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24年9月9日,商务部发布2024年第37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25年8月12日,该立案调查的初步裁定出炉。
初步裁定中最大亮点为保证金要求。在WTO反倾销调查惯例规定中,反倾销调查要在18个月内发布最终结果,因此目前规定的保证金或为临时性措施,中加双方还有7个月左右时间进行谈判磋商。
如何理解75.8%的保证金?
公告称:
涉及油菜籽产品属于海关代码:12051090、12059090,即市场通常认知的进口菜籽。
对加拿大公司征收的保证金比率为:75.8%。
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保证金以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
保证金金额=(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X保证金征收比率)X(1+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根据该公式,保证金需要在计税价格的基础上加收,征收应发生在海关清关环节。理论上针对对象是加拿大公司,但加拿大出口商可能通过在合同中约束不可抗力等合同条款与中国产业进行磋商,部分进口成本仍有可能转嫁到中国产业。
理论上,保证金需要根据后期进口菜籽对国产菜籽的实际冲击程度进行考量,若未对国产菜籽产生明显冲击,也有退还的可能性。但保证金本身加征比例较高,相关资金利息及占用成本较高,且有无法回收的风险。从这一角度出发,后期中国产业的进口意愿仍将受到约束。截至到目前,ICE菜籽合约已经出现快速下探,我们倾向于沽空ICE菜籽,做多国内菜油、菜粕进行对冲。
如何理解对国产菜籽的“损害”?
本次公告列举了反倾销调查过程当中涉及的产业主体,涵盖国内种植企业、进口压榨企业、国际出口商以及供应链体系上涉及的公共服务单位和其他企业。理论上,本次反倾销的目的之一是恢复国产菜籽产业的净利润及盈利水平,潜在指向是提高国产菜籽的价格竞争力,保护油料作物种植。
目前,国产菜籽现货均价从6100元/吨走弱到当前的5700元/吨,而菜籽期货主连合约在5000元附近徘徊,基差较高。逻辑上来看,我们倾向于逢低做多国产菜籽期货合约,但需要考虑流动性约束。从反倾销角度考虑,进口菜籽销售价格或需要高于国产菜籽,才有可能不对国产菜籽造成“损害”,否则贸易企业的“保证金”有无法回收或被惩罚性扣除的风险。
短期内如何影响产业行为
据了解,部分菜籽压榨企业已经停售菜粕。按照公告,保证金实施日期是8月14日,因此8月15日后到港的加菜籽均在覆盖范围。我们预测,8月已经发船的加菜籽较难被“洗船”,而9月及四季度的进口菜籽合同有可能被取消。
2024年9月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中国菜籽进口已经环比收紧,菜油通过俄罗斯菜油贸易得到补充,但菜粕方面问题相对突出。虽然二季度中国表观菜粕进口数量仍然较多,但目前保税区的加菜粕面临100%的进口关税约束,无法流入到内地市场,而印度菜粕、俄罗斯菜粕不符合标准品要求,存在交割风险。如果8月开始中国加菜籽进口受到明显冲击,后期压榨厂菜粕的供应节奏将显著放缓,数量或下降。
跟2019年黑胫病事件的影响比较
2019年-2022年,中国曾经启动对加菜籽“黑胫病”的检疫,2019-2022年加菜籽对华出口显著放缓。但2019年的黑胫病调查发生时,发生了某知名企业家被加拿大方面扣留的舆情事件。而2024年启动的加菜籽反倾销调查,发生了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铝制品加征关税的事件。从这一角度出发,只有加拿大方面放弃对华不正当关税限制措施落地后,中加农产品贸易才能正常化。
2025年,中国累计进口加菜籽已经达到180万吨以上,参照历史经验,我们推测全年菜籽进口数量在210-215万吨左右,已经低于2019年的235万吨水平。
新增供应补充的路径探究
从定性上看,短期内菜油仍有可能通过迪拜菜油和俄罗斯菜油进行补充,今日也出现了来自迪拜方面的9月船期进口,参考价格1125CNF。但菜粕尤其是菜粕标准品的补充难度较大。
展望未来,菜粕交割品补充路径在于:
1.澳菜籽的恢复进口
2.国产菜粕的二次加工
3.加菜籽转口第三国进行压榨,再进行出口
4.俄罗斯菜粕/印度菜粕纳入交割品范围进行调整上述补充路径中,2-3需要价格刺激,才能促成贸易流扭转,而4的落地也需要在新合约上实施,第1种或最早落地。但澳菜籽作物年度是12/11月,新季澳菜籽最早进入中国需要到11-12月,短期来看也不具备。后期还需要关注中澳层面的领导人会晤。
交易操作建议
本次调查结论并没有拖到最后期限9月9日。初裁认定加菜籽倾销对国内油菜籽产业带来了实质性损害,并决定对所有加拿大公司进行75.8%的反倾销保证金征收。反倾销保证金是一种临时性措施,其核心目的是在最终裁决前抵消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同时为可能的最终反倾销关税征收提供保障。它并不是反倾销关税,若终裁确定不反倾销或反倾销税率低于75.8%,差额部分将会被退还。
根据WTO规则,反倾销调查总时长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8个月,从去年9月9日至今已有11个月,意味着最晚7个月后终裁将落地。商务部并未采取临时反倾销关税措施,而是征收了巨额反倾销保证金,对产业的震慑力更强,可能导致产业的菜籽洗船行为,令本就稀少的菜籽供应越发紧张。如此高的保证金也将令出口商对往中国销售新作加菜籽望而却步,菜油和菜粕有望摆脱此前政策担忧而导致的弱势。
我们预计菜粕盘面表现将最强,菜系油粕比和豆菜粕价差偏缩。因交割品来源限制导致后期菜粕交割严重依赖于迪拜进口菜粕,交割规则修改很难一朝一夕完成,且不会从已挂牌合约实施,目前已挂牌合约仍有交割品数量隐忧。
因菜油进口来源广泛,且俄罗斯菜籽产量及菜油出口在中国旺盛需求下连年增长,国内菜油需求又受到玉米油等小油种的挤占,供需缺口有但并没有大到难以调和的程度,不过这也需要菜油维持相较其他替代品的溢价。12日菜油成为继豆油、棕榈油后另一个突破的油脂,短期压力上移到(9950-10000),且不排除站上10000的可能。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形势及供应格局下,三油两粕均较难沽空,回调做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