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2 日至 23 日,第二届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旱田治理镇赉模式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盐碱地旱田开发前沿科技、创新模式与未来路径,为白城盐碱地治理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段英华等专家及企业代表分别作主旨报告,围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镇赉县改良田,玉米、水稻、茭白、甜菜等作物长势旺盛,“稻蟹共养” 等生态模式效益初显,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当地盐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成果。
作为农业大市,白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 1688 万亩,其中玉米占比 64%,旱田种植居主导地位。当地蓬勃发展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及加速推进的绿氢化工产业,对玉米及秸秆原料需求旺盛,因此规模化治理盐碱地旱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镇赉县与吉林协联等企业深度协作,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排盐、改土、培肥、优环境、调生态” 一体化旱田改良技术模式。吉林省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试验站相继落户,推动旱田、水田治理模式协同发力。茭白、小龙虾等南方特色农产品成功 “北移” 扎根,也为生物改良盐碱地开辟了新路径。
目前,80 万亩改良田已纳入全县 300 万亩耕地范围,为吉林省 “千亿斤粮食” 产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白城市将持续完善盐碱地旱田治理 “镇赉模式”,分步骤推进规模化治理,探索 “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 一体化实施模式,强化专业人才 “引进、培育、留住、用好”,深耕盐碱地旱作特色农业,让盐碱地真正变身丰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