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棚虾料市场比较难做,我手里大概有三成白虾用户转养罗虾、泥鳅、加州鲈、斑节虾等品种。"11月4日,珠海一位虾料业务员向记者透露,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冬棚白虾正褪去“稳赚”光环,或成为养殖风向转变的拐点。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养殖户面临的严峻现实。"现在珠海斗门区域白虾发病率比较高,初步预估孢子虫、副溶血弧菌、高致病弧菌等病害综合发病率达50%,很多人都养不到大虾。"珠海某饲料经销商李老板道出了转养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当前养殖成功率大幅下滑,与其合作的养殖户中,赚钱的比例不到两成,大部分保本或亏本,低迷的养殖效益成为推动养殖户转产的主要动力。

  珠三角3成虾农转养

  毫无疑问,珠三角冬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业内人士反映,受病害高发和行情低迷的双重挤压,今年约三成养殖户开始转向其他品种养殖,与一线业务员的走访数据基本吻合。

  令形势更加严峻的是,今年冬棚虾养殖可能还面临着出虾时间集中的风险。江门新会养殖户老陈透露:在阳江养殖小棚虾的老乡,他们的小棚被台风吹烂后至今还在维修,最快也得在十一月中下旬才能放苗,这样就跟土塘冬棚白虾出虾时间撞在了一起。

  出虾时间上的重叠,意味着明年春季市场将同时迎来珠三角冬棚虾和华南小棚虾的集中上市。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两者出虾期高度重合,可能对本就低迷的虾价造成进一步冲击。

  转养隐藏新风险

  面对白虾养殖困境,养殖户们纷纷探索新的出路。转养品种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罗氏沼虾因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表现成为热门选择。“我打算转养罗氏沼虾,每年冬棚起码罗虾还有价格。”新会养殖户老陈的考虑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除了罗氏沼虾外,加州鲈、黄颡鱼、斑节对虾、马友鱼、泥鳅等品种也受到青睐。

  然而,转养热潮背后隐藏着新的市场风险。据了解,马友鱼近期已出现流通商收购标准收紧的现象,从原先收购4两规格提高到8两左右;而黄颡鱼价格自年初高位暴跌,目前已逼近成本线;加州鲈也因存塘量大,价格出现下跌。这些迹象显示,转养品种也可能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

  此外,转养新品种并非易事,不同水产品种在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业内专家指出,罗氏沼虾需要管理好水草才能高产,加州鲈则容易发生肝胆疾病,这些技术门槛都需要养殖户重新学习和适应。

  另有部分养殖户开始尝试创新养殖模式,如鱼虾混养、虾蟹混养等生态养殖方式,这些模式既能降低单一品种的市场风险,又能提高养殖效益,或将成为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

  今年三成冬棚虾养户换品种,能不能赚钱还有待观察。让我们保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