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蛋鸡养殖和鸡蛋消费大国,长期以来以玉米 - 豆粕型日粮为主,豆粕占比高达 21% ~31%。在大力推行豆粕减量替代的大背景下,调整优化蛋鸡饲料配方结构,不仅是保障饲料粮供需平衡的重大产业需求,也是在当前饲料原料供需日益趋紧形势下亟须解决的技术需求。如何正确选择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科学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替代豆粕,配制基于可利用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无豆粕日粮,促进豆粕减量替代,可以保障饲料原料特别是豆粕的有效供给,缓解豆粕资源短缺状况,提升畜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 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选用

  1.1 日粮中豆粕添加比例及杂粕替代方案  根据地区养殖传统和饲料资源特点,寻求具有区域特色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原料,包括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葵花籽仁饼(粕)、芝麻饼(粕)、亚麻饼(粕)、含可溶物的玉米干酒精糟(DDGS),以及其他动植物、微生物蛋白原料等,予以替代豆粕(表 1)。

  1.2 饲料添加剂   配制蛋鸡日粮所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后续补充公告的要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要求。

  1.3 非常规饲料原料的推荐最高用量   蛋鸡不同饲养阶段日粮中非常规饲料原料的推荐最高用量见表2。

  2  日粮配制要点

  2.1 确定日粮类型   根据当地市场玉米、豆粕替代原料的供应情况和市场价格,综合考虑性价比,最终确定适宜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并确定日粮类型。

  2.2 合理设置日粮有效能水平   参考有关饲养标准(GB/T 5916)或不同厂家蛋鸡品种(品系)饲养手册,结合蛋鸡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首先确定所配制日粮适宜的有效能水平,根据品种(品系)推荐的有效能需要量,确定其他营养成分的相应比例。

  2.3 配制基于可利用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  针对蛋鸡不同生理阶段,选用合适的氨基酸平衡模式。按照饲料原料中氨基酸实测值(湿化学或者近红外方法)或者数据库中可利用氨基酸(如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 数值,计算出以可利用氨基酸为基础的日粮配方。合理补充必需氨基酸,并考虑其与非必需氨基酸、小肽之间的平衡。

  2.4 适当考虑其他营养素平衡  包括能氮平衡、脂肪酸平衡(补充亚油酸或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平衡、微量元素平衡、电解质平衡等。此外,还要兼顾考虑营养素来源、能量饲料组合、蛋白饲料组合等。

  2.5 合理选择和使用酶制剂  针对玉米、豆粕以外原料的抗营养因子种类和含量,选择适宜的酶制剂及其组合,如植酸酶以及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NSP)酶和纤维素酶等。

  2.6 合理使用其他添加剂  小麦中的呕吐毒素、花生粕中的黄曲霉毒素等会损害动物健康,可通过添加霉菌毒素脱毒剂或降解剂来消除或缓解。库存期较长的谷物由于发生氧化和结构变化,会降低养分消化率,影响有效能值和营养素效价,可添加抗氧化剂予以预防。蛋鸡饲料中黄玉米用量降低或者使用非玉米原料时,可根据需求补充批准使用的天然色素或者化学合成色素类饲料添加剂。蛋鸡日粮主要营养成分指标见表 3。

  3  蛋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示例

  3.1 小麦和糙米替代玉米  蛋鸡育成期和产蛋期日粮中,在补充油脂和添加酶制剂的情况下,小麦和糙米可完全替代日粮中的玉米。建议使用小麦和糙米组合替代 40% ~ 60% 的玉米,玉米用量降至 20% 以下。产蛋期日粮中,小麦和糙米替代玉米时,需要补充色素。蛋鸡育雏期日粮中,建议仍保留 20% 左右的玉米。

  3.2 小麦、大麦和高粱替代玉米  蛋鸡育雏期日粮中,小麦、大麦或高粱搭配使用时,玉米用量可降低至 15%左右。蛋鸡育成期和产蛋期日粮中,小麦、大麦和高粱用量均可到 40%,搭配使用并添加相应的酶制剂,玉米用量可降低为 0,在产蛋期日粮中需要补充色素。

  3.3 杂粕等蛋白原料替代豆粕  蛋鸡育雏期日粮中,可单独或搭配使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替代豆粕,建议替代比例不超过 5%,维持 15% 以上的豆粕用量。蛋鸡育成期日粮中,可搭配使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葵花粕、米糠粕替代豆粕,每种杂粕用量建议在 5% ~ 8% 之间,替代豆粕用量 15% 左右;蛋鸡产蛋期日粮中,可搭配使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各8%~10%)和玉米蛋白粉(3%~5%)替代豆粕,豆粕用量可降至 8% 以下。

  3.4 无豆粕日粮配方  蛋鸡育成期和产蛋期日粮中,搭配使用玉米蛋白粉(最高 5%)、菜籽饼粕(最高15%)、棉籽饼粕(最高 10%)、花生粕(最高10%)、葵花粕(最高 8% )和棕榈仁粕(最高5% ),豆粕用量可降低为 0。

  4  蛋鸡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推荐典型配方

  蛋鸡不同饲养阶段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推荐典型配方见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