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荆楚大地稻浪翻金、瓜果盈枝,一派丰收景象。

  立足省情农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田间地头,在广袤的“三农”沃土上,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机制、积极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鲜活的邮储实践。截至2025年8月末,该行已建成信用村1.96万个,农村区域授信规模超900亿元,累计向重点农业领域投放贷款超千亿元。

  稳粮安农,金融筑牢压舱石

  金秋时节,荆楚大地稻浪翻滚成金色海洋,稻香弥漫在襄阳、荆门等产粮区的阡陌之间。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北正迎来水稻丰收的繁忙季——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田间,粮农们忙碌的身影与沉甸甸的稻穗构成动人画卷。在这片沃野上,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的金融服务如同“及时雨”,极大缓解了秋粮收购中的资金短缺。

  在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绿谷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烘干厂内机器轰鸣,金黄的稻谷堆积如山。“邮储银行这378万元贷款真是‘及时雨’!让我今年收粮更有底气。”负责人马先生说,他从事粮食收购13年,如今合作社已发展成集种植、收购、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3500亩专种优质稻,每年烘干粮食超万吨。

  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针对秋粮收购季节性强、资金需求集中等特点,提早部署“整镇推进”专项行动,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以“3+2”模式扎进乡镇、走进田间,通过“产业+信用村”服务模式,打造粮食“产业贷”、楚银贷等重点产品组合拳,配套利率优惠政策,开辟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精准高效推动信贷资金直达涉粮客户,力促“钱等粮”实现惠农增收。

  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客户经理走访粮食收购客户

  在老河口市张集镇,粮食收购大户胡先生也是邮储银行优质金融服务多年来的受益者。今年8月,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通过实地走访和多维度数据核实,成功为其授信200万元,支持秋粮收购。“上门服务,手续简,放款快,利率优惠。”胡先生笑着说,自从有了邮储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秋粮收购规模开始稳步扩大。如今他年营业额已超400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收粮达人”。

  截至9月21日,邮储银行襄阳市分行本年已累计向粮食购销行业投放贷款超7亿元,服务涉粮收购客户590余户。该行通过驻镇驻村织密金融服务网,构建了便捷高效的专业为农服务体系,持续加大涉粮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实现了多元化服务粮食产业经营主体增量扩面,为保障地方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

  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楚君介绍,为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该行持续强化与省农业农村厅、湖北农发集团、中化现代农业等平台的合作,围绕粮食产业匹配专属服务方案。“尤其是通过联合省农担公司推广‘楚银贷’,有效缓解涉粮客户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已累计向粮食行业投放小额贷款超30亿元,服务涉粮客户超万户,为荆楚粮仓稳产保供筑牢金融后盾。”

  赋能产业,强县强链助振兴

  金秋时节,汉川水产大市场车流如织,一筐筐青壳白肚的河蟹通过冷链网络发往全国。每天超过120吨螃蟹从这里走向百姓餐桌,“全国每100只蟹,8只产自汉川”已成为当地骄傲。

  作为“中国河蟹之乡”,汉川坐拥汈汊湖等优质水域,孕育出膏黄丰腴、品质上乘的“汉川河蟹”,2023年荣膺“中国十大名蟹”,年产量达4.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的金融支持。该行立足“千湖之省”资源特色,将水产行业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助力螃蟹、鮰鱼等特色水产游向全国。

  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客户经理走访水产养殖客户

  养殖大户杨庆林深耕螃蟹产业十余年,规模从几亩小塘发展到300亩,但资金周转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今年春季,正在为投入资金发愁时,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主动上门,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短短5个工作日就发放100万元纯信用贷款。“这笔‘及时雨’让我购入了优质蟹苗和智能设备,今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净赚100万元!”杨庆林喜悦地说。

  王凡是汉川鮰鱼养殖的带头人,其经营的沉湖渔业养殖基地规模超千亩,年产优质鮰鱼470余万斤,产品畅销全国多地。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王凡计划扩大规模,却因缺乏抵押物而面临100万元资金缺口。邮储银行创新推出“产业贷”,以经营数据和信用记录为核心评估依据,7个工作日内完成10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这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坚定了发展信心!”王凡表示,这笔资金预计带动产值增长80%,新增15个就业岗位。

  邮储银行汉川市支行以产业链思维推动服务下沉,组织团队深入养殖一线,围绕育苗、饲料、销售等环节开展“地毯式”走访,建立客户信息台账,完成精准授信。截至2025年8月末,累计为当地蟹农发放贷款超2亿元,支持近400户农户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放眼全省,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累计向水产行业投放贷款超310亿元。一系列数据彰显出邮储银行以金融力量赋能“鱼米之乡”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成效。

  创新模式,农信价值拓新局

  京山市是江汉平原东北部的“粮仓腹地”,以“一袋米”和“一枚蛋”为主导产业,是湖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阵地。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聚焦稻米、蛋禽等特色产业,创新推广“两农信用价值贷款”,助力农业主体稳健发展。

  秋粮收购期间,在京山雁门口镇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义和农产品贸易部负责人郭先生经历了难忘的“及时雨”。从事粮食收购九年,今年他计划扩大收储,却受限于流动资金。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在“整镇推进”走访中主动上门,通过“两农信用贷”为其发放100万元信用贷款。“靠信用就能贷到款,利率低、手续快,咱们农民得了真实惠!”眼下,他的厂区内运粮车络绎不绝,已烘干稻谷超8000吨,收购稻谷500余吨。

  在京山另一处500亩山坡地上,村民卢某也已深耕15年,集梨树种植、林下养鸭、对节白蜡栽培于一体,成为当地林下经济的标杆。近年因市场波动,对节白蜡销售回款放缓,流动资金吃紧。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了解需求后,客户经理在两天内完成线上线下尽调,依据其信用评级迅速提升授信100万元,有力缓解其经营压力。

  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客户经理送“两农“信用价值贷款上门

  “申报5至10分钟就能完成,最快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放款了。”郭先生、卢某他们认为,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的融资举措体现了政府对“三农”融资的高度重视。金融要素配置给农企、农民,为粮食丰收,插上了翅膀,也让他们感受到“信用有价、失信受损、无信不立”的价值观念以及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两段佳话的背后,是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试点推广的“两农信用价值贷款”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评估系统,从基本情况、资产规模、生产经营、信用记录四个维度对涉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划定A、B、C、D四类,匹配差别化额度,突出“轻资产、重信用、广覆盖、便捷化”,真正实现“信用变真金”。

  邮储银行京山市支行行长徐雅诗介绍,该行积极对接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大户走访和清单式营销,推动“两农信用价值贷款”迅速下沉乡镇。自今年4月30日试点以来,京山市支行地方政府开展驻村活动,召开15场“两农政策宣贯会”,乡镇平台对接率达100%。累计发放两农信用价值贷款326笔、金额1.59亿元,暂列试点单位第一。

  秋风送爽,五谷丰登。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以金融活水浇灌希望田野,正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该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持续加大对全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助力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