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品质”代表着粮食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意味着从追求产量转向提升质量,从满足温饱转向提供健康,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发力,构建一个尊重粮食价值、认可品质溢价的市场环境。

  今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但也面临行情低迷的严峻考验。如果继续困在低价竞争中,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严重损害。面对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粮食行业与其“卷价格”,不如“卷品质”,推动粮食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这种竞争逻辑的升维,将为粮食注入营养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更高价值,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粮食“卷价格”的后果很严重,可能会损害粮食行业整体健康发展。低价竞争会直接损害种粮农民收益,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土地撂荒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为保产量,农民会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透支、地力衰退,原粮质量难以保障。上游的种子、化肥、农药等行业也可能被拖入“价格战”,影响农资产品质量。粮食加工企业微利求生,普遍处于“开工即亏损,不开工丢市场”的两难境地,没有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没有动力打造品牌,只能维持低水平重复生产,成品粮同质化竞争严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陈顶新、掺杂使假,以更低的价格冲击市场秩序,引发“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优质优价机制难以形成,行业创新难以进行,行业竞争力不可持续。

  要看到,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消费已从“吃得饱”进入“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新阶段。消费者品质意识和健康观念不断增强,他们不再只关心数量和价格,更关注营养、健康、安全、口味和功能性,愿意为有品牌背书、可追溯产地、生产过程透明的产品支付溢价。粮食产业竞争的主战场自然转向品质。忽视粮食品质,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粮食“卷品质”具体“卷”什么?粮食品质体现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一是品种品质与种植品质。农民种植优质粮食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稻鸭、稻蟹等生态种养模式,减少使用农药化肥,增施有机肥,适时收获,从源头保障粮食品质。二是储运品质。收储企业按质论价、专收专储,建设低温低氧的绿色粮仓,最大程度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承运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控温、防潮的专用运输工具,确保粮食从仓库到加工厂品质稳定。三是加工品质。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柔性加工技术和适度加工技术,保留更多营养;开发功能性食品和个性化定制食品,加强米糠、麦麸等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升粮食附加值。四是品牌与信誉。打造粮食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建立粮食产业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就能了解粮食生产全过程。采用小包装、充氮包装等提升消费体验,并通过场景化营销塑造健康生活的理念。

  粮食“卷品质”,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发力,构建一个尊重粮食价值、认可品质溢价的市场环境。政策层面,应完善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支持绿色农业,健全粮食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打击以次充好、以陈顶新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转变观念,立足长远,追求差异化竞争,舍得在研发、品种、工艺、品牌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品质要求能从消费端顺畅传导至种植端,各个环节都能分享品质提升带来的溢价。生产者需转变观念,从追求产量转向产量质量并重,多种粮、种好粮。消费者也应树立健康消费观念,愿意为优质粮食支付合理价格。

  粮安天下,质定乾坤。“卷品质”代表着粮食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意味着从追求产量转向提升质量,从满足温饱转向提供健康,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当粮食行业进入“卷品质”的良性循环,农民因种好粮而增收,企业因做好产品而获利,消费者因买到好产品而满意,国家的粮食安全基础也会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