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继续说一说玉米的行情。
现在的玉米行情可以说是多空交织,涨跌互现。
虽然说涨势还在,并且最高报价距离前期的高点似乎也越来越近,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上量仅100多车的状态下,玉米就有下跌了。
这也就使玉米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玉米到底是强还是弱呢?
别着急,因为很快,玉米市场的“试金石”就要来了。
现在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就是想要看看这玉米,到底是个什么样儿。
所以,就需要试探。
拿什么试探呢?
就有了所谓的“试金石”,玉米到底是强还是弱,试试自然就知道了。
第一个试金石就是,玉米的上量。
山东玉米是看量下菜碟,这个大家都心知肚知,而我们之前也说过,现在山东玉米上量偏低,主要是受天气影响居多,而并非是持粮主体一味挺价惜售。
这就意味着,雨一过天一晴,玉米的上量必然要增加。
上量增加,那么玉米就大概率就又要跌了。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能跌多少?
这个反应才是玉米市场强弱的真实反应。
前面说了,现在的玉米市场是多空交织,其实更准确地说,不光是现在,而是今年以来,玉米就一直是多空交织的状态。
只不过在上半年政策的光辉掩盖了许多利空心态,使得玉米更多地表现为利多占主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玉米的利空开始显现出来。
但利空未必就一定可怕,尤其是在这么个节骨眼上,玉米徘徊在余粮偏紧以及新玉米产情的博弈之中,形成了一种底顶双疑的局面。
但显然,底要比顶更重要,所以玉米必须先确定底才能踏实。
那么,玉米上量就是玉米底部最好的试金石。
一来能试出余粮到底还有多少;
二来能试出市场的看空情绪到底到什么程度。
有了这两个就能知道玉米的底了,有了底才能再谈顶。
第二个试金石就是拍卖。
有人说拍卖的利空早被调消化了,这只说对了一半。确切地说,是当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拍卖已经基本接受了。
但是问题是,拍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的变化可以很多。
比如量级会不会变?底价会不会变?拍卖方式会不会变等等。
我们之所以说拍卖也是试金石,倒不是说玉米市场的反应,而说的是政策的态度。
为什么又要提到政策呢?
因为在玉米余粮偏紧的格局下,能给玉米提供补给的就只有政策拍卖了,所以政策对玉米的态度十分重要。
换句话说,只要玉米情绪挺得住,政策干预不多,那么玉米就还有机会。
但相反,如果情绪提前崩了,再加上政策空间不大的话,再加上当前这个时间,距离新玉米收获已经越来越近了,玉米再想调整修复就可能真的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