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第一战”。安徽如何开展好夏粮收购,助力高水平江淮粮仓建设呢?在7月17日上午召开的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粮食和储备局等多部门公布了今年粮食收购“首站”打法。

  市场化收购占总收购量80%

  安徽省粮食和储备局局长万瑞健介绍,夏粮收购前,全省已经准备夏粮收购空仓容1820万吨,参与夏粮收购企业1589家,参与收购人员9679人,收购设备10664台套,“做到‘有仓收粮、有钱收粮、有人收粮、有车运粮。’”

  万瑞健表示,将引导在皖央企、省属企业以及粮食收储、加工、贸易骨干企业主动入市,畅通“田间地头”到粮食经纪人、烘干房、收储企业的收购“链接环”,搭建农企洽谈、协会牵线、订单收购等购销对接平台,多渠道收购农户粮食。

  “我们还要用足用好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粮食流通提质增效等政策,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对粮食流通撬动作用。”万瑞健说,截至7月16日,全省入统企业收购小麦53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246万吨。“市场化收购占总收购量80%,市场化收购主渠道作用明显。”

  加强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监管

  粮食购销领域的市场监管,也是夏粮收购的重要一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王泽余介绍,该局连续多年将强化粮食购销领域价格、计量监管作为全省市场监管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已经通过印发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粮食购销领域价格违法行为问题线索,织密社会监督网络。

  同时,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国有粮食收购、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等重点对象,聚焦价格、计量等行为,综合运用重点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压级压价、计量器具超期未检、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等违反市场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的行为。“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查处各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违规案件244件,实施经济制裁29.58万元。”

  王泽余表示,夏粮收购工作已全面启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化夏粮购销领域市场监管,为我省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开办信贷“绿色通道”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项彩霞表示,为了足额保障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将确保开办信贷“绿色通道”。“针对政策性贷款业务,简化办贷流程,开辟绿色快捷通道,在企业提交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开户行完成相关办贷流程。”

  同时,对粮食收购贷款采取“一次审批、分次发放”的方式,将贷款足额审批到位,保障托市收购和储备轮换资金供应。另外,对夏粮收购企业全部开通网银和银企直联业务,系统“7×24小时”运行,满足客户全天候结算需要,保证收购资金供应不断档,企业收购不间歇。“夏粮收购期间,已累计发放政策性收购贷款30亿元。”

  项彩霞表示,将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农发行系统优势,帮助省内粮食购销企业与粮食主销区开展区域合作,促进产销对接,推动“皖美粮油”品牌建设。

  强制检定 确保计量器具的精准

  涉粮计量器具检定保障,是广大粮农关心的问题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在粮食购销环节,列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主要有衡器、水分测定仪、谷物容重器等。其中,衡器用于测定质量;水分测定仪用于麦类、豆类、粗粮类、稻谷类等粮食作物的水分检测;谷物容重器则通过测量谷物在标准的容重器实验下的重量,从而评定谷物等级。根据计量检定规程,以上3种涉粮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均为一年,国家免费检定。

  “加强粮食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建设与管理,保障粮食购销贸易结算量值的准确一致,对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王泽余介绍,粮食收购前,各收购单位应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确保计量器具的精准。“省市场监管局也将持续强化涉粮计量检定能力建设。”

  目前,全省各级计量检定技术机构已建涉粮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9项,其中非自动衡器78项、水分测定仪85项、谷物容重器66项,“能够满足各地涉粮计量强制检定需求,为粮食市场计量监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AI+粮食安全监管”初显威力

  数量充足、性能完好的仓储设施,对粮食收储至关重要。省粮食和储备局局长万瑞健介绍,作为粮食大省,安徽一直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仓储设施性能作为重点。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标准仓房仓容5103.6万吨(不含中储粮),其中,完好仓容5025万吨,占98.5%,能够满足全省粮食收储需求。

  安徽还以“人防+物防+技防”推进信息化穿透式监管,全省建成涵盖95个粮食行政管理部门、1061个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为实现粮食储存“远程监控、实时监督、在线监管”提供了平台载体。同时,依托这一系统,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机械臂等新技术新装备的场景应用,对政策性粮食收购入库、保管和销售出库全过程监管,目前,“AI+粮食安全监管”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