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654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 日赚1个亿 牧原从ICU跑进了KTV

经历了第一季度的亏损 第二季度的扭亏后 在第三季度 牧原股份业绩取得爆发式增长 11月5日 在河南南阳总部 牧原股份举行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大会 牧原股份称 今年受益于生猪出栏量的增长 以及生猪价格的上涨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 同时 今年公司主要生产指标同比有较大提升 具体来看 2024年前三季度 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67 75亿元 同比增长16 64 归母净利润为104 81亿元 同比增长668 90 牧原股份前三季度业绩的暴增 主要归功于第三季度 第三季度 牧原股份营业收入为399 09亿元 同比增长28 33 净利润102 21亿元 同比增长超820 归母净利润96 52亿元 增长超930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超过了100亿元 仅从第三季度来看 牧原股份继续笑傲养猪行业 平均每日净赚超1亿元 对此 股吧有投资者形容称 ldquo 一下子就从ICU转到了KTV rdquo 在2023年 猪行情不好时 猪企普遍处于 ldquo 卖一头亏一头 rdquo 的状态之中 整个2023年 表现较好的牧原股份 归母净利润还亏损近64亿元 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 牧原股份仍在亏损 归母净利润亏损了23 79亿元 除了牧原股份 还有温氏股份 新希望 以及其他大小诸多猪企 在第一季度的时候 普遍都还处于亏损状态 转折出现在第二季度 从第二季度开始 猪价有了较为明显的回暖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等纷纷扭亏 不过 在养猪三巨头 mdash mdash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之中 新希望是最晚扭亏的 虽然新希望第二季度也实现了盈利 但是第二季度的盈利未能覆盖掉第一季度的亏损 所以上半年整体尚未摆脱亏损 而到了第三季度 则实现归母净利润13 71亿元 使得前三季度整体上终于告别了亏损 2024年前三季度 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772 09亿元 同比下降27 67 归母净利润为1 5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3 97 而温氏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3 84亿元 同比增长16 53 归母净利润为64 08亿元 同比增长241 47 其中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0 81亿元 2023年养猪三巨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达102 3亿元 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 三巨头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70 4亿元 至此 养猪三巨头集体扭亏 除了A股养猪三巨头 第三季度 猪企大面积实现盈利 且利润几乎都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如天邦股份 唐人神 神农集团 大北农等 猪企利润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直接因素有三个 成本 销量 售价 而牧原股份在这三方面均有优势 mdash mdash 猪卖得更多了 同时 生猪销售价格也上升了 而且 成本还下降了 第三季度 行业可以用 ldquo 量价齐升 rdquo 来概括 尤其是牧原股份 在销量方面 2024年1 9月 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5014 4万头 其中商品猪4513 2万头 仔猪460 7万头 种猪40 5万头 同比之下 共销售的生猪数量增长了313 5万头 增幅为6 67 仅第三季度 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775 6万头 其中商品猪1615 0万头 仔猪151 3万头 种猪9 3万头 而上年同期 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674 4万头 其中商品猪1647 7万头 仔猪22 0万头 种猪4 6万头 可以看出 仔猪销售量大幅上升 如果只是销量在增长 而售价未增长 且不能覆盖掉成本 那仍是 ldquo 卖一头亏一头 rdquo 的局面 在量与价之间 最主要的还是第三季度售价的持续回升 数据显示 从2024年3月份开始 全国生猪价格开始回升 到8月份 生猪价格保持住了上涨势头 mdash mdash 从3月份的14 95元 千克涨至8月份的20 35元 千克 而且 8月份的价格 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 均为正向增长态势 财经天下 根据相关公告梳理发现 从4月份开始 牧原股份的商品猪价格开始了较为明显的上涨 从14 8元 千克 上涨至5月份的15 52元 千克 6月份涨到了近一年新高 为17 73元 千克 7月份继续涨至18 3元 千克 8月份迎来阶段性高点19 71元 千克 不过 9月出现了转折 整体来说 这几个月猪价回暖比较明显 行业老二温氏股份 前三季度肉猪销量为2156 19万头 上年同期为1832 59万头 猪价走势与牧原股份大体一致 在量与价之间 价格的主导因素在新希望体现得更明显 前三季度 新希望的生猪销售数量为1242 04万头 比上年同期的1306 15万头略有下滑 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 净利润能实现盈利且大幅增长 其中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老大 前三季度整体生猪销量是温氏股份的2 3倍 是新希望的4倍多 即使是商品猪 也同样分别是温氏股份与新希望的数倍 前三季度 不管是生猪养殖规模 还是营收与利润 牧原股份都是称霸行业的存在 除了猪价的回暖 成本的下降 更是牧原股份实现高利润且领先同行的一大主要原因 事实上 猪企之间之所以利润 盈利能力差距较大 最核心的原因 还是对养殖成本的控制 近两年 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持续下降 2024年以来更是持续走低 牧原股份完全养殖成本1 2月为15 8元 千克 3月份降至15 1元 千克 4月降至14 8元 千克 5月份降至14 3元 千克 6月降至14元 千克左右 7月降至13 8元 千克 8月份降至13 7元 千克 而且 还在持续下降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 牧原股份称 9月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略低于13 7元 千克 相比年初的15 8元 千克 9月份的成本已经下降超过2元 千克 降幅超13 在11月份举办的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大会上 牧原股份称 公司10月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 3元 千克 随着前期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在养殖成本的逐步体现 以及生产指标的持续改善 公司有信心实现年底13元 千克的成本目标 ldquo 拼成本 rdquo 已经是养猪行业竞争的核心 温氏股份8月份肉猪综合养殖成本为13 8元 千克左右 新希望运营场线肥猪成本9月降至14 2元 千克 天邦股份9月份育肥完全成本14 79元 千克 京基智农9月份为14 59元 千克 神农集团9月份为13 4元 千克 从2023年全年来看 牧原股份完全养殖成本为14 94元 千克 而温氏股份为16 60 16 80元 千克 新希望为15 80元 千克 神农集团为16 20元 千克 相比之下 其他猪企的成本也在下降 但牧原股份有一定的优势 这离不开牧原股份一体化的养殖模式 以及对饲料等原材料成本的控制 近些年 行业扩张迅猛 牧原通过其 ldquo 自繁自养一体化 rdquo 的模式跑了出来 助其超越温氏股份一跃成为行业老大 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牧原股份称 公司统一采用 ldquo 全自养 全链条 智能化 rdquo 养殖模式 并在此养殖模式下 探索出了 ldquo 轮回二元育种体系 rdquo 而同行业可比公司中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多多少少采用了与农户合作的模式 温氏股份采用紧密型 ldquo 公司 农户 rdquo 模式 新希望以 ldquo 公司 农户 rdquo 合作养殖为主 一体化自养为辅 神农集团以 ldquo 自繁自养 rdquo ldquo 公司 家庭农场 rdquo 两种模式相结合 巨星农牧采用紧密型 ldquo 公司 农户 rdquo 和一体化自主养殖两种生产模式 hellip hellip 牧原股份5月份在回复问询函的公告中提到过 养殖模式的不同 对于养殖成本构成和平均养殖成本等均有一定影响 进而造成毛利率的差异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 牧原股份凭借其一体化 精细化的管理 虽然前期投资大 但一体化养殖更能代表未来产业转型的方向 牧原股份对养殖成本的极致控制在行业内处于顶尖水平 此外 利用技术创新 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豆粕使用量 也使牧原股份的养殖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 牧原股份此前提到过 过去几年 小麦 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 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在55 65 因此 这些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主营业务成本 净利润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而豆粕作为饲料的基本原料 使用量大 但大豆主要依赖进口 近两年 饲料原材料价格在降低 而且下降比较明显 此外 牧原股份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低豆日粮在养猪上的应用 降低了豆粕的使用量 牧原股份向 财经天下 表示 目前来讲 其对养殖成本的控制 主要还是生产指标的提升 如成活率 饲料料比等这些生产环节生产效率的改善 ldquo 2023年 通过挖潜营养技术 研发推广低豆日粮 持续降低豆粕使用比例 2022年 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仅占7 3 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 5 的一半 2023年 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 7 rdquo 牧原股份称 牧原股份还与西湖大学合作成立了实验室 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 未来想进一步替代豆粕 ldquo 合成生物技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成本很高 按照目前的进展 其替代豆粕使养殖业成本下降的效果还是比较有限的 等未来产能上来且其本身的成本降下来后 对养殖业的成本才能产生大的作用 但这是比较有前景的 rdquo 牧原股份方面向 财经天下 表示 通过降各种成本 提高生产 管理效率等措施 叠加行业周期的变化 牧原股份第三季度 ldquo 降本增效 rdquo 迎来了阶段性丰收 这从盈利能力的提升就可以看出 2024年第三季度 牧原股份毛利率为30 84 净利率25 61 创下了2023年以来的单季度最高水平 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 牧原股份17 27 的毛利率 11 62 的净利率 均高出同行 温氏股份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6 33 净利率为8 80 新希望更是低了很多 而在9月份举办的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表示 牧原未来的成本目标为11元 千克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瞳称 降本的空间和事业是没有尽头的 11元 千克只是阶段目标 11元 千克 比2024年要实现的13元 千克目标 还要再降超15 从猪价来看 继9月猪价结束连续5个月的上涨转而下跌之后 10月份 猪价继续向下 牧原股份10月商品猪价格下降至17 17元 千克 所以 降本 仍是重中之重 周期变化之中 又叠加了行业内外的多种变化 猪价并没有稳定 从盲目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养猪行业 竞争的核心已经转向降本增效

更新时间:2024-11-13 08:53:03

. 三大猪企最新动态 牧原前三季度分红45亿元 温氏分红9 93亿元 新希望旗下冷链融资9亿

牧原 前三季度利润105亿元 奖励16790人 分红45亿元 据牧原近期公告显示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96 52亿元 同比增长930 2 日赚一个亿业界惊叹其为 ldquo 现金收割机 rdquo 前三季度净利润104 81亿元 同比增长668 9 第三季度业绩 ldquo 爆表 rdquo 市场余温犹存时 10月生猪销量649 8万头 刷今年单月出栏新高 销售收入134 23亿元 销售均价17 17元 kg虽环比降低 但公司10月完全成本已降至13 3元 kg 若按商品猪625 2万头 均重124公斤 头来算 预估利润超29亿元 11月5日 牧原举行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大会 会上介绍 2024年度共表彰优秀员工16790人 其中优秀团队288个 优秀个人金奖获得者111人 优秀个人银奖获得者553人 模范夫妻280对 据悉 设立奖项还涉及有经营成果奖 标杆养殖技工奖 支农劳模奖等 另外 牧原也公布了前三季度的利润分配方案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 31元 分红总额合计45 05亿元 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40 06 温氏股份 前三季度净利润64亿元 分红9 9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 84亿元 同比增长16 53 归母净利润64 08亿元 同比扭亏 扣非净利润64 6亿元 同比扭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 9亿元 同比增长126 74 报告期内 温氏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 9664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 60 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达到50 81亿元 同比增长3097 03 成为温氏股份今年盈利最为丰厚的一个季度 温氏股份在披露三季报的同时 宣布进行前三季度利润分配 根据预案 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 5元 含税 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总股本66 3亿股测算 此次合计派发现金约9 93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 自2015年上市以来 公司累计分红13次 除了2021年出现百亿元亏损以外 其余年份均实施了一到两次现金分红 部分年份股利支付率甚至超过67 截至目前 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为420亿元 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已达268亿元 新希望 旗下冷链B轮融资9亿 创中国冷链物流业单轮最大融资 11月6日 鲜生活冷链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 轮融资 由蜀信同源 宁波兴奉产业集团等机构投资 原股东置信建远持续跟投 此次融资是继2022年B轮融资后的又一轮追加融资 使得鲜生活冷链B轮融资总额度接近9亿元人民币 成为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单轮最大融资 鲜生活冷链成立于2016年 由新希望集团旗下消费产业投资控股平台 ldquo 草根知本集团 rdquo 孵化打造 专注于冷链食品通路服务 为餐饮企业 生鲜零售企业 生鲜食品生产贸易企业提供全程冷链供应链服务 鲜生活冷链通过并购整合和资源整合的方式 采用数科技术赋能 提升冷链物流行业效率 提高食品流通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目前 鲜生活冷链已累计服务超5 000家B端客户 细分行业TOP20客户覆盖率超60 履约网络触达108万门店 覆盖全国31省 2 800区县

更新时间:2024-11-12 10:21:12

. 新希望 2024年10月销售生猪125 34万头 环比增5 12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11月7日公布2024年10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公司2024年10月销售生猪125 34万头 环比变动5 12 同比变动 14 82 收入20 81亿元 环比变动 9 21 同比变动 11 11 商品猪销售均价17 37元 公斤 环比变动 7 66 同比变动16 50

更新时间:2024-11-07 11:51:20

. 对话牧原股份管理层 对猪价谨慎乐观 板块投资逻辑或生变

近期陆续披露的三季报中 生猪养殖板块上市公司数据亮眼 不仅全行业多数企业实现大幅扭亏 龙头企业盈利水平更已达百亿级别 作为产能大户 今年三季度单季 牧原股份 002714 盈利水平就已逼近百亿元 达到历史性高位 彰显出了景气周期下的盈利能力 生猪行业走出周期性低谷的同时 市场也关注到 当前板块个股市值较上一轮周期高点仍存较大差距 本轮周期上行带来的业绩增幅并未在相关公司估值上显着体现 本轮生猪行业景气周期与以往有何异同?板块估值提升表现又为何弱于以往?生猪养殖个股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带着相关问题 证券时报 middot e公司记者近日与牧原股份高管团队进行了交流 养猪行业呈现新特征 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周期低谷 今年3月份以来 生猪养殖行业进入了新一轮价格上行周期 生猪出栏均价从13元 公斤左右一度达到20元 公斤上方 行业盈利水平也再现阶段高点 据已披露的三季报 期内以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300498 为代表的上市猪企近乎全部扭亏为盈 其中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04 81亿元 温氏股份达64 08亿元 新希望 000876 天康生物 002100 也分别实现净利润1 53亿元 5 66亿元 仅第三季度 牧原股份净利润就达到96 52亿元 温氏股份单季净利润也达到50 81亿元 对于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牧原股份董秘秦军认为主要得益于生猪价格的上涨 同时公司降本工作也取得了不错成绩 据透露 10月份牧原股份每公斤商品猪的养殖成本为13 3元 公斤 而在今年初 该公司成本尚处于15元 公斤上方 按照10月份公司17 17元 公斤的销售均价 当前商品猪头均利润超过400元 经历了上一轮周期低谷 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虽然今年猪周期底部回暖 但行业并未出现产能大规模扩增的景象 中小散户退出自繁自养的比例有所扩大 ldquo 今年养殖行业的从业者比以往更加理智 大家只要在养殖环节取得一定的盈利 就会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把猪卖掉 不会再去赌长周期的利润 rdquo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在接受证券时报 middot e公司记者采访时称 过去生猪养殖行业内有一批人做自繁自养 有一批人专养母猪 也有一批人专门养殖商品猪 但现在这种分工被打破了 现在已经完全无法去量化或定义从业者究竟是属于哪一个养殖阶段 因为大家有可能是从110公斤开始养 也有可能是从30公斤开始养 大家开始基于对后市价格的理性判断而做出一些经营行为 而正是这样的多样化选择 也让今年的猪价相对过去两年变得更加平稳 高曈认为 这一行业新特征是在过去市场波动下出现的 且这种趋势在明年也会延续 对于牧原股份而言 公司在行业新特征下也存在一些新的业务机会 ldquo 尤其在北方 受疫病影响 很多从业者会认为养母猪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 而育肥风险相对较低 我们也在持续和这样的一些养殖场达成合作 已经做了明年的养殖采购规划 rdquo 高曈称 作为上游的母猪场 牧原股份用安全体系保障母猪和仔猪的正常生产运营 也让育肥从业者作为母猪厂的下游厂 来接力饲养公司母猪厂出产的仔猪或更大些的保育猪 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 有保障的经营模式 产业链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 板块投资逻辑或生变 作为传统周期行业板块 生猪养殖个股的股价走势 往往伴随市场对周期高低变化的预期和对相关企业盈利水平的预测上下波动 在上一轮景气周期期间 生猪养殖个股股价曾整体大幅上行 牧原股份的市值也曾在彼时达到过4000亿元的高位 不过今年 虽然生猪养殖行业周期确定性回暖已持续超半年 行业盈利能力也有显著增强 但养猪个股股价并未呈现明显上行 年初至今 申万生猪养殖板块十只个股中有六只股价呈现下行走势 三家年内涨幅未超过10 ldquo 从业绩上看 生猪养殖板块已经过了最坏的时候 并且出现回暖 但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 对市场变化反应不敏感 相关公司股价目前还表现较弱 rdquo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 股价波动更多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的预期 目前投资者依然担心生猪养殖行业在三季度业绩回升后出现冲高回落 如果今年四季度甚至明年一季度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加上相关公司业绩继续走强 个股或呈现较好表现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 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此前几轮周期波动 产能集中度已达到一定水平 发展模式也正从粗放式的产能扩张 向提高养殖成绩转变 在此背景下 养殖板块个股的投资逻辑 也已从对传统周期性行业的趋势判断 向追求长期投资价值方向转变 ldquo 从上市至2021年前后 公司处于产能快速扩张阶段 股价也实现了阶段性大涨 但那时 由于资本开支需要 公司分红是按照20 左右的水平进行 2021年后 公司从原来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到稳定发展期 每年用于资本开支的资金需求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为确保公司股东长期投资回报 现金分红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的选择 rdquo 秦军表示 基于三季度的高盈利 牧原股份近日披露了上市以来首次年内特别分红计划 前三季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 31元 分红总额45亿元 含税 占公司2024年1月至9月净利润的40 06 同时 该公司修订了未来三年 2024 2026年度 股东分红回报规划 将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由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20 调整至40 在分析牧原股份此时修订股东回报规划并实施特别分红的背景时 秦军表示 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 长期股东回报希望做到稳定 可预期 可持续 同时与公司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他认为 无论是产能数量的增加 还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最终都将体现在盈利水平上 因此公司后续的产能增长空间 将主要集中在公司管理水平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 比如降低死亡率 提高日增重等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也提及 随着牧原股份未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资本开支的减少和现金流质量的提升 股东回报将被显著重视 高分红凸显公司长期价值 压减成本提升盈利持续性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以来 一直是影响生猪养殖成本的重要变量之一 而防疫水平的高低 也逐步成为衡量企业成本把控能力的标准 ldquo 因为天气和周边养殖密度的原因 去年公司在河南和周边省份面临了一定的疫情防控压力 今年在养殖厂周边可以明显感受到 压力已经弱于去年 此外 今年公司在疫病防治方面也做了很多创新 rdquo 谈及今年成本挖潜的一项重要举措 牧原股份养殖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表示 过去公司在生物安全防控和潜在非瘟防控处理方面的把控不是非常充分 但今年 通过机制创新 公司打造了数百人的托管团队 随时针对有疫情隐患的厂区驻场处理 能够快速把疫病控制在发生初期 基于目前已经达到的13 3元 公斤的养殖成本 李彦朋也表示了对全年降本成果的信心 他提及 目前公司优秀生产线已能将成本降到12元 公斤以下 但同时 部分厂区成本仍在15元 公斤上方 对比国内外优秀养殖者 牧原的养殖成本还有差距 未来降本空间依然很大 除推进养殖成本压减外 牧原股份近年来亏损的屠宰板块也迎来业绩修复预期 据牧原股份屠宰事业部总裁秦牧原介绍 此前公司屠宰业务亏损的最直接原因是产能利用率不足 客户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不过随着公司近年来市场拓展持续加强 加之智能化生产设备助力 今年公司屠宰亏损大幅降低 随着11月 12月份消费旺季临近 下游需求提升 屠宰业务有可能在四季度整体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生猪行业今年旺季价格走势问题 高曈也回应 基于对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等相关数据的推导 公司对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的猪价持谨慎乐观态度 也和目前行业企业及相关专家观点整体一致 他也提及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较今年上半年低点已有一定恢复 加之每一年能繁母猪生产效率都在增加 明年生猪市场供应是否存在压力仍有待观察 公司也没有在近期大幅增加或减少存栏的计划 对于生猪市场预期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王亚男表示 从监测数据看 今年生猪产能处于低位上涨的陆续恢复阶段 到了四季度 市场生猪供应量比较充足 对猪价形成利空 此外 养殖集团为了完成年度出栏计划 11月份整体的出栏节奏也会相对较快 因此预计四季度生猪价格将呈现震荡下行走势 不过她也称 由于当前养殖成本较低 二次育肥补栏可能仍存 一定程度上将减少猪价下滑幅度 养殖端盈利依然可观

更新时间:2024-11-07 08:18:03

. 九成猪企成本降入14元区间 多公司称仍有降本空间

今年以来 随着行情回暖 A股上市猪企狂揽 ldquo 红利 rdquo 前三季度合计实现盈利超230亿元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 除猪价上升之外 成本大幅下降也是上市猪企业绩飘红的另一重要驱动力 记者统计发现 A股有公开成本信息的12家上市猪企中 在不考虑成本统计方式差异化因素下 有11家猪企成本已降至每公斤14元区间 其中有5家企业成本已降入每公斤13元区间 降本效果显著情况下 多家上市猪企已完成年内成本目标 且表示四季度与明年仍有降本空间 ST天邦 002124 SZ 相关人士表示 ldquo 我们预计明年育肥完全成本可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未来满负荷正常生产后 完全成本可降至12元 公斤以下 rdquo 更有猪企开始冲击12元成本区间 神农集团表示 ldquo 2025年公司养殖业务成本控制目标为 完全成本小于13元 公斤 rdquo 有分析人士认为 ldquo 猪价回暖只是短期利好 成本控制才是猪企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虽然近期猪价有所回落 但在上市猪企今年降本成果的支撑下 相关猪企明年盈利或仍有保障 rdquo 九成猪企成本步入14元区间 谁是降本王 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 在不考虑统计方式差异化因素影响下 A股有11家上市猪企最新成本已降至15元 公斤以下 占比近九成 其中 神农集团 605296 SH 牧原股份 002714 SZ 温氏股份 300498 SZ 天康生物 002100 SZ 和巨星农牧 603477 SZ 甚至已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其中 神农集团9月完全成本为13 4元 公斤 为目前上市猪企成本最低 夺得 ldquo 降本王 rdquo 桂冠 其次分别为牧原股份13 7元 公斤 温氏股份13 8元 公斤和天康生物13 91元 公斤 从降幅来看 有9家猪企年内成本已经下降超1元 公斤 其中 立华股份 300761 SZ 年内下降3元 公斤为最高 其次分别为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和天康生物 年内均已下降超2元 公斤 记者注意到 饲料原料成本下降为今年猪企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 Choice数据监测显示 截至目前 豆粕和玉米均价分别为3074元 吨和2155元 吨 年内分别下降1000元 吨和333元 吨 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ldquo 今年 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均呈下跌趋势 并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成为猪企降本的重要支点 rdquo 生产成绩改善 以及期间费用下降 则成为猪企成本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 牧原股份近期表示 今年以来 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持续下降 9月已降至略低于13 7元 公斤 相比年初的15 8元 公斤下降超过2元 公斤 其中 饲料价格下降贡献50 左右 生产成绩改善和期间费用摊销下降贡献50 左右 ST天邦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 ldquo 公司今年成本降低 一方面得益于饲料原料价格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主要来自生产效率提高及费用节约 rdquo 值得一提的是 从年内成本目标完成情况来看 温氏股份 神农集团 天康生物 立华股份 ST天邦和金新农 002548 SZ 等6家上市猪企已完成年内目标 其余猪企四季度也有望完成目标 有分析人士认为 ldquo 前三季度饲料价格降低的基础上 相关企业降本成果较为显著 预计四季度仍有相应的空间 相关猪企年内成本目标完成情况或较好 rdquo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 ldquo 相关猪企还需要防范饲料原料价格回升带来的成本影响 可以更多地从生产成绩改善方面发力降本 rdquo 多家猪企表示降本仍有空间 明年盈利或仍有保障 在前三季度降本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前提下 多家上市猪企表示 今年内以及明年 养殖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温氏股份相关人员称 ldquo 7月份 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6 9 7元 斤 四季度预计仍有下降空间 rdquo 新希望 000876 SZ 相关人士在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透露 ldquo 从四季度来看 公司成本还有几毛钱的下降空间 大概率12月份我们肥猪的运营场线的成本能降到14元 公斤以下 rdquo ST天邦相关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ldquo 全成本 猪苗成本 增重成本 费用分摊 公司在这几个方面都仍有降本空间 尤其是通过重整改善现金流 提高产能利用率之后 我们预计明年育肥完全成本可以降至14元以下 未来满负荷正常生产后完全成本可以降至12元以下 rdquo 东瑞股份 001201 SZ 近日则表示 公司9月份的完全成本是16 4元 公斤 明年的完全成本目标在15元 公斤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 有成本控制前列的猪企已经计划明年冲击12元成本区间 神农集团近日透露 ldquo 2025年公司养殖业务成本控制目标为 完全成本小于13元 公斤 rdquo 降本增效有望成为上市猪企明年盈利的重要保障 并成为未来抵御低迷周期的护城河 有分析人士认为 ldquo 根据能繁母猪数据 2025年生猪供应量预计在2023年和2024年的供应量之间 因此价格或高于2023年 低于2024年 叠加降本增效 预计养殖端明年仍有利润 另外 猪价回暖只是短期利好 成本控制才是猪企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处于降本效果头部的企业 在猪价低迷时期 有望通过高效的成本管控保持稳定的盈利 rdquo 前述ST天邦相关人士同样表示 ldquo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更趋于规模化 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是成本的比拼 公司盈利空间取决于市场生猪价格以及养殖成本 随着公司冗余产能继续出清与整合 优势产能满负荷率提升 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进 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 同时抵御周期风险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rdquo

更新时间:2024-11-05 11:09:49

. 九成猪企成本降入14元区间 多公司称仍有降本空间 明年盈利稳了?

今年以来 随着行情回暖 A股上市猪企狂揽 ldquo 红利 rdquo 前三季度合计实现盈利超230亿元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 除猪价上升之外 成本大幅下降也是上市猪企业绩飘红的另一重要驱动力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 A股有公开成本信息的12家上市猪企中 在不考虑成本统计方式差异化因素下 有11家猪企成本已降至每公斤14元区间 其中有5家企业成本已降入每公斤13元区间 降本效果显着情况下 多家上市猪企已完成年内成本目标 且表示四季度与明年仍有降本空间 ST天邦 002124 SZ 相关人士表示 ldquo 我们预计明年育肥完全成本可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未来满负荷正常生产后 完全成本可降至12元 公斤以下 rdquo 更有猪企开始冲击12元成本区间 神农集团表示 ldquo 2025年公司养殖业务成本控制目标为 完全成本小于13元 公斤 rdquo 有分析人士认为 ldquo 猪价回暖只是短期利好 成本控制才是猪企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虽然近期猪价有所回落 但在上市猪企今年降本成果的支撑下 相关猪企明年盈利或仍有保障 rdquo 九成猪企成本步入14元区间 谁是降本王? 财联社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 在不考虑统计方式差异化因素影响下 A股有11家上市猪企最新成本已降至15元 公斤以下 占比近九成 其中 神农集团 605296 SH 牧原股份 002714 SZ 温氏股份 300498 SZ 天康生物 002100 SZ 和巨星农牧 603477 SZ 甚至已降至14元 公斤以下 上市猪企成本表财联社记者制 其中 神农集团9月完全成本为13 4元 公斤 为目前上市猪企成本最低 夺得 ldquo 降本王 rdquo 桂冠 其次分别为牧原股份13 7元 公斤 温氏股份13 8元 公斤和天康生物13 91元 公斤 从降幅来看 有9家猪企年内成本已经下降超1元 公斤 其中 立华股份 300761 SZ 年内下降3元 公斤为最高 其次分别为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和天康生物 年内均已下降超2元 公斤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 饲料原料成本下降为今年猪企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 Choice数据监测显示 截至目前 豆粕和玉米均价分别为3074元 吨和2155元 吨 年内分别下降1000元 吨和333元 吨 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ldquo 今年 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均呈下跌趋势 并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成为猪企降本的重要支点 rdquo 生产成绩改善 以及期间费用下降 则成为猪企成本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 牧原股份近期表示 今年以来 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持续下降 9月已降至略低于13 7元 公斤 相比年初的15 8元 公斤下降超过2元 公斤 其中 饲料价格下降贡献50 左右 生产成绩改善和期间费用摊销下降贡献50 左右 ST天邦相关人士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则表示 ldquo 公司今年成本降低 一方面得益于饲料原料价格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主要来自生产效率提高及费用节约 rdquo 值得一提的是 从年内成本目标完成情况来看 温氏股份 神农集团 天康生物 立华股份 ST天邦和金新农 002548 SZ 等6家上市猪企已完成年内目标 其余猪企四季度也有望完成目标 有分析人士认为 ldquo 前三季度饲料价格降低的基础上 相关企业降本成果较为显著 预计四季度仍有相应的空间 相关猪企年内成本目标完成情况或较好 rdquo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 ldquo 相关猪企还需要防范饲料原料价格回升带来的成本影响 可以更多地从生产成绩改善方面发力降本 rdquo 多家猪企表示降本仍有空间 明年盈利或仍有保障 在前三季度降本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前提下 多家上市猪企表示 今年内以及明年 养殖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温氏股份相关人员称 ldquo 7月份 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6 9 7元 斤 四季度预计仍有下降空间 rdquo 新希望 000876 SZ 相关人士在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透露 ldquo 从四季度来看 公司成本还有几毛钱的下降空间 大概率12月份我们肥猪的运营场线的成本能降到14元 公斤以下 rdquo ST天邦相关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ldquo 全成本 猪苗成本 增重成本 费用分摊 公司在这几个方面都仍有降本空间 尤其是通过重整改善现金流 提高产能利用率之后 我们预计明年育肥完全成本可以降至14元以下 未来满负荷正常生产后完全成本可以降至12元以下 rdquo 东瑞股份 001201 SZ 近日则表示 公司9月份的完全成本是16 4元 公斤 明年的完全成本目标在15元 公斤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 有成本控制前列的猪企已经计划明年冲击12元成本区间 神农集团近日透露 ldquo 2025年公司养殖业务成本控制目标为 完全成本小于13元 公斤 rdquo 降本增效有望成为上市猪企明年盈利的重要保障 并成为未来抵御低迷周期的护城河 有分析人士认为 ldquo 根据能繁母猪数据 2025年生猪供应量预计在2023年和2024年的供应量之间 因此价格或高于2023年 低于2024年 叠加降本增效 预计养殖端明年仍有利润 另外 猪价回暖只是短期利好 成本控制才是猪企长远发展的护城河 处于降本效果头部的企业 在猪价低迷时期 有望通过高效的成本管控保持稳定的盈利 rdquo 前述ST天邦相关人士同样表示 ldquo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更趋于规模化 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是成本的比拼 公司盈利空间取决于市场生猪价格以及养殖成本 随着公司冗余产能继续出清与整合 优势产能满负荷率提升 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进 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 同时抵御周期风险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rdquo

更新时间:2024-11-05 08:38:05

. 量价齐升带飞业绩 三大上市猪企营收接近2500亿元 行业高景气度能持续多久?

猪企三季报纷纷报喜 近日 头部猪企陆续披露了2024年三季报 牧原股份 002714 SZ 温氏股份 300498 SZ 新希望 000876 SZ 的三季报显示 前三季度 三家上市猪企均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共实现营收2493 68亿元 分别为967 75亿元 753 84亿元 772 09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 三大猪企提及了市场行情好转和养殖成本下降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业绩向好 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纷纷公布了大手笔分红 牧原股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 31元 含税 分红总额合计45 05亿元 含税 占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40 06 温氏股份则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 5元 合计派发现金9 95亿元 叠加6月份实施的年度分红 温氏股份合计派发现金16 6亿元 ldquo 对于公司发展而言 大笔分红可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认可 提升公司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 分红是直接的收益回报 可以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也反映了公司良好的现金流状况和财务健康度 rdquo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量价齐升带飞业绩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1月第1周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4 63元 公斤 在8月第3周上涨至20 92元 公斤 时至9月第4周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虽回调至18 93元 公斤 但较年初涨幅仍有29 39 处于价格高位 与此同时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在前三季度的生猪销量有明显增长 总量已达到8412 63万头 三大上市猪企分别销售生猪5014 4万头 2156 19万头和1242 04万头 从变化幅度来看 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均同比增长 涨幅分别为6 7 和17 6 新希望小幅下滑 同比下降了4 9 量价齐飞 猪企的盈利能力也随之改善 前三季度 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67 75亿元 同比增长16 64 实现归母净利润104 81亿元 同比增长668 9 而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53 84亿元 同比增长16 53 实现归母净利润64 08亿元 同比增长241 47 新希望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但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营业收入为772 09亿元 同比减少27 67 净利润1 53亿元 同比增长103 97 对于实现盈利的原因 牧原股份表示 由于生猪市场行情的好转和养殖成本持续下降 公司在第三季度取得了良好的盈利 温氏股份指出是养殖产业经营盈利 新希望表示 主要系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 公司猪产业同比减亏所致 ldquo 生猪养殖业Q3业绩提升尤其是头部企业在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一现象折射出多层次的产业变迁与市场逻辑 供需均衡与成本优化双重作用随着疫后需求复苏 加之季节性消费高涨 带动了生猪市场价格回暖 与此同时 企业通过精进管理与技术创新 有效压缩了单位成本 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显着提升 rdquo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 按照往年经验 第四季度即将迎来猪肉季节性消费旺季 这是否意味着行业高盈利的景气期将继续?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随着猪肉消费进入旺季 猪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 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有望保持在正常水平 ldquo 四季度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 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有望保持在正常水平 这对于市场及生猪企业而言 意味着市场环境相对稳定 企业盈利预期明确 这有助于猪企制定更为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市场策略 降低经营风险 实现稳健发展 同时 稳定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投资者对生猪养殖行业的信心保持 促进资本在行业内的良性循环 rdquo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持续降低养殖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 生猪养殖想要保持盈利 除了寄希望于市场行情好转外 持续降低养殖成本同样关键 事实上 三大猪企一直将降成本作为重点工作 并实现了养殖成本的持续下降 据了解 牧原股份9月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略低于13 7元 公斤 相比年初的15 8元 公斤下降超过2元 公斤 温氏股份的8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13 8元 公斤以下 本年度 公司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奋斗目标为14 2元 mdash 14 8元 公斤 新希望的养殖成本维持在14 5元 mdash 14 6元 公斤水平 预计在今年12月降低到14元 公斤 继而对全年总的成本下降带来贡献 ldquo 生猪企业持续发力降低成本 如牧原股份目标成本降至13元 公斤下方 温氏股份成本均值也已来到14元 公斤以下 这些举措对于猪企来说意味着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增强盈利能力 尤其在市场价格波动时 低成本可以提供更大的安全边际 此外 降低成本也是提高企业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rdquo 柏文喜说 支培元认为 生猪企业持续的成本缩减努力 旨在奠定长期竞争力的基石 规模化与智能化相结合 催生更高效的生产流程 打造行业领先地位 成本控制使企业在波动市场中更具韧性 确保利润边际稳定 即使面临行业周期性挑战 也能维系可观的盈利能力 保障企业健康成长

更新时间:2024-11-04 11:05:01

. 新希望 明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增加100万 200万头左右

从新希望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获悉 公司今年生猪出栏量大概会在1500万头多一点 明年预计会增加100万 200万头左右 处在1600万 1700多万头的水平 此外 公司高管还在电话会上透露 ldquo 母猪存栏我们最近也有一定复产 但并不是太多 年底预计会增加几万头的母猪 但具体还不是特别精准 大概比目前的存栏会增加一些 rdquo 小财注 新希望2024前三季度出栏生猪1242 04万头 截至8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74万头

更新时间:2024-11-01 09:22:25

. 新希望 2024年前三季度盈利1 53亿元 同比增长103 97

新希望10月31日公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为772 09亿元 同比下降27 67 归母净利润为1 53亿元 同比增长103 97 其中 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 32亿元 同比下降25 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 71亿元 同比增长256 68

更新时间:2024-10-31 09:48:38

. 日赚1亿元的牧原 天花板不高

核心看点 猪价高企和生猪养殖成本有所下降 是牧原股份实现高利润的关键 当前的生猪产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mdash mdash 既难以出现大规模的产能出清 也没有生猪养殖企业大举扩张 这使得供需波动幅度减小 进一步削弱了猪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尽管牧原股份在成本控制上有进一步改进的潜力 但在一个微利化的行业中 单靠成本控制并不足以大幅推升估值 牧原股份的天花板也因此受限 市场对其估值预期也应该适度降低 10 月 29 日晚 牧原股份披露了三季度业绩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 96 52 亿元 意味着牧原股份平均日盈利超过 1 亿元 创下了过去四年来的最佳表现 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牧原股份的未来走势依然需要保持理性 这是因为 牧原股份作为周期股 牧原股份作为周期股 产业趋势决定了其估值的上限 随着猪周期趋弱 牧原股份的天花板也必然受到限制 何以日赚 1 亿元 最根本的原因是猪价维持在高位 本轮猪价上涨从 5 月开始 从约 15 元 公斤一路上涨到 8 月中旬的 21 元 公斤以上 虽然随后猪价有所回调 但在 10 月前仍保持在 17 元 公斤以上的高位 这一上涨主要受到基本面因素和二次育肥节奏的推动 先说基本面 供给减少主要源自仔猪存栏量下降和育肥环存活率降低 影响生猪中期供应量的因素 一是 6 个月前的仔猪存栏量 这一指标直接影响未来六个月的理论生猪出栏量 二是近六个月内育肥阶段的成活率 我们通过平衡表推算出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的仔猪存栏量持续环比下降 累计降幅近 10 这一趋势预示着从 2024 年 4 月到 7 月 生猪的供应量可能会显著减少 在育肥环节 非洲猪瘟 非瘟 疫情导致育肥猪的成活率下降 这一指标在 2023 年 10 月降至 2022 年初的水平 进一步抑制了生猪的供应 市场的行为干预也推高了猪价 尤其是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现象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来看 今年以来二育呈阶梯式上涨 压栏或者二次育肥都属于市场行为的干预 压栏是指生猪已经达到 110 120kg 正常的出栏体重 养殖户却继续饲养 二次育肥是指养殖户购买正常的出栏猪对其进行再次育肥 养到 150 公斤左右 两者博弈的均是未来 1 3 个月后的猪价 所以该行为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推高猪价 但实际上是增加了整体供给 会进一步拉长猪周期的磨底时间 在基本面和二次育肥节奏的推动下 2024 年 7 月至 9 月期间 生猪 外三元 价格保持在每公斤 17 元以上 而牧原股份的销售价格表现更加亮眼 分别为 18 3 元 kg 19 71 元 kg 和 18 65 元 kg 这是因为牧原股份不仅销售普通商品猪 还包括价格更高的仔猪和种猪 从而推高了其整体销售均价 2024 年三季度 牧原股份的生猪销售量达到 1775 7 万头 其中包含商品猪 1615 万头 仔猪 151 4 万头 以及种猪 9 3 万头 除了猪价高企外 生猪养殖成本有所下降也是牧原股份实现高利润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4 年初 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每公斤 15 8 元 到 6 月已降至 14 元左右 7 月和 8 月进一步降至 13 8 元和 13 7 元 公斤 成本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饲料原料价格下跌和生产效率提升 首先 生猪养殖的整体成本主要由饲料采购 人工费用 折旧摊销 动保成本以及期间费用 如财务 销售 管理等 构成 其中 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约 55 其中核心原材料是玉米和豆粕 2024 年以来 玉米和豆粕的价格持续走低 减轻了牧原股份等养殖企业的成本压力 其次 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疫病减少和防疫水平的提高 从而带动了 PSY 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数量 这也是衡量生产效率的核心指标 和仔猪成活率的提升 尽管牧原股份凭借成本和猪价的 quot 剪刀差 quot 交出了亮眼的财报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 毕竟牧原股份作为周期股 其业绩和估值的上限已经受到了产业趋势的限制 天花板不高 我们之所以认为猪周期正在变弱 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生猪产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mdash mdash 既难以出现大规模的产能出清 也没有生猪养殖企业大举扩张 这使得供需波动幅度减小 进一步削弱了猪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先说为何生猪产能难以大幅出清 我国过去三轮完整的猪周期 每轮大约持续 4 年时间 而本轮猪周期起始于 2018 年 6 月 至今已经持续了 6 年多时间 磨底时间被严重拉长 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深度介入导致生猪养殖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 我国生猪养殖参与者 7 成以上是散养户 这些散养户的规模较小 出栏量通常不超过 500 头 资金实力有限 现在约 70 的养殖户是大规模养殖场 生猪出栏规模在 500 头及以上 这些场所融资能力强 亏损承受力高 即使猪价下跌也能维持或扩大产能 更何况 现在猪价已经能覆盖养殖企业的成本 猪企们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得到修复 所以只靠主动去化是很难驱动猪周期反转的 除非靠被动去化 一是猪病爆发 包括蓝耳病 口蹄疫和非瘟等 二是政策的大幅干预 农业部数据显示 截至 2024 年 9 月 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达 4062 万头 仍高于 39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 猪周期在资本的大幅干预后 的确逐渐失去以往的规律性 慢慢弱化 生猪养殖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 尽管处于本轮盈利周期中 他们也并未像过去那样在盈利周期选择扩大规模 反而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策略 mdash mdash 利用当前的盈利机会来修复它们的资产负债表 猪企们经营策略发生改变不仅是因为预期降低 更关键的是在这一轮猪周期中 猪企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 扩产的能力已大幅减弱 自 2021 年以来 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 4 轮 quot 亏损底 quot 亏损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远超以往周期 这使得企业在上行周期积累的利润几乎被消耗殆尽 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 只有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和天康生物在本轮猪周期中实现了累计归属净利润为正值 而其他一些上市的生猪养殖企业 如 ST 傲农 新希望 ST 天邦 正邦科技 金新农 唐人神 巨星农牧 新五丰和华统股份 在本轮周期内的累计归属净利润均为负值 这些猪企在经历了多个亏损周期后 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利润被侵蚀 资产负债表也受到一定损害 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 多数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超过 60 负债率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 有 6 家猪企的负债率已超过 70 其中两家公司的负债率甚至突破了 80 处于令人警惕的高风险区域 甚至 正邦科技 ST 傲农和 ST 天邦这三家上市猪企已相继出现债务逾期和重整的情况 这在以往的猪周期中是少见的现象 表明本轮周期中的亏损和高负债水平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 持续的深度亏损和高企的资产负债率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双重压力 这直接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压力较大 银行和投资者对生猪养殖企业的融资意愿有所减弱 行业整体的融资环境变得更加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 生猪养殖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大举扩张 而是更加关注财务稳健性 优先考虑如何修复财务状况 控制成本 减少债务风险 也就是说 在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修复之前 生猪养殖企业难以进行大规模扩产 而这种谨慎的经营策略在牧原股份上也有所体现 牧原也在转变 过去逆势扩张 如今在盈利周期选择稳健增长 1992 2014 年 牧原股份用了 22 年时间把生猪出栏规模从 0 头做到 186 万头 初步形成规模化 2015 2022 年 牧原股份开启了规模化扩张进程 除 2019 年受非瘟疫情影响 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出现小幅度下滑以外 2015 2022 年 牧原股份年出栏量持续扩张 由 186 万头增长至 6120 万头 涨幅接近 30 倍 特别是在 2021 年生猪价格低迷时期 牧原股份依然选择逆势扩张 年内出栏量同比增长 122 3 牧原股份靠着规模化成长 成就了 quot 猪茅 quot 实现了巨大的市值增长 牧原股份成立于 1992 年 并于 2014 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上市时市值仅有 84 亿元 截至 2022 年 1 月 13 日收盘 牧原股份市值高达 2907 亿 8 年期间上涨了 28 3 倍 位列 A 股市场 剔除科创板 第 7 位 不过 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牧原股份的经营策略也相应调整 开始放缓扩张步伐 聚焦成本控制 第一个变化体现在生猪出栏规模上 2024 年以来牧原股份生猪销量增速几近停滞 甚至出现缩减 以 2024 年 9 月为例 牧原股份销售生猪 535 8 万头 环比下降了 14 15 同比则微降 0 3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资本开支缩减上 回顾 2020 2021 年 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猪价大幅上涨 这引发了大量资本涌入生猪养殖行业 推动了生猪养殖企业的融资和资本开支高峰期 尤其是对像牧原股份这样采用自繁自养模式的大型猪企而言 维持规模化生产需要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 公司不仅需要自建标准化养殖场 还要雇佣大量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这种模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在 2020 年和 2021 年融资环境较为宽松时 牧原股份通过大量融资支持了其扩张计划 数据显示 2020 年和 2021 年的资本开支分别高达 460 7 亿元和 358 5 亿元 随着猪价的下行以及融资环境的收紧 牧原股份不得不调整其策略 减少资本开支 放缓扩张步伐 甚至 在二季度盈利周期下 牧原股份的资本开支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缩减至 11 86 亿元 与此同时 牧原股份的资产负债率环比下降了 1 78 个百分点 显示出更为保守稳健的经营思路 毕竟 随着猪周期的波动减弱 猪企的成长性将更多依赖于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 而不是依赖于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短期暴利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 猪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养殖成本上 谁能够有效控制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 谁就能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保持竞争优势 牧原股份 2024 年 9 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略低于 13 7 元 kg 年底实现 13 元 kg 的成本目标 更长期的目标是 11 元 kg 尽管牧原股份在成本控制上有进一步改进的潜力 但在一个微利化的行业中 单靠成本控制并不足以大幅推升估值 牧原股份的天花板也因此受限 市场对其估值预期也应该适度降低

更新时间:2024-10-30 16:33:49

下载饲料行业信息网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