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链,最大的特点是“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简单来说,就是它串起了食物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全过程。从田间到餐桌怎么做到无缝衔接?新技术在链上各个环节又有哪些应用?总台记者探访了第三届链博会现场和链博会主宾省山东的一家食品加工工厂,了解绿色农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

  “一粒种子”是怎么变成

  “一枚鸡蛋”的?

  从种子到鸡蛋 绿色与智慧交织的供应链密码

  总台央视记者 杨理天:在绿色农业链的展区里有一个装置,它像一棵参天大树,寓意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条条枝丫,最后串联起肉、蛋以及榴莲等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关联,一粒种子可以变成一枚鸡蛋。

  一粒种子,先经技术研发实现丰产丰收;种出的玉米,挑选优质的作为饲料原料。图中展示的饲料工厂与养殖工厂现实里是建在一起的,饲料直接输送到养殖场饲喂蛋鸡,最终产出鸡蛋。在运输环节,这里展示了一个无人机,易碎的鸡蛋也可能用它来进行配送。这些环节环环相扣,成百上千的供应商更是缺一不可。

  变废为宝的循环模式进一步节能减排

  现代化的农业要绿色,这里还展示了猪粪的处理方法。猪粪进行沼气处理后可以发电,沼液可以当作营养液,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降低92%、二氧化硫排放降低99%。

  供应链数据指挥中心 智能控制虾场全链路

  在展区里,有块屏幕显示供应链数据站房系统,其中就有在泰国的智慧虾场,可以看到每个数据池就代表一个真实的虾池,如果温度过高了,或者氧气不够了,都会报警。

  大屏中间展示的是在内蒙古的猪产业链站房数据系统,可以实时看到比如这家养猪场一天出栏了多少生猪等。还有块屏幕可以随时切换任何一家养殖场的任意一个猪舍监控录像。

  智能算法为生猪产业链装上“智慧眼”

  这里还展示了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可以检测猪舍的温度、湿度、风速,让猪在“空调房”里住得更舒服,环控系统还能根据它们的日龄、体重自动开窗通风或者开加湿器。同时,这些设备还能检测猪咳嗽的声音,分析这声咳嗽是生病了还是渴了,如果咳嗽声的次数和强度超过标准了,系统就会通知饲养员。这就是一套智能、绿色、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系统。

  绿色工厂“慧”加工

  数智化应用节能降碳

  绿色农业链是高效绿色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环节中,这种高效和绿色还有哪些体现?跟随总台记者去链博会的主宾省山东看看↓

  总台记者 贾林:我位于山东聊城的阳谷县,这里是北方重要的白羽鸡生产加工基地。产业链中精深加工环节中的“熟食加工”中有哪些“绿色”门道呢?

  油炸车间:精准控温控油 降低能耗15%

  这里有个车间叫“油炸车间”,长方形的设备就是油炸机。您看,全生的鸡块从左侧进去,经过180℃左右的热油油炸,20多秒的时间里,就变成了表面金黄的鸡块。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实现用电、天然气等能耗管控,可以降低15%左右。

  速冻车间:急冻保鲜 绿色冷冻剂降低电耗

  第二个环节是速冻环节。在“速冻车间”,刚刚出锅的20℃左右的鸡块会被极速冷冻,冻后温度在-18℃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锁住鸡块水分,保证口感的鲜嫩。其中用的冷冻剂是二氧化碳,对比传统的氨制冷方式,单吨产品节约电量消耗100度左右。

  包装车间:智能化包装 大幅提升效率

  接下来还有“包装车间”,这个环节其实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这个车间里的工人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再通过产能为每小时10吨的机械臂,以及安装了转运信息芯片的托盘,可是把货物进行仓储。据计算,这样的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效率提高3~4倍左右。

  绿色农业全产业链 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一个鸡块的全产业链之旅还远远没有结束,就以这个工厂为例,它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模式,在饲料、种鸡、孵化、养殖、宰杀、分割、加工、检测、包装、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引进机器视觉、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质量控制和物流管理。比如饲养和屠宰环节,通过水的循环利用,每年可以节水2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