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石家庄国际陆港内,龙门吊长臂挥舞,集装箱流转不息。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新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场站,奔向欧洲。
繁忙景象背后,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1月—7月,石家庄国际陆港累计开行中欧班列629列,发运标箱63744个,货重77.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0%、127%、207%,核心指标持续领跑京津冀同类陆港,“超级带货王”实至名归。
这一组组富有张力的数据,传递出哪些信息?其中又展现出了哪些可喜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高邑县的石家庄国际陆港进行了详细了解。
每天开行中欧班列3至4列
8月26日上午,在阵阵汽笛轰鸣中,一列满载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服装、体育用品等“河北制造”的中欧班列,缓缓驶离石家庄国际陆港,一路驰骋,跨越亚欧,驶向万里之外的俄罗斯莫斯科。
“现在每天都要开行3至4列。”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介绍,今年前7个月,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629列,内陆开放通道的强劲活力,正源源不断地为河北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坚实动能。
成绩亮眼,取得却并非易事,“新”成为破局之举。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我们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拓展货源组织,推动通道能力稳步提升。”刘金朋介绍。
今年以来,石家庄国际陆港以获批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抓手,通过“四向八口岸”主干物流网络布局,畅通中欧班列中、东、西、南四大主通道,日均到发班列3至4列,实现与亚欧大陆主要节点城市的高效联通。
与此同时,一系列业务创新举措也在发力。
石家庄国际陆港在京津冀推出首个中欧班列多品名集拼业务,率先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打造“黄骅港—石家庄—莫斯科”海铁联运示范线路……一条条联通陆海、触达世界的物流大通道,为促进国际“朋友圈”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班列不仅跑出了“加速度”,更牵引着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出口货单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刘金朋表示,服装、家具、家电等传统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品正成为出口新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提升,折射出产业升级的活力。
回程班列“进得畅”“放得下”“开得稳”
除了班列开行数量的亮眼,“重车去、重车回”,也成为最醒目的标志。
记者注意到,在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前7个月开行的629列中欧班列中,去程班列共242列,回程班列则达到了387列,去回程比为1:1.6,继续保持“重车去、重车回”的良性循环,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们回程的货物主要是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的饲用小麦粉、棉纱、钾肥、甜菜粕等大宗商品,也有葵花籽油、面粉等进口商品。”刘金朋解释,像饲用小麦粉、甜菜粕对国内饲料加工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饲用谷物平替产品。
他告诉记者,陆港运营初期,中欧班列在河北还是个新鲜事物,再加之当时场站规模较小、国际线路辐射范围有限,尚不能很好地承接回程班列业务。为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他们从加快拓展国际通道网络、加强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入手,按照需求积极拓展中亚、东盟和俄罗斯等地区的回程货源组织,让回程班列“进得畅”“放得下”“开得稳”。
据悉,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已建成35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10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6条铁路专用线、4条铁路功能线,拥有集装箱5000多个,全面提升场站枢纽能级,场站作业能力位居京津冀首位。
石家庄国际陆港回程班列快速增长,也为众多货代公司再添业务增长点。
“回程班列搭载的中亚地区的饲用粮食、俄罗斯的板材和钾肥等原材料,很受京津冀地区加工企业欢迎。”河北坤元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芬表示,从去年8月份至今,公司做了一百多列回程业务,平均一列回程班列就有62至72个集装箱。
跨部门协同联动降本增效
日前,一列满载牛皮纸和瓦楞原纸的中欧回程班列自境外抵达二连浩特口岸。
当天,货主代理企业根据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公布的境内段运费数据,从计税价格中扣除境内段运费后向海关申报进口。经石家庄海关所属鹿泉海关审核,共计26.13万元境内段铁路运费免于计入计税价格,为企业减免税款4.16万元。
为帮助中欧班列跑得快、跑得稳,海关和铁路部门也在协同赋能——
石家庄海关所属鹿泉海关创新叠加“铁路快通+直装直提+提前申报”通关便利化措施,帮助企业减少物流时间2至4天,每列可最大节约物流费用2万余元;持续推行进口货物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自6月实行以来,助力14家企业享受税款减免26.1万元。
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持续优化班列运输组织,通过预配空车提前2小时到位,海关查验与集装箱装车平行作业等措施,将重箱上站至发运全程压缩至4小时内。
“跨部门协同联动,让石家庄国际陆港保持了班列的持续增长。”刘金朋表示,将继续深化与海关、铁路等部门的合作,高质量建设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不断优化线路和货物配置,推进境外通道多样性建设,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和转运效率,助力河北外向型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