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1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天刚蒙蒙亮 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齐艳平便忙活起来 给自家牛羊准备 ldquo 早餐 rdquo 不一会儿 牛羊就围拢过来 纷纷将头埋进料槽吃起来 ldquo 这些饲料是我从镇上的 lsquo 厨房 rsquo 定制的 用的是自家秸秆 牛羊爱吃 长膘也快 rdquo 齐艳平说 以前让他发愁的秸秆 如今成了 ldquo 香饽饽 rdquo 齐艳平家里承包了100多亩地 每年收完玉米 至少剩下30吨秸秆 如何处理秸秆 一直是他的烦心事 当柴火 浓烟呛鼻 做饲料 牛羊会 ldquo 挑食 rdquo 还容易致病 到头来 只好扔在村里的集中场地 兴安盟每年产生秸秆近650万吨 资源化利用曾是难题 另一方面 天然牧草有限 饲草缺口大 需求多 秸秆饲料化 不仅可以实现农牧业资源的有效转化 还能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生态问题 然而 传统的秸秆饲喂方式 消化吸收率低于30 且致病风险高 如何提高秸秆的饲喂价值 这需要加工方式的创新 2023年12月 破壁熟化全混饲草料生产线 又称 ldquo 动物中央厨房 rdquo 在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投产运营 如今的厂房外 成捆打包的玉米秸秆高高摞起 ldquo 这些是我们 lsquo 做饭 rsquo 的主要 lsquo 食材 rsquo 都是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 rdquo 生产线负责人钱可鑫说 厂房内 工作人员正操作小型抓草机 将一捆捆秸秆投入粉碎机 粉碎后的秸秆经过除尘设备处理后 其中的石块 沙土等杂质被一扫而空 粉碎 除尘后的秸秆 随即进入核心工序 mdash mdash 汽爆 车间内的巨型罐体发出轰隆声 持续几秒 室外烟囱随即喷出大量蒸汽 ldquo 这是让秸秆变成 lsquo 营养餐 rsquo 的关键 rdquo 钱可鑫解释 汽爆技术利用高温蒸汽破坏秸秆的微观结构 释放营养物质 提高消化吸收率 同时消除了秸秆上附着的虫卵霉菌 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ldquo 蒸汽的温度 压力和处理时间 都是影响汽爆效果的关键参数 rdquo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金海介绍 营养提升的同时 如何将秸秆做得更美味 中控室内 钱可鑫轻点鼠标 设定好秸秆 糖蜜 菌剂 精饲料的配比 随即启动混合搅拌功能 不到15分钟 一份 ldquo 美食 rdquo 就制作完成了 ldquo 牲畜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口味偏好都有差异 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养殖情况 定制最佳配料方案 rdquo 钱可鑫说 出料口 工作人员正在对料包进行密封 打包 并逐个贴上二维码 ldquo 这是我们正在推广的溯源机制 rdquo 钱可鑫说 在收购原料时 会严格记录其产地 水分 质量等信息 确保从田间到牧场的每一个流程都可追溯 据介绍 ldquo 动物中央厨房 rdquo 年产量3万吨 可满足5000头牛 4万只羊整年的饲喂需求 已在锡林郭勒盟 包头市等地开展推广 不仅精饲料费用省了 牛羊也长膘快 患病少 收益更大 此外 秸秆利用率为98 以上 基本不会浪费 ldquo 这种模式 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促进农民增收 资源节约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rdquo 兴安盟农牧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王玉泉说 下一步将在每个旗县的农牧交错带建设集种 储 加 销于一体的饲草加工基地 再以乡镇为单位建设饲草储备库 加快建立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更新时间:2025-03-31 09:02:07
目前禽蛋 禽肉 牛奶等价格低位徘徊 养殖处于保本或微利阶段 生猪养殖不确定因素多 长期看 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的周期高于高位运行周期 养殖市场低迷情况下 养殖企业如何挺过难关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50 70 降低饲料成本 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 不同规模养殖企业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利用当地廉价的非常规饲料原料 配制低成本合格饲料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应对市场策略 1 非常规饲料原料种类及特点 1 1 非常规饲料的概念 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配方中较少使用 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了解较少的那些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地域不同畜禽日粮所使用的饲料原料并不相同 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日粮是非常规饲料原料 在另一地区或另一日粮中可能是常规饲料原料 非常规饲料原料是区别于传统日粮习惯使用的原料或典型配方所使用原料的一类饲料原料 通常把玉米 豆粕作为常规饲料原料 其它都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 1 2常见非常规饲料 山东非常规饲料资源数量大 种类多 分布广 非常规饲料原料主要包括植物性饲料原料 动物性饲料原料 粪污再生资源及单细胞蛋白质 常见的植物性非常规饲料原料主要包括 1 农作物秸秆 秕壳 主要指小麦秸秆和秕壳 玉米秸秆和玉米芯 高粱秆和秕壳 薯秧 花生蔓等 2 林业副产物 主要指树叶 树籽 嫩枝和木材加工下脚料 3 糟渣 废液类 糟渣主要包括酒糟 酱油糟 醋糟 玉米淀粉工业下脚料 粉丝尾水 果渣 柠檬酸滤渣 糖蜜 甜菜渣 甘蔗渣 菌糠等 废液主要指味精 造纸 淀粉工业 酒精 柠檬酸废液等 4 植物饼粕类 主要是花生饼 棉粕 5 海藻类 主要是海带和紫菜 动物性非常规饲料原料主要有血粉 蹄壳 羽毛粉 肉骨粉 蚕蛹蚯蚓 水产品加工厂下脚料 昆虫等动物性饲料资源 6 粪便再生资源主要包括猪粪 免粪 牛粪 肉鸡粪 蛋鸡粪等 7 单细胞蛋白质主要指酵母粉 1 3非常规饲料的特点 1 营养价值较低 营养成分不平衡 2 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或毒物 不经过处理不能直接使用或必须限制用量 3 适口性差 饲用价值较低 4 营养成分变异很大 质量不稳定 受到产地来源 加工处理以及贮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5 营养价值评定不太准确 没有较为可靠的饲料数据库 增加了日粮配方设计的难度 2 山东省几种常用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 2 1棉粕 或棉饼 是棉籽脱壳取油后的副产物 粗蛋白质含量38 以上 但赖氨酸含量较低 精氨酸含量高 是饼粕饲料中精氨酸含量较高的饲料 大量使用棉粕主要存在的制约因素为棉粕中的游离棉酚 猪摄食游离棉酚过量或摄取时间过长 会导致中毒 因棉粕加工工艺不同 粗蛋白含量和游离棉酚含量也不同 有的生产厂家采用低温脱毒浸提工艺 粗蛋白含量高于50 游离棉酚含量极显着降低 猪饲料中用量可加大到20 以上 蛋鸡可15 以上 未脱毒棉籽饼粕在猪日粮中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0 对于无法判定是否脱毒处理过的棉粕 可在饲料中增加硫酸亚铁含量 从而保证猪的安全 2 2花生粕 或花生饼 花生粕是从花生仁经压榨提炼油料后的产品 富含植物蛋白 适合于禽备水产饲料中使用 山东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 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因压工艺不同 粗蛋白含量不同 一级花生粕蛋白含量不低于51 花生粕氨基酸平衡性差 赖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缺乏 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或是添加其他的蛋白质饲料而使氨基酸得到平衡 猪的生长性能也可达到理想水平 花生粕使用时应注意霉菌感染 特别是黄曲霉菌产生毒素 为了安全 配合饲料中应尽量少用 最好控制在10 左右 花生粕适口性很好 2 3玉米胚芽粕 以玉米胚芽为原料 经压或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 山东是玉米主产区 玉米胚芽粕产量大 玉米胚芽粕中粗蛋白质为18 20 粗脂肪为1 2 粗纤维为11 12 玉米胚芽粕中的氨基酸组成与玉米蛋白饲料的水平相似 但消化率不高 2 4 果渣 有苹果渣 梨渣等 是生产罐头 饮料的果皮 果核及果浆等干燥粉碎的产品 粗蛋白一般在5 左右 有的可达10 果渣中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少 氨基酸 维生素含量也不高 但它有很好的适口性 对于母猪使用效果非常好 而且没有有毒有害成分 对于育肥猪也可以少量添加 主要问题为果渣容易发霉变质 2 5 DDGS 是酒精糟DDG和酒精滤液DDS混合物 市场上分为DDG和DDGS两种 DDGS的蛋白质含量在28 左右 已成为国内外饲料生产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蛋白饲料原料 在畜禽及水产配合饲料中通常用来替代豆粕 鱼粉 添加比例最高可达30 DDGS中富含B族维生素 其缺点是常被霉菌污染 利用率不高 2 6 次粉 次粉的成份由小麦的种皮 果皮 煳粉层 胚以及部分胚乳组成 它的胚乳含量低于标准粉而高于麸皮 种皮 果皮及煳粉层含量低于麸皮而高于标准粉 营养水平依产区品种及制粉工艺 设备而异 次粉中粗蛋白质为12 62 14 75 粗纤维为1 99 5 69 粗脂肪为2 86 8 30 粗蛋白质含量比玉米 9 4 11 3 和小麦 11 1 要高 由于次粉中含有较多的粘性物质 大量使用次粉时 应添加木聚糖酶 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 2 7 麦芽根 是啤酒的副产品 粗蛋白质含量在20 左右 富含B族维生素 对于奶牛 肉羊是很好的饲料 不适做单胃动物饲料 对于猪 鸡来说 能量不高 而且氨基酸组成以酰胺为主 不适宜大量添加 麦芽根可作为粗饲料原料添加于母猪或育肥猪日粮中 将麦芽根发酵处理后可在猪鸡日粮中提高用量 山东省还有其它很多非常规饲料原料 如海岸线藻类资源 屠宰业血粉 加工业糖渣以及沼气发酵后的沼渣等 不同的饲料原料有不同的营养特性 3 非常规饲料原料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一般大型规模养殖场 技术力量强有自己的饲料生产厂 可以单独采购非常规饲料原料 中 小规模养殖场以及散养户 无法大规模采购非常规饲料原料 此时可在饲料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 合理利用当地的非常规饲料资源 由于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局限性 使用时应注意根据各种饲料原料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 2 对非常规饲料原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改善其物理性状 适口性和消化率 提高在日粮中的使用比例 例如 通过发酵 粉碎 膨化或微波处理 可以改善某些劣质饲料的适口性 用酶制剂对某些动物性蛋白原料进行预处理 可以提高它们的消化率 3 含有抗营养因子或毒物的饲料原料 通过加热处理或添加酶制剂 使其钝化或脱毒 例如 在含有非淀粉多糖的非常规饲料原料中 使用葡聚糖酶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等 在植酸水平高的日粮中 使用植酸酶 在含有棉酚的棉籽粕日粮中 添加硫酸亚铁等 4 设计配方时 根据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和有害成分含量 来确定它在日粮中的最大用量 并根据其它原料的营养特性 适量增减氨基酸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用量 使整个配方营养均衡 5 用新非常规饲料原料时 有条件最好能直接分析或评定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 特别是可利用营养的含量 例如 有效能值 有效赖氨酸 有效磷等 或者选用或参考可靠的饲料数据 无法判定其营养价值时 可咨询高等院校 科研单位或其他专业机构 6 根据猪品种及生理阶段差异配置相应日粮 地方猪种耐粗饲 日粮粗纤维含量可适当提高 母猪妊娠前期 利用粗纤维能力强 日粮粗纤维含量高 育肥猪较保育猪耐粗饲 7 利用非常规原料时 确保原料的卫生与安全 原料含水率高 易霉变 糖渣残余糖分含量高 夏季应及时利用 酱油渣含盐分高 应脱盐处理后再用 4 几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加工利用技术 4 1 发酵技术 将一些非常规饲料原料与某些菌种混合 在一定的温度 水分 添加比例 发酵持续时间等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后 非常规饲料原料中的粗纤维被降解 适口性改善 原料中的毒物或抗营养因子被破坏 从而提高原料的适口性 营养价值及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果渣发酵 棉粕发酵脱毒等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4 2 加酶技术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 已成为普遍应用的技术 利用植酸酶 降解植物饲料原料中的植酸磷 可提高原料中有机磷的利用 对于次粉 豆粕日粮或次粉 杂粕日粮 添加木聚糖酶 葡聚糖酶 纤维素酶 蛋白酶等复合酶 可破坏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 提高猪的利用率由于玉米 豆粕价格升高 肉猪 肉鸡价格降低 不顾饲料成本而盲目追求动物最快生长速度 目前并不可行 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代替玉米 豆粕 尽管实际使用效果比玉米豆粕型日粮效果差 但在原料价格不断攀高的时候 只要找到生长速度与饲料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仍然可以 该平衡点 就是使用合理的饲料成本取得合理的养殖效果 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配制合格饲料技术上可行 其实质就是在掌握各种非常规原料特性的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 降低饲料成本 扩大养殖投人与产出比 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养殖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配制合格饲料 不但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还可以消纳一些农作物废弃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一举两得
更新时间:2024-04-10 14:07:01
响颗粒饲料制粒质量 稳定度和硬度 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原料组成 粉碎粒度 调质 环模 冷却等 其中饲料的原料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 Wilson 1994 Turner 1995 饲料原料不同 对颗粒质量的影响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文章从饲料原料的角度 就影响颗粒饲料制粒质量的因素作一综述 1 不同原料成分的制粒特性 饲料原料的制粒性能是指原料被压制成颗粒的难易程度 影响原料制粒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物料的容重 粒度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纤维 含水量 摩擦性和防腐性等 其中饲料原料的组成成分 粒度 含水量对制粒质量的影响最为显着 配方中的各种原料组分对颗粒饲料稳定度 PDI 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根据不同原料对 PDI的影响程度不同 Boerner 1992 研究了一些常用原料的颗粒质量系数 PQF 如表1所示 PQF 越大的原料 制出的颗粒越结实 PDI越高 反之制出的颗粒越松散 PDI越低 如PQF较高的膨润土和木质素 一般被作为粘结剂来使用 又如酸性油 POF 为 40 这说明物料中的油脂含量越高 颗粒的 PDI就越低 压制的颗粒越松散 一个科学的配方 既要考虑动物的营养需求 又要从原料特性考虑配方组成对制粒质量的影响 Boerner 1992 推荐一个饲料配方的颗粒质量系数至少应大于 4 7 1 1 淀粉和糖类 淀粉要发挥其功能特性 首先要通过加热 破坏原来的分子结构 使之发生分子内重排 即形成煳化淀粉 Schwartz和Zelinskie 1978 糊化淀粉具有一定的粘性 可提高颗粒饲料的耐久性和成型性 因此在制粒过程中 淀粉常常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 不同来源的淀粉的煳化温度 见表2 和结合力不同 大麦和小麦的淀粉的结合力比较高 而玉米和高梁就不太理想 这是由淀粉本身的质量所决定的 秦玉昌等 2001 Wood 1987 研究发现 饲料中糊化淀粉的数量与颗粒饲料的颗粒质量有关 随着煳化淀粉比例的增加 颗粒饲料的硬度和稳定度增加 其提高颗粒质量的机制可能是 淀粉颗粒煳化后 直链淀粉会迅速变成双螺旋结构 并以氢键的形式相互聚集成半品质状态 但是 制粒中的粘合也可能发生在支链淀粉中间 这是因为双螺旋结构也可形成于支链淀粉的末端 在煳化过程中 在淀粉或纤维素的表面把不同物料颗粒粘合到一起 Moran 1989 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可能是影响其制粒特性的主要原因 其他成分可能通过直链和支链淀粉来影响颗粒质量 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这两种淀粉的比率对饲料颗粒质量 PDI和硬度 的影响 原料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与颗粒质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而且没有研究发现抗性淀粉与颗粒质量的关系 MacMahon 和Payne 1991 淀粉的功能特性与颗粒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受饲料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即影响淀粉的糊化 水分的存在可能是淀粉煳化的先决条件 Lund 1984 报道0 3 1 水 淀粉 的比例是淀粉煳化的必要条件Eliasson 1980 也报道 淀粉要达到完全煳化 水和淀粉的比例至少要做到1 5∶1 这些研究揭示 水分是淀粉煳化的限制因素 在调质过程中 水分一般以蒸汽的形式添加到饲料中 一般是3 左右 作为一种粘合剂 粒子表面的淀粉完全煳化 所起到的粘合作用就足够了 Thomas和van der Poel 1996 Eliasson 1981 报道 增加淀粉悬浊液中油脂的比例 会减少糊化淀粉的生成 但是Lund 1984 通过热谱扫描发现 增加油脂的比例 没有使煳化所需的热量和温度增加 这表明油脂不影响淀粉的糊化 总的来说 饲料中淀粉的含量越高 颗粒越易成型 制粒质量越好 但是淀粉含量过高也不利于制粒质量的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淀粉含量过高 蛋白质的含量降低 使其制粒性能受到了影响 如果淀粉在制粒调质前就已煳化 则不利于高质量颗粒饲料的生产 这就是在生产乳猪料时 要限制膨化玉米用量的原因 一般不超过能量饲料的70 熊先安等 1999 另外 如果淀粉煳化发生在颗粒表面 不但不能改善颗粒饲料的质量 反而会使质量更为低劣 熊易强 2008 对于含谷物比较高的饲料 在调质时应该采取大的蒸汽量 使淀粉充分煳化 提高制粒的质量和养分的消化率 糖类冷却或干燥时 会在物料粒子之间发生重结晶 形成固 固粘合 糖类的粘合特性可能与这种固 固粘合作用有关 Friedrich和Robohm 1982 认为糖类的添加会提高颗粒饲料的稳定度 PDI Aumaitre等 1978 发现 饲料中萄糖 蔗糖和高浓度果糖糖浆的添加量 没有显着影响颗粒饲料的稳定度 PDI 当用等量高浓度果糖糖浆代替10 蔗糖时 制粒机的制粒产量却提高了 14 同时降低了颗粒硬度 这可能是由于没有采用蒸汽调质 因为水分只有以蒸汽的形式充分添加 蔗糖才能充分溶解 发挥其对颗粒质量的御敝琖蜷黯极作用 增加饲料中糖类的添加量 会增大制粒电耗 这是因为糖类增大了物料与环模间的摩擦力 糖类的添加也会增大发生美拉德反应的风险 尤其是水分充足时 自由醛基与氨基酸结合 在增加粘性 提高颗粒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饲料营养价值 Van Barneveld 1993 Hendriks等1994 1 2 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NPN 在饲料工业中 蛋白质常作为粘合剂 在不同物料粒子之间发挥着粘合作用 在混合 加热 调质 水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引起蛋白质三维构像的改变 蛋白质分子形成蛋白质纤维 在不同粒子之间形成粘合 Moran 1989 Wood 1987 研究表明 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的部分变性会提高颗粒饲料的稳定度和硬度 Howell 1991 报道 蛋白质和其他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共价键 静电作用力 范德瓦尔斯力 氢键等均会影响颗粒饲料的硬度和稳定度 制粒过程可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这可能会降低蛋白质 尤其是赖氨酸 和糖类的利用率 这种现象突出了颗粒质量和饲料营养价值的矛盾 Van derPoel 等 1995 饲料中含天然蛋白质高 制粒效果就好 其中植物性蛋白比动物性蛋白更有利于制粒 蛋白质饲料的最佳热变性温度 一般在60 77℃之间 杨在宾 1997 这时会表现出良好的热塑性和粘结性 压制出的颗粒在冷却后硬度较大 产量较高 但是非蛋白氮 特别是尿素 过高时 一般尿素的量不能超过6 制粒产量就会下降 杨在宾 1997 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因此在压制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时 水分的添加量不宜过多 应当控制蒸汽添加量 如果添加过高 蛋白质会因胶化而堵塞模孔 导致制粒失败 1 3 油脂 众所周知 饲料中的游离脂肪不利于颗粒饲料的稳定度和硬度的提高 Van Vliet 1981 但是能提高制粒效率 Friedrich和Robohm 1981 这是因为游离脂肪具有润滑的效果减少了压粒时物料通过模孔时的摩擦力和制粒压力 Walter 1990 使物料通过模孔时的流动性好 促进颗粒饲料的成型和压出 马岩 2010 熊先安等 1999 但是细胞内脂肪却没有如此明显的作用 如表3所示 脂肪含量超过2 时 颗粒会发生软化 松散 脂肪的疏水性还会影响其他水溶性成分的粘合效果 导致饲料的粉化率升高 同时还会增加回机率 降低生产效率 Richardson 和Day 1976 因此 在生产中为了减少粉尘和满足营养需要 必须向饲料中添加较多的油脂 gt 3 往往在混合时添加2 其他的部分采用制粒后喷涂工艺添加 脂类的氧化和酸败也会降低颗粒饲料的物理性质和养分利用 Voragen 等 1995 1 4 纤维素 纤维素可以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部分 纤维素溶于水会引起高粘度 Fr oslash lich 1990 Lo 1990 这就解释了不同种类纤维素所表现的不同制粒性能的原因 水溶性纤维素所包括的葡聚糖 木聚糖和果胶 能极大提高饲料的粘度 并且在大粒度物料颗粒间充当填充剂 降低饲料的孔隙度 提高颗粒的完整性 硬度和稳定度 调质时间 PH 调质温度 水分含量 压力 热量都能改变可溶性纤维素的状态 是发挥功能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但是由于饲料原料和加工过程的复杂性 很难从数量上评价纤维素水溶作用对颗粒质量的影响程度 不溶性纤维素通过在不同粒子和纤维素之间形成折叠和缠绕来发挥作用 由于纤维素的硬度和弹性 其颗粒成型效果比较差 通常与粘合剂或具有结合力的成分 如淀粉 蛋白质等 一起使用 纤维含量过高时 10 15 以上 不仅会影响动物的采食和消化吸收 还会增加物料通过模孔时的摩擦力和机械磨损 降低生产效率 武文利 2004 同时饲料的加工过程造成细胞壁或其内成分发生美拉德反应 这可能会影响木质素的含量和细胞壁的特性 并降低饲料的养分利用率 VanSoest和Mason 1991 对于含纤维素较高的奶牛和免的饲料 在调质时要采取小给气量 因为纤维素吸水性差 影响水热调节 1 5 无机质 无机质主要包括石粉 骨粉 磷酸氢钙 沸石粉 膨润土等一些矿物质 这类物质不具有粘合力 不利成型且会增加模孔阻力 鲍英华 1998 马文智 2005 有的还具有腐蚀作用 会加快对机器的磨损和破坏 但是膨润土和沸石等矿物质颗粒内部具有较大空腔表面积 有吸水脑胀性 润滑性 具有粘结作用 添加1 2 可增加粘性 钟光明 1997 提高颗粒硬度 但含量过高对制粒不利 1 6 糖蜜 糖蜜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提供能量 加入适量糖蜜 在制粒时可起到粘结剂的作用 增加物料间的结合力 提高颗粒的硬度和稳定度 有助于改善物料的制粒性能 马文智 2005 武文利 2004 但是添加过多则易使颗粒软化 破碎 黄中华 1997 牛饲料是典型的含较低谷物水平 而液体饲料如糖蜜等添加量较大的饲料 对于这类饲料 在蒸汽调质时要适当控制蒸汽的添加量 添加很少或不加蒸汽 舒根坤 1995 邢建军 2001 1 7 热敏性饲料 热敏性饲料主要包括脱脂奶粉乳清粉 蔗糖 葡萄糖等 此类物质受热后粘性显着增加 可起到粘结剂的作用 提高颗粒硬度 降低粉化率 鲍英华 1998 武文利 2004 但是这些成分是热敏性的 当温度达到60℃时 即开始焦化 严重时可引起模孔堵塞 钟光明 1997 影响颗粒饲料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当热敏性饲料原料含量较高时 一般采用低压蒸汽和小给气量 降低调质温度 使调质后温度在50 60℃之间或采用薄压模 熊先安等 1999 1 8 粘合剂 常用的粘合剂有粘土 膨润土 木质素磺酸盐 聚中基脲 alpha 淀粉等 马文智 2005 有些粘合剂除了具有粘合作用外 还具有润滑作用如纤维素的加工副产品磺酸木质素和可溶性植物胶瓜尔胶 既能促进物料的结合 又能润滑环模 降低制粒能耗 刘学良 1999 对制粒性较差的物料 适当添加粘合剂能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和稳定度 并可减少制粒过程中的粉尘损失 对于含谷物较少而含粗纤维较多的奶牛料和免料 可适当添加粘合剂 如膨润土等 来提高其饲料的粘合力和稳定度 2 原料的物理性能 2 1 原料容重 原料的容重越大 在制粒时越易于成形 殷波等 2001 凡原料的容重小于 0 33t m为轻质原料 而大于 0 4t m rsquo 为重质原料 见表 4 轻质原料结构松散 在压粒时产量低 电耗较高 硬度低 含粉率偏高 重质原料的制粒效果较好 硬度较高 含粉率低 2 2 原料粉碎粒度 如图2所示 原料粉碎粒度与颗粒饲料硬度的关系 陈中兵 1998 因此 从颗粒料的生产效率和颗粒质量的角度考虑 物料粉碎的越细 颗粒质量越好 宋春风等 2010 饲料原料的粉碎粒度可分为粗粒 中粒 细粒3种 其粒度的大小决定着饲料组分的总表面积 周根来 2010 马岩 2010 饲料原料的绝热性能通常比较好 即热传导系数低 在一定的时间内 热量和水分在其中的传导比较缓慢 物料的粉碎粒度越小 其颗粒的比表面积就越大 调质时水蒸汽就越容易穿透颗粒内部 同时热量和水分的传导速度就越快 淀粉和蛋白质等煳化越完全 调质效果就越好 这时的物料因为吸收了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就会变软变粘 在压粒很容易成形 而且压出的颗粒表面光滑 无裂纹 硬度高 粉化率低 同时制粒效率高 对模孔的磨损小 如图3所示 如果粉碎过细 在淀粉煳化的过程中 先煳化的淀粉容易粘结在一起 将未煳化的颗粒包裹起来 不能吸收外界的热量和水分 煳化效果反而不好 同时 因粉碎细度的增加而带来的粉碎成本的提高也不容忽视 也就是说 并不是粉碎的越细越好 要综合考虑产品质量 粉碎成本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来决定原料的粉碎粒度 陈中兵 1998 认为 制粒用的细粉应 100 通过 14 目筛 压制小颗粒时 物料最好粒度是全部通过8目筛 留在 25 目筛上物不超过为25 比较理想的原料粒度分布见表5 李艳聪等 2011 李令芳 2008 认为 应根据畜禽品种和颗粒料的直径大小来合理选择粉碎机类型和筛片规格 见表6 一般要求普通鱼饲料的粉碎粒度为60目以上 而鳖 虾等慢食性动物的饲料 应粉碎至100 过80目筛 秦玉昌等 2001 2 3 原料水分 水分和温度是淀粉煳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而水分含量尤为重要 原料的含水量不仅影响粉碎效果 而且影响制粒工艺过程中的调质效果 在蒸汽调质的过程中 要以蒸汽的形式添加 3 5 的水 以水蒸汽的形式每增加1 的水分 物料的温度便会增加15℃ Turner 1995 若原料水分过高 就需要减少添加蒸汽量 在减少蒸汽量的同时 就减少了热量的供给 同时水的比热系数又很大 所以大量的热被水吸收 此时 物料的水分虽然适中 但是温度却达不到调质要求 淀粉的煳化和蛋白质的变性不彻底 纤维素也难以软化 熊先安等 1999 调质的效果差 粒料难以成型 硬度低 从而会影响制粒质量 若物料水分太低 按照正常蒸汽需要量来添加 淀粉煳化时就会吸水不足 煳化程度低 就会影响颗粒内部的粘和力 影响制粒质量 但是如果增加蒸汽添加量 物料的温度就会偏高 冷却时导致大量的水蒸发 这可能会使饲料成品水分过低 硬度太大 出现裂纹 颗粒变脆等 这样不仅会影响制粒质量 而且还会影响动物采食量 为保证制粒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 原料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12 13 以不超过 13 为宜 鲍英华 1998 调质后的物料水分一般在 16 18 之间 如继续增加 制粒机便有堵塞的危险 3 总结与展望 由于饲料原料成分的变化 例如淀粉的糊化 蛋白质的变性 糖和盐分的溶解和重结晶 这都会影响颗粒饲料的稳定度和硬度 这种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 都同样重要 应该根据饲料配方中主要原料的理化特性评价整体物料的制粒性能 然后选择最适宜的加工工艺条件 以保证满足生产效率 颗粒质量和动物生产的要求 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很多 除饲料原料因素以外 从饲料生产工艺的角度 来控制和改善颗粒质量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07 14:42:53
前言 甘蔗是光合能力最强的C4作物 也是人类迄今所栽培的生物量较高的大田作物之一 一般作为制糖的原料 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和印度 中国位列第三 我国的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 云南 广东 贵州等南方省区 总产量7000 多万t 1 甘蔗渣是甘蔗制糖压榨后的渣滓 质地粗硬 每生产出1吨的蔗糖就会产生约1吨的蔗渣 2 根据云南糖网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6年2月底 2015 2016榨季仅广西就已生产湿蔗渣 水分约50 约820万 t 目前 广西70 80 的甘蔗渣都是直接作为糖厂锅炉燃料被燃烧掉 得不到有效利用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危害 3 甘蔗渣纤维成分丰富 如经适当加工处理可作为良好的粗饲料 不但可以缓解现今饲料资源紧缺的状况 而且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又减轻环境污染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就甘蔗渣的营养成分及预处理 甘蔗渣的饲用价值以及甘蔗渣资源作为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甘蔗渣的营养特点 甘蔗渣的营养成分中 尤以纤维含量最多 蛋白 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少 甘蔗渣一般含干物质 90 92 粗蛋白质约1 5 粗纤维 44 46 粗脂肪约0 7 无氮浸出物约42 粗灰分2 3 4 此外 甘蔗渣的农药残留量比其他秸秆作物都要低 这是它的另一大优点 1 对于甘蔗渣的营养成分 不同地区 不同时期的也有所差异 表1列出了不同地区 不同时期进行的一些研究中甘蔗渣的营养成分 2 甘蔗渣饲料化的难点 甘蔗渣虽然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饲料资源但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使甘蔗渣在饲料中的直接应用受到了限制 其饲料化有很多难点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木质化程度高 甘蔗渣中木质素含量约为20 11 牛和其他反刍动物可以消化甘蔗渣中的纤维素 果胶和糖分 但不能消化木质素 而且木质素成分还会影响其它纤维物质的消化 因此 要使瘤胃微生物能高效利用纤维素 应当破坏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结合层 降低纤维素结晶度 12 2 保存困难 甘蔗渣的水分含量较高 一般在50 左右 并且其中还含有糖等适宜细菌繁殖生长的营养物质 因此极易腐败 且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甘蔗渣体积密度小 占用空间大 13 3 适口性差 如不添加糖蜜或其它诱食剂 甘蔗渣的适口性很差 动物不容易接受 14 4 不易消化 甘蔗渣粒度较大 如不进行粉碎或粉得不够细 其中的木质素含量便相对较高而损害和扰乱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 有资料表明 反刍动物直接消化甘蔗渣所消耗的能量大于其从甘蔗渣中所获取的能量 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时 有机物消化率只有 20 25 或更低 15 16 3 甘蔗渣的处理方法 甘蔗渣具有养分低 适口性差 消化率低等缺点 直接饲喂动物采食量低 所以应该进行预处理目前甘蔗渣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可归结为以下几类需要指出的是 处理方法一般都不是独立进行的 为了处理效果更好 一般是几种方法交叉复合进行 1 物理处理法 通过粉碎 蒸煮 高压蒸汽裂解及辐射等方法处理甘蔗渣 主要是为了降低蔗渣结晶度 破坏其木质素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结合层 提高纤维素降解率 同时降解部分纤维素类物质生成寡糖或二糖单糖等物质 高压蒸汽膨化能有效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紧密结构 目前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行业 陈彪等 17 利用高压蒸汽裂解处理蔗渣 有效的破坏了蔗渣纤维 处理后的蔗渣还原糖浓度明显提高 巴西圣保罗大学农学院采用高温高压膨化处理甘蔗渣作牛 羊 鱼的饲料 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18 超声波处理本来对纤维素结构影响不大 但王淋靓等 19 利用超声辅助碱性双氧水法预处理甘蔗渣发现 与无超声辅助相比 纤维素含量提高了8 69 超声能够提高蔗渣纤维对试剂的可及度和反应性能 缩短反应时间 提高反应效率 物理法操作简单 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能耗大 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蔗渣主要的物理法预处理是高压蒸汽膨化处理 2 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酸 碱 有机溶剂等处理甘蔗渣 使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部分降解并除去木质素 常用的化学处理法主要有碱化处理和酸化处理 目前研究最多 效果最好属碱处理 谢勇等 20 研究了不同处理 碱化处理 氨化处理 复合处理 甘蔗渣纤维类物质的瘤胃降解特性 以7 NaOH 碱化与复合处理最佳 不仅提高了其营养物质的降解率 还提高了蔗渣的采食量 毛华明等 21 分别用尿素 Ca OH 和 NaOH 处理甘蔗渣ADF NDF和木质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以NaOH的效果最好 当NaOH用量为80 g kgDM时 甘蔗渣营养价值可达中等羊草的水平 Change等 22 发现添加氢氧化钙可以提高瘤胃甘蔗渣的酶解程度 如木质素含量降低14个百分点 且证明每克干物质中添加0 1g氢氧化钙为最宜 杨家晃等 23 用 8 Ca OH 处理的皮髓质混合蔗渣与菠萝渣青贮 其干物质消化率达61 53 与常用饲料象草相似 Gandi 等 24 在 100℃下 用10 氢氧化钙溶液浸泡甘蔗渣1h后 使瘤胃48h的干物质消化率从 30 8 提高到 62 7 Kivasis 等 25 对甘蔗渣进行化学处理后 纤维降解以及甲烷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着提高 李积华等 26 利用碱处理的甘蔗渣 纤维素的含量从 54 43 增加到 78 27 此外 也有有机溶剂处理蔗渣的报道 石锦志等 27 研究了利用离子液体1 丁基 3 甲基咪唑氯盐 bmim Cl 对甘蔗渣中的纤维素直接溶解并再生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能很好地将甘蔗渣中的纤维素同半纤维素 木质素分离 即离子液体能很好的分离提纯甘蔗渣中的纤维素 化学处理法操作较简单 效果明显 是目前蔗渣处理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尤其是NaOH 碱化法最为常用 但是酸碱溶液对设备的腐蚀性大 同时化学处理法处理蔗渣的原料损失较严重 而且若处理液处置不当 必然会带来处理废液的二次污染问题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法的应用 尽管如此 碱化法仍然是目前最常用 最有效的方法 3 生物处理法 微贮处理法 生物法处理主要是利用酵母 细菌 放线菌等微生物处理甘蔗渣 使蔗渣部分降解成易于被动物体利用的糖类物质 同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生成蛋白质 氨基酸 还原糖等营养物质 使处理后甘蔗渣的适口性 产品风味和营养价值得以明显改善采用微生物发酵 提高甘蔗渣的蛋白质含量 改善其营养结构 使其成为一种优质饲料 是目前蔗渣处理的新方法 吴谦等 28 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生产单细胞蛋白 甘蔗渣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接种微生物进行混合发酵 于32℃振荡培养108h 发酵干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为 260 g kg 大大提高了甘蔗渣的粗蛋白 林清华等 29 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 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生产单细胞蛋白 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是甘蔗渣原材料的12倍以上 帅军 30 利用蔗渣微生物共发酵制备单细胞蛋白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另一副产物 营养丰富 与甘蔗渣恰好形成互补 以蔗渣 糖蜜为主要原料生产饲料成为热点 胡咏梅等 31用黑曲霉 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三种菌种 以蔗渣和糖蜜为主要基质 并优化相关工艺条件 发酵后的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到 11 48 香味 适口性较蔗渣大为改观 可用做牛 羊等的饲料 徐雅飞 32 利用甘蔗渣 甘蔗糖蜜生产发酵饲料 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产品外观和风味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适合用作饲料饲喂草食动物 许伟 33 利用蔗渣吸附糖蜜酵母浓缩废液制发酵饲料也取得了较好结果 生物处理法最大的难点就是高效的菌株不容易筛选到 目前的菌株处理效率低 时间长等制约了此法的应用 但微生物具有容易进行遗传操作 培养基来源广泛低廉等特点 加上目前微生物各种技术手段的高速发展 微生物处理甘蔗渣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4 复合处理法 复合处理法指的是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两种或三种方法的交叉复合处理 一般先把甘蔗渣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 再接种微生物或者青贮 处理的甘蔗渣往往比单独处理的效果要好 韩丙军等 34 先对蔗渣进行物理处理 rarr 化学处理 处理后的甘蔗渣用来过滤胶厂的废水 即利用蔗渣提供C元素 胶厂含氮钭铒羿师巣铕烫伯杷始水提供氮元素 以达到一定的C N 然后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 发酵产物的粗纤维 粗灰分 粗蛋白含量与不同牧草相比 基本无较显着差异 可满足热带地区常见牧草的营养元素要求 可开发作为饲料原料 此外 还有很多蔗渣处理的相关报道 35 41 4 甘蔗渣在动物饲喂中的应用 由于反刍动物对粗纤维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所以甘蔗渣在反刍动物生产上应用较多 有研究报道了甘蔗渣可以替代传统的粗饲料原料运用到反刍动物营养上 并且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如作适当处理 甘蔗渣可提供高达20 的反刍动物食粮 但这种利用途径尚不很普遍 21 近些年 甘蔗渣作为粗饲料资源在牛 肉牛 奶牛 的应用研究较多 羊等其他反刍动物也有应用 其他猪 虾等非反刍动物也有报道 4 1 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甘蔗渣可作为一种廉价的粗饲料进行开发利用 而甘蔗稍叶 糖蜜能弥补甘蔗渣的蛋白不足 适口性差等不足 甚至可以用全株甘蔗饲喂 杨世平等 43 利用全株甘蔗育肥肉牛试验发现 单独饲喂全株甘蔗 牛只出现厌食现象 但补饲肉牛浓缩料0 5kg 头 middot 日 又取得了良好效果 可能是浓缩料中蛋白质含量高 与甘蔗中的能量刚好有互补作用 所以甘蔗采食量较大 徐英等 44 利用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饲养肉牛效果显着高于全株玉米青贮 两者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340g和1040g 饲喂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的肉牛的利润提高 60 86 Roman 等 45 关于青贮甘蔗的研究表明 肉牛育肥期间饲喂甘蔗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相比 肉牛干物质采食量有所降低 分别为10 1kg 占体重的2 3 和 10 5 kg 占体重的 2 4 但牛的日增重和屠宰重均无显着差异 发展全株甘蔗饲喂能解决甘蔗渣营养价值低 适口性差的问题 且甘蔗产量高 又与常规牧草形成季节上的互补 意义重大 甘蔗渣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牛的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 蚁细苗等 4利用膨化蔗渣替代玉米秆青贮作为粗饲料进行肉牛饲喂实验 结果表明 饲喂膨化蔗渣肉牛采食量大 增重明显 平均日增重比玉米秆青贮组提高了36 7 饲料成本大幅度降低比玉米秆青贮组降低28 8 冯定远等 47 研究产奶牛对碱化甘蔗渣消化利用情况 结果表明 碱化甘蔗渣在日粮平衡的基础上代替部分干草和玉米青贮及少量精料 约占日粮干物质的 20 是完全可行的既不影响日粮的采食量 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氮的代谢利用 也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Menezes 等 48 研究认为 饲喂新鲜甘蔗渣优于储藏72h后的甘蔗渣 碱处理后青贮与不经处理直接青贮的蔗渣饲料饲喂肉牛 也有明显差别 经碱处理后青贮的蔗渣饲料牛只采食量大和日增重都要更好 且屠宰后对牛的肝脏 肾和肌肉分析发现 钠的增加也在最低水平 对肉质没有影响 49 以制糖工业副产物为主要原料 再辅以其他营养物质饲喂肉牛 也是一种较好选择 杨白等 50 以甘蔗渣 糖蜜 尿素和木薯粉为原料 按一定比例混配 对越冬黄牛进行饲喂试验 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但同时也指出 虽然甘蔗渣适口性有所提高 但仍较差 应适度加喂甘蔗叶 青贮料等 唐书辉等 51 用同一品种的新鲜蔗稍与甘蔗渣 糖泥按80 5 15的比例混合 分成3份 分别为不作任何处理 氨化处理和微贮处理 结果表明氨化处理后的甘蔗副产品完全可以替代普通饲草资源 可替代部分精料饲养肉牛 此外 也有甘蔗渣在羊方面的报道 52 4 2 在其他动物的应用 由于甘蔗渣的特点 一般都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研究较多 作为非反刍动物的饲料研究报道较少 但也有报道 夏中生等 53 利用糖蜜酒精废液与蔗髓混合后 采用多菌种发酵技术进行固体发酵 得到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并饲喂猪 经过与喂普通饲料对比发现 饲喂经过发酵后的甘蔗渣对猪的日增重没有影响 但降低了饲料消耗 降低了饲饲养成本 福建宁德农科所的陈传村 54 使用甘蔗渣饲喂家兔 增重和肉料比都与草粉相当 但蔗渣无疑更具价格优势 此外 在鸡 虾等都有零星报道 55 57 5 前景展望 甘蔗渣作为制糖工业中最大宗的副产品 其价格低廉 集中易收集 将其饲料化具有可行性 发展前景广阔 但是在畜牧生产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甘蔗渣这种粗饲料资源 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甘蔗渣饲料批量生产的工艺和流程 首先要联合各糖厂和饲料加工企业来共同处理解决甘蔗渣的保鲜及贮存问题 其次还有待研发出高效节能的甘蔗渣预处理设备 来解决甘蔗渣的质地过硬 适口性差等问题 另外还需要研究出对甘蔗渣进一步加工处理的方法 如青贮微生物发酵等处理方法来提高甘蔗渣的饲用价值 最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甘蔗渣适宜的添加比例 饲喂方式以及在其他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为甘蔗渣饲料资源在畜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更新时间:2024-03-22 14:54:46
1 大麦 外观特征 大麦呈淡黄色椭圆锥状物质 营养价值 裸大麦的粗纤维含量为2 0 与玉米相当 皮大麦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为4 8 无氮浸出物含量为67 以上 主要成分为淀粉 其他糖约占10 主要是非淀粉多糖 含量分别占干物质的6 25 6 93 和3 85 4 51 故大麦的生理有效能值低于玉米和小麦 每千克含代谢能11 21 11 30MJ 鸡 蛋白质含量为11 13 蛋白质的品质是能量饲料中较好的 氨基酸的组成中赖氨酸 蛋氨酸 色氨酸 异亮氨酸等含量高于玉米 尤其是赖氨酸含量为0 43 比玉米几乎高出一倍 矿物质含量仍为钙 0 04 0 09 少磷 0 39 0 33 多 钙磷比例不恰当 相对于小麦和玉米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较少 约占总磷的46 15 48 49 大麦含微量元素铁较高 但含铜较低 饲用价值 总体而言大麦的饲用价值较玉米低 用来喂猪 家禽和牛的饲用价值为玉米的88% 80%~85% 鸡 和90 牛 通常情况下 大麦不宜用来配制仔猪饲粮 但有研究表明 将大麦进行加热处理后 能显着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 比生大麦 用大麦饲喂育肥猪 以不超高25 为宜 并可获得质量较高的 有利于加工的硬脂酮体 大麦对鸡的饲用价值明显不如玉米 在肉仔鸡饲粮中用量以不超高20 为宜 育肥鸡最好控制在10 以下 大麦是反刍动物优良的精料 在奶牛精料补充料用量上以控制在40 以内为宜 品质鉴定 2 椰油粉 外观特征 淡黄色粉末 营养价值 是以椰子油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的一种新型能量饲料原料 椰子油富含中短链脂肪酸 幼龄动物非常容易消化吸收 相对其它油脂有着极大的优势 新鲜椰子油经过特有剪切均质工艺 将脂肪颗粒加工成更小的脂肪微粒 并经过乳化工艺均匀包被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中短链脂肪酸吸收 转运途径简单高效 吸收后不需要重新合成直接进入血液 可以快速给幼龄动物提供能量 饲用价值 椰油粉既能快速 高效的为幼龄动物提供能量 又富含必需脂肪酸 保证了幼龄动物的脂肪酸营养需求 椰子油粉良好的流动性省去了加油的繁琐 易于均匀混合 高效 高能 方便使用的化椰油粉 是为幼龄动物和母畜提供高效能量营养的最佳选择 中短链脂肪酸具有功能性的作用 如辛酸 癸酸 月桂酸可改善肠道环境 具有很强的抗菌 杀菌 抑制病毒和寄生虫的作用 减少腹泻发生 还可以乳化饲料中其他原料中所含油脂 提高消化吸收率 饲喂母猪 可以提高母乳中中短链脂肪酸含量 快速补充母乳中的月桂酸 减少乳猪脂肪性腹泻 还有天然油香 诱食性好 提高幼小动物采食量 来源 椰子油 膨化玉米 天然生物乳化剂 糖类等营养性添加剂加工制作而成 3 葡萄糖 外观特征 白色粉状固体 味甜 营养价值 葡萄糖 化学式C6H12O6 又称为玉米葡糖 玉蜀黍糖 甚至简称为葡糖 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 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 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不溶于乙醚 葡萄糖用于食品行业 由于其可以有效地防止低钠综合症的发生 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饲用价值 补充能量 并参与机体代谢过程 促进机体对钙 磷和其它营养成份的吸收利用 常用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对生病后的健康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对提高幼小畜禽的成活率和育成率有显着效果 品质鉴定 来源 以优质淀粉或大米经为原料 经淀粉酶液化 葡萄糖酶糖化精制浓缩而成的块状葡萄糖 将块状葡萄糖切削后干燥成葡萄糖粉 又称全糖粉或食品级葡萄糖粉 4 白糖 外观特征 白色晶粒 营养价值 作为调味剂和诱食剂 提高适口性 还能作为作为营养添加剂 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补充仔猪体内的糖 还可预防仔猪因先天性营养不良导致的低血糖病 提高其成活率 饲用价值 在生长鸡饲料添加2 的糖蜜对颗粒饲料粉尘率的改善为5 7 添加3 糖蜜 其改善率为6 8 在成鸡饲料中添加2 的糖蜜 其改善率为26 7 而添加3 的改善率为28 8 在奶牛日粮中使用 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消化能力 实验证明它可以提高日粮干物质的采食量达9 对于日粮中低等级的营养价值 品质鉴定 来源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 5 高粱 外观特征 红褐色圆籽状 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含量一般是9 11 其中约有0 28 的赖氨酸 0 11 的蛋氨酸 0 18 的胱氨酸 0 10 的色氨酸 0 37 的精氨酸 0 24 的组氨酸 1 42 的亮氨酸 0 56 的异亮氨酸 0 48 的 苯丙氨酸 0 30 的苏氨酸 0 58 的缬氨酸 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 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 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 饲用价值 高粱糠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比较高 高粱对猪和鸡的饲用价值分别为玉米的95 但因高粱糠中含有较多的单宁 适口性差 易引起便秘 故喂量受到限制 品质鉴定 来源 高粱籽实 6 碎米 外观特征 碎米呈白色 长度是完整大米的四分之三以下物质 营养价值 碎米的营养特性碎米的营养成分与大米基本相同 粗纤维和矿物质含量略高于整米 其中水分12~14 粗蛋白质含量在5~11 范围内 粗纤维含量在0 2 ~2 7 范围内 无氮浸出物在61 ~82 范围内 矿物质含量在2 3 左右 因其营养成分变动较大 所以用碎米作饲料时 要对其养分实测 粗纤维含量低而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的碎米 其营养价值可与玉米相媲美 碎米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异较大 但即使含量较高的碎米 其中所有氨基酸亦均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 需补充蛋白质饲料 饲用价值 雏禽刚出壳因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完全 消化功能较差 所以必须喂养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雏鸭和雏鹅在24 36小时内即可开食 进食前要饮些温水 雏鸡一般在出壳后12 24小时内进食 可以用碎米煮成米饭饲喂雏畜 4 5天后随着雏禽的消化功能增强 可以把生米加开水浸泡2 3小时 捞起喂用 10天以后可以用生碎米直接喂食 一般来说 碎米粉碎的越细 与其他料混合的均匀 饲喂效果就越好 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但也不宜粉碎的过细 导致畜禽咀嚼不充分 唾液混合不均匀 反而妨碍消化 牛 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要求粗一些 可以把碎米粉碎到超过2mm 混合到饲料中 有利于反刍 提高饲料消化率 品质鉴定 NY T212 1992 来源 稻谷经脱壳并碾去皮层所获得的颗粒度不完整的残次品 长度小于同批试样平均长度四分之三 留存1 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7 面粉 外观特征 面粉呈淡黄色粉状 营养价值 面粉有效能值高 如其消化能 猪 为13~14MJ kg 代谢能 鸡 为12~13MJ kg 产奶净能为8 5~9 0MJ kg 面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居谷实类之首位 在12 以上 有的达14 以上 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不足 因而面粉蛋白质品质较差 面粉的粗脂肪含量低 约1 7~1 9 饲用价值 面粉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 属于能量饲料 也就是为畜禽提供能量 其作用类似于玉米 但其能量水平低于玉米 蛋白水平高于玉米 对水产配合饲料等颗粒饲料 面粉有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在鸡鸭饲料中做粘和剂使用 1 3 添加 面粉饲口性好 用在乳猪料中主要是提高饲口性 5 15 添加 大量使用面粉会使颗粒硬度大 影响采食 品质鉴定 来源 小麦经制粉工艺制成的以面粉为主 含有少量细麦麸和胚的粉状产品 8 麸皮 外观特征 质地比较松软的黄褐色片状物质 营养价值 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原粮 一般为12 17 氨基酸组成较佳 但蛋氨酸含量少 与原粮相比 麸皮中无氮浸出物 60 左右 较少 但粗纤维含量高得多 10 甚至更高 正是这个原因 麸皮中有效能较低 如消化能 猪 为9 37MJ kg 代谢能 鸡 为6 82MJ kg 产奶净能 奶牛 为6 23MJ kg 灰分较多 所含灰分中钙少 0 1 0 2 磷多 0 9 1 4 Ca P比例 约1 8 极不平衡 但其中磷多为 约75 植酸磷 饲用价值 麸皮有效能值较低 因此在肉鸡饲粮中用量一般为5 以内 在种鸡和产蛋鸡饲粮中用量为5 1 0 若需控制后备种鸡体重 可在其饲粮中加1 5 20 由于麸皮粗纤维多 难消化 所以不宜用麸皮作仔猪的饲料 但对生长育肥猪可用麸皮 可提高猪的胴体品质 产生白色硬体脂 一般控制在饲粮15 25 以内 麸皮容积大 纤维含量高 适口性好 是奶牛 肉牛及羊的优良饲料原料 用量可占其饲粮的25 30 甚至更高 麸皮在泌乳母牛精料中用量25 30 时 有助于其泌乳 肉牛精料中可用到50 麸皮在马属动物饲粮中用量可达50 但不能再高 否则有诱发肠结石的危险 品质鉴定 GB10368 89 来源 为小麦最外层的表皮 小麦被磨面机加工后 变成面粉和麸皮两部分 麸皮就是小麦的外皮 9 米糠 外观特征 黄色粗糙粉状物质 营养价值 米糠的蛋白质 氨基酸 粗纤维 脂肪含量均高于玉米 尤其是脂肪含量可达16 5 最高达22 4 脂肪的脂肪酸组成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油酸和亚油酸占79 2 故米糠的生理效能值较高 每千克含代谢能11 21MJ 鸡 和消化能12 64MJ 猪 钙少 0 07 磷多 1 43 钙磷比列严重失调为1 20左右 而且磷以植酸性为主 占总磷93 左右 因而利用率较低 富含微量元素铁和锰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含量高 但缺乏维生素A 维生素C和维生素D 饲用价值 应用米糠时应注意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剂 植酸磷 NSP等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 应防止脂肪酸氧化酸败而影响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米糠是糠麸类饲料中能量最高的 新鲜米糠适口性较好 对猪是较好的能量饲料 新鲜米糠在生长猪饲料中用量应控制在12 以内 育肥猪最大量应控制在15 米糠对鸡饲用价值较低 为玉米的50 细米糠饲用价值较高 为玉米的85 90 因此 在鸡饲粮中的最大用量应控制在5 10 在水产饲料中可添加 5 左右 漂浮力强 维生素含量较高 含有鱼饲料所必需而其他原料很少含有的肌醇 在牛饲料中可添加5 8 适口性好 热能高 淀粉含量高 middot 对改善奶牛的奶质有很好的作用 品质鉴定 GB1037 9 来源 糙米在碾米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皮层 含有少量胚和胚乳 10 统糠 外观特征 黄褐色粗糙粉状物质其中参杂有细碎稻谷皮 营养价值 统糠是稻麦等谷类粮食加工后的副产品 分三七统糠和二八统糠 统属糠麸类 但它与米糠 麦糠又有区别 一是其粗蛋白质含量低 仅在5%左右 5 4% 4 4% 相当于秸秆的蛋白质含量 高于水花生 水葫芦等 二是从总能量测定 它与米糠 麸皮等相似 但其含粗纤维高达31% 35% 它的消化吸收率仅为米糠的20%左右 营养价值不高 饲用价值 统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差的谷壳粗饲料 大约9 15公斤统糠粉只相当于1公斤精饲料 但在良好的饲料条件下即精饲料的搭配较丰富时 日粮中统糠粉拱配比例占30肠以下 具有一定的饲料价值 搭配比例占猪日粮的40肠以上时 统糠不起饲料应有作用 甚至起负作用 在发育阶段 即肥育期喂统糠 虽然增重程度不同 但一般表现良好 因此 在混合饲料适当地配合一些统糠是可取的 但必须注意配合比例数量不宜过多 品质鉴定 GB1037 9 来源 稻谷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含有稻壳的米糠 除不可避免的混杂外 不得人为加入稻壳粉 11 玉米 外观特征 黄色扁平颗粒状物质 营养价值 玉米籽实含生理有效能最高 每千克含代谢能13 56MJ 鸡 是禾谷类籽实中生理有效能值最高的 玉米粗纤维含量低 仅为2 左右 易消化 适口性好 对畜禽而言 饲用价值高于其他禾谷类籽实 因此 通常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在50 以上 但玉米蛋白质含量较低 7 9 且品质较差 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 钙含量极低 仅为0 02 磷含量约0 27 但有效磷仅为0 12 钙 磷比极不平衡 Ca P 1 6有效磷 黄玉米中含 beta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较高 有利于禽类蛋黄着色 但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B1含量较丰富 而维生素B2和叶酸缺乏 饲用价值 玉米适口性好 能值高 是猪 禽饲粮中的饲料原料 最大用量可达70 玉米的饲用价值 除小麦对猪的价值外 高于其他谷实类饲料 而且黄玉米有助于鸡皮肤和脚胫着色 但育肥后期猪大量使用玉米会导致胴体变软 背膘变厚 而影响加工 另外在应用玉米时 除注意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外 还应注意黄曲霉污染 而造成黄曲霉毒素中毒 目前 通过玉米育种 已培育出高赖氨酸玉米和高油脂玉米 这两个品种在饲粮中的应用 将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 品质鉴定 GB T17890 1999 来源 玉米籽实 12 木薯颗粒 外观特征 黑褐色棒状颗粒 营养价值 木薯颗粒含淀粉72 6~76 6 水份13~14 蛋白质2 8~3 9 油脂0 8 粗纤维3 3 钙0 07 磷0 05 灰份2 4 木薯所含的钙 磷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都极低 但是木薯叶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及微量元素 饲用价值 作为能量饲料使用时 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成分 它能阻碍木薯粉细胞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这是木薯粉与玉米粉的区别之一 使用木薯干粉代替玉米粉时 需要添加相应的果胶酶制品 如粗饲料降解剂适量 则效果较好 生长肉鸡饲喂含15 ~25 木薯粉的配合日粮 肉鸡的生长和饲料效率良好 当木薯粉的用量增到以上时肉鸡的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 品质鉴定 来源 木薯经切块 切片 干燥 粉碎等工艺获得的颗粒
更新时间:2023-11-21 13:53:03
1 大麦外观特征 大麦呈淡黄色椭圆锥状物质 营养价值 裸大麦的粗纤维含量为2 0 与玉米相当 皮大麦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为4 8 无氮浸出物含量为67 以上 主要成分为淀粉 其他糖约占10 主要是非淀粉多糖 含量分别占干物质的6 25 6 93 和3 85 4 51 故大麦的生理有效能值低于玉米和小麦 每千克含代谢能11 21 11 30MJ 鸡 蛋白质含量为11 13 蛋白质的品质是能量饲料中较好的 氨基酸的组成中赖氨酸 蛋氨酸 色氨酸 异亮氨酸等含量高于玉米 尤其是赖氨酸含量为0 43 比玉米几乎高出一倍 矿物质含量仍为钙 0 04 0 09 少磷 0 39 0 33 多 钙磷比例不恰当 相对于小麦和玉米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较少 约占总磷的46 15 48 49 大麦含微量元素铁较高 但含铜较低 饲用价值 总体而言大麦的饲用价值较玉米低 用来喂猪 家禽和牛的饲用价值为玉米的88% 80%~85% 鸡 和90 牛 通常情况下 大麦不宜用来配制仔猪饲粮 但有研究表明 将大麦进行加热处理后 能显着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 比生大麦 用大麦饲喂育肥猪 以不超高25 为宜 并可获得质量较高的 有利于加工的硬脂酮体 大麦对鸡的饲用价值明显不如玉米 在肉仔鸡饲粮中用量以不超高20 为宜 育肥鸡最好控制在10 以下 大麦是反刍动物优良的精料 在奶牛精料补充料用量上以控制在40 以内为宜 品质鉴定 2 椰油粉外观特征 淡黄色粉末 营养价值 是以椰子油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的一种新型能量饲料原料 椰子油富含中短链脂肪酸 幼龄动物非常容易消化吸收 相对其它油脂有着极大的优势 新鲜椰子油经过特有剪切均质工艺 将脂肪颗粒加工成更小的脂肪微粒 并经过乳化工艺均匀包被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中短链脂肪酸吸收 转运途径简单高效 吸收后不需要重新合成直接进入血液 可以快速给幼龄动物提供能量 饲用价值 椰油粉既能快速 高效的为幼龄动物提供能量 又富含必需脂肪酸 保证了幼龄动物的脂肪酸营养需求 椰子油粉良好的流动性省去了加油的繁琐 易于均匀混合 高效 高能 方便使用的化椰油粉 是为幼龄动物和母畜提供高效能量营养的最佳选择 中短链脂肪酸具有功能性的作用 如辛酸 癸酸 月桂酸可改善肠道环境 具有很强的抗菌 杀菌 抑制病毒和寄生虫的作用 减少腹泻发生 还可以乳化饲料中其他原料中所含油脂 提高消化吸收率 饲喂母猪 可以提高母乳中中短链脂肪酸含量 快速补充母乳中的月桂酸 减少乳猪脂肪性腹泻 还有天然油香 诱食性好 提高幼小动物采食量 来源 椰子油 膨化玉米 天然生物乳化剂 糖类等营养性添加剂加工制作而成 3 葡萄糖外观特征 白色粉状固体 味甜 营养价值 葡萄糖 化学式C6H12O6 又称为玉米葡糖 玉蜀黍糖 甚至简称为葡糖 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 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 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不溶于乙醚 葡萄糖用于食品行业 由于其可以有效地防止低钠综合症的发生 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饲用价值 补充能量 并参与机体代谢过程 促进机体对钙 磷和其它营养成份的吸收利用 常用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对生病后的健康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对提高幼小畜禽的成活率和育成率有显着效果 品质鉴定 来源 以优质淀粉或大米经为原料 经淀粉酶液化 葡萄糖酶糖化精制浓缩而成的块状葡萄糖 将块状葡萄糖切削后干燥成葡萄糖粉 又称全糖粉或食品级葡萄糖粉 4 白糖 外观特征 白色晶粒 营养价值 作为调味剂和诱食剂 提高适口性 还能作为作为营养添加剂 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补充仔猪体内的糖 还可预防仔猪因先天性营养不良导致的低血糖病 提高其成活率 饲用价值 在生长鸡饲料添加2 的糖蜜对颗粒饲料粉尘率的改善为5 7 添加3 糖蜜 其改善率为6 8 在成鸡饲料中添加2 的糖蜜 其改善率为26 7 而添加3 的改善率为28 8 在奶牛日粮中使用 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消化能力 实验证明它可以提高日粮干物质的采食量达9 对于日粮中低等级的营养价值 品质鉴定 来源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 5 高粱 外观特征 红褐色圆籽状 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含量一般是9 11 其中约有0 28 的赖氨酸 0 11 的蛋氨酸 0 18 的胱氨酸 0 10 的色氨酸 0 37 的精氨酸 0 24 的组氨酸 1 42 的亮氨酸 0 56 的异亮氨酸 0 48 的 苯丙氨酸 0 30 的苏氨酸 0 58 的缬氨酸 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 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 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 饲用价值 高粱糠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比较高 高粱对猪和鸡的饲用价值分别为玉米的95 但因高粱糠中含有较多的单宁 适口性差 易引起便秘 故喂量受到限制 品质鉴定 来源 高粱籽实 6 碎米外观特征 碎米呈白色 长度是完整大米的四分之三以下物质 营养价值 碎米的营养特性碎米的营养成分与大米基本相同 粗纤维和矿物质含量略高于整米 其中水分12~14 粗蛋白质含量在5~11 范围内 粗纤维含量在0 2 ~2 7 范围内 无氮浸出物在61 ~82 范围内 矿物质含量在2 3 左右 因其营养成分变动较大 所以用碎米作饲料时 要对其养分实测 粗纤维含量低而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的碎米 其营养价值可与玉米相媲美 碎米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异较大 但即使含量较高的碎米 其中所有氨基酸亦均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 需补充蛋白质饲料 饲用价值 雏禽刚出壳因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完全 消化功能较差 所以必须喂养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雏鸭和雏鹅在24 36小时内即可开食 进食前要饮些温水 雏鸡一般在出壳后12 24小时内进食 可以用碎米煮成米饭饲喂雏畜 4 5天后随着雏禽的消化功能增强 可以把生米加开水浸泡2 3小时 捞起喂用 10天以后可以用生碎米直接喂食 一般来说 碎米粉碎的越细 与其他料混合的均匀 饲喂效果就越好 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但也不宜粉碎的过细 导致畜禽咀嚼不充分 唾液混合不均匀 反而妨碍消化 牛 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要求粗一些 可以把碎米粉碎到超过2mm 混合到饲料中 有利于反刍 提高饲料消化率 品质鉴定 NY T212 1992 来源 稻谷经脱壳并碾去皮层所获得的颗粒度不完整的残次品 长度小于同批试样平均长度四分之三 留存1 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 7 面粉外观特征 面粉呈淡黄色粉状 营养价值 面粉有效能值高 如其消化能 猪 为13~14MJ kg 代谢能 鸡 为12~13MJ kg 产奶净能为8 5~9 0MJ kg 面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居谷实类之首位 在12 以上 有的达14 以上 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不足 因而面粉蛋白质品质较差 面粉的粗脂肪含量低 约1 7~1 9 饲用价值 面粉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 属于能量饲料 也就是为畜禽提供能量 其作用类似于玉米 但其能量水平低于玉米 蛋白水平高于玉米 对水产配合饲料等颗粒饲料 面粉有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在鸡鸭饲料中做粘和剂使用 1 3 添加 面粉饲口性好 用在乳猪料中主要是提高饲口性 5 15 添加 大量使用面粉会使颗粒硬度大 影响采食 品质鉴定 来源 小麦经制粉工艺制成的以面粉为主 含有少量细麦麸和胚的粉状产品 8 麸皮 外观特征 质地比较松软的黄褐色片状物质 营养价值 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原粮 一般为12 17 氨基酸组成较佳 但蛋氨酸含量少 与原粮相比 麸皮中无氮浸出物 60 左右 较少 但粗纤维含量高得多 10 甚至更高 正是这个原因 麸皮中有效能较低 如消化能 猪 为9 37MJ kg 代谢能 鸡 为6 82MJ kg 产奶净能 奶牛 为6 23MJ kg 灰分较多 所含灰分中钙少 0 1 0 2 磷多 0 9 1 4 Ca P比例 约1 8 极不平衡 但其中磷多为 约75 植酸磷 饲用价值 麸皮有效能值较低 因此在肉鸡饲粮中用量一般为5 以内 在种鸡和产蛋鸡饲粮中用量为5 1 0 若需控制后备种鸡体重 可在其饲粮中加1 5 20 由于麸皮粗纤维多 难消化 所以不宜用麸皮作仔猪的饲料 但对生长育肥猪可用麸皮 可提高猪的胴体品质 产生白色硬体脂 一般控制在饲粮15 25 以内 麸皮容积大 纤维含量高 适口性好 是奶牛 肉牛及羊的优良饲料原料 用量可占其饲粮的25 30 甚至更高 麸皮在泌乳母牛精料中用量25 30 时 有助于其泌乳 肉牛精料中可用到50 麸皮在马属动物饲粮中用量可达50 但不能再高 否则有诱发肠结石的危险 品质鉴定 GB10368 89 来源 为小麦最外层的表皮 小麦被磨面机加工后 变成面粉和麸皮两部分 麸皮就是小麦的外皮 9 米糠外观特征 黄色粗糙粉状物质 营养价值 米糠的蛋白质 氨基酸 粗纤维 脂肪含量均高于玉米 尤其是脂肪含量可达16 5 最高达22 4 脂肪的脂肪酸组成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油酸和亚油酸占79 2 故米糠的生理效能值较高 每千克含代谢能11 21MJ 鸡 和消化能12 64MJ 猪 钙少 0 07 磷多 1 43 钙磷比列严重失调为1 20左右 而且磷以植酸性为主 占总磷93 左右 因而利用率较低 富含微量元素铁和锰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含量高 但缺乏维生素A 维生素C和维生素D 饲用价值 应用米糠时应注意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剂 植酸磷 NSP等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 应防止脂肪酸氧化酸败而影响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米糠是糠麸类饲料中能量最高的 新鲜米糠适口性较好 对猪是较好的能量饲料 新鲜米糠在生长猪饲料中用量应控制在12 以内 育肥猪最大量应控制在15 米糠对鸡饲用价值较低 为玉米的50 细米糠饲用价值较高 为玉米的85 90 因此 在鸡饲粮中的最大用量应控制在5 10 在水产饲料中可添加 5 左右 漂浮力强 维生素含量较高 含有鱼饲料所必需而其他原料很少含有的肌醇 在牛饲料中可添加5 8 适口性好 热能高 淀粉含量高 middot 对改善奶牛的奶质有很好的作用 品质鉴定 GB1037 9 来源 糙米在碾米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皮层 含有少量胚和胚乳 10 统糠外观特征 黄褐色粗糙粉状物质其中参杂有细碎稻谷皮 营养价值 统糠是稻麦等谷类粮食加工后的副产品 分三七统糠和二八统糠 统属糠麸类 但它与米糠 麦糠又有区别 一是其粗蛋白质含量低 仅在5%左右 5 4% 4 4% 相当于秸秆的蛋白质含量 高于水花生 水葫芦等 二是从总能量测定 它与米糠 麸皮等相似 但其含粗纤维高达31% 35% 它的消化吸收率仅为米糠的20%左右 营养价值不高 饲用价值 统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差的谷壳粗饲料 大约9 15公斤统糠粉只相当于1公斤精饲料 但在良好的饲料条件下即精饲料的搭配较丰富时 日粮中统糠粉拱配比例占30肠以下 具有一定的饲料价值 搭配比例占猪日粮的40肠以上时 统糠不起饲料应有作用 甚至起负作用 在发育阶段 即肥育期喂统糠 虽然增重程度不同 但一般表现良好 因此 在混合饲料适当地配合一些统糠是可取的 但必须注意配合比例数量不宜过多 品质鉴定 GB1037 9 来源 稻谷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含有稻壳的米糠 除不可避免的混杂外 不得人为加入稻壳粉 11 玉米外观特征 黄色扁平颗粒状物质 营养价值 玉米籽实含生理有效能最高 每千克含代谢能13 56MJ 鸡 是禾谷类籽实中生理有效能值最高的 玉米粗纤维含量低 仅为2 左右 易消化 适口性好 对畜禽而言 饲用价值高于其他禾谷类籽实 因此 通常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在50 以上 但玉米蛋白质含量较低 7 9 且品质较差 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 钙含量极低 仅为0 02 磷含量约0 27 但有效磷仅为0 12 钙 磷比极不平衡 Ca P 1 6有效磷 黄玉米中含 beta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较高 有利于禽类蛋黄着色 但缺乏维生素D和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B1含量较丰富 而维生素B2和叶酸缺乏 饲用价值 玉米适口性好 能值高 是猪 禽饲粮中的饲料原料 最大用量可达70 玉米的饲用价值 除小麦对猪的价值外 高于其他谷实类饲料 而且黄玉米有助于鸡皮肤和脚胫着色 但育肥后期猪大量使用玉米会导致胴体变软 背膘变厚 而影响加工 另外在应用玉米时 除注意补充缺乏的营养素外 还应注意黄曲霉污染 而造成黄曲霉毒素中毒 目前 通过玉米育种 已培育出高赖氨酸玉米和高油脂玉米 这两个品种在饲粮中的应用 将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 品质鉴定 GB T17890 1999 来源 玉米籽实 12 木薯颗粒外观特征 黑褐色棒状颗粒 营养价值 木薯颗粒含淀粉72 6~76 6 水份13~14 蛋白质2 8~3 9 油脂0 8 粗纤维3 3 钙0 07 磷0 05 灰份2 4 木薯所含的钙 磷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都极低 但是木薯叶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及微量元素 饲用价值 作为能量饲料使用时 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成分 它能阻碍木薯粉细胞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这是木薯粉与玉米粉的区别之一 使用木薯干粉代替玉米粉时 需要添加相应的果胶酶制品 如粗饲料降解剂适量 则效果较好 生长肉鸡饲喂含15 ~25 木薯粉的配合日粮 肉鸡的生长和饲料效率良好 当木薯粉的用量增到以上时肉鸡的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 品质鉴定 来源 木薯经切块 切片 干燥 粉碎等工艺获得的颗粒
更新时间:2023-03-02 15:02:18
糖蜜 糖蜜是甘蔗或甜菜糖厂制糖工业的一种副产品 是制糖工业将甘蔗或甜菜压榨得到的液体 经加热 中和 沉淀 过滤 浓缩 结晶等工序制糖后所剩下的浓稠液体 又称桔水 俗称糖稀 广西盛产甘蔗 甘蔗糖蜜产量也很大 甘蔗糖蜜色泽深棕 呈黏稠状液体 无夹杂物 无异臭味 无发酵迹象 流动性差 黏度大 糖蜜属液体能量饲料 含水量高而能值低 且运输和贮存困难 产品吸湿性强 易发酵 因此 需要封闭罐装保存 糖蜜的种类 按来源分为甘蔗糖蜜 甜菜糖蜜 柑橘糖蜜和玉米糖蜜 糖蜜的营养特性 1 糖蜜含有少量粗蛋白质 一般为3 6 多属于非蛋白氮类 如氨 酰胺及硝酸盐等 而氨基酸态氮仅占38 50 且非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含量较多 因此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低 2 糖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 甘蔗糖蜜含蔗糖约24 36 其他糖约12 24 甜菜糖蜜所含糖类几乎全为蔗糖 约47 之多 此外无氮浸出物中还含有3 4 的可溶性胶体 主要为木糖胶 阿拉伯糖胶和果胶等 3 糖蜜的矿物质含量较高 约8 10 但钙 磷含量不高 甘蔗糖蜜又高于甜菜糖蜜 矿物元素中钾 氯 钠 镁含量高 因此糖蜜具有轻泻性 一般糖蜜维生素含量低 但甘蔗糖蜜中泛酸含量较高 达37mg kg 4 糖蜜具有抗酸碱 抗氧化 对二价阳离子有很强的螯合能力 可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微量元素 促进畜禽对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糖蜜的应用 1 糖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原料 可用于化工 轻工 食品 医药和建材等行业 2 常用于加工成各种发酵产品 酒精 味精 柠檬酸 赖氨酸和酵母等 3 可用作酵母 味精 有机酸等发酵制品的底物或基料 4 糖蜜含糖量较高 因其本身就含有相当数量的可发酵性糖 也用来生产焦糖色素 也可直接作饲料添加剂 广泛用于饲料中 糖蜜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 水产养殖 用作肥水和防病促长 消除水中氨N 亚硝酸盐的毒害 实现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平衡 2 反刍动物 糖蜜富含糖类 蛋白质 可为反刍动物提供能源 维生素等物质 具有香甜味 改善饲料适口性 降低饲料粉尘 提高颗粒饲料质量 因此 可用作反刍动物饲料的辅料或添加剂 其利用效率高且绿色环保 3 特种养殖 4 用作造粒的粘结剂和抗氧化剂 糖蜜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方法 1 混合机中添加 卧式混合机中添加量不可太高 最高为2 持续时间最多为30s 双轴混合机添加至5 持续时间最多为15s 2 制粒后喷涂 一般采用液体脂肪与糖蜜混合进行喷涂 不仅可以降低糖蜜的黏度 使喷涂变得容易 而且可以改善颗粒的外观 提高适口性 也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3 专用添加设备 此类设备最高添加量在5 左右 添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A 糖蜜输送管道的直径不宜太小 一般为50mm 糖蜜运输 装卸的管道直径应在100mm以上 B 使用电磁型流量计 因为电磁流量计没有移动部分 不会对糖蜜的流动形成障碍 C 使用糖蜜一定要加温 温度控制在40℃ 过高高低都会影响效果 甘蔗糖蜜的标准 NY T 3476 2019 糖蜜掺假 增加锤度年度 淀粉 增稠剂 增加甜度 糖精钠 外观 焦糖色 总糖 掺入大豆糖蜜 水苏糖 棉籽糖 防止糖蜜掺假 测定锤度 粘度 味道等方法均不可靠 糖蜜的核心成分是蔗糖含量 不能用锤度粘度代替 也不能依靠品尝代替 蔗糖含量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更新时间:2022-07-14 14:16:35
原料价格暴涨的形势下 选择可以降低成本的原料替代豆粕等成为众多饲料企业的必然动作 根据我30多年的从业经验 给大家提供以下7种可以替代豆粕显着降低成本的饲料原料供参考 1 最普通的替代性能量饲料 ①玉米替代性高能原料 谷物小麦 大麦 高粱 碎米 谷物副产品抛光粉 米糠 油糠 糖渣等 ②油脂替代性原料 脂渣 糖蜜 磷脂等都是具有很高的能量 替代油脂使用价值较高 2 最普通的豆粕替代性蛋白质饲料 ①棕榈粕 在亚洲 澳大利亚 南美洲和非洲 棕榈油产业发展迅速 已经导致大量的棕榈粕用于畜禽生产 棕榈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不高 粗蛋白质浓度小于 18% 但其依旧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原料 因为它可以显着降低畜牧养殖的生产成本 棕榈粕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低 消化率处于平均水平 但其含有较高水平的能量 因此可以成为日粮总蛋白质组成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部分 棕榈粕的粗纤维含量也相对较高 含量高达 20% 棕榈粕在许多方面可以与玉米麸相媲美 据推测 在肉鸡生产上观察到的许多不良作用都是由于棕榈粕的砂性和物理质量造成的 并不是由其营养组成引起的 因此 在充分考虑有限的营养组成后 棕榈粕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于肉鸡日粮中 ②棉籽粕 棉籽粕是棉籽提取油后形成的一种副产物 棉籽粕含有大约 40%的粗蛋白质 消化率处于中等水平 其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棉酚 与蛋鸡相比 肉鸡能够耐受更高水平的棉酚 但由于棉籽粕含有较高水平的粗纤维 15% 而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考虑到棉酚的存在 添加某些铁盐来中和棉酚进而降低棉籽粕的副作用是可行的 棉酚含量低或不含棉酚的棉籽培育品种也可以用来生产棉籽粕 肉鸡对其有很好的耐受性 家禽营养师建议养殖场逐步将其用于肉鸡日粮配方中 ③花生粕 花生粕被认为是单胃动物的一种开胃饲料原料 主要是其中残留了一定量的花生油 约 1% 花生粕含 50%的粗蛋白质 且蛋白质的消化率较高 同时也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 主要抑制胰蛋白酶活性 这与豆粕相类似 但是大部分抗营养因子在花生油的提取过程中已经被中和 花生粕用作饲料原料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其纤维的含量和含有的霉菌毒素 前者是花生油提取后造成的 后者主要是黄曲霉毒素 氨化作用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吸附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否则 花生粕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于肉鸡日粮中 甚至可用于雏鸡的开口料中 ④芝麻粕 芝麻粕粗蛋白含量在45 以上 氨基酸组成类似于相同蛋白含量的豆粕 除了含有高水平的植酸外 芝麻粕还含有抗营养因子 它的可利用赖氨酸含量非常低 蛋氨酸的含量高 芝麻粕在高产蛋鸡日粮中用量最高可达30 向芝麻粕中回添一定数量的芝麻壳会影响质量 总的来说 芝麻粕在家禽日粮中的最大添加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应适量使用 特别是应重点考虑日粮中钙和磷的情况 ⑤葵花粕 葵花籽饼 粕 是向日葵籽实提油后的残淹 其粗蛋白质含量在30 12316 43 之间 氨基酸组成较好 其中蛋氨酸含量较高 赖氨酸含量低于豆粕 因此较适宜与豆粕配合使用 葵花籽饼 粕 中的单宁 芥子酸 酚类化合物也较低 因此 适口性好 是鱼虾词料中一种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其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脱壳程度 完全脱壳的葵花籽粕营养价值很高 但市面上比较少见 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等地区饲料使用量最大 ⑥瓜尔豆粕 瓜尔豆是一种豆科植物 在印度 巴基斯坦 美国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广泛种植 瓜尔豆的主要用途是生产甘露半乳聚糖胶 这是造纸行业和颜料工业中的一种黏合剂 瓜尔豆提取甘露半乳聚糖胶后的残留粕含 50%的粗蛋白质 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残留的甘露半乳聚糖胶 这种抗营养因子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酶来分解 瓜尔豆粕在动物饲料的田间试验中结果差异很大 很可能是由于它的质量差异较大所致 在没有对瓜尔豆粕的质量进行充分的定性前 家禽营养师建议在肉鸡日粮中谨慎使用 ⑦羽扇豆 羽扇豆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 亚洲的某些地区也有供应 英国和加拿大也有种植 受培育品种的影响 羽扇豆的粗蛋白质含量在32%~ 42% 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相当 羽扇豆在动物营养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其所含生物碱的水平 但是现代甜羽扇豆品种已经显着降低了生物碱的含量 除此之外 羽扇豆在肉鸡饲料中的使用量因自身粗纤维含量过高 25% 导致能量浓度低而减少 粗纤维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增加肠道内食糜黏度的果胶 羽扇豆中高含量的纤维问题可以通过去壳 细磨和适量添加酶来解决 与豆粕不同的是 羽扇豆在使用前不需要进行热处理 显着降低成本可替代豆粕的饲料原料远不止上述7 种 全世界有大量的农业副产物和小作物 每种原料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性 对于一种未知饲料原料 采取保守的手段 专业的营养师会利用合适的实验室分析 完善数据库 合理应用 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节省动物的生产成本 一般来说 家禽的开口料不建议添加所有这些 除花生粕 棉粕外 替代性蛋白质原料 因为雏鸡可以从优质的蛋白质原料上受益 在鸡采食量处于最大水平的生产后期时 养殖场能够真正实现更好地节约成本的目的
更新时间:2022-03-21 15:12:54
1 2022年奶业生产与贸易情况 1 1 国际方面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 全球奶业主要生产国家的原料奶总产量连续下降 至2022年6月 主要生产国月度总产量连续10个月下降 自2022年7月开始 主要生产国的总产量再次回到增长轨道 截至2022年10月 主要生产国当月总产量同比增长0 49 但是12个月累计总产量同比仍减少0 51 其中新西兰月度总产量连续15个月减少 由于供需偏紧和成本上涨 2022年主要国家原料奶价格总体都有较大幅度上涨 在成本上涨和原料奶供需紧张等因素的驱动下 2022年全球乳制品价格总体趋涨 下半年随着供需紧张关系缓解 乳制品价格转为下降 全年乳制品价格指数均值142 46 比2021年全年平均价格指数高23 35个百分点 在贸易方面 2022年美国折原料奶后的乳制品出口量继续增长 新西兰基本与2021年持平 欧盟出口量 扣除欧盟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后的净出口量 下同 出现明显下降 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总量与2021年相比略有下降 1 2 国内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2年中国奶牛养殖业生产能力继续增长 牛奶总产量3 932万t 同比增幅达到6 8 全年奶类总产量预计将首次超过4 000万t 奶牛单产9 2 t 较2021年的8 7 t提升500 kg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导致乳制品需求下降 2022年原料奶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并驱动原料奶价格下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原料奶全年均价4 16元 kg 同比下降3 1 由于饲料粮长期供给不足 加上俄乌冲突与国际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 2022年饲料投入品价格和原料奶生产成本都继续升高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2022年12月末全国玉米 豆粕均价分别为3 05元 kg和5 07元 kg 分别同比增长1 5 和23 6 中国乳制品生产以液态奶为主 奶粉为辅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2年乳制品产量3117 7万t 同比增长2 0 乳制品贸易方面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 2022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39 9万t 同比减少16 3 这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 其中 进口干乳制品239 8万t 同比减少13 3 进口液态奶100 1万t 同比减少22 8 这也是液态奶进口量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中国乳制品出口量很小 主要产品为婴幼儿配方粉 大包粉 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我国香港地区 2022年我国共计出口各类乳制品4 47万t 同比减少1 2 其中出口干乳制品1 46万t 同比减少14 3 出口液态奶3 0万t 同比增加6 8 2 2022年国际奶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 1 繁殖与育种技术进展 2 1 1 奶牛关键性状遗传机制解析和遗传标记挖掘取得重要进展 高通量测序技术加快了奶牛重要性状遗传机制研究进程 截至2022年底 已报道7 383 9 958 11 911 2899个与牛产奶量 乳蛋白率 乳脂率和体型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组座位 QTLs https www animalgenome org 牛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的组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英国爱丁堡大学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 中国农业大学等合作 构建了牛的基因型 表达量图谱 CattleGTEx 包括了牛的100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的表达谱 21种组织的DNA甲基化图谱 定位了调控牛43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 成果发表于 自然 遗传学 Liu等 挖掘出部分新性状的遗传机制 美国 日本学者研究证明牛奶导电率 h2 0 39 0 50 牛奶流量 h2 0 37 启动泌乳时间 h2 0 22 和挤奶时间 h2 0 29 具有中高遗传力 可作为遗传改良目标性状 Gloria等 Kawakami等 Martin等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WAS 鉴定出40个与先天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Carthy等进行8年研究发现 娟姗牛肠门闭锁与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区域有关 中国农业大学报道了导致奶牛胚胎早期死亡的IFT80基因突变 Yang等 2 1 2 利用多组学信息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 2022年研究者将多层次的组学数据应用在遗传评估模型中 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Legarra和Christensen提出了GOBLUP Genomics omics BLUP 模型 分析中先估计多组学信息对复杂性状的影响和剩余育种值 然后再估计经多组学信息介导的基因组育种值 Mediated Breeding Values 可以提高复杂性状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 Arneson等通过DNA甲基化芯片位点信息 捕捉到所有环境因素引起的表观修饰表达变化 弥补了SNP芯片位点信息捕捉到的随机遗传效应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G times E模型 在哺乳动物中已开发一款36K保守CpG的芯片 涵盖200个物种的特定跨物种突变 2 1 3 奶牛快繁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2022年奶牛快繁技术不断深入 Zhu等应用核糖体图谱结合转录组测序首次揭示了牛卵母细胞以及植入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选择性翻译的调控方式 为卵子高效利用和胚胎发育调控提供了潜在的调控靶点 体外胚胎生产体系不断优化 胚胎培养液中血清类型和调控因子的筛选有效提高了囊胚率和移植妊娠率 Amaral等 外泌体可能在调控胚胎 输卵管 子宫细胞间通讯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Bastos等 通过改进程序 Nabi等 添加辣椒精 N 氨甲酰谷氨酸 能量平衡等以提高情期受胎率 阿根廷依据母牛发情表现追加GnRH给药次数 提高配种后的情期受胎率达58 5 Tschopp等 2 2 饲料与营养技术进展 2 2 1 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 蛋白水平和过瘤胃氨基酸的应用仍是研究重点 Doran等报道 与18 粗蛋白相比 泌乳后期放牧奶牛饲喂14 粗蛋白水平补充料在不影响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前提下增加了0 9 kg d的干物质采食量 但氮利用率降低了2 3 Hisadomi等研究发现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谷氨酸可增加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 产犊后减少体脂和蛋白质的动员 对产奶量无影响 Ding等给泌乳奶牛静脉灌注精氨酸 发现可通过提高产奶量和促进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增加乳脂产量 2 2 2 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以及饲料资源的开发等方面 Jenchieh等发现添加0 5 mL纤维溶酶对奶牛的采食量 泌乳性能以及消化率均有提高 但添加过高也会对奶牛产生负面影响 Ravelo等采用体外试验 用糖蜜或浓缩乳清渗透液代替日粮中的玉米 发现浓缩乳清渗透液代替组的总挥发酸显著高于糖蜜替代组 在等能等氮的前提下 Wesley等分别使用玉米农副产品代替全株玉米青贮 粗料代替 使用柑橘颗粒和玉米酒酿代替湿玉米麸质饲料 精料代替 结果显示粗料替代后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升高 精料替代后奶牛产奶量 乳蛋白 乳脂以及乳糖产量均显著升高 2 2 3 奶牛脂肪 酸 营养 脂肪 酸 对于犊牛日增重 泌乳牛产奶量 乳脂肪率 炎症等均有影响 饲喂含 alpha 亚麻酸的亚麻油 日粮补充棕榈脂肪酸或大豆油可提高犊牛的日增重 Jasem等 奶牛日粮组合添加 alpha 亚麻酸和亚麻籽油 Pereira等 菜籽油 Razzaghi等 有机硒 VE 葵花籽油 Saran等 均会提高产奶量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 Huang等 补充氢化棕榈脂肪酸 Pacheco等 会增加乳脂含量 相较于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使机体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 Vanacker等 Feng等 2 2 4 奶牛营养与环境 提高氮和碳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氮和甲烷的排放 饲喂草地雀麦 Beltran等 甜叶菊干草 Jiang等 枯草芽孢杆菌和麦落菌提取物 Jia等 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外源 beta 甘露聚糖酶 Tewoldebrhan等 可提高氮利用 日粮补充大豆油和葡萄籽单宁提取物 Thanh等 高脂肪含量的辣椒油树脂和丁香精油混合物 Silvestr等 均可降低奶牛甲烷产量 2 3 奶牛疾 疫 病防控研究进展 2 3 1 传染性疾病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人畜共患病 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鉴别蛋白的筛选一直是研究热点 Novak等研发了1种可用于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布鲁氏菌血清型的免疫层板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 9 和100 Novoa等研发了1种检测牛奶中布鲁氏菌抗体的间接ELISA试剂盒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 61 和98 79 Tarrahimofrad等研制了1种多表位肽类疫苗 可预防羊布鲁氏菌 猪布鲁氏菌和牛布鲁氏菌 Subramanian等报道了1种基于ESAT 6 CFP 10和Rv3615c多肽组成的结核皮试方法 可以鉴别自然感染和芽孢杆菌 卡介苗 疫苗免疫牛只 特异性较好 其他传染病的研究也在有序推进 Wernike等发现 市售的BVDV ELISA试剂盒和抗体对阴性样品的检测准确率都比较高 但对阳性样品尤其是牛奶样品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Klimowicz Bodys等报道 多次接种含有BVDV 1a灭活疫苗的怀孕母牛和胎牛无法完全预防其他BVDV亚基因型感染 甚至有导致胎儿发生PI感染的可能 Klimowicz Bodys等 Petrini等报道 IBR标记疫苗对野生型BHV 1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但对野生型BHV 1感染潜伏期无免疫效果 伊维菌素具有抗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和羊痘病毒效果 Toker等 Penterman等发现奶牛出现牛支原体病征前后都可以检测出牛支原体 且犊牛和育成牛也都可以检测出牛支原体 2 3 2 常见普通病 2022年奶牛常见普通病监测和防控方面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乳房炎 犊牛腹泻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病 低钙血症及瘤胃酸中毒等 MIR光谱数据与SCS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临床乳房炎的发生 Rienesl等 血液代谢组学分析可用于诊断亚临床乳房炎 Zhang等 FN1和APOC4可能是诊断犊牛湿热泄泻的潜在临床生物标志物 IgA产生 咖啡因代谢 嘌呤代谢和PI3K信号通路的肠道免疫网络是治疗犊牛湿热泄泻的候选靶点 Yan等 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健康 降低腹泻发生 如戊糖山球菌RM119 Jayswal等 双歧杆菌 干酪乳杆菌 粪链球菌等多菌株益生菌 Wu等 Guo等 Stefańska等 miR 26a和MAP3K8可能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Huang等 围产期能量负平衡是奶牛脂肪分解过程的氧化应激加剧了脂肪分解和炎症反应 进一步促进氧化应激 Zachut等 位于牛常染色体BTA6和BTA16上的2个主要区域与奶牛低钙血症相关 Cavani等 酮病奶牛导致该胎次患有蹄底溃疡和白线蹄病的数量是对照奶牛的0 66倍 Wynands等 泌乳第1周发生酮病的奶牛该胎次产奶量减少3 7 kg d 且与繁殖性能及淘汰率呈显著相关 而泌乳第2周发生酮病的无此现象 Rodriguez等 饲料添加维生素D及镁利于围产期奶牛维持钙稳态 Poindexter等 Lobo等 产后注射氨基酸 Chandler等 棕榈脂肪酸钙盐 Dos等 乙酸钠 Matamoros等 可改善能量和乳脂代谢 2 4 奶牛环境控制和卫生研究进展 2 4 1 奶及奶制品中嗜冷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生乳中运输中的嗜冷菌显著影响乳制品质量 2022年度 研究者重点从嗜冷菌的来源 热加工处理对嗜冷菌的影响 嗜冷菌残留对乳制品质量进行了研究 Longhi等发现奶罐车生乳均含有荧光假单胞菌 60 含有恶臭假单胞菌 并且装载牧场数量最多的奶罐车中假单胞菌的蛋白水解强度较大 Balthazar等发现葡萄球菌是第1天巴氏杀菌羊奶样品中最普遍的属 而假单胞菌在冷藏15 d后成为相对丰度最高的属 Ummugul等发现运输条件对生乳中菌落总数计数有影响 微滤处理后生乳中的菌落总数明显减少 膜孔径越小 除菌效果越好 Luiz等发现较高的嗜冷菌与蛋白分解指数有关 而酸度和游离脂肪酸指数更高 2 4 2 奶牛舍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牛舍建筑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牛舍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方面 Kic等研究表明 饲养干奶牛 泌乳牛或围产牛阶段采用砖砌牛棚具有更好的储热性 Bleizgys等发现围护结构隔热效果好的牛舍可以为奶牛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热应激评价及降温方面 开展了热浪来袭时奶牛对热的耐受性和适应性模型研究 Hut等 研发了将牛奶产量和天气信息相结合 红外热成像技术等奶牛热应激评价方法 Mbuthia等 Bang等 Foroushani等提出了一种初步评估蒸发冷却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图解方法 绘制完的干湿图可指示是否需要蒸发降温以及降温效率 2 4 3 奶牛粪污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准确测算奶牛肠道甲烷排放量相关研究较为集中 如牛奶中红外反射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与偏最小二乘相结合 示踪气体分散法 气体排放测量数据同步 匹配滤波器等方法可用于奶牛养殖过程的甲烷排放估算 Crompton等 Shadpour等 Vechi等 Milkevych等 在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 关注奶牛场污水中磷回收利用 Behjat等 混凝人工湿地和混凝间歇砂滤等奶牛场污水处理技术 Mohamed等 Mohamed等 基于厌氧发酵热电联产和沼肥农田利用的奶牛场废弃物管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方案 每年可减少3 280万t CO2当量 且产生1 700万t有机肥料 Villarroel Schneider等 2 4 4 奶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在非接触式智能感知技术研究领域 借助计算机视觉实现对奶牛体重 体型 体况 跛行 发情以及呼吸等行为的监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最新研究表明 利用RGB D图像 Na等 和奶牛全身3D图像 Xavier等 通过建模可实现奶牛体重估计 Li等和Kang等利用三分支网络和YOLOv4算法检测奶牛跛行 检测精度分别达到97 5 和98 5 Wang等和NOE等对奶牛爬跨行为进行检测 检测精度分别达到了94 3 和95 5 在奶牛穿戴式智能感知技术研究领域 设备检测精度不断提高 主要通过集成了加速度 角速度 RFID等信息的智能项圈 Tran等 脚环 Achour等 等设备获取奶牛状态及行为信息 实现对奶牛采食 运动与发情行为的监测 2 5 乳制品加工研究进展 2 5 1 国际液态奶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如何在乳品加工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天然免疫活性成分仍然是乳制品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表明紫外线 UV C 处理可以有效保留牛乳中关键生物活性成分 同时杀灭乳中病原体和腐败菌 Tedeschi等 与热加工相比 超声处理 US 的牛乳中乳蛋白消化率更高 并且其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 Wang等 相比于UV和US处理 高压加工 HPP 能更好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例如防止UV处理导致的维生素损失和来自US处理造成的牛乳风味劣化 Pitino等 冷等离子体 CP 可以通过最小的质量变化来加工牛奶和乳制品 实现牛奶和乳制品的非热巴氏杀菌或灭菌 Nikmaram等 Martysiak urowska等发现微波加热不会导致蛋白质降解 并且微波加热后脂肪酸组成没有变化 2 5 2 国际奶粉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国际奶粉产业研究聚焦于奶粉营养成分和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革新 新型比率荧光传感器成功用于奶粉中痕量水的定量检测 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效性 Li等 硼酸盐亲和交联放大动态光散射 BAR DLS 免疫分析技术能够极大地缩短奶粉中乳铁蛋白的检测时间 实现乳铁蛋白快速灵敏便捷的即时检测 Zhu等 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适量胆碱对于婴儿脑部发育发挥积极作用 Zhang等建立了一种比色法实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的快速检测 空心共价有机骨架 HCOF 结合固相微萃取 mdash mdash 高效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技术 SPE HPLC HPLC MS MS 能有效地对婴儿配方奶粉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黄曲霉毒素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和控制 Yang等 2 5 3 国际干酪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国际干酪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较大 干酪的安全和保存仍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高密度二氧化碳 DPCD 技术处理干酪对酵母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 能够减缓干酪的蛋白水解 pH和颜色变化 有助于挥发性特征风味的保持 Song等 高水分马苏里拉干酪 HMMC 经过羧甲基纤维素 CMC 或羧甲基纤维素 纳他霉素 CMC N 涂层处理后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性 可使干酪保质期延长1倍 植物乳植杆菌作为辅助发酵剂 能够延缓干酪的真菌腐败 提高干酪的安全性 后生元对干酪贮藏期间的腐败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 Prabawati等 Sharafi等 3 2022年国内奶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3 1 遗传育种技术研发进展 3 1 1 解析了奶牛关键性状遗传机制 挖掘了遗传标记 针对荷斯坦牛通过GWAS 血液转录组分析 验证了MET GnRH1 SP1 RPL23A ACACB SERPINE2 PKLR ALDH18A1和MAT2A基因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奶牛乳房 产奶等性状具有遗传效应 许静漪等 Du等 Ye等 乳肉兼用牛相关研究取得进展 柴河等通过对不同外血比例的三河牛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 发现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牛对三河牛的体重 体尺 肉用和产奶性能均有很显著的改良效果 对新疆褐牛不同冻精来源后裔生产性能对比分析发现 德系后裔的305 d产奶量 乳蛋白率 乳脂率显著优于美系后裔及新疆褐牛 王彩云等 皮下脂肪中leptin基因可能参与新疆褐牛肉质形成过程 李红波等 西门塔尔牛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的遗传力范围在0 03 0 08之间 均为低遗传力性状 李雪等 3 1 2 完成了全国奶牛遗传评估和基因组评估工作 中国使用CPI和GCPI进行选择 2022年完成了2次遗传评估结果 主要评估性状包括乳蛋白量 脂肪量 体型总分 泌乳系统 肢蹄和体细胞评分等 常规遗传评估将仅公布符合后裔验证条件 合格女儿分布于至少3个省的15个牧场 的种公牛 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评估参考群达1 8万余头 中国荷斯坦牛3个繁殖性状的基因组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无偏性 研究获得最佳预测策略 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基因组预测奠定了基础 师睿等 2022年乳肉兼用牛将采用TPI单独排队 评估性状包括体型 出生重 6月龄重 18月龄重和4 乳脂率校正奶量 FCM 等 品种包括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 新疆褐牛 三河牛和蜀宣花牛等品种 3 1 3 高效繁殖技术取得进展 高效快繁技术是我国奶牛养殖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但是我国奶牛性控精液生产几乎被国际垄断 近10年来我国牛精液进口数量和金额整体上逐年增多 牛精液的进口依赖程度日趋严重 刘雪凝等 为摆脱这一困境 国内不断尝试突破奶牛性控精液的核心技术 膜联蛋白V Annexin V 标记的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展现了一定的优势 张健等 国内首次利用100 k的高通量SNP芯片对牛体外早期胚胎的种用价值进行了评估 初步实现了对植入前早期胚胎染色体质量和生产性能的评估 胡智辉等 3 2 饲料与营养技术进展 3 2 1 蛋白质与氨基酸 国内对氨基酸利用进行了研究 刘德强研究表明 泌乳奶牛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可提高日粮中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 并增加了产奶量和乳脂率 陈娇报道 苯丙氨酸通过调控4EBP1和eIF2 alpha 的磷酸化水平促进以mTOR为核心的酪蛋白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从而提高 alpha 酪蛋白的合成 3 2 2 碳水化合物 国内奶牛产业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在淀粉 糖蜜 青贮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邓波波等将甘蔗糖蜜经酿酒酵母菌发酵后 在保证日粮能氮一致的前提下 将发酵液按照不同的比例 1 3 5 添加在奶牛的日粮中 发现1 的添加组干物质采食量 产奶量以及4 的标准乳产量比对照组分别高了6 7 7 和7 9 青贮方面 李小娜等将苜蓿干草全部替换成苜蓿青贮 结果发现 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有着显著的提高且不会引起酸中毒 郝智强等用黑麦草青贮替代苜蓿干草或额外添加黑麦草青贮 结果显示用黑麦草青贮代替苜蓿干草可以提高奶牛的乳蛋白含量同时降低成本 而额外添加黑麦草青贮却降低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以及产奶量 3 2 3 奶牛脂肪 酸 研究进展 脂肪 酸 对产奶量 改善乳品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奶牛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可以显著提高乳中总不饱和脂肪酸 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有效改善乳品质 许鹏等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中链脂肪酸月桂酸丁酸甘油二酯 可提高牛奶乳脂率 张峰 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补充棕榈油 玉米油和杨梅素制备的混合颗粒 可提高产奶量和乳糖含量 降低乳脂率 杨明茂等 给奶牛饲喂共轭亚油酸会抑制乳脂肪的合成 减小乳脂肪球粒径 黄啟雪等 降低乳脂率 杨静娜等 在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大豆油和粉碎玉米混合物 粪便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 李斌等 茶树油可以降低乳腺上皮细胞促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 提高乳腺组织中 beta casein基因的表达水平 武小姣等 3 2 4 维生素和矿物质 国内矿物质 维生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甜菜碱 维生素矿物质复合添加剂 维生素A 维生素E 硒 锰 锌等添加的功效和影响 赵艳丽等发现 维生素A对一氧化氮诱导损伤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正向缓解作用 但高剂量的维生素E会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 王敬林发现 从生产性能 环境保护及经济成本方面考虑 在奶牛饲粮中添加20 mg kg或40 mg kg有机锰 赖氨酸锰 谷氨酸锰1 1螯合物 效果更佳 陈一等指明了维生素E富硒舔砖和日粮中添加硒代蛋氨酸锌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降低乳房炎发病率 3 2 5 粗饲料资源利用与评价 由于进口饲草价格大幅上升 2022年国内进行了大量本地粗饲料开发研究 陈东等发现用全株水稻青贮替代饲粮中35 的全株玉米青贮降低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并且能提高泌乳后期奶牛的免疫能力 邵丽玮等用鲜蛋白桑替代部分进口苜蓿饲喂奶牛 发现用3 5 kg鲜蛋白桑替代1 kg进口苜蓿饲喂奶牛 可以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翟云飞等发现 用国产苜蓿干草50 替代进口苜蓿干草对奶牛的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健康无负面影响 Jiang等设置等氮等能日粮 用甜叶菊干草代替基础苜蓿干草 结果表明饲喂6 的甜叶菊 取代一部分苜蓿干草可以改善泌乳奶牛的泌乳性能和氮利用率 Wu等在日粮中用纸桑青贮饲料代替苜蓿干草在提高低泌乳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同时不会影响其生产性能 3 3 奶牛疾 疫 病防控研究进展 3 3 1 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仍旧是国内的研究重点 布鲁氏菌生物型3和布鲁氏菌M5 90蛋白可被选作候选标记物 用于区分疫苗接种和野生型感染的动物 Zhang等 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诱导更多的脂质成分变化 尤其是神经酰胺磷酸胆碱 聚苯乙烯 睾酮酸和醋酸睾酮 牛分枝杆菌则特别诱导1 烷基2 酰基甘油磷酸肌醇的积累 Chen等 疾病检测技术不断进步 国内建立了牛支原体 刘立兵等 BVDV 叶京飞等 的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和基于BVDV主要流行亚型Erns蛋白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张宇名等 基于融合表达蛋白Rv3403c CFP10 ESAT6的牛分枝杆菌抗体ELISA检测方法 潘家良等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张晓梅等 牛群的布鲁氏菌病净化 要结合牛群污染和免疫情况以及净化的不同阶段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 建议先用iELISA或FPA或RBT进行初筛 再用cELISA或SAT进行确诊 进而对确诊为阳性牛的阴道拭子或奶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以确定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感染 吴小梅等 董浩等 防治方面 Liu等构建了一种可表达双BVDV 1E2糖蛋白且gE基因缺失的BoHV 1基因工程载体疫苗 其在预防BVDV 1或BoHV 1感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槲皮素 Chen等 连翘苷A Yang等 盐酸小檗胺 Wang等 根皮苷 Zhang等 具有抗BVDV作用 可用于控制BVDV感染 3 3 2 常见普通病 2022年国内奶牛常见普通病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技术研发 徐闯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 矿物质代谢 酸碱代谢 炎性应答 ldquo 四维度 rdquo 稳态调控理论 提出了 ldquo 协同互补式 rdquo 产品研发理论 揭示了酮病奶牛肝脏DGAT1高表达保护肝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机制 Yang等 Xu等 阐明了奶牛低钙血症介导中性粒细胞SCOE调控的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下降 进而介导中性粒细胞NETs能力降低的围产期奶牛免疫机制 Zhang等 确定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相关的特定模块和枢纽基因DCXR MMP15和MMP17 Wang等 阐明了奶牛瘤胃酸中毒情形下 病理性代谢因子组胺调控中性粒细胞粘附及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机制 Wang等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奶牛常见病一直是国内研究重点 研究报道白头翁皂苷注射液 汪培嘉等 白头翁皂苷B4 戴建华等 黄芪多糖 徐丽云等 黄芩苷 马改彦等 黄芪甲苷 樊嘉琦等 槲皮素 袁天翔 沙棘黄酮 张一涵 银杏叶提取物 张国礼等 当归提取物 李杰等 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 张伟等 茶树油 武小姣等 等抑菌 抗炎 抗氧化性能有利于提高奶牛抗乳腺炎能力 徐闯团队研发了一种奶牛呼吸给药装置及方法 明确了杨梅素 番茄红素通过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酮病和脂肪肝的发病率 Yang等 罗胜缤等 开展了辣椒素 核桃青皮 营养功能包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缓解效果的研究 陈威等等 安文娟等 张彬等 葛根多糖 莘余等 甜叶菊提取物 李鹏等 可促进犊牛生长 降低犊牛腹泻 3 4 奶牛环境控制和卫生研究进展 3 4 1 奶及奶制品中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对嗜冷菌分布规律以及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Liang等在中国北京 河北 内蒙古 上海和广东的生乳样品中的嗜冷菌类型进行了调研 结果发现热氏假单胞菌 魏氏假单胞菌和拉恩氏菌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 而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与魏氏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 Du等从中国黑龙江 内蒙古 甘肃 河南 安徽 江苏 湖南和重庆等地生乳中分离出假单胞菌116株 60 3 的假单胞菌携带aprX基因 在4 deg C条件下68 9 的假单胞菌菌株具有蛋白水解能力 不同地区蛋白水解酶活力存在差异 此外 产生的蛋白水解酶具有很强的耐热能力 3 4 2 奶牛舍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在牛舍建筑优化方面 赵俐辰等对单彩钢屋顶进行了改造 在彩钢板外侧铺设反光膜 可以提高牛舍隔热效果 显著降低夏季牛舍温度 缓解青年奶牛热应激 滑国华等提出将牛舍采食通道 卧床 运动场改良后有机结合的床场一体化养牛模式 具有提高牛体清洁度与舒适度 及时降解粪便 增加牛躺卧时间等优点 针对牛舍环境问题 凌泽晖等发现隧道式通风牛舍在夏季热应激时能有效通过雾化冷却入口热空气 快速流通以调节牛舍内温湿度 吕慧洁等发现沈阳地区夏季风机全开 湿帘喷淋水采用常温水20℃时 舍内环境可满足舍内奶牛舒适性要求 在热应激研究方面 张婷基于大数据智能环控系统监测奶牛热应激 提升了牛奶产量 可作为奶牛热应激的解决方案 3 4 3 奶牛粪污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粪污处理方面 杨增玲等研发了一种用于管道中粪水成分在线分析的光谱检测系统 黄光群等研发了适合规模化奶牛养殖的粪污高效固液分离系统 刘志豪等采用Greenfeed测定系统获取干奶期奶牛肠道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8 419 83 g d 鞠鑫鑫等参考IPCC指南方法估算成年奶牛全产业链 粪污沼气工程处理且三沼利用 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仅为3 742 t CO2当量 头 middot 年 3 4 4 奶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围绕奶牛个体生长 生理等养殖健康信息数字化表征指标的智能化感知 在非接触式智能感知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且个别方向已达到甚至赶超国外最新研究水平 张楷等实现了奶牛步态的分割 准确率达到了91 67 刘天舒等对奶牛爬跨行为进行识别 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 5 在牧场环境监测与控制研究方面 研究发现冷热应激均会对奶牛生产性能 产奶量 采食量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吴洁等 李延秋等 孙愉等 王封霞等 李晨阳等 伍梓斌等 3 5 乳制品加工研究进展 3 5 1 国内液态奶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液态奶作为国内乳品行业的主导产品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组分分析及安全检测仍是研究热点 林强等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检测液态奶中的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分析方法 吕涛等采用四甲基联苯胺法检测液态奶中的乳过氧化物酶 作为优质巴氏杀菌乳筛选的一种有效手段 佘之蕴等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乳酸度进行了快速分析检测 液态奶产品种类和适用人群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赵晓研发出一款低血糖生成指数 GI 大米发酵乳 风味独特 组织均匀 奶香协调 口感宜人 柴云美等以高产共轭亚油酸 CLA 的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为基础 以核桃油为底物 研制出了一款色香味俱佳 活菌数达1 times 108 CFU mL CLA含量达225 56 mu g mL的发酵乳 邓凯等以蓝莓 紫薯和牛乳为主要原料 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蓝莓紫薯发酵乳 3 5 2 国内奶粉产业技术研究发展 国内乳粉检测技术也不断提升 刘文菁等建立了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方法 杜茹芸等创建了一种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乳粉和乳清粉中的 alpha 乳白蛋白含量的方法 武伦玮等创建了HPAEC PAD快速检测乳粉中的N 乙酰神经氨酸 Neu5Ac 和N 羟乙酰神经氨酸的方法 贺燕等优化了国标微生物法测定泛酸的关键步骤 简化了操作过程 提高了测定样品的准确性 3 5 3 国内干酪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在干酪制作中 添加盐可起到改善口感和质地 促进凝乳的脱水和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而过量食用盐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022年我国干酪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盐干酪的研制 沈建洋等研究了不同乳化盐添加量 0 6 3 0 对再制干酪拉伸性能的影响 发现当乳化盐从0 6 增加至3 0 时 钙交联作用逐渐减弱 干酪的乳化效果增加 水合程度增加 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由强变弱 从而再制干酪的拉伸性先升高后降低 李红娟等利用热变性乳清蛋白对黄油进行预乳化处理 形成乳清蛋白 黄油乳液凝胶 WPI EG 后将其用于干酪加工 能够有效降低再制干酪中含钠乳化盐添加量 改善了干酪品质
更新时间:2023-03-14 08:17:59
随着饲料行业的全面禁抗以及最近几年大宗原料的大幅上涨 猪场的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尤其是液态饲喂技术的探索成为行业热点 液态饲喂在猪场养殖中有着提高生产性能 提高生猪健康度 降低饲料成本等众多优点 液态饲喂目前越来越受到规模化养殖场的关注 1 液态饲喂起源发展 液态饲喂在我国早期的家庭养殖中广泛存在 用热水将泔水和谷物副产品等混合均匀 人工倒入料槽中进行饲喂 这种饲喂方式适合小群饲喂 随着我国养殖产业的高速发展 规模化 集约化养殖场比例大幅提升 颗粒状或者粉状饲料按工业化标准生产 具备质量稳定 运输及饲喂过程相对便捷的优点 干料饲喂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液态饲喂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液态饲喂在不断发展进步 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使用液体饲喂系统的猪场数量加速增长 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007年育肥猪场采用液态饲喂的比例就超过了20 以上 近些年 液态饲喂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新养殖设备技术相结合 能够在规模化养殖场应用并展示出特有的优势 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场使用液态饲喂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2 液态饲喂定义 类型 区别 液态饲喂是利用液态媒介 主要是水 脱脂牛奶或乳清 也包括任何合适的液态副产品 以悬液的方式将固体 通常为粉状 营养物质或者一些副产品混合物输送到动物的采食点 料槽 的饲喂方式 又称为管线饲喂 与干 湿喂技术有明显的区别 干 湿喂技术是猪用鼻子移动或按压阀门 粉料或颗粒料与水按照设定的比例同时下到料槽内 猪直接进行采食 两种饲喂技术如果运用合适 都是很好的饲喂方式 目前干 湿喂技术多用于特定阶段的猪只 而液态饲喂适用于各阶段的猪 液态饲料是相对于颗粒饲料或粉状饲料的一种物料形态 类型主要包括非发酵液态饲料和发酵液态饲料 非发酵饲料加工方法比较简单 即在饲喂前将颗粒或粉状全价料或者各种粉碎后谷物或者副产品原料和水按一定比例 通常1∶1 5~1∶4 混合均匀后直接饲喂给相应动物的饲料 发酵液态饲料是先将一定比例的粉碎后谷物原料或食品 农业等加工副产物与水混合均匀 在一定的条件 pH 适宜的温度 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发酵或者添加微生物菌株的诱导发酵之后制备而成的液态饲料 发酵液态饲料相较于非发酵液态饲料经过微生物的发酵 营养更容易消化吸收 并有着更低的pH和丰富的微生物等 有助于提升动物的肠道健康 在养殖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液态饲料相对于干料从最明显的外观 到设计思路 设计目的 需要匹配的设备投入 饲养管理方式 以及产生的结果 料重比 生长速度 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同养殖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表1 3 猪场液态饲喂优势 3 1 液态饲喂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 液态饲料中各原料经过充分的浸泡后可溶性营养成分溶于水 饲料微粒吸水膨胀表面积增加 更加松软 增加适口性 更加利于猪采食和消化吸收 饲料的利用率高 提高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和干料相比饲料浪费现象减少 能够获得更低的料肉比 在一些报道中 液态料相比干料在生长育肥猪 30~105kg 阶段 饲料转化率提高11 5 日增重增加6 9 育肥天数缩短6 4 每吨饲料可售猪肉多了12 8 表2 刘燕报道 断奶仔猪饲喂液态饲料采食量提高了10 5 ~20 1 增重速度提高了7 8 ~13 6 研究表明 与干饲料组相比 饲喂液态饲料组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 8 4 平均日增重提高 14 3 2 液态饲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液态饲喂能使怀孕母猪产生饱腹感 减少限饲产生的应激 母猪在哺乳期肌肉或脂肪损失过大会阻碍其断奶后的快速发情 影响下一胎仔猪的生产力或存活率 液态饲喂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干物质采食量 减少母猪哺乳期体况损失 提升母猪的繁殖性能 表3 母猪饲喂发酵液态饲料能提高母猪血液淋巴细胞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活性 可以提高母猪初乳中免疫活性和促生长物质的含量 3 3 液态饲喂有利于促进动物肠道健康 液态饲喂特别是饲喂液态发酵饲料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 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 减少药物的投放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要是因为液态饲料经过发酵之后益生菌大量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能有效的抑制有害菌的的繁殖 当乳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可抑制甚至杀死沙门氏菌 当采食液态发酵饲料时 低pH环境提高了胃蛋白酶的活性 促进了蛋白的消化 减少幼龄动物大肠后段有害菌的增殖 断奶仔猪饲喂发酵液态饲料能显著增加仔猪盲肠和回肠的菌群结构的多样性 有研究发现 饲喂发酵液态饲料后仔猪粪便中乳杆菌含量提高了145 9 大肠杆菌降低了84 9 乳杆菌 大肠杆菌比值提高了10 3倍 使仔猪的消化道微生态更加健康 当面对各种应激挑战时有更强的抵抗力 饲喂液态发酵饲料能改善肠道结构与功能 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 有利于肠道发育 研究发现 断奶仔猪饲喂液态发酵饲料后 与干饲料相比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例提高 28 空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提高31 回肠绒毛高度提高 19 小肠黏膜厚度增加 15 ~54 3 4 液态饲喂能有效利用非常规原料降低饲料成本液态饲喂系统能广泛直接使用各种液态工业副产品或者水分较高的食品加工副产品如液态酒糟类 糖蜜 乳品工业副产品 面包业副产品等 还可利用新鲜农作物 这些原料省去了烘干流程 同时一些低成本无法在颗粒饲料中使用的原料得以利用 大幅节省了饲料成本 而饲料成本约占增重成本的70 ~80 因此液态饲喂能有效的降低猪的饲养成本 3 5 液态饲喂降低环境应激 相比干料饲喂 液态饲喂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粉尘量 降低了猪舍的粉尘污染 有研究报道 饲喂粉料 颗粒料和液态饲喂猪舍环境中粉尘量分别为14~79 mg m3 5~23 mg m3 0 5~14 mg m3 干料饲喂时猪舍内气源性微生物数量比非饲喂时段要高出3倍 猪舍环境好了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有效降低猪呼吸道的发病率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健康程度 减少饲养过程中的用药 降低了饲养成本 4 液态饲喂技术应用关注点 液态饲喂系统有着以上诸多优点 但是在猪场实际应用中还有着诸多问题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 才能更好发挥液态饲喂优势 4 1 液态饲料原料关注点 选择液态饲料原料时要对当地原料进行充分考察调研 要充分考虑原料与猪场的运输距离 原料的持续供应能力 供应量能否匹配养殖场的规模 尽可能选择当地方便获取并能持续供应的原料 很多液态饲料原料都不是标准化的产品 质量差异很大 选择原料时要关注水分 毒素以及稳定性 养殖场可以选择相对固定的供应商 签订合同保证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4 2 液态饲料配方优化与调整 液态饲料水分普遍偏高 并且变化幅度比干料相对要大 营养成分因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不同批次或不同来源产生较大差异 因此为保证成品营养的相对稳定性 需要根据原料的变化及时进行配方调整 水料比也需要根据季节和猪只的大小来及时调整 一般夏季比冬季的水料比高 不同生长阶段猪只的水料比 断奶仔猪 gt 保育猪 gt 育肥猪 4 3 液态饲料加工 液态饲料原料尽可能进行细粉碎 并且充分搅拌均匀 避免液态饲料的分层 设计配方时优先选择易溶于水的原料 尽量缩短液态饲料运送到料槽的距离 发酵液态饲料要选择有效的菌株 并且保证合适的发酵环境和发酵时间 以维持其稳定性 4 4 液态饲喂系统的卫生 液态饲喂系统中水质量至关重要 水质要达到相关卫生指标 否则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其次 饲喂系统的料罐 料槽和输送管道易残留液态饲料形成生物膜 长时间导致细菌的滋生 给生猪带来健康风险 故每次喂料完毕须对饲喂系统以及料槽进行清理 避免残留的发生 4 5 液态饲喂系统维护 智能化液态饲喂系统大多由计算机控制 需要较高的系统维护及保养技术 并且饲喂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猪场生产无法运行 因此猪场要有专人进行负责并且做好专门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 同时还要和液态饲喂系统的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 一旦出现现场工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 协助解决 5 未来展望 目前国内使用液态饲喂系统的规模化养殖场较少 液态饲喂系统相对于干料饲喂相对比较复杂 要求养殖场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但是随着疫情之下原料价格的不断攀升 以及养殖场各项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及对液态饲喂优势的逐步了解 会有更多的养殖场结合自身的条件选择液态饲喂 降低养殖成本获得更好经济效益
更新时间:2023-02-17 08: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