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片地地力稍差,选复合种植是因大豆能固氮,秸秆还田种小麦正需高氮;而且大豆生长期短、收割早,还能为下一茬小麦早播争取时间。”8月25日,在仪征市新城镇丁冲村龙河湾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有兰望着200亩长势喜人的大豆玉米田,算起了复合种植的“经济账”与“生态账”。这片曾是砖瓦厂复垦后的贫瘠地块,如今在该种植模式下焕发新活力。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在于巧借大豆固氮特性改良土壤,同时通过精准调整玉米行距和株距,在保证玉米亩株数不减少的前提下增种一季大豆,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对张有兰而言,这一模式是改良土壤、提升收益的“金钥匙”。

  除了土壤改良与增收,该模式的生态与成本优势也很突出。“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比单一种植在农药打虫上全程要少两到三次,一次能降低成本20元左右。”张有兰介绍,且复合种植的总体产量比单独种植约高100斤,效益实实在在。

  从“试验探索”到“规模推广”,仪征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进入第四年。仪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作物栽培科工作人员顾敏京介绍,今年该技术已在仪征全市8个乡镇推广,实施面积超2000亩。四年间,技术推广有“硬支撑”。一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在关键时期发布技术意见、做好宣传,引导种粮大户申报种植,还在玉米大豆关键生育期定期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对申报且经第三方核查合格的种粮大户,每亩发放320元补贴。如今,这项技术已实现本土化“蜕变”——从最初机械化程度不高,到如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越来越适配本地种植条件,种粮大户效益也逐年提升。“来年我们会继续做好这项工作,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顾敏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