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8月15日消息:周五亚洲电子交易时间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略有回落,但是周线大幅上涨。

  截至周五中午,成交最活跃的11月大豆下跌0.5美分或0.05%,报1028美分/蒲。

  12月玉米期货上涨0.75美分或0.19%,报398美分/蒲。

  12月小麦期货上涨0.75美分或0.14%,报525.25美分/蒲。

  周线图上,本周迄今大豆上涨4.10%,玉米下跌1.85%,小麦下跌3.83%。

  本周芝加哥大豆期货飙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农业部在供需报告里调低美国大豆产量预期,令人担忧供应趋紧。本周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采购量翻两番,也令人憧憬美国大豆需求改善。但是由于中国买家持续缺席美国市场,继续给美国大豆出口前景蒙上阴云,限制了大豆期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力。

  媒体报道称,由于中美贸易谈判迟缓,中国买家在美国大豆销售高峰期转向采购南美大豆,意味美国大豆出口商可能潜在损失价值数十亿美元订单。

  和大豆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周玉米期货创下合约新低,接近一年来最低点,因为美国和巴西的产量预估上调,强化了全球供应充裕的压力。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周四预计2024/25年度巴西玉米产量为1.37亿吨,较此前上调500万吨;美国农业部本周亦显著上调美国玉米产量预估,导致玉米期价承压下行。但是低价位正在刺激需求。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8月7日当周,美国新作玉米净销售量为204.78万吨,接近市场预估高端。

  本周小麦期货跌至近五年低点附近,显示全球供应充足带来的压力。分析师称,除非天气或政策出现意外冲击,供应充裕的基本面意味着价格难以迅速扭转低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