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8月22日消息:当地时间8月19日,美国大豆协会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农民已因关税负担、销量锐减、成本上升而承受巨大财务压力,呼吁政府调整政策,特别是尽快与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这封信既是对政策的呼吁,也折射出美国农业在全球市场格局重塑中的困境。
美国大豆出口显著下降
巴西和美国都是大豆大国。从全球份额看,巴西大豆产量约占全球比重40%,美国则约占28%。
由于巴西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加上美国自身气候波动导致产量不稳等原因,美国大豆出口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根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和美国农业部数据,在2022至2023销售年度,美国大豆及其副产品(豆粕、豆油)出口总量约6760万吨,而在2023至2024销售年度,这一数字下降到6080万吨,整体出口跌至二十年最低水平。
在此基础上,特朗普政府又发起贸易战,使得原本脆弱的市场更进一步受挫。如今,全球大豆市场重心正悄悄转移。美国农民发现,他们即将收获的新一季大豆迟迟没有海外买家问津,而巴西却迎来了出口飙升的“意外之喜”。
据巴西外贸秘书处的最新统计数据,近几个月来,巴西大豆出口创下历史新高,今年4月大豆出口量约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3.9%;5月出口量达到1410万吨,较2024年5月提升4.9%;7月出口达1225.7万吨,同比增长约9%。虽然全年累计数据尚未公布,但这些单月数字已能说明巴西出口的强势增长态势。
美国豆农的困境
面对大豆出口下降的局面,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在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中直言,关税和销量锐减已让农民“几乎没有盈利空间”。他强调,如果政策不予调整,美国农民将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立足点,他同时警告,这可能演变为整个农业经济的危机。他在信中呼吁白宫采取紧急行动,推动达成新的采购协议,取消关税,恢复市场信心。
美国舆论认为,美国豆农目前面临“三座大山”:国际需求萎缩、国内成本飙升、气候灾害频发。而特朗普政府的这场贸易战,给美国豆农带来了空前焦虑。
在田间地头,普通农民的心声直接表达了“三座大山”带来的压力。一位来自艾奥瓦州的农场主说:“我们埋头种了一年的庄稼,却眼睁睁看着仓库里堆积的大豆卖不出去。柴油、化肥都在涨价,我们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另一位明尼苏达州豆农无奈地表示:“如果再没有买家,我们可能不得不考虑让土地闲置。”还有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第七代豆农表示,气候危机和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已经形成了对他们的“双重打击”。
特朗普的难题
美国农民的焦虑正迅速转化为政治压力。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这是一道两难选择题。
一方面,关税是与主要贸易对手谈判的关键筹码;另一方面,美国中西部农业腹地一直是特朗普赖以倚重的大选票仓。如果农民长期蒙受损失,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受挫,也可能在政治层面反噬自己的支持基础盘。
《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大豆问题正成为这场博弈的缩影:特朗普政府需要在对外强硬与对内安抚之间寻找平衡。过度让步,可能被批评为“软弱”;坚持关税,又可能继续压垮农民的忍耐力。
更棘手的是,时间已经不宽裕了。因为新一季大豆即将收成,如果市场依旧冷清,库存积压、价格下滑将迅速放大危机。政治上,随着中期选举临近,农民情绪的走向或许会直接影响中西部“铁锈带”选情。换言之,大豆贸易并非单一经济议题,而是紧扣特朗普执政前景的政治考验。
大豆之争,已经超越农田,成为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美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脆弱与不安。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下,巴西出口商在丰收中庆祝,而美国农民却因为收入锐减、库存积压而在为未来忧心忡忡,美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面临结构性削弱。正如美联社评论指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力恐怕将在未来数年内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