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家庭农场种植水稻1100亩,现在正是收割季,预计今年亩产760公斤,丰收季,加油干!”

  “我们合作社有2000亩梨园,今年喜获丰收!”……

  9月23日,秋分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市庆丰收主场活动在大邑县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稻乡渔歌)隆重启幕。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深度挖掘天府农耕文化、都市农业特色与川西民俗风情,开展庆丰收联欢活动。

  现场有大地丰收开场礼、智慧农机丰收炫舞,还有特色农产品乡村集市、农事体验趣味活动等,呈现了“科技感”与“蜀风韵”并重、“未来味”与“烟火气”交融的节庆场景,是一场集农产品展销、农耕体验、文体娱乐、享受美食于一体的丰收大联欢。

  天府粮仓“丰”景怡人

  农民代表上舞台晒丰收

  当天上午9点半,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秋稻飘香、“丰”景怡人,万亩稻田勾勒出超炫的节庆图景,主会场开幕式在气势恢宏的《丰收鼓舞》中拉开帷幕,瞬间点燃全场欢庆氛围。在展演区南侧,一场“共拼丰收图”活动引起大家关注,农民群众用红豆、玉米等五谷杂粮,共同填充一幅30平方米的粮仓丰收图,生动诠释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安稳与幸福。

  现场,来自成都17个区(市)县的农民代表走上舞台,手持自家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向大家汇报今年的“成绩单”,分享丰收的喜悦与自豪。

  邛崃市农民代表赵艳琴说:“我们家庭农场今年种植水稻1100亩,预计每亩产量760公斤。”蒲江县农民代表黄珊珊说:“今年我们生态茶园产出了上千斤香醇干茶,30亩耙耙柑果园更是结出了近10万斤果实。”

  来自温江区的农民代表戴超介绍,他于2022年到温江创业,把大蒜变成了咖啡,成为全网爆款,全年大蒜咖啡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无人驾驶收割机上阵

  效率比传统农机提高30%以上

  “这个收割机没有人驾驶,正在收割水稻。”在现场一处农田旁,围观的人群连连赞叹。在金色的稻浪间,一辆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中收割稻谷,驾驶室没有人,天上还有一台无人机演示飞行。在智慧农机展示区内,还有10余款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智慧农机整齐列阵,从播种、植保到收割的全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展板清晰呈现。

  “这款无人驾驶收割机搭载了联适导航系统,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效率比传统农机提高30%以上”。现场一名技术人员介绍。

  田间的景象,只是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成都正大力实施智慧农业发展行动,提升建设成都“智农大脑”,推广“数字化服务平台+智慧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规模化农场”数字服务体系,拓展采摘机器人、无人植保机等技术应用场景,计划到2030年全市农业物联网设施覆盖率达到80%,培育5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

  全民共享丰收喜悦

  安逸好耍是成都乡村的气质

  丰收节既是农民的佳节,也是全民共享丰收喜悦的盛宴。此次活动精心推出一系列参与性强、趣味盎然的农娱体验项目,生动诠释了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的崭新理念。

  在“农趣争霸赛”区域,市民孙女士刚体验完“独轮车运粮”,又忙着去体验“赶鸭赛”,用长竹竿引导鸭子归仓。稻田畔还有一场“摸鱼”大赛,市民在田里徒手摸鱼。

  正午时分,“五味共生蒸笼宴”热腾开笼、香气四溢,400人一起吃以当季有机食材烹制的丰收坝坝宴。工作人员介绍,从早上7点就开始蒸,菜品有菜有肉,非常丰富。

  “安逸好耍”是成都乡村的独特气质,也为乡村带来了人气流量和发展机遇。截至目前,成都已成功培育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共300个,提速建设郫都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省级先行片区,接续打造10个提升村特色IP,温江高山村、新津波尔村、崇州梁景村等一批特色村落如繁星散落,点亮蓉城乡野,美田弥望,茂林修竹,蜀风雅韵的未来乡村风貌正渐次呈现。

  成都五成秋粮颗粒归仓

  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36万吨

  丰收的背后,是成都坚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高效打造“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坚韧和担当。

  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成都提质建设“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园区,示范打造72个省级千亩展示片和30个万亩“吨粮田”,多措并举促进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成都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总产30.2万吨、同比增长3.8%,综合单产280.1公斤/亩,同比增长1.9%;上半年全市水果、茶叶、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3%、5.3%、3.0%;生猪出栏199.3万头,水产品产量6.97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农业生产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目前,全市474.5万亩大春粮油作物长势稳健,一片丰饶景象席卷田野,全市五成秋粮颗粒归仓,晚秋作物已播栽53.1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36万吨,超大城市展现出更加坚强有力的“压舱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