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9日谈判截止日临近,美印贸易协定因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陷入僵局。

  印度坚持将农业排除在自贸协定外的传统政策面临挑战:美国要求开放乳制品、禽肉、转基因玉米大豆等30余类农产品市场,但印度仅愿放宽干果、苹果等非敏感品类。这背后是深刻的产业差异——印度农户平均耕地仅1.08公顷(美国为187公顷),奶农平均饲养2-3头牛(美国数百头),传统耕作方式难以抗衡美国机械化农业。政治敏感性进一步加剧谈判难度:农业支撑着印度14亿人口中近半数生计,2019年莫迪政府农业改革引发的全国抗议记忆犹新。

  在乙醇政策上,印度为保护本土蒸馏产业和能源安全,拒绝进口美国乙醇,坚持用过剩稻米、甘蔗生产生物燃料。

  文化因素也成为阻力,美国使用动物副产品饲喂奶牛的做法与印度饮食禁忌直接冲突。分析指出,此次谈判不仅关乎双边贸易,更将检验印度在粮食安全、小农保护与全球化之间的平衡能力。

  点击查看大图

  当地时间5月23日,德国黑森州法兰克福,屏幕上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画面。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商品征收巨额关税后,德国主要股指DAX大幅下跌。 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针对欧盟国家关税升至20%。几天后,特朗普又宣布对大部分国家暂缓90天征税,期间保留10%的“基准关税”。当地时间5月23日,特朗普突然发文称,建议从6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50%的关税,他指责欧盟,其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占美国便宜。

  随后,在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后,特朗普又同意推迟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并将美欧双方的贸易谈判延长至7月9日,即90天“缓征期”的到期之时。

  目前,欧盟正急于在7月9日之前与美国达成协议。欧盟估计,目前美国的关税威胁覆盖了3800亿欧元的商品,约占欧盟对美国出口的70%。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官员称,谈判已经加速,欧盟委员会正在尽一切努力达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彭博社此前报道称,欧盟委员会上周告诉各成员国,美国坚持提出的要求将导致出现一项不公平的协议,欧方将评估所愿意接受的“不公平程度”(如果有的话)。此外,任何有关报复的决定都需要得到各成员国的协调和同意。

  美国的要求中,包括采取与鱼类出口配额有关的措施,欧盟官员表示,这些措施可能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非互惠的关税相关举措,以及欧盟官员称之为“不切实际”的一系列经济安全要求。

  当地时间6月23日,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在柏林表示:“我理解美国非常想将10%(基准关税)作为底线。”他还说:“我们还在制定再平衡措施,以防无法达成一个公平的、经过谈判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将保护欧洲企业和欧洲工人。”

  彭博社称,在这场贸易战中,民航业将是受到冲击的行业之一。塞茹尔内表示,总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空客公司不能接受美国波音公司的“不公平竞争”,因为这家欧洲飞机制造商面临额外10%的关税。

  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5月28日曾报道称,尽管市场对美欧谈判的进展持乐观态度,但欧盟高级官员私下却描绘了一幅黯淡的谈判图景。欧盟贸易谈判代表承认,他们不太可能推翻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并警告欧洲各国政府,若想要避免全面贸易战,需要作出更大让步。

  尽管谈判代表希望降低关税,但据欧盟官员和外交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已告知各成员国,特朗普对几乎所有商品征收10%“对等关税”的政策或将持续。这一评估标志着,欧盟对谈判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不同于英国,欧盟拒绝仅仅为了将关税限制在10%的“基准关税”而向美国作出单方面让步。

  三名外交官表示,法国是唯一反对单方面让步和接受10%关税的欧盟国家,而此前也有几个成员国持类似的立场。欧洲官员和外交官表示,由于市场未能如欧方预期的那样制约特朗普的强硬贸易政策,欧盟正面临两难抉择:要么妥协退让,要么以牙还牙。

  冯德莱恩的幕僚长比约恩·塞伯特(Björn Seibert)当地时间5月26日明确表示,如果谈判失败,欧盟应该做好采取反制措施的准备。在谈判期间,欧盟暂缓执行了价值210亿欧元的反制计划——对玉米、小麦、摩托车和服装等美国商品征收高达50%关税,这些关税旨在报复特朗普的钢铁关税措施。

  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就另一份价值95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征询各成员国意见,清单涵盖波音飞机、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商品,这些措施旨在回应特朗普的“对等关税”。部分成员国主张采取更强硬立场,认为这有可能迫使特朗普让步。一名欧盟外交官表示:““我们自己不采取任何措施,就满足于10%的关税,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企业和民众不会接受。”

  而在前不久参加完七国集团(G7)峰会返程途中,特朗普仍对记者坚称,他认为欧盟还没有提供“公平的协议”。他说:“他们要么达成一笔好交易,要么就按我们说的多少就付多少。”