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植物性蛋白源,是畜禽日粮的主要蛋白原料。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对大豆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据海关统计,2007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3082.1万吨,2008年度,达到 3743.6万吨,2009年,超过了4000万吨。豆粕的短缺及日益昂贵增加了养殖成本。我国是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除了大豆,还有油菜籽、向日葵籽、棉籽等,其取油后的副产物完全可以用作蛋白饲料,可以根据我国的蛋白饲料原料多样性配制畜禽饲料,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葵粕的生产工艺、营养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1葵粕的生产工艺

  葵粕是以向日葵籽为原料,用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取油后的副产物。据中国农业年鉴(2006)统计,我国向日葵籽产量在190万吨左右。向日葵主产区在内蒙古、新疆、黄河河套、东北和华北地区,以内蒙和吉林两省最多。由图1可以看出,向日葵籽提油前需要脱壳和剥皮,脱皮后葵粕的粗蛋白达到35%-45%,粗纤维降低到8%-12%,甚至更低。以脱壳的葵籽为原料,每100kg取油后可得35~40kg葵粕。Delic等(1992)报道,未对葵花籽脱壳剥皮,葵粕粗蛋白只能达到28%,粗纤维高达20%~25%,木质素8%~10%,将极大影响其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这说明,葵粕的脱壳剥皮工艺是决定其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畜禽配方日粮中使用的葵粕大部分以脱壳剥皮葵粕为主。

  2葵粕的营养特点

  2.1常规养分和必需氨基酸

  由表1可以看出,脱壳葵粕的粗蛋白高于豆粕,除赖氨酸外,葵粕其他必需氨基酸基本与豆粕相当,甚至高于豆粕,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豆粕中的含量,在应用葵粕于蛋鸡饲料中,可节约部分蛋氨酸。葵粕中粗纤维含量较高,达到12%,是普通豆粕的2倍,在应用葵粕于动物饲料配方时,要控制其添加量,避免因日粮粗纤维过高而影响动物消化率。参考中国饲料成分营养价值表(2008),葵粕的鸡代谢能8.49MJ·kg-1,远低于豆粕的10MJ·kg-1,葵粕的猪消化能10.42MJ·kg-1,也低于豆粕的 14.26MJkg-1,能量较低会影响其在畜禽日粮中的添加比例。

  2.2抗营养因子

  由表 2可以看出,普通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如胃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会对幼龄动物肠道产生危害,影响动物肠道的发育;而葵粕中除含有少量的绿原酸、植酸外,不含有其他生长抑制因子,加工后独特的香味,增强了适口性,对增强动物采食和生长有利。陈少洲等(2002)报道,绿原酸不是一种抗营养因子,而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利胆、抗菌、降压和提高白血球等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3 应用效果

  3.1猪

  豆粕是养猪生产中最广泛的蛋白原料,应用其他蛋白原料如菜粕、棉粕、葵粕、花生粕于养猪生产中,可为养猪企业降低饲料成本。Tuitoek等(1997)报道,以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不同蛋白来源配制猪日粮配方,如果具有相似的生产性能和猪肉产品组成,那这种蛋白原料将很值得期待。Szabo等(2001)研究了分别以豆粕和葵粕为主要日粮的配方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豆粕和葵粕分别在日粮中添加21.8%和20%,生长育肥猪从30kg饲喂到60kg,试验结果表明,豆粕组日增重为567g,饲料转化率为0.384;葵粕组日增重为596g,饲料转化率为0.409,葵粕组生产性能甚至优于豆粕组,通过对猪体成分析表明,豆粕组猪肉蛋白含量14.5%,脂肪23%;葵粕组猪肉蛋白14.%,脂肪 22.6%,这表明,蛋白来源对猪体成分影响不大。Shelton等(2001)研究了豆粕和葵粕对30~120kg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粕组全程日增重850g,日采食量2.76kg,饲料转化率0.31,终重120kg,对猪肉屠宰分析表明,平均背脂厚度2.6cm,瘦肉率53.93%,瘦肉与脂肪的比为1.84;葵粕组全程日增重760g,日采食量2.96kg,饲料转化率0.26,终重119kg,平均背脂厚度2.6cm,对猪肉屠宰分析表明,瘦肉率 53.53%,瘦肉与脂肪的比为1.83。该实验表明,葵粕基本具有与豆粕相当的营养价值,并不影响猪肉品质。澳大利亚Riverina饲料原料公司(2008)建议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葵粕的添加量为3%,生长育肥猪饲粮的添加量为10%。

  祝晓晏(2005)研究了生长猪对葵粕钙和磷的真消化率,豆粕一玉米淀粉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猪对葵粕钙和磷的真消化率为30%和23.2%;对豆粕钙和磷的真消化率分别为46.9%和45.9%。因此,在猪日粮使用葵粕时,应适当调整矿物元素的含量。

  3.2肉鸡

  Villamide等(1998)评估了公鸡对 32%、35%、37%蛋白葵粕的真氨基酸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公鸡对 37%葵粕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苏氨酸的真氨基酸利用率分别为83.69%、93%、83.75%和 85.94%,与豆粕基本相当;对32%葵粕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苏氨酸的真氨基酸利用率分别为76.39%%、89.61%、80.72%和82.72%。与37%蛋白葵粕相比,32%蛋白葵粕相应真氨基酸利用率有了明显降低。通过测定葵粕能值,预测葵粕代谢能公式为TMEn(kcal/KgDM)=2697.99-23.93NDF(%DM)或TMEn(kcal/KgDM)=397.28+40.69CP(%DM),这进一步验证了葵粕的脱壳剥皮程度对葵粕的营养价值影响很大。Slavica等(2006)研究了脱壳剥皮葵粕(44%粗蛋白、9.7%粗纤维)完全替代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了25%豆粕,实验组日粮中添加了 25%葵粕,肉鸡日粮中其他营养指标完全相同,经过44d饲养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葵粕组肉鸡日增重提高了6.3%,饲料转化率提高了6.52%,胸肌和腿肌的鸡肉提高了10.9%,腹脂的含量降低了 14%,这表明,脱壳剥皮葵粕的营养价值甚至优于豆粕。Furlan(2001)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的葵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葵粕分别替代日粮中10%、20%、30%、40%和50%豆粕,试验结果表明,葵粕最多可以替代30%豆粕而不影响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Rama等(2006)研究证实,在0~2ld肉仔鸡日粮中,葵粕可以替代33%豆粕,当替代67%豆粕时,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采食量提高,肉鸡消化率降低。因此,从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角度考虑,葵粕以替代30%豆粕为宜。

  通常研究认为,植酸是限制饲料原料磷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最新的研究发现,植酸不仅仅影响磷的利用,并通过与蛋白质的结合,影响蛋白质的消化。Ravindran等(2003)研究表明,在葵粕日粮中添加 1200IU·kg-1植酸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后葵粕赖氨酸的利用率由 77.5%提高到81.9%,而整体氨基酸的利用率由 75.7%提高到 79.7%。这表明,在以葵粕为主要蛋白的日粮中可以适量添加植酸酶,更有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

  3.3蛋鸡

  Rezaei等(2007)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的葵粕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组为15%豆粕,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 10%葵粕不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由表3可看出,蛋鸡的产蛋率还提高了 2.29%,蛋重略有下降,蛋品质没有影响;添加 15%葵粕,由于日粮粗纤维过高,反而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并建议在蛋鸡日粮配方中可添加5%~10%葵粕。Kamnajeewa等(1989)在补充油脂的情况下,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5.79%、12.19%和 18.97%脱皮葵粕,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产蛋率、蛋壳质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脱皮高蛋白葵粕在蛋鸡日粮中的添加量可以适当提高。奥特奇公司试验研究表明,用葵粕替代蛋鸡日粮中15%~20%的豆粕,并补充适量的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并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4 前景

  我国大豆资源缺乏,如何更好的使用葵粕、菜粕、棉粕等杂粕非常重要。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及采取措施降低杂粕原料的抗营养因子,将更好提高杂粕原料的营养价值,葵粕、菜粕、棉粕等杂粕将会广泛应用于动物日粮中,从而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