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深入一线 对话民生”主题系列户外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农耕篇)在科尔沁区丰田镇哈拉满罕村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基地举行。此次发布会将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农技专家们踩着泥土,用秧苗作“教具”现场解答春播难题。

  在示范田里,通辽市农牧局、通辽市水务局、通辽市气象局等部门及通辽市农科院、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专家围绕春播、政策、节水、气候等农业生产相关问题,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农户董秀丽开心地说:“发布会对我有很大帮助,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今年收入多点。”

  据发布,截至5月15 日,全市播种面积1984 万亩,粮食播种预计 1944万亩,一、二类苗占比超90%。千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示范区落实到68个乡镇、约17万种植主体,推广密植滴灌技术超1000 万亩。投入拖拉机8万台、播种机4.16万台,北斗导航作业面积1172万亩次,智能水肥管理系统覆盖5万亩。成立服务联盟,推广社会化服务面积1226万亩。

  目前,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已覆盖全市9个旗县市区,大豆补贴 400元/亩,玉米补贴按当年种植面积测算,预计与往年差异不大。轮作补贴聚焦扩种大豆,支持玉米/杂粮与大豆轮作,2023—2025 年连续种大豆可纳入补贴;旗县自主定标准,可补钱、补物或服务。玉米主产旗县建10个千亩方、2个万亩片,大豆主产县建20个百亩田、5个千亩方,示范片亩产目标高于当地 5% 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亩均投资 2527 元, 2025 年计划建设超 300 万亩。

  农业专家表示,密植滴灌玉米苗期管理要抓住出苗查田、中耕、除草、化控、水肥5个关键节点。高标准农田采用浅埋滴灌技术,玉米年灌水 6—8 次,每次15—25立方米/亩。根据农业水价改革政策,浅埋滴灌玉米用水定额为150立方米/亩,定额内按原标准收费,超定额部分分档累进加价。

  气象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通辽市平均降水量 98.5 毫米,较常年偏多超1倍,墒情充足。降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辽河流域需警惕渍涝和汛情。气温偏高,需防范6 月阶段性高温干旱,同时关注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从会议室到玉米地,这场发布会让农牧、气象等部门专家用苗情墒情当“活教材”,把政策文件转化为“田间话术”,还改变了以往提问方式,让农户也参与进来,使话筒不再是掌握在媒体记者手中,而是下沉至政策关联群体,传播模式也从单向宣介转向多方对话的公共议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