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黑粉病的症状
1、苗期受害幼苗矮化,茎基部生瘤,茎叶扭曲畸形,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幼苗死亡。
2、成株期受害叶片和叶鞘上着生粗糙的皱褶状或成串密生的灰、紫、红、黄色病瘤,以叶基近中脉两侧最多,常在冬孢子形成前干枯。
雌穗受害,多在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长较大的病瘤,常突破苞叶外露。
雄穗抽出后,部分小穗受害常成堆长出长角状或囊状的病瘤。
病瘤外面包有寄主表皮组织形成的薄膜,初为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柔软多汁,并迅速膨大。
冲破苞叶外露时薄膜变暗,无光泽,略带淡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
病瘤成熟失水后,当外部薄膜破裂时,就散出大量黑粉。
二、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1、轮换选择抗病玉米品种,如龙单54、沈单14号、铁单16、豫玉26、掖单2号、郑单958等,以控制黑粉病的发生。
2、播种前烧掉带菌秸秆,以消灭越冬菌源,压低初侵染源基数。
3、根据植株发病症状,及早拔除病苗,并带出田外深埋,以压低病菌基数。
4、病瘤成熟破裂前,或在秸秆粉碎前,及早把病瘤割除,放入塑料袋中携出田外,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防病菌再次扩散侵染。
5、玉米收获后深翻土壤,以加速病残体腐烂、分解,减少菌源。
6、玉米抽雄前,每亩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3~15毫升,兑水后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