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满载3328吨玉米的晋蜀粮食专列从山西大同驶向四川,标志着大同铁路物流中心首趟晋蜀粮食专列成功开行。这一举措不仅为山西优质玉米的外运提供了高效通道,更折射出铁路在服务“三农”、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中的积极作为。从政策支持到运输组织,从企业合作到农民受益,晋蜀粮食专列背后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更值得关注。
山西应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玉米产区,其玉米以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丰富著称。然而,农产品外运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运输方式往往面临成本高、损耗大、时效不稳定等问题,尤其在天气或市场波动时,农民和企业的利益难以保障。此次晋蜀粮食专列的开行,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提出的创新解决方案。
大同铁路物流中心通过深入调研58家粮食企业,精准对接中粮集团西北公司的运输需求,并运用“一口价”政策、专列发运模式等优化服务,最终实现“一站式”直达运输。充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而且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小,稳定性高,能够满足企业对供应链稳定性的要求。正如中粮集团负责人所言,专列不仅降低了运输费用,还缩短了时间成本,为粮食供应的稳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然而粮食专列的意义远不止于运输效率的提升,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对区域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大同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负责人杨志红提到:“今年以来,物流中心粮食运量翻了3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当地农业发展。”这一数据直观体现了铁路运输对农业产业链的助推效果。
晋蜀粮食专列不仅是一趟列车的开行,更是铁路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以高效的运输组织降低了物流成本,以稳定的供应链保障了粮食安全,以绿色低碳的方式响应了国家战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希望这样的创新模式能够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让铁路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千家万户的“金色纽带”,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