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农业部预计未来几周美国将开始收获玉米和大豆,收成将创下历史最大规模之一。

  过去数年的连续高产已经造成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下行,严重压缩农户利润。虽然技术进步推动单产提升,但是出口拓展不及预期,致使国内大量库存积压。

  几十年来,美国农民一直被鼓励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业内人士称,人们原本预计会出现新的出口目的地。但是在中国以外市场寻找合作伙伴一直很困难。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和关税使这一局面更加复杂,导致更多作物被困在美国粮库中。全美玉米种植户协会主席小肯尼斯·哈特曼称,美国农户需要迅速找到新的市场。

  玉米和大豆主要流向燃料、饲料及出口市场,食品加工所占比例较小。如美国玉米仅约3%用于生产高果糖浆。农户普遍依赖政府的燃料强制掺混项目(玉米乙醇、豆油基生物燃料),但是担心生物燃料行业无法吸收不断扩大的产量。

  2025年美国玉米种植预计每英亩亏损超过160美元,原因是化肥、种子、农机和农药等投入成本攀升,而作物价格低迷。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使单产大幅提高,尽管耕作面积较1924年减少2%,但是产量却增长729%。然而高投入并未带来相应回报。

  以农场主贝尔特为例,他在北达科他州东部拥有8000英亩的玉米和大豆农田。多年来他一直在扩大农场的规模,试图降低成本并实现盈利,但是仍然无法盈亏持平,去年就亏损了40万美元,只能依赖美国国会12月通过的100亿美元农民救助计划提供的大约20万美元的补贴。今年的情况可能大体如此,因为农作物价格受到特朗普总统贸易战的冲击,其中包括与中国等主要美国农作物进口国的贸易战。迄今为止,中国买家还没有购买任何美国新季大豆。贝尔特称,农户并不喜欢接受救济,但是也不想破产。现在农业正处于艰难时期。

  国际市场亦增加了不确定性。美国每年生产的大豆、豆粕和豆油价值450亿美元,约有60%用于出口。过去五年,中国大豆进口平均占据全球61%的份额,也是美国大豆的长期头号买家。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大幅减少采购美豆。肯塔基州大豆种植户、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在8月份写给特朗普的一封信中称,若与中国的贸易争端长期化,美国大豆产业难以维系。

  出口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美国在全球玉米出口中的份额从2004年的59%下降到2024年的33%。和大豆类似的是,美国作为头号玉米出口国的地位也在被巴西取代。巴西拥有广阔可耕农田,并在技术与基础设施上持续投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美过农业部研究显示,特朗普2018年发起的首轮贸易战造成超过27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损失,政府为此补贴农民约230亿美元。如今,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特朗普政府和国会再次考虑救助方案。美国农业部副部长斯蒂芬·瓦登在最近的一次农产品贸易展上表示,政府必须帮助浓厚从这个生长季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生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