘控股 播恩集团等在2023年实现盈利 其余19家上市猪企均亏损 数据来源 Wind 对于亏损原因 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在年报中提及 一是养猪成本高 二是行情低迷 三是产能过剩 总的来说 2023年猪产业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呈现出分化的格局 一些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实现了盈利 而另一些则面临亏损 行业需要应对成本上升 市场低迷和产能过剩等挑战 并通过提升效率 优化产能和加强风险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大猪企4月生猪销量均环比下降 温氏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较大 截至5月7日 三大上市猪企牧原股份 002714 SZ 新希望 000876 SZ 温氏股份 300498 SZ 全部发布4月生猪销售简报 三大上市猪企近一年的生猪销售情况 制图 澎湃新闻 三大上市猪企生猪销量均环比下降 从销量来看 三大上市猪企生猪销量环比均下降 同比方面 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销量增长 温氏股份增幅最大 为17 88 4月 牧原股份销售生猪545万头 其中商品猪433万头 仔猪105万头 种猪7万头 环比下降0 38 同比增2 02 温氏股份销售肉猪248 29万头 含毛猪和鲜品 环比降5 25 同比增17 88 新希望销售生猪147 62万头 环比降3 23 同比降6 21 三大上市猪企销量情况 制表 澎湃新闻 销售收入方面 温氏股份同比增幅较大 从销售收入来看 温氏股份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环比同比变化不大 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环比均增长1 左右 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同比均增长 温氏股份增幅最大 为25 57 4月 牧原股份生猪销售收入91 53亿元 环比增0 86 同比增0 5 温氏股份肉猪销售收入46 75亿元 环比降1 10 同比增25 57 新希望生猪销售收入为23 37 亿元 环比增1 43 同比降1 06 三大上市猪企生猪销售收入情况 制表 澎湃新闻 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环比同比均上升 从销售均价来看 三大上市猪企环比同比均上升 环比上升幅度在3 6 之间 同比增幅在4 7 之间 4月份 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4 8元 公斤 环比上升3 93 同比上升4 2 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15 18元 公斤 环比上升3 05 同比上升5 71 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5 13元 公斤 环比上升5 51 同比上升6 55 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情况 制表 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4-05-09 10:07:52

下载饲料行业信息网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