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秋粮旺季收购圆满收官!5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累计收购秋粮3.45亿吨,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分品种看,中晚籼稻收购6000万吨、粳稻4500万吨、玉米2.27亿吨、大豆1300万吨。

  据介绍,我国秋粮收购主要包括中晚稻、玉米和大豆,旺季收购期从当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到来年的4月底结束。秋粮收购占全年粮食收购量3/4左右,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重中之重。

  收下来,如何存得好?这关乎着粮食安全。

  粮食住进了“智能空调房”——电子测温、机械通风、远程监控,粮仓内清凉干爽,数千吨稻谷、玉米在26℃左右的空调房里畅快呼吸……这季秋粮收购期间,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曾经,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粮食储存环节存在损失损耗。近年来,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粮食收储企业不断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全国各地粮食仓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湖南省长沙市,我国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日前在中储粮长沙直属库充气成型,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正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据了解,气膜粮仓保温隔热层、防水层与结构层一体化成型,气密性可达到国家高标准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配合空调控温、氮气气调等技术,其能耗需求下降显著,防虫保鲜效果突出。气膜粮仓造价成本与传统粮仓相当,但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预计可节约30%以上。

  “最快20多分钟充气成型。粮食通过提升塔传送至穹顶上的入口均匀落入仓内。”中煤建设集团六十八公司气膜科技公司经理金峰介绍,每座气膜粮仓直径24米、高33米,单仓可储粮9000吨,能满足2300万人一天的口粮。

  秋粮收购已经结束,新一季夏粮收购即将开启。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江店孜镇常平储备粮库的智慧粮仓刚刚落成,技术团队正加紧调试智能化设备,为即将开启的夏粮收购作准备。

  在这个新粮仓内,内环流控温系统成为科技储粮的一大亮点。该系统通过延缓粮食陈化、防治虫害,有效稳定粮食品质,助力实现绿色低温储粮目标。同时,配合电子测温线缆的实时监测,实现粮食储藏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我们为粮仓配备4台智能温控设备,能根据粮温变化自动调节,确保粮食处于最佳储存状态。”常平储备粮公司副总经理方志全介绍,除了新建成智慧粮仓,还推进行走补仓机、仓内输送机等新型机械应用,提升粮食入仓效率。过去500吨粮食入仓需耗时一周,现在同等时间可完成3500吨作业量。

  颍上县粮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仓储购销部部长王振雨表示,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51.96万亩,预计小麦全社会收购20万吨左右。眼下,全县粮食收储企业正在通过去库存、添增量、拓渠道等多种方式保障仓容。截至目前,已落实夏粮收购资金1.6亿元。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用科技赋能仓储升级,加快建设绿色粮库,推进低温、气调等仓储新技术系统集成,促进提质降耗、节粮减损。一大批粮食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新建高标准粮仓、推进老旧仓房维修和改造升级,实现“优粮优储”。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数量大幅下降,损失损耗率明显降低。目前,我国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储藏周期粮食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越来越多粮食住上了“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