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贵定县昌明镇通过创新种养结合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肉牛产业发展之路。
“去年养殖400余头西门塔尔牛效益很好,预计将在9月份再补栏500头。种养结合模式既保证了饲料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成本。”昌明镇桐荡村养殖大户张建说,他的肉牛养殖基地利用周边土地种植玉米、牧草作为优质饲料,采用“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圈养模式养殖肉牛。
该镇的贾戎村则依托1600多米的高山牧场,发展绿色生态放养模式。在兰州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的指导下,村里开展了牧草种植试点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为140余头本地黄牛提供优质牧草。
技术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昌明镇组建技术服务小队,由高级农艺师张学勇带队,定期入户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我们统一采购优质疫苗,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提升农户疫病防控能力。”张学勇说。
政策扶持又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该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户养殖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肉牛。目前,全镇已有163户脱贫户养殖本地黄牛,12户脱贫户养殖西门塔尔牛,形成了“大户引领、散户跟进”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昌明镇已发展肉牛养殖大户5户,建成规模养殖场8个,覆盖6个行政村,主要养殖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肉牛,年出栏约1200头,并流转400余亩土地用于饲料种植。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肉牛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