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都在关注山东的下跌,东北的上涨的时候,新疆玉米又出现了新情况。
之前新疆玉米频现神操作,把市场惊得够呛。
先是大跌了100元/吨,大家以为今年又要重走去年的老路,看跌之情也是跌到了谷底。
结果没想到,临近新玉米上市后,突然新疆两家大企业又纷纷上调了100元,这就把市场给看懵:需求强劲?大减产?质量大降?……
但很快,没过两天,又调价了,两家企业分别先后又降了20元/吨,之后就一直相对平稳。
但这两天,又变了,近期新疆玉米报价再次连续上调,基本又把之前降的又涨回去了。
市场就彻底懵了:一会儿涨,一会儿跌,一会儿又涨了,这是干啥呢?
其实这正透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今年玉米市场的情绪变化特别大。
我们之前说过,从地域角度来说,不能拿新疆玉米和东北以及山东华北来比较,因为新疆玉米地处偏远,运费就是一大难关,再说流通的地方只有少部分重合,国内大部分玉米的供应仍然是东北和山东。
但是从情绪角度来说,那全国就是一盘棋,大家对玉米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
什么态度呢?
既想收粮,也想抄底,而玉米的行情变化也正是紧随着这一心态变化来的。
今年玉米库存普遍较低,一部分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玉米增储,使玉米供应压力减了不少;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各渠道主动降低库存,一来是减少成本,二来也是等着重走去年老路,抄一把玉米的底。
这个低库存也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更多库容去抄玉米的底,从而获得最合适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一旦新玉米产情出现变动,那么低库存就会变得被动。
新疆玉米的反复波动,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
新疆玉米临近上市,为啥企业报价大涨?
这一点和东北的情况差不多,因为今年基层的心态也变了,不再像去年那种恐慌卖粮,以去年经历来看,玉米虽然不同于小麦,有最低收购价托底,但很明显,政策也不会放任玉米不管,一旦玉米跌势较大,政策一样会出手稳市。
所以在连续增储后,玉米从去年刚上市时的一片惨跌,后来慢慢就涨起来了,今年也一样,如果玉米大跌,政策必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而且今年种植成本普遍降低,基层的心态也就没那么慌了,这是基层挺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企业想收粮,就得提价。
那为啥又降了呢?
因为玉米上市后,供应增加,只要门前送粮车增加,就开始压价,这一点是全国企业通用的路数。
但为啥又涨了呢?
只能说明两件事:
一是短期内,企业需求较多,大家库存都是低位,当然都想赶紧收粮,一来达到安全库存才更有底气,二来呢,也是防止大量粮源外流,给自己造成被动。
二是说明玉米并没有扎堆上市。
这可能一方面和玉米收获进度有关,玉米收获还没有到达高峰;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卖粮心态有关,但都说明至少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去年那种疯狂卖粮的现象。
所以供应没有出现激增,企业又着急收粮,所以再次提价。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提价恐怕很难持久。
因为随着玉米收获进度推进,玉米的供应只会越来越多,只要市场玉米供应增加,压价是必然的事。
而现在企业着急补库,对玉米需求强烈,但一旦达到安全库存,或是已达到一定储备,可能会集体落价。
毕竟饲料需求只是刚需,而深加工还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下,很难持续提价收粮。
其实现在新疆市场就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了,随着玉米越涨越高,之前一些收粮劲头十足的烘干企业已经不敢收了,因为以现在的价格,算上烘干成本等已经超过了当地企业的收购价格。
更何况万一过阵子企业再来个大落价,那就彻底砸手里了。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现在的东北市场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东北新玉米还没上市,企业的报价就已经水涨船高了,是企业需求真的旺盛吗?
显然不是,所以究其原因,与新疆市场如出一辙。
所以新疆玉米的涨涨跌跌也向市场释放了重要信号,玉米需求并没有改变,玉米的波动更多是基于市场情绪的博弈,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供需面上来。
所以在抢玉米的时候别光顾着抢,得多留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