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近日,在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子镇崔家屯村的缓坡地上,种粮大户崔兴震大手一挥,5台大型播种机轰鸣次第出发,开沟、施肥、下种、压实……沈阳全国玉米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开犁了。
“播两根垄,空一根垄,通风、透光,还养地。”今年,崔兴震共种植4000亩玉米,其中2000亩项目区全部采用“二比空”栽培模式。在垄间,他笑呵呵地说,“株距从清播的9寸变成现在的6寸,还是4080个埯儿。别看1/3的土地‘轮休’,苗一株也不会少,产量不减反增!”
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既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农民的腰包。作为全省产粮大市,沈阳市在去年实施粮食优质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启动全国玉米、大豆、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覆盖面积达48.16万亩。
在项目区,亮相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推行“家庭农场+示范区”“合作社+示范区”等经营模式,让农民跟着大户选品种、学技术、看收益,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王宏业说:“项目区玉米亩产力争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以上。”
法库的4.81万亩玉米项目区,有28个千亩核心示范区、2个万亩超级核心示范区、1个百亩攻关试验区,辐射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崔兴震是种粮的好把式,他的地块承担攻关试验和核心示范双重任务:东单1331、良玉99、宏硕899等20余个优质高产品种精准对比,“二比空”“大垄双行”等技术模式集成示范,技术专家也“实时在线”。
“‘二比空’的边行效应非常明显,去年亩产就高出普通种植模式8%左右。”法库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齐蕴荣几乎“长”在地里,时刻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她说,“今年回暖比往年晚了一周,现在春播正当时。咱们将把筛选出的良种、良法运用到国家级示范项目上,继续给农民打好样儿!”
攻关试验—核心示范—辐射带动,沈阳的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以渐进模式,覆盖“耕种管收”全程,推广“官方”的新技术,也效行“民间”的土办法。
早旋地,不丢墒。崔兴震也是法库县雨田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带动200多户粮食种植户。一个月前,他就旋好地等春播。他扒开地面一层薄薄的浮土,露出湿润的肥田,说:“现在墒情正好,但最佳播种期也就10天左右,必须抢农时。”
“这台机器背着9个斗,一天能播600亩。”在崔兴震看来,除了选好品种、技术之外,农机的运用也是单产提升的重中之重,“不仅效率高、不误农时,精度也高,有助于增产。”
“株距6寸,一点不带差的!”在400多米长的垄上,“铁牛”不一会儿就跑个来回。蹲在地头,心里有“数”的崔兴震一边用卷尺量株距,一边充满希望地算计着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