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对玉米真菌毒素的防控效果达65%以上,实现了‘控病、降毒、提质、增产’多重目标……”9月21日,从在鸡泽县召开的农业环境生物污染控制观摩暨玉米穗腐病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上获悉,一项以土壤健康为核心的玉米穗腐病全链条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获得重大突破,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9.170, 0.00, 0.00%)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鸡泽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专家及企业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摩玉米穗腐病及真菌毒素污染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区,并就绿色防控与真菌毒素阻控技术进行深入交流。
据了解,玉米穗腐病防控技术体系创新整合了“土壤健康修复-病原源头阻控-生态协同调控”三大技术模块,形成“土壤菌群重构-有害真菌抑制-玉米品质提升”全链条防控路径。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玉米穗腐病发生率,有效遏制了毒素污染风险,同时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提升了玉米品质与产量,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鸡泽县作为华北玉米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达22万亩。“穗腐病曾是制约玉米品质的‘卡脖子’问题。这次会议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先进技术,为我们打造优质玉米生产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鸡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波说。
据悉,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在鸡泽县成立专家工作站一年来,已投入2000多万元研发资金,开发出玉米穗腐病治理的生物菌剂和探测设备。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多项科企合作签约仪式,一批绿色防控科技成果将在鸡泽县率先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