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结果出来了!亩产高达1419.48公斤!”10月29日,甘孜州丹巴县甲居镇聂呷村的高密高产攻关田传来喜讯——这一数字不仅创下该攻关田单产新高,更再一次刷新了我国西南片区玉米高产纪录。
现场测产验收
当天,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在丹巴县甲居镇聂呷村实施的2亩“成单372”高密高产攻关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严格参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采用全田实收过磅称重、水分检测折算等规范流程,最终测定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成单372”平均亩产达1419.48公斤,较当地常规种植对照品种增产87.1%。
作为本次测产的主角,“成单37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历经多年选育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目前已通过国家西南区中低海拔组审定、四川省青贮玉米审定,并进入国家西南区中高海拔组初审公示阶段。该品种具有广适性强特点,既可春播也可夏播,还能复合种植,兼具粮用与饲用双重价值。
丹巴县甲居镇聂呷村玉米新品种测产现场
“耐密抗倒是它的核心优势。”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何文铸介绍,攻关田种植密度达5500—6500株/亩,较当地传统4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增加1500—2500株,但植株仍表现出优异的抗倒性。同时,该品种对西南地区常见的大斑病等多发病害抗性突出,在密植、高湿、多病害叠加的生态压力下仍能保持稳定产量,解决了传统品种“密植易倒、多病减产”的痛点。
验收专家组认为,“成单372”配套灌足底墒、规范盖膜、缩行增密等关键技术,为高原及类似生态区玉米丰产增效、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牧交错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品种与配套农机农艺技术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助力西南地区玉米产能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