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春小麦等秸秆资源丰富。过去无论是“一烧了之”还是弃之荒野,秸秆一度沦为环境的负担。如何实现变废为宝,寻求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成为一道摆在行业企业面前的时代命题。
从2008年起,农业农村部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文件,逐步形成了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为主的产业格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扩大畜禽饲料来源,也是促进养殖业节粮的重要举措,有效挖掘非粮饲料资源替代,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废为宝,拓宽升值空间
2024年,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536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00.1亿斤,秸秆产生量2538万吨,可收集量2267万吨,秸秆利用量211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3.44%,其中,饲料化利用率45.3%。
2016年开始,我省大力实施“秸秆变肉”“秸秆变奶”行动,通过青贮、黄贮等方式为全省1100多万头草食家畜提供饲料辅料。同时大力发展秸秆初加工饲料,通过优化粉碎、揉丝、膨化、汽爆、青(黄)贮、微贮、菌酶协同处理等技术工艺,加工成秸秆固体成型饲料,延长了储存时间。
二、技术革新,秸秆“华丽变身”
自2020年饲料严禁添加抗生素后,生物发酵饲料便应势而生,尤其是生物发酵饲料的各种菌酶对畜禽的消化与吸引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秸铖生物科技(辽宁)有限公司是生物饲料研发,饲料原料销售的农业高科技公司。该公司对秸秆饲料化利用开展一系列研究。将秸秆粉碎揉丝处理,压缩打捆后装袋贮存,可保存1~3年。揉丝技术是实现秸秆“华丽变身”的途径之一,近年来,我省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模式日趋成熟,逐步总结出秸秆青贮、黄贮、氨化、糖化、揉丝化、膨化加工等13项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研制出40%蛋白含量产品和18%以上功能性纤维原料,经核算后1.43吨秸秆即可制备1吨40%蛋白饲料。产品不仅能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在猪、鸡等单胃动物中广泛应用。目前该公司建成年产能1.5万吨的示范生产线1条,年消耗秸秆1.1万吨,产品售价1500元/吨,可实现毛利润500元/吨。产品已在我省多家饲料企业广泛应用,市场认可度较好,年可替代豆粕7500吨。该公司总结形成了“种养循环”集中收储、“龙头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户”一体化运行模式,带动了周边县区秸秆的综合利用,同时更拉动了周边涉农县区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该公司将秸秆通过系列加工后所得的产品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可在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同时饲喂的秸秆饲料,因此,得到了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的高度重视,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专家团队展开深入合作,作为院士工作站。
近期,农业农村部出台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升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指出“以推动饲料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秸秆转化初加工饲料,积极发展秸秆高值饲料,优化秸秆饲料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秸秆饲料化利用优势产业带”。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兽药饲料技术服务管理部将持续推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和产业化发展。坚持以饲料化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提升秸秆饲用价值和利用率,将一株株金黄的玉米秸秆通过科技“点金术”,跃升为身价倍增的高附加值饲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