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3年速爆烘烤大豆推出以来,由于其性价比高、诱食性强大、抗营养因子低、抗氧化性能好,而越来越受到饲料企业的青睐,他们把速爆烘烤大豆应用到猪教保料和母猪饲料、甚至水产料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速爆烘烤大豆现象”甚至引起了国内院校饲料权威的注意,在学术交流会上经常提到速爆烘烤大豆这个产品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由民间企业推出产品,在不做宣传的情况下,取得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其原因在于速爆烘烤大豆有着非常显着的使用效果,大大提高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在由于速爆烘烤大豆抗营养因子低、超强诱食,很多企业把它用来替代酶解蛋白或部分鱼粉,大大降低了成本。
那么,速爆烘烤大豆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要解决大豆熟化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由于大豆颗粒大,而且大小不匀、质地不同,所以用机械的加热方式,会造成大豆的过生或过熟,同时会产生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和抗原)过高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速爆烘烤大豆根据爆米花的原理,创造性运用了负压罐,使大豆膨胀形成缝隙,热气渗透入缝隙,均匀的作用于每一粒大豆的里外,所以它的诱食性强,抗营养因子含量低(特别是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和抗原),还有它具有非常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同时也能使蛋白质不被氧化的油脂所污染,提升蛋白质品质。它产量大、可以连续生产、生产成本低。针对同一批大豆大小不同、质地不同的问题,速爆烘烤大豆的生产企业自已设计了DCS软件控制系统,设备全自动控制,品质极为稳定。
首先说蛋白溶解度这一指标,蛋白溶解度是用来判断大豆蛋白生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过生的话会使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及抗原过高,导致消化不良、肚涨、肝肿涨、腹泻、生长停滞等现象。
当蛋白溶解度也不能过低,当其低于65-70%时,说明过熟了,产生以下后果(1)首先破坏了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低于65%时,许多氨基酸都受到了破坏;(2)加热过度也会使代谢能能值降低(Renner和Hill,1960年)的试验发现,Sibbald(1980年)测定了不同加工程度豆粕的代谢能值,生豆粕为2.25Mcal/kg,正常豆粕为3.0Mcal/kg,加热过度的豆粕为2.7Mcal/kg,可见生豆粕及加热过度的豆粕代谢能值都低于正常豆粕。(3)大豆蛋白过熟,最大的危害是它会导致氨基酸消化率的降低,这是因为氨基酸和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使氨基酸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蛋白溶解度达到65%,精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也会受到加热过度的影响,其消化吸收率大大降低;所以蛋白溶解度是大豆蛋白最基本的指标,它的超标能导致大豆蛋白的氨基酸及能量的大量浪费,而我国本身是一个严重缺乏蛋白质的国家。蛋白溶解度最合适的指标为70-80%。
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是大豆蛋白危害最大的一种抗营养因子,顾名思义:它能使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性下降,严重时则全部失活。可使动物的胰脏明显肿胀,不能对大豆蛋白进行消化,使动物生长迟缓甚至停滞,各种生理功能异常。它的检测方法是尿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2000年以前尿酶活性定量检测是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最主要的一种检测方法,它的控制指标是在0.01-0.05mg/g.min,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即使尿酶活性定量检测在0.01-0.03mg/g.min的情况下,动物仍旧出现了消化不良现象,后来人们就发现了另一种检测方法,与尿酶活性定量协同使用,这就是尿酶活性定性检测,我们发现当定性检测时红点超过8个时,动物还是容易发生腹泻、消化不良的现象,特别是乳仔猪及其它消化系统不健全的动物,所以从目前的技术要求来说,在乳仔猪阶段,尿酶活性定性检测其红点最好控制在5个以内。
在抗原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是大豆蛋白抗营养因子中的第二大危害因子,它主要是能诱发仔猪的过敏反应,引起小肠绒毛萎缩,进而降低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引起肠胀气、腹泻、生长停滞等现象,β伴大豆球蛋白目前是采用了Elasa检测方法,其控制指标在10mg/g以内,大豆球蛋白对动物的危害性要远远次于β-伴大豆球蛋白。
综上所述:速爆烘烤大豆的核心技术是蛋白溶解度在70-80%的前提下,其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及抗原)降到最低:尿酶活性定量检测为0.01-0.05mg/g.min,尿酶活性定性检测红点小于5个,β-伴大豆球蛋白小于10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