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起,鳜鱼市场便开启 “供应增量、价格缓跌” 模式。尽管鱼价逐步下行,但养殖端仍有一定利润空间;进入10月,国内鳜鱼行情以 “价格下行、月末企稳” 为核心特征,供需失衡是主导因素,新鱼集中上市与节后需求疲软共同推动价格下跌,而月末存塘减少、出鱼放缓则使得跌幅收窄。近期鳜鱼行情核心表现
9月,鳜鱼市场进入 “供应增量、价格缓跌” 运行周期。尽管鱼价呈逐步下行趋势,但因前期价格基数较高,养殖端整体仍保有一定利润空间,市场整体处于 “缓跌适应期”,供需双方均在逐步调整预期。
10月,行情弱势进一步凸显,区域价格加速下滑。其中,广东产区作为全国鳜鱼主产区之一,价格下跌幅度最为明显,标鳜收购价已跌破30元/斤关口,创近期价格新低。华东(江苏、安徽)、华中(湖北、湖南)两大主产区同步呈现缓慢下滑趋势,区域内标鳜(0.8-1.5斤)价格普遍从9月底的32-36元/斤区间,跌至10月下旬的29-31元/斤区间,单月跌幅普遍超过6%。
10月鳜鱼行情整体走势:先跌后稳,跌幅逐步收窄
10月鳜鱼价格走势可分为两个阶段,整体呈现 “快速下跌→跌幅收窄” 的特征。
第一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价格加速下滑,多地创近期新低
月初双节来临,市场走鱼增加,但鳜鱼整体规格小,鱼中发价压价。月中双节(中秋、国庆)刚过,终端消费需求迅速回归常态,餐饮、批发市场采购量较节日期间下降明显,对鳜鱼新增供应的承接能力不足。同时,华东(江苏、安徽、江西)、华中(湖北、湖南)两大主产区新鱼集中达到商品规格并批量出塘,市场供应增量持续释放,供需失衡直接推动价格加速下滑。
从数据来看,10月1日至15日,广东标鳜(0.5-1.5斤)价格从32.5元/斤跌至 29.5元/斤,跌幅9.23%,跌破30元/斤关口;广东中鳜(1.5斤以上)跌幅更为显著,从42元/斤跌至34元/斤,半个月内下跌8元/斤。安徽、江西标鳜同期分别从33元/斤、34元/斤跌至30元/斤、31元/斤,跌幅均超8%,多地价格创年内近期新低。
第二阶段(10月15日-10月25日):存塘减少叠加出鱼放缓,跌幅收窄
进入10月下旬,行情逐步从 “快速下跌” 转向 “弱势企稳”,核心原因在于供应端压力边际缓解。养殖户面对持续下跌的价格,出鱼节奏明显放缓,多选择观望而非恐慌出鱼,市场新增供应量有所减少。
从周涨跌数据可见,10月15日至25日,多数产区标鳜价格停止下跌:广东标鳜稳定在28-30元/斤,江苏标鳜维持31元/斤,湖南标鳜甚至从29.5元/斤小幅回升至30元/斤。仅安徽、湖北标鳜仍有小幅下跌,但周跌幅仅0.5元/斤,较上旬 “单周下跌2-4元/斤” 的幅度显著收窄,市场弱势中显现出企稳迹象。
以广东市场为例,广东是本月行情波动最大的产区,一方面,双节后昼夜温差大导致病鱼增多,病鱼收购价低于正常鱼3-5元/斤,直接拉低市场整体报价;另一方面,广东鳜鱼整体规格偏小,鱼中收购时普遍压低价格,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其中中鳜因前期存塘量较大,本月从42元/斤跌至30元/斤,跌幅28.57%,为所有规格、所有产区中最大。同时,当前气温下降病鱼少,预计价格短时波动不大。10月全国多地昼夜温差达10℃以上,鳜鱼作为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变化敏感,易爆发烂鳃病、肠炎等病害。本月全国鳜鱼发病率较9月有所增长,病鱼比例上升直接冲击市场:一方面,病鱼需尽快出售,养殖户多选择低价抛售,拉低区域整体收购价;另一方面,采购商为规避风险,减少病鱼采购,进一步降低市场走量,形成 “价跌量减” 的恶性循环。
后市行情预测:短期弱势企稳,中长期需看供需变化
综合当前市场动态与供需格局,预计11月国内鳜鱼行情将以 “弱势企稳” 为主,价格大概率维持震荡,大幅下跌或上涨的可能性均较低,中长期行情则需关注 12月消费旺季的需求提振情况。
华东、华中主产区新鱼集中上市周期已接近尾声,11月新鱼出塘量预计减少,市场供应增量明显收缩;同时,广东产区存塘量已处于低位,中小规格鳜鱼供应紧张,小鳜价格有所回升,供应端对价格的压制作用减弱。
养殖户观望情绪浓厚:经历10月持续下跌后,多数养殖户对当前价格认可度较低,出鱼节奏进一步放缓,多选择等待价格回升后再出售,市场新增供应量减少,短期内价格将维持稳定。11月国内无重大节假日,终端消费仍将维持常态,需求端对价格的支撑作用有限,因此价格虽企稳,但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中长期(11月下旬-12月)需看冬季消费旺季需求。若需求回暖,价格或小幅回升:12月临近元旦,餐饮市场将进入冬季消费旺季,鳜鱼作为高端食材,需求可能出现季节性增长。若需求回暖超预期,市场对鳜鱼的承接能力增强,价格或从当前低位小幅回升,回升幅度预计在1-2元/斤。若冬季消费旺季需求未达预期,且部分养殖户因资金压力选择年底集中出鱼,市场供应可能再次增加,价格或再次小幅下跌,广东标鳜价格甚至可能跌至28元/斤左右,逼近部分养殖户的成本线(约26元/斤)。
养殖端应对建议
合理控制出鱼节奏:存塘鱼规格在1.5斤以上的养殖户,可适当延长养殖周期,等待12月消费旺季价格回升后再出鱼;存塘鱼规格较小(0.8斤以下)的养殖户,因小鳜需求有限、价格抗跌性弱,建议在确保成本覆盖的前提下,尽快出鱼,减少亏损风险。
加强冬季病害防控:11月气温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仍较大,需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体溶氧量、pH值等指标,提前投放预防性药物,减少病害发生,避免因病鱼低价抛售导致的经济损失。
关注市场动态,调整养殖计划:密切跟踪主产区出塘量、终端消费需求等数据,若11月下旬需求无明显回暖,需适当减少下一周期的苗种投放量,避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本次鳜鱼行情波动是供需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养殖端需理性看待价格下行,通过优化出鱼节奏、加强病害防控、关注市场动态等方式,积极应对当前市场挑战,为后续行情回暖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