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21日消息:马来西亚棕榈油理事会(MPOC)的分析显示,尽管面临库存压力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今年剩余时间里毛棕榈油价格将稳守在4,400令吉以上,因为受到基本面强劲与全球植物油市场格局变化的共同支撑。

  出口需求强劲,但库存高企构成挑战

  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在2025年9月呈现出近一年来的最佳表现,环比增长7.7%,达到142万吨。这一增长主要由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进口量飙升至31.2万吨的11个月新高)、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及北美等关键市场的旺盛需求所驱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马来西亚国内棕榈油库存不降反升,攀升至236万吨的22个月高位。MPOC指出,这主要源于8月国内消费量创纪录后,9月消费回归至30-35万吨的正常月度区间,同时棕榈油进口量增加了2万吨,共同导致了库存的累积。

  棕榈油/豆油价格关系逆转,印尼B50政策成最大变数

  一个关键的市场转变是,棕榈油价格已重新超越豆油。截至10月中旬,棕榈油在欧洲市场对豆油的溢价达到每吨42美元,在印度市场也高出26美元。这逆转了4月至9月期间的价格折扣态势。此轮上涨的重要催化剂,是市场对印度尼西亚可能推行B50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政策的强烈预期。若此政策落地,意味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将从当前的B40提升至B50,预计将消耗约1700万吨的棕榈油,比B40需求高出300万吨。这将吞噬印尼总产量的约35%,导致其出口量从历史上的2400-2800万吨锐减至约2200万吨或更低,从而极大地收紧全球棕榈油供应。

  全球植物油格局生变,供应缺口谁来填补

  MPOC进一步分析指出,即将到来的全球植物油季节将高度依赖葵花籽油的供应。因为美国和巴西国内生物燃料需求激增,预计其可出口的豆油供应量将骤降41%,从2024/25年度的270万吨降至2025/26年度的160万吨。与此同时,阿根廷上月底为大豆产品提供的临时出口免税虽然刺激了对中国的远期销售,但也会减少其未来豆油出口供应。此外,尽管黑海地区已开始葵花籽收割,但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葵花籽油供应依然紧张,其价格显著高于棕榈油油和豆油。

  前景展望:基本面坚实与潜在风险并存

  综合来看,MPOC预计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植物油价格将保持坚挺。阿根廷豆油供应紧张以及围绕印尼生物柴油政策的持续投机,是主要支撑因素。棕榈油价格在强劲的基本面支持下,有望稳守于每吨4,400令吉以上。

  但是该理事会也提示了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国际原油价格疲软可能削弱生物燃料的吸引力,中国和印度等重要市场植物油库存高企,以及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全球大豆库存积累,这些因素都使得市场情绪保持谨慎,预示着前路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